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问题提出
一、选题缘由
近年来,在国家与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国家颁布了诸多的相关政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都对幼儿教师严格幼儿教师准入做了明确规定,皆要求要提升幼儿教师队伍质量,也提到要全面提升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在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去往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关于“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座谈,提出做好老师的四个条件:首先要有理想信念、其次要有道德情操、再次要有扎实学识和最后要有仁爱之心。在四个条件中,不仅涉及知识技能,更多的是要求有价值观、理念方面的要求,而“专业品性”作为符合教师职业特征的价值观、责任感的行为表现,已经是备受关注的事项了。新闻中经常出现幼儿教师虐童事件,网络上也不时传出某些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不适宜行为,严重损坏幼儿教师的声誉,幼儿教师队伍道德伦理状况堪忧,备受大众的关注,选一所好幼儿园对于每个家庭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碰着一个好的幼儿教师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对此,创立明确的关于幼儿教师的道德伦理准入制度迫在眉睫,急需一种具体可行的专业品性准入标准在教师资格证获取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招聘环节中对幼儿教师的筛选起到实际作用,能够在准入关口将不合格的幼儿教师移除出教师队伍,这不仅对幼儿的人身安全起到保障,更对幼儿教师的形象提升有很大作用。同时,2015 年度新教育法中提到“总则第六条: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师德的重要性重新提升。这同幼儿教师道德失范屡屡发生有莫大的关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金钱效应、家长期望等,皆可能影响幼儿教师触犯道德底线,所以在准入关口,就要严格把关幼儿教师的道德品性。专业品性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志之一,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
二、核心概念界定
研究者在中国知网上,以主题词“准入标准”进行搜索,共有 2164 条相关文章,内容涉及教育、医学、经济、工业等各个方面。不同行业的准入标准均不同,研究者再用主题词“教师准入标准”进行搜索,共有 292 条相关研究,可见对于教师准入标准的研究并不占很大比例,其研究空间还有很多。李小球,郭铁成(2014)等人在国外先进经验、全国六省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提出了师德为先、素质为本、能力为重、专业化取向、可持续发展、“门槛”适度的 6 项原则。构建出 4 个维度26 个领域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建议稿)》,简称“426 标准”。同时提出实施“国标、省考、市评”的资格认定制度和“档案袋”制度。①作为行业标准的两个功能,即促进教师发展并完善、对教师的判断和评价,还要能够全面、准确的理解特定从业人员。②目前,研究者在实践中发现,在《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未制定并成为国家政策之前,许多幼儿园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准入的基本标准要求,所以本研究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的制定也着重参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本研究依据以往研究,将幼儿教师准入标准界定为:对即将进入幼儿教师行业的准教师,提出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判断和评价准教师能否担任幼儿教师的科学依据,是全体即将进入幼儿教师行业的准教师必须遵守的准则。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有五种研究对象,分别是预访谈、初始问卷、正式问卷、验证问卷以及正式访谈的研究对象。为编制幼儿教师专业品性问卷,先进行预访谈,为使得到的结果更科学,对 30 名幼儿教师进行一对一预访谈,30 名教师分别选择沈阳市不同幼儿园、年龄、班型的幼儿教师。使用预先设计的预访谈问卷(见附录 1),将专业品性中观念层面的内容转化为行为,以便形成幼儿教师专业品性初始问卷。参与预访谈教师的基本情况见表 2-1。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先进行初始问卷的调查,初始问卷共发放 300 份,回收 278 份,有效 261 份,问卷有效率达 87%。问卷发放对象包括沈阳、鞍山、辽阳三市的多所幼儿园的教师。剔除无效问卷,有效率超过 80%,说明问卷具备较高的亲和性,调查人群无偏。参与初始问卷调查的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见表 2-2。 在对初始问卷进行收集与处理之后,形成正式问卷,共发放 600 份,回收 545 份,有效 511 份,问卷有效率达 85%。问卷发放对象包括沈阳、鞍山、辽阳三市的多所幼儿园的教师。剔除无效问卷,有效率超过 80%,说明问卷具备较高的亲和性,调查人群无偏。参与初始问卷调查的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见表 2-3。


...........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1.本研究编制《幼儿教师专业品性初始问卷》,为本研究中基于幼儿教师准入标准的专业标准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数据。 2.本研究为构建基于幼儿教师准入标准的专业品性指标体系,测其权重,使用编制问卷《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重要程度问卷》,做出专业品性的权重系统。最终构建基于幼儿教师准入标准的专业品性指标体系。 3.为将指标体系运用于实践,编制《幼儿教师专业品性调查问卷》作为实证调查问卷。
.........
