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幼儿园午睡场域中的身体呈现
一、午睡时间中的身体呈现
(一)时间表中隐含的身体定位
2017 年开学第一天(9 月 1 日)对桂林市 QF 幼儿园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样地,2017 年开学后的第三个星期一(9 月 18 日)对桂林市 TTX 幼儿园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分别是 QF 幼儿园和 TTX 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在园午睡的第一天,它意味着小班孩子常规午睡活动的开始,也意味着孩子将离开家庭在园独立地进行集体的午睡生活,笔者在对这两所幼儿园的午睡场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观察活动中,时间制度贯穿在幼儿园午睡场域始终。

第三章 幼儿园午睡场域中的身体出路................................74(一)时间表中隐含的身体定位
2017 年开学第一天(9 月 1 日)对桂林市 QF 幼儿园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样地,2017 年开学后的第三个星期一(9 月 18 日)对桂林市 TTX 幼儿园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分别是 QF 幼儿园和 TTX 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在园午睡的第一天,它意味着小班孩子常规午睡活动的开始,也意味着孩子将离开家庭在园独立地进行集体的午睡生活,笔者在对这两所幼儿园的午睡场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观察活动中,时间制度贯穿在幼儿园午睡场域始终。

从上表可以得知,QF 幼儿园午睡时间为 150 分钟(12:10—14:40),TTX幼儿园午睡时间为 140 分钟(12:30—14:50),在同一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午睡时间安排表基本上相同。
..........................
二、午睡空间中的身体呈现
(一)空间布置中隐含的身体定位
笔者按与两所幼儿园园长事先约定的时间分别进入 QF 幼儿园以及 TTX 幼儿园的午睡场域,来到幼儿园的寝室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寝室的环境布置。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怎样的环境就让孩子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布置作为直观的物质场所,它是笔者了解幼儿午睡的最直接的窗口。
镜头:QF 幼儿园小班
我到达该幼儿园时幼儿正在活动室吃午餐,在跟带班老师及幼儿打好招呼后我便来到了活动室隔壁的小班寝室门口。门虚掩着,并没有闩。我留意到门的插销大约到了我的胸前位置(1.4 米左右),这个高度是幼儿够不着的高度。在征求老师同意后,我推开小班寝室的门,映入眼帘的就是 38 个双层铁架子床排列整齐地分布在这个面积约为 20 平方米的寝室,这是两个小班共用的寝室。在紧靠门口处墙的地方紧挨着一排柜子,柜子长约 280 厘米,宽为 40 厘米,高约为1 米。摆放着口纸、教师用品等。柜子左上方贴着寝室卫生管理制度、午睡安全巡查制度,另还挂有午睡交接班记录表。柜子旁是一台立式空调,空调旁是一把木椅,3 把蓝色的椅子,右边是 4 把蓝色小椅子。门口放着一个拖把、一张席子和一个灭火器,一块长木板。
寝室前后共有 4 个大窗户,因为通风需要此时都是处于打开状态;寝室天花板前后悬挂着 4 个消毒灯及 4 个电棒,墙上挂着 2 台摇头扇,地面铺的是沙石地板砖,地面较为干燥。目光移至床铺,发现每个床头、被子及枕头上都印有小主人的姓名,有的还配以照片。再接着看该寝室的地理位置,发现其位于紧挨着大马路的西楼的二层楼上,寝室隔壁是两个小班 42 班和 41 班的活动室,对面则是公用卫生间。
.............................
第二章 幼儿园午睡场域中的身体困境
二、午睡空间中的身体呈现
(一)空间布置中隐含的身体定位
笔者按与两所幼儿园园长事先约定的时间分别进入 QF 幼儿园以及 TTX 幼儿园的午睡场域,来到幼儿园的寝室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寝室的环境布置。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怎样的环境就让孩子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布置作为直观的物质场所,它是笔者了解幼儿午睡的最直接的窗口。
镜头:QF 幼儿园小班
我到达该幼儿园时幼儿正在活动室吃午餐,在跟带班老师及幼儿打好招呼后我便来到了活动室隔壁的小班寝室门口。门虚掩着,并没有闩。我留意到门的插销大约到了我的胸前位置(1.4 米左右),这个高度是幼儿够不着的高度。在征求老师同意后,我推开小班寝室的门,映入眼帘的就是 38 个双层铁架子床排列整齐地分布在这个面积约为 20 平方米的寝室,这是两个小班共用的寝室。在紧靠门口处墙的地方紧挨着一排柜子,柜子长约 280 厘米,宽为 40 厘米,高约为1 米。摆放着口纸、教师用品等。柜子左上方贴着寝室卫生管理制度、午睡安全巡查制度,另还挂有午睡交接班记录表。柜子旁是一台立式空调,空调旁是一把木椅,3 把蓝色的椅子,右边是 4 把蓝色小椅子。门口放着一个拖把、一张席子和一个灭火器,一块长木板。
寝室前后共有 4 个大窗户,因为通风需要此时都是处于打开状态;寝室天花板前后悬挂着 4 个消毒灯及 4 个电棒,墙上挂着 2 台摇头扇,地面铺的是沙石地板砖,地面较为干燥。目光移至床铺,发现每个床头、被子及枕头上都印有小主人的姓名,有的还配以照片。再接着看该寝室的地理位置,发现其位于紧挨着大马路的西楼的二层楼上,寝室隔壁是两个小班 42 班和 41 班的活动室,对面则是公用卫生间。
.............................
