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幸福是什么?一百个人将会给你一百个不同的回答,千百年来那些善于用抽象概念、精辟的科学术语去概括客观事物本质的哲学家、伦理学家也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无数次探讨,仍未能找到一个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理想答案。走进幸福研究的历史发现,对于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有的可以找到相同之处,有的却截然不同,甚至相互矛盾。尽管幸福的概念如此模糊,但是人人都想得到它。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同一人,前后的解释也不一致。当其生病时,以健康为幸福;当其贫困时,以财富为幸福;当其自觉其无知时,又羡慕那些能宣传某种他不能想到的伟大理想的人1”。正是这种欲望驱使,从古至今每个人都给幸福作为终极追求目标。幸福的对立面是苦难,“当我们缺少快乐和感到痛苦时,就会感到需要快乐。当我们不痛苦时,就不感到需要快乐。因而我们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2。痛苦和快乐是相互依存又互相转化的,幸福和痛苦亦是如此,追求幸福就是避免苦难。因此,幸福是每个人生活的终点和起点,是人一生的追求,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1.1.2 幸福对儿童生命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追求幸福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与成人一样有追求幸福的愿望与权利,成人不应忽视也不能剥夺儿童的这项权利。幸福是主体内在的积极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与人生内在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3,对儿童生命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儿童在内在生命力量的指引下,自发的进行创造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幸福的过程。4这个过程对儿童身心发展、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研究儿童的幸福是极为必要的。国外儿童幸福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主要是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状况但对于儿童幸福并未达成一致的认识。目前,国内关于幸福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仍在摸索之中。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幸福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立足于儿童视角,研究学前儿童对“幸福”的理解,丰富我国“儿童视角”的相关研究内容,引起学前教育领域对儿童视角的关注。本研究探寻 5-6 岁幼儿对幸福的理解与阐释,将进一步丰富幸福的研究。
1.2.2 实践意义
儿童有着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我们应该尊重儿童,而了解儿童和理解儿童是尊重儿童的前提,只有切实了解儿童的心声,才能真正的从儿童出发。成人总是喜欢给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儿童,对于孩子的幸福生活也不例外。成人眼里的幸福并不能代替孩子心目中想要的幸福,本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幼儿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角度,即把表达的权利交还给儿童,让儿童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访谈和作品分析法,展现儿童对幸福的描述和解释,透过幼儿对幸福的解读,把握幼儿对幸福的理解和体验,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幼儿、对更好地提升幼儿幸福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3 幸福之义——幼儿对幸福的认知.....................19追求幸福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与成人一样有追求幸福的愿望与权利,成人不应忽视也不能剥夺儿童的这项权利。幸福是主体内在的积极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与人生内在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3,对儿童生命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儿童在内在生命力量的指引下,自发的进行创造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幸福的过程。4这个过程对儿童身心发展、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研究儿童的幸福是极为必要的。国外儿童幸福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主要是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状况但对于儿童幸福并未达成一致的认识。目前,国内关于幸福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仍在摸索之中。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幸福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立足于儿童视角,研究学前儿童对“幸福”的理解,丰富我国“儿童视角”的相关研究内容,引起学前教育领域对儿童视角的关注。本研究探寻 5-6 岁幼儿对幸福的理解与阐释,将进一步丰富幸福的研究。
1.2.2 实践意义
儿童有着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我们应该尊重儿童,而了解儿童和理解儿童是尊重儿童的前提,只有切实了解儿童的心声,才能真正的从儿童出发。成人总是喜欢给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儿童,对于孩子的幸福生活也不例外。成人眼里的幸福并不能代替孩子心目中想要的幸福,本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幼儿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角度,即把表达的权利交还给儿童,让儿童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访谈和作品分析法,展现儿童对幸福的描述和解释,透过幼儿对幸福的解读,把握幼儿对幸福的理解和体验,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幼儿、对更好地提升幼儿幸福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幼儿的眼睛,探究其对幸福的看法,文献综述主要从不同视角下“幸福”的研究、基于儿童视角的幸福研究以及基于儿童视角的其他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兼顾国内外幸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不同视角下“幸福”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对幸福研究的关注与思考,发现关于幸福的研究多从成人的角度进行。于是,研究者又继续搜寻深挖发现,基于儿童视角的幸福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儿童视角的其他研究比较丰富。
...........................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随机选取 N 市两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园抽取一个大班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共55 名,其中男生 27 名,女生 28 名,年龄均在 5-6 岁。相对于中小班的幼儿,大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画笔来展示自己的见解。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了大班的幼儿。
...........................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随机选取 N 市两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园抽取一个大班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共55 名,其中男生 27 名,女生 28 名,年龄均在 5-6 岁。相对于中小班的幼儿,大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画笔来展示自己的见解。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了大班的幼儿。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质的研究,特别是现象学的方法。范梅南作为“现象教育学”的开拓者,倡导将儿童的生活世界和体验作为研究的起点,关照儿童的精神世界。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始终秉着尊重儿童意愿的原则,将对儿童的干涉与限制降到最小程度,
使得儿童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研究者试图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尽力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看待、理解他们的经验和想法。为了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本研究采用三种方法收集研究资料。第一种是访谈法,第二种是作品分析法,第三种是观察法,观察法作为访谈法和绘画作品分析法的辅助方法。
陈向明认为访谈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宜于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反应以及生活经验,更容易了解受访者的主要观点和内心世界。74因此,采用访谈法可以更接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理解其对“幸福”的真实想法和看法。所以,本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访谈问题在访谈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适时地调整。访谈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在绘画之前,主要了解幼儿对幸福的理解,第二次是在绘画之后,主要了解幼儿对绘画作品的解读,探析幼儿的关键幸福经历和体验。访谈的形式是个人访谈,访谈顺序随机,以访谈提纲为主线,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回答适时调整访谈的问题。由于个体的差异性,访谈时间有所波动,一般为 8-30 分钟。访谈的地点选在该班的卧室,主要是因为卧室是幼儿经常出入的地方,幼儿处在熟悉、温馨的环境中比较有安全感,有利于研究者获得更加真实的资料。其次,是因为卧室与主要互动区分开,相对来说比较安静,不容易受到外界打扰,有利于与幼儿进行深入沟通与交流,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想法。
..............................
