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9世纪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在其交往理论中指出,交往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他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或同时代个人的历史”?,因此,交往不仅仅是个体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他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②人是群体动物,必须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才能够存在。因此,交往能力是人生存和发展必要的能力,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幼儿就已经开始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主要包括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埃丽丝通过对436名1-12岁儿童的研究,结果发现儿童与成人交往的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的减少,相反与自己年龄相仿或相同的同伴的交往则增多。③因此,可以看出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影响越来越大,同伴交往能力逐渐发展。哈特斯通过研究发现,幼儿与1也人良好交往的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对幼儿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马来西亚心理学教授玛利亚尼?默德曾讲过:“幼儿的学习成绩与社会交际能力有关,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会能够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并且能够促进体力的发展”。其次,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社会观点釆择能力的发展,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另外,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在交往中,幼儿能够获得较多的亲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个性。霍妮(Homey)认为,儿童早期与同伴交往的成功经验和体验,能够使他在社会交往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这也有利于他健康人格的形成。④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与同伴顺利交往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可以促进幼儿之间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进一步促进幼儿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评价的发展,加上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第一个加速期,是幼儿语言以及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
..................
2.2研究对象
2.2.1中国幼儿的选取
在中国武汉市选取2所幼儿园,在每所幼儿园内随机选取4岁、5岁和6岁幼儿各20名,发放教师评价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发放家长影响因素问卷120份,回收110份,剔除家长问卷中有漏填的问卷,并将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对应,最后有效使用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为88%。
2.2.2柬埔寨幼儿的选取
在柬埔寨金边市选取2所幼儿园,在每所幼儿园内随机选取4岁、5岁和6岁幼儿各20名,共计120名,发放教师评价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发放家长影响因素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1份,剔除家长问卷中有漏填的问卷,并将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一一对应,最后有效使用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为81%。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2.2。
2.3研究方法
在全面考虑研究内容和研究条件的基础上,本研究综合使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测量法来完成本项研究。
2.3.1文献法
把握和了解已有的研究现状,才能使所做的研究有更加明确的研究方向。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笔者一直在不断的收集文献资料,不断的充实研究的理论基础。笔者收集了大量有关“交往” “同伴交往”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等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阅读了很多报纸、新闻媒体相关的最新报道,多种渠道获取最新最多的信息。丰富的文献资料和信息是本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3.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研究中采取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笔者通过参考其他研究中所使用的相关量表,自制教师评价问卷和家长影响因素问卷,并在研究准备工作中,实施了预测和修改以增加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回收后运用SPSS11.5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3.3观察法
运用观察法收集的资料能够为调查研究提供更多关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信息。不同文化背景下,中柬幼儿发展的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儿的发展,笔者在柬埔寨一边教学,一边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回国后,又深入到武汉市幼儿园内实地观察,并对幼儿的行为、言语进行记录,从而获取相关的资料,以作为调查研究资料的补充。..............
..................
3.研究结果..............................................................................................19
3.1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概况.................................................19
3.2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差异比较..........................................21
4.讨论与建议.........................................................................................31
4.1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具有共同的发展趋势...............................31
4.2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表现出差异......................................33
4.3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教育建议....................................39
5.结论与研究不足...........................................................................43
5.结论与研究不足
5.1结论
通过对中国和柬埔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比较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具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首先,两国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都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在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三个方面,两国幼儿的发展速度表现出相同的年龄特点。具体来看,5岁幼儿亲社会性发展最快,6岁幼儿语言与非语言交往能力发展最快,社交障碍最少。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社会交往经验有关。其次,两国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幼儿的发展水平高于男幼儿。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与幼儿的交往氛围以及性别角色认同有关。
第二,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表现出一些差异。首先,中国6岁幼儿的社交主动性发展速度最快,而柬埔寨幼儿是5岁。其次,中国和柬埔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水平不同,总体上,柬埔寨幼儿发展水平比中国幼儿高。具体来看,柬埔寨幼儿的社交主动性和亲社会性发展水平比中国幼儿高,社交障碍比中国幼儿少。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与幼儿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幼儿园交往环境和家庭交往环境等因素有关。
第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地域的差异,中国和柬埔寨幼儿心理发展的速度可能会有不同,因此,样本幼儿年龄段的选取对研究结果会产生误差,研究者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以求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真实。
中、柬幼儿同伴交际能力发展的对比探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02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