第二章 幼儿园午睡场域中的身体困境
一、午睡时间中的身体困境
(一)午睡活动前——被催促的身体
在 QF 幼儿园和 TTX 幼儿园,笔者观察到的现象是:在幼儿园午睡活动前,教师通常用催促的方式让孩子尽快进入午睡。
镜头:QF 幼儿园大班
(一)午睡活动前——被催促的身体
在 QF 幼儿园和 TTX 幼儿园,笔者观察到的现象是:在幼儿园午睡活动前,教师通常用催促的方式让孩子尽快进入午睡。
镜头:QF 幼儿园大班
比比谁更快
孩子们排队进入寝室,老师端着饭碗走了进来。
“快点脱鞋,上床睡觉。”
“比比谁最快。”
“我要表扬***,他最快躺下了。”
“***你还不躺下,你看看***人家早就睡下了。”“
都进来寝室多久了,还不躺下来!”
每天基本上从进入寝室、脱鞋子、脱衣服到躺下、盖被子直到安静下来,这些旋律一直伴随着午睡始终。
孩子们排队进入寝室,老师端着饭碗走了进来。
“快点脱鞋,上床睡觉。”
“比比谁最快。”
“我要表扬***,他最快躺下了。”
“***你还不躺下,你看看***人家早就睡下了。”“
都进来寝室多久了,还不躺下来!”
每天基本上从进入寝室、脱鞋子、脱衣服到躺下、盖被子直到安静下来,这些旋律一直伴随着午睡始终。
从睡前散步到幼儿入睡再到起床,QF 幼儿园不乏老师和幼儿忙碌的身体,QF 幼儿园教师们不间断的催促声在幼儿园寝室中不断回响。在值午睡过程中,笔者采访值午睡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不断地催幼儿,让他们快点呢?”“制度在那里呀,该是小朋友睡午觉的时间了,你如果不催他他就一直在那里磨的。”该老师的回答依据是两点:一是午睡时间制度的要求,二是幼儿没有自主性,需要成人不时地提醒催促;这也代表着部分老师的心声。
..........................
二、午睡空间中的身体困境
(一)空间定位中的身体困境
1.封闭的空间——固定床铺里的幼儿身体
在午睡场域中,幼儿的身体总是处在一定的封闭的空间里,其最明显的体现就在于分配床位的规则上。关于“如何安排幼儿的床铺”这个问题,教师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详情如下:
访谈材料:与 TTX 幼儿园大班 L 教师的访谈
“如何安排床铺”
笔者:L 老师好,请问您都是依据什么来对本班幼儿进行床铺安排的呢?
L 老师:一般来说,我们是根据先来后到的顺序给他们安排的,就一个个排下来。
笔者:那如果幼儿想换床铺的话你们是给不给的呢?
L 老师:这得靠两位幼儿的家长进行商量,如果他们同意了我就会给他换。否则很难换床铺的,除非个别凑巧相邻的 2 个孩子睡在一起一直讲话影响其他小朋友我们才给换。
..........................
二、午睡空间中的身体困境
(一)空间定位中的身体困境
1.封闭的空间——固定床铺里的幼儿身体
在午睡场域中,幼儿的身体总是处在一定的封闭的空间里,其最明显的体现就在于分配床位的规则上。关于“如何安排幼儿的床铺”这个问题,教师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详情如下:
访谈材料:与 TTX 幼儿园大班 L 教师的访谈
“如何安排床铺”
笔者:L 老师好,请问您都是依据什么来对本班幼儿进行床铺安排的呢?
L 老师:一般来说,我们是根据先来后到的顺序给他们安排的,就一个个排下来。
笔者:那如果幼儿想换床铺的话你们是给不给的呢?