2.3收集资料的过程
研究者在进入现场之前,事先通过导师与幼儿园取得联系,得到幼儿园领导与带班教师的同意与支持后正式进入现场。研究者以亲亲姐姐的身份进入研究现场,进入研究现场后与幼儿一起参加活动、游戏消除幼儿对研究者的陌生感。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研究者尽量以儿童的身份参与他们中间,避免幼儿以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研究者形成隔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走近幼儿的生活世界,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想法。经过一个星期的深入接触,次周开始资料收集。
访谈的形式是个人访谈,访谈的顺序是根据幼儿的意愿随机进行,访谈地点在幼儿的午睡室。在访谈的过程中,一般午睡室只有研究者和幼儿两个人。由于有了前期研究者基本上与每个幼儿都有一定的接触,因此访谈的过程中幼儿较为放松。另外,在正式开始访谈之前研究者也会与幼儿随机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比如,今天谁来送你来的,你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我们要聊一个秘密看看你能不能猜到等。然后依据访谈提纲,正式开始访谈,根据幼儿回答的内容适时调整。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访谈时间有所波动,一般为 8-30 分钟。
考虑到不干扰幼儿班级的活动秩序与节奏,为了更真切的了解到幼儿内心的想法研究者采取个人绘画的方法,访谈结束之后立刻进行绘画。幼儿绘画的时候,研究者与幼儿处于一种很自然放松的状态,研究者会坐在幼儿的旁边看班级里的绘本,有的幼儿喜欢边画画边讲自己画的内容,此时研究者会专心倾听幼儿的言语;有的幼儿不愿意研究者看其绘画,研究者则看绘本。本着充分的尊重幼儿的原则,根据幼儿灵活调整自己的方式,使幼儿用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表达自己的作品。研究者在此时的角色是陪伴者和倾听者。
...........................
陈向明认为访谈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宜于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反应以及生活经验,更容易了解受访者的主要观点和内心世界。74因此,采用访谈法可以更接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理解其对“幸福”的真实想法和看法。所以,本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访谈问题在访谈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适时地调整。访谈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在绘画之前,主要了解幼儿对幸福的理解,第二次是在绘画之后,主要了解幼儿对绘画作品的解读,探析幼儿的关键幸福经历和体验。访谈的形式是个人访谈,访谈顺序随机,以访谈提纲为主线,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回答适时调整访谈的问题。由于个体的差异性,访谈时间有所波动,一般为 8-30 分钟。访谈的地点选在该班的卧室,主要是因为卧室是幼儿经常出入的地方,幼儿处在熟悉、温馨的环境中比较有安全感,有利于研究者获得更加真实的资料。其次,是因为卧室与主要互动区分开,相对来说比较安静,不容易受到外界打扰,有利于与幼儿进行深入沟通与交流,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想法。
..............................