第三部分 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 17
一、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的设计........... 17
(一)设计思路与流程........ 17
(二)设计原则.... 17
(三)设计依据.... 19
二、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的问卷的编制与分析........... 19
三、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26
(一)选择设置权重的方法........ 26
(二)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27
四、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确定........... 30
五、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的确定........... 30
第四部分 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的实证调查 ....... 32
一、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实证调查研究设计....... 32
(一)设计思路.... 32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32
二、幼儿教师专业品性实证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3
三、幼儿教师专业品性的评定与测量....... 40
四、结果....... 42
第五部分 综合讨论 ........... 44
一、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结构的讨论........... 44
二、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的重要性讨论....... 45
三、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权重的讨论........... 48
四、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0
第五部分 综合讨论
幼儿教师专业品性作为幼儿教师师德的行为表现,是一种可观测的教师行为。构建基于幼儿教师准入表现的幼儿教师专业品性的指标体系,需要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取基本内容,也需要有其设计依据;同时,指标体系是有其重要性的,教师职业道德愈发重视,伦理失范行为的不断发生,要求我们需要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此外,形成的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每项指标都有相应的权重,权重的大小也是需要我们去关注;最后,提出一些关于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结构的讨论
从指标内容看,要符合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与目标。2010 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并提出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幼儿教师专业品性作为幼儿教师师德的行为表现,以高尚的师德为前提,根据师德对幼儿教师价值观、工作态度等内容的要求,询问幼儿教师的师德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构建指标体系。 从指标形式看,是将抽象、非具化的内容转化为行动化、操作化、具体化的指标。本研究的指标属于教师评价指标,是反映教师评价内容某方面本质特征的一些因素。从根本上说指标是评价目标的表现,是在教师评价的目标一个方面的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教师评价目标。根据教师评价的目标,分解为各项实际性的指标,77这也是本研究在预访谈过程中所做的,把教师的观念、要求,一步步分解为实际可操作的行为。在预访谈的过程中,每当问道访谈对象,一项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行为,也会得到很多种不同的答案,在选择行为时,研究者也曾迷茫过,到底如何才算有代表性呢?但在经过对 30 位幼儿教师的预访谈之后,选择的行为就很明显了,有的行为明显属于个体想法,而被选择的行为都被 10 位以上的教师提出过。 从指标理念看,要区分幼儿教师的伦理观念与专业品性。钟瑞(2013)的硕士论文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教保伦理、亲职伦理、人际伦理、社会伦理四个层面的观念与实际行为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普遍出现观念与实际行为不符的状况。78这些问题实际上也存在于本研究当中,在本研究中,指标的构建主要是通过预访谈,实际观察不充分,这也是本研究的一大不足,每一种观念并不能对应一种行为,而且行为受到价值观、儿童观、教师观多方面的影响,这种观念与行为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前面也提到,尽管行为不能完全保证教师的所想,却具有代表性,这也能够相应的衡量幼儿教师的伦理状态。
...........
结论
从幼儿教师招聘来看,要规范幼儿教师准入标准。从幼儿教师的“入口”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品性的发展,要在教师资格制度考试的过程中,抓紧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方面的考核。包括在幼儿教师资格制度考试的面试过程中,完全可以增加情景设置,测试准幼儿教师的反应,以及各种人格心理测试、职业心理测试等。此外,在考核方式增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整体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提高标尺,才能提高幼儿教师整体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幼儿的健康身心发展、幼儿教师以身作则,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成为幼儿的榜样。 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看,要构建不同层级的幼儿教师标准。不同层级,在这里,指的是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专业发展层面的层级。在美国,有中小学各学科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在全国统一实行。而我国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都是各省、各地、各园根据不同的标准选拔出来,并没有切实可行的统一选拔标准,而且在称谓上都有所不同,“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称谓屡见不鲜,这对于幼儿教师层级的评定都出现了一定的混乱不统一的状态。虽然我们支持幼儿园个性化,幼儿教育的差异性,但基本的教师差异标准还是应该具备。很显然,当《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出现之后,基本对合格的幼儿教师有了明文规定,其后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层级的教师的标准也希望能出台,对整体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个鼓励。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