L 老师:这得靠两位幼儿的家长进行商量,如果他们同意了我就会给他换。否则很难换床铺的,除非个别凑巧相邻的 2 个孩子睡在一起一直讲话影响其他小朋友我们才给换。
在幼儿园午睡活动场域里,每个幼儿的身体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单元,且个体与个体之间界限分明,这是以每个人所占据的床铺为外显表征的。仔细地看,不难发现每个幼儿的床上都写有各自的名字,小班幼儿不仅仅有名字的呈现,还有大部分幼儿张贴了大头贴在床上以便方便确认;除了床上贴有名字,幼儿的席子上、被褥上、枕头上乃至衣服上都印有自己的名字。对于个体而言,到了寝室、脱掉鞋子爬上自己的床就意味着进入到了自己独占的空间中,在这个空间中幼儿会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制度既然是出于幼儿保育教育工作出发,其必不可少地有其“温情脉脉”的一面:从访谈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根据先来后到的顺序给他们安排的床位”,且一经确定基本上不给变动,这在一方面体现了制度中的“相对公平性”,即不是依据出身、与教师关系亲疏等条件来进行安排的,第二方面也体现了制度的相对灵活性:“首先需要知道幼儿出于什么原因换床位”、“如果出于某些客观原因的话我们可以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有正当理由且幼儿双方愿意换床的基础上,教师会跟家长说明原因这时候就完成床位的调换了,一般换床位是基于了解孩子的情况和两个床位孩子之间的协商为原则来进行调换操作的。”即在刚性的制度之中增加了灵活的一面,给孩子选择床铺一定的自主空间。但这样的机会也是“被限制的权利”,其一是因为这仅存的权利也是“制度的宽容所赋予的”,其二是因为“这有限的权利行使的机会并不多”,只有少数符合条件的幼儿才能享受到如此“殊荣”。在大部分条件下,教师代表的制度都是依据其意志权力安排幼儿的个人所占的空间的。
...........................
一、指向幼儿自主睡眠的时间空间观的转变..............................76
二、午睡场域中幼儿身体定位的重新审视.......................78
(一)幼儿:自我身体的主宰者和建构者............................78
(二)教师:幼儿身体的引导者和支持者...........................79
(三)家长:幼儿身体的支持者和帮助者.........................80
第三章 幼儿园午睡场域中的身体出路
一、指向幼儿自主睡眠的时间空间观的转变
幼儿呱呱坠地,生命一经启动就生生不息,个体在原生态家庭中接受着各样的洗礼,当幼儿来到幼儿园,就意味着个体带着原生家庭的习惯融入到集体中,而集体又是社会性之聚集地,于此,在幼儿园午睡场域中幼儿不可避免地会在这个场域中进行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碰撞,而这种碰撞的激流中必然夹杂着各种困顿、迷茫和希望。个体和集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谱写出一曲交织的乐章。
为帮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制度化的午睡时间和空间,在幼儿园午睡的时间制度和空间制度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应调整自己的保育方式,使得时空制度可以灵活弹性调整以给幼儿留下更多自主的空间以促进其自主能力的转变。教师在组织和执行幼儿的午睡的过程中,应对“时空制度”进行灵活的把控。“时空制度”的弹性体现在作为“中心人”的教师要试图站在或者是贴近作为“边际人”的幼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制定及实施幼儿园午睡场域中的各项制度及活动。
幼儿呱呱坠地,生命一经启动就生生不息,个体在原生态家庭中接受着各样的洗礼,当幼儿来到幼儿园,就意味着个体带着原生家庭的习惯融入到集体中,而集体又是社会性之聚集地,于此,在幼儿园午睡场域中幼儿不可避免地会在这个场域中进行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碰撞,而这种碰撞的激流中必然夹杂着各种困顿、迷茫和希望。个体和集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谱写出一曲交织的乐章。
为帮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制度化的午睡时间和空间,在幼儿园午睡的时间制度和空间制度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应调整自己的保育方式,使得时空制度可以灵活弹性调整以给幼儿留下更多自主的空间以促进其自主能力的转变。教师在组织和执行幼儿的午睡的过程中,应对“时空制度”进行灵活的把控。“时空制度”的弹性体现在作为“中心人”的教师要试图站在或者是贴近作为“边际人”的幼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制定及实施幼儿园午睡场域中的各项制度及活动。
一是灵活调整午睡时间,这包括入睡时间、起床时间以及幼儿的个别时间。灵活的午睡时间即考虑到当天气候、天气、温度、小朋友们的午餐情况、心情、上一活动的兴趣、精神状态等而遵守的午睡时间。在午睡时间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尤其是睡前准备活动和起床后整理活动中:节奏较快的城市幼儿园教师为了追求高效率而让幼儿尽快入睡进而出现催促、强制等现象的发生率高于乡村教师,针对这部分教师建议把速度适当放慢,照顾到个别行动较为缓慢的孩子,不要过多催促、强制幼儿必须按照时间表上的时间催促幼儿午睡以及起床,因孩子具有不同的气质类型(粘液质及抑郁质的气质类型的孩子习惯于慢条斯理,但这也是其形成严谨认真、富有耐力的优秀品质的必经过程)。而乡村教师时间上相对较为懒散,基本上不会遵照午睡时间制度(实际上该幼儿园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文本制度)。对于类似的幼儿园,建议其增加文本制度(因较为固定的制度会使得孩子潜移默化地进行常规习惯的培养)。在午睡活动进行中:增加适应幼儿个别时间的部分,如对待不愿意午睡或者不愿意早起的幼儿提供个性化时间,可允许儿童在可接受的时间内从事自己较为喜爱且不影响他人的活动等。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