2.3收集资料的过程
研究者在进入现场之前,事先通过导师与幼儿园取得联系,得到幼儿园领导与带班教师的同意与支持后正式进入现场。研究者以亲亲姐姐的身份进入研究现场,进入研究现场后与幼儿一起参加活动、游戏消除幼儿对研究者的陌生感。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研究者尽量以儿童的身份参与他们中间,避免幼儿以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研究者形成隔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走近幼儿的生活世界,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想法。经过一个星期的深入接触,次周开始资料收集。
访谈的形式是个人访谈,访谈的顺序是根据幼儿的意愿随机进行,访谈地点在幼儿的午睡室。在访谈的过程中,一般午睡室只有研究者和幼儿两个人。由于有了前期研究者基本上与每个幼儿都有一定的接触,因此访谈的过程中幼儿较为放松。另外,在正式开始访谈之前研究者也会与幼儿随机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比如,今天谁来送你来的,你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我们要聊一个秘密看看你能不能猜到等。然后依据访谈提纲,正式开始访谈,根据幼儿回答的内容适时调整。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访谈时间有所波动,一般为 8-30 分钟。
考虑到不干扰幼儿班级的活动秩序与节奏,为了更真切的了解到幼儿内心的想法研究者采取个人绘画的方法,访谈结束之后立刻进行绘画。幼儿绘画的时候,研究者与幼儿处于一种很自然放松的状态,研究者会坐在幼儿的旁边看班级里的绘本,有的幼儿喜欢边画画边讲自己画的内容,此时研究者会专心倾听幼儿的言语;有的幼儿不愿意研究者看其绘画,研究者则看绘本。本着充分的尊重幼儿的原则,根据幼儿灵活调整自己的方式,使幼儿用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表达自己的作品。研究者在此时的角色是陪伴者和倾听者。
...........................
3.1“幸福”的定义..............................19
3.1.1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19
3.1.2 幸福是一种关系建构..................................21
4 幸福之感——幼儿对幸福的体验....................................30
4.1 愉悦感:“很开心很幸福的感觉”.................................30
4.2 被爱感:“先跟我好好说”..................................31
5 幸福之源——幼儿幸福的构成要素.......................... 43
5.1 物质层面.......................................43
5.1.1“爱吃的”................................... 43
5.1.2“爱玩的”.................................. 44
5 幸福之源——幼儿幸福的构成要素
5.1 物质层面
物质是指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通过对幼儿的访谈可知,物质需求的满足可以给幼儿带来幸福,“妈妈给我买东西的时候我觉得很幸福”、“我最喜欢逛街了,逛街的时候可以买东西,买衣服、裙子、好玩的布娃娃”、“爸爸妈妈每天陪我不去上班最幸福,但是又不想让他们赚不到钱......因为可以买很多很多好吃的”。影响幼儿对幸福感受的可见的外在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1“爱吃的”
幼儿认为,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可让自己很幸福很开心。“幸福就是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妈妈每天在办公室带一堆吃的回来我就能更幸福”、“每一次妈妈都给我买酸奶,奶奶都给我炒西兰花”、“幸福就是舅舅给我买粽子吃、妈妈给我做好吃的蛋炒饭”、“我不幸福的事情就是只能在表弟家吃饭......因为一直吃米饭,我喜欢吃米饭......我想在家吃面条、年糕”、“每天都能吃我喜欢吃的就会幸福,我最喜欢吃就是花菜、还有青菜......我想要快点到我的生日,就能吃蛋糕了而且还有礼物”、“我身边的张家个很幸福,因为他可以吃棒冰”、“我好喜欢吃巧克力蛋糕卷”。给幼儿买喜欢的食物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更能让他获得稳定的情感联结和心理的安全感。另外,访谈发现,幼儿对蛋糕、棒棒糖和冰淇淋有特别的喜好。访谈的过程中,很多幼儿都提自己很喜欢吃冰淇淋和蛋糕。冰淇淋和蛋糕皆为高糖含量的食物。Hart 认为,高糖含量的食物会刺激血清素的分泌,这种分泌物被成为“幸福荷尔蒙”。
幼儿认为,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可让自己很幸福很开心。“幸福就是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妈妈每天在办公室带一堆吃的回来我就能更幸福”、“每一次妈妈都给我买酸奶,奶奶都给我炒西兰花”、“幸福就是舅舅给我买粽子吃、妈妈给我做好吃的蛋炒饭”、“我不幸福的事情就是只能在表弟家吃饭......因为一直吃米饭,我喜欢吃米饭......我想在家吃面条、年糕”、“每天都能吃我喜欢吃的就会幸福,我最喜欢吃就是花菜、还有青菜......我想要快点到我的生日,就能吃蛋糕了而且还有礼物”、“我身边的张家个很幸福,因为他可以吃棒冰”、“我好喜欢吃巧克力蛋糕卷”。给幼儿买喜欢的食物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更能让他获得稳定的情感联结和心理的安全感。另外,访谈发现,幼儿对蛋糕、棒棒糖和冰淇淋有特别的喜好。访谈的过程中,很多幼儿都提自己很喜欢吃冰淇淋和蛋糕。冰淇淋和蛋糕皆为高糖含量的食物。Hart 认为,高糖含量的食物会刺激血清素的分泌,这种分泌物被成为“幸福荷尔蒙”。
.............................
6 结论、建议与反思
6.1 结论

参考文献(略)
6 结论、建议与反思
6.1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