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以汪清县A幼儿园大班(共3个教学班)军事体育游戏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文本分析法及访谈法这四种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需要
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要时常举办、展开多种形式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引发幼儿自觉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强劲的体格,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要保证幼儿每日进行户外活动不少于两小时,更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另外,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因此要珍惜游戏和生活对幼儿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
2016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提到,幼儿园保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第二十五条,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
《纲要(试行)》、《指南》和《规程》作为指导我国幼儿园教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三者都十分重视幼儿的体育活动及游戏活动,三份文件中不但体现着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十分重视“游戏”对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作用,由此而见,开展体育游戏既能满足幼儿的生长需求,更对幼儿身心发育有重大意义。综上所述,幼儿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能够进一步落实相关法律文件中要求的提高幼儿身体及心理方面发展的需要。
...........................
1.2研究现状
1.2.1国外关于体育游戏活动的研究
关于体育游戏活动开展的重要价值方面,各国的研究情况如下:
在美国学者Judith Van Hoorn等人的著作中,不难发现美国认为幼儿身体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室外体育游戏有着重要联系。活泼而又生动的室外体育游戏(physically active play)通过促进儿童整个身体的锻炼和技能的发展来促进儿童的发育,有效地发展幼儿视觉记忆、言语、思维及注意力等方面。[1]全美运动和体育协会(NASPE)建议,幼儿园的孩子每天要有60分钟到几个小时的非结构化的体育活动(unstructured physical activity)。幼儿发展与新学习二者的整合正需要较为活跃的体育游戏。(例如:Forst,Wortham,&Reifel,2008)。这不仅能让幼儿体会自己思考及讲话的认知,还能体会教师、同伴与自己商议时的认知及社会需要。[2]由此可见,美国很早就认同了体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生长发育方面,还体现在身心发展方面。
苏联克涅曼、胡赫拉耶娃的《学前儿童体育的理论和教学法》是完整的幼儿体育理论的产生标志,在其书中,比较系统的阐述了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身体健康的理论[3]俄罗斯的Frost指出,目前幼儿在园多以结构性、象征性和练习性游戏这三种游戏类型为主,选择这三种游戏类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促进幼儿身体大肌肉动作的生长。如此,幼儿园也为支持游戏开展也应提供与之匹配的场地、器械等。[4]由此可见,苏联、俄罗斯都十分重视体育游戏对幼儿生长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在20世纪早期,维果茨基研究证实了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1]教育者要积极地把握儿童的潜在和实际发展水平,在儿童发展进程中与他受教育可能性之间找到一种正确的关系。教师在掌握了“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就要尽可能从幼儿已有经验水平出发,整体把握幼儿的运动能力最初的水平。
维果茨基高度评价游戏在儿童发展、尤其是在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源泉,游戏可以创造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在游戏中儿童似乎是在试图超越他现有的行为水平。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表征思维机能等高级心理机能都首先出现在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并达到了学前期发展的最高水平。
正因如此,教师在设计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时,既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定活动目标的最低阈限,顾及本班幼儿整体运动能力的现有发展水平,也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确定最高阈限,以此来提升每个幼儿的潜在发展水平。
.............................
2.2生长理论
美国学者Appleton讲到游戏是幼儿身心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游戏是幼儿成长的结果,也是幼儿身体机能训练的一种手段。美国Gilmore的研究中表明,幼儿的生长过程可以通过游戏进行,游戏是幼儿生长的内驱力。
幼儿游戏活动是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户外运动游戏不仅能满足儿童特定年龄骨骼生长和基本动作发展的需要,还能增强儿童身体素质、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
所以,户外体育游戏应合理设定游戏目标、精心选择游戏内容,材料器械方面也要科学、精准投放,游戏材料不能总是一成不变,通过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活动,来推动幼儿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满足幼儿精神层面发育需求。
符号互动研究理论,主要是说进行社会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结合符号进行互换,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沟通效率。其中最主要的思想内容是人们在生存的过程中进行着互动。符号往往是起到介质的作用,往往每个人的社会活动都是由符号设计的工作而开展的,这样在相关行为方面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如果在心理学等方面进行活动,经过互动,最终就会形成社会。
..............................
第三章汪清县A幼儿园大班特色体育游戏活动现状.................................14
3.1研究设计..................................14
3.2汪清县A幼儿园大班特色体育游戏活动目标设定现状.........................17
第四章汪清县A幼儿园大班特色体育游戏活动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33
4.1汪清县A幼儿园大班特色体育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33
4.2汪清县A幼儿园大班特色体育游戏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36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40
5.1结论...................................40
5.2建议.................................40
第四章汪清县A幼儿园大班特色体育游戏活动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4.1汪清县A幼儿园大班特色体育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4.1.1活动目标设定不够完整
通过对A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活动目标设定分析可知,大班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素设定较少,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要素设定较多。
体育游戏活动既属于“游戏”的一部分,又与“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因如此,教师在设定活动目标时,这两种所需要达成的目标都要有所体现。“运动”方面要让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游戏”方面要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对运动的兴趣等,但教师在实际设定时却很难将二者都囊括其中。
案例一:《“走”——“千里行军”》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平衡木上独立通过,保持平稳。
2.练习走的动作,提高全身协调活动的能力。
3.能够按照路线向不同方向行走。
案例四:《“投掷”——“炸碉堡”》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听音乐换衣服,整理着装。
2.能够尝试在高15厘米的平衡木上双臂打开顺利通过。
3.活动中会看动作符号,保持纪律像一名小小解放军一样。4.能够单手将沙包投掷到4米远的地方。
..........................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本研究以汪清县A幼儿园大班(共3个教学班)军事体育游戏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文本分析法及访谈法这四种研究方法,调查汪清县A幼儿园军事体育游戏活动准备、实施、反思与评价等各个阶段的现状,深入挖掘其中存在问题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等工作之后主要形成以下结论:
(1)汪清县A幼儿园的“军事体育游戏活动”目标设计上,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所忽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较为重视;活动准备上,物质准备中器械材料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经验准备较为充足,活动循环路线是由幼儿自主设计,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施方面,基本上能够按照规划好的主题、路线图开展;评价与反思阶段,多为教师自评,内容多数为幼儿对路线设计及摆放的参与情况,对幼儿动作技能掌握的情况评价较少。
(2)通过对“军事体育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发现以下问题:活动目标设定不完整、活动器械材料使用重复、活动场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活动实施过程中情境性、趣味性不足、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3)影响“军事体育游戏活动”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教师方面,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充分、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能力不足;幼儿园方面,园领导层重视程度不足,园内培训机制不够完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