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理论基础
(一)幼儿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理论依据
1.关怀理论
“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是 21 世纪教育的共同主题。在“学会关心”的教育大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62]中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她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诺丁斯从关怀理论中提炼出四种教师教育的方法: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63]。这四点恰好符合现代幼儿园教师角色。诺丁斯所说的关怀强调的是“教师的关怀”,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师生之间建立起浓厚的关爱情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将人性的关怀注入教育中,张爱勤学者为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64]师生之间营造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氛围,就需要注入关怀,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营造关怀的氛围。在幼儿园也是如此,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遵循保教结合的原则,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在这个原则下施教,更需要幼儿教师以一颗宽厚仁爱之心来对待幼儿,在充满爱的氛围中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幼儿园课堂中不单是交给幼儿生活的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向幼儿传递爱的情感,“爱的教育”贯穿幼儿时期,为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内尔·诺丁斯提出关怀包括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接受对方,接受受教育者是一个不完美的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正是关怀理论倡导的接受对方。接受你面对的受教育者,无论其完美还是有缺陷;另一个条件是动机移置,教师对于幼儿的爱不是一味的灌输,应该是理性的。[65]作为教师,使幼儿学习的榜样,不是一味包容幼儿的坏习惯,助长恶习,而是充满理性的去关爱,去施教。在爱的基础上,营造符合幼儿实际情况的课堂气氛,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活力。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二)幼儿园良好课堂气氛的特征
在搜集整理关于幼儿园课堂、班级建设的文献资料中,笔者从幼儿园课堂现实情况出发,总结梳理出幼儿园良好课堂气氛的特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课堂童趣十足、人际关系和谐、环境温馨舒适。
1.课堂童趣十足
博尔诺夫在《人类教育学》中提出,良好的幼儿教育气氛可以使幼儿有安全感,身心愉悦。[73]教师遵循发展性、教育性、主体性三原则设计教育活动,是保证课堂童趣十足的关键点。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在“最近发展区”原则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方式。福禄贝尔是第一个承认“游戏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人”,游戏成为活动的良好载体,在多样化的游戏环节中,幼儿的活动由枯燥乏味,变得活泼有趣。身处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浓浓的快乐感渗入心底。《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刘占兰教授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中提出幼儿园课堂建设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我们要把握方向,把幼儿园课堂建设成富有童趣的场所。[75]据此,教师在遵循安全性、纪律性、生动性、快乐感原则的基础上,营造轻松活泼、乐园般的课堂氛围,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根据《纲要》中提出的具体细则,结合幼儿实际,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幼儿的课堂兴趣,但是不能一味的“由着幼儿性子”组织活动。轻松愉快的课堂可以使教师和幼儿乐在其中,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
二、不同水平的三位教师营造课堂气氛的案例研究
(一)骨干教师营造课堂气氛的案例分析
A 教师是一名骨干教师,从事幼教二十年,拥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代表幼儿园外出参加教师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曾获得“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A 教师目前是园中的顶梁柱,并且担任园中新手教师培训的任务。
1.活动前营造课堂气氛的准备工作
笔者在园中与 A 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并且以班内成员的身份对 A 教师进行观察。在活动开始前,笔者从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两个方面研究 A 教师营造课堂气氛的准备工作。
(1)充分的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是保障。物质准备包括教案、教具等物品。A 教师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教学活动已经达到快捷性、流畅性和灵活性,笔者观察到她在物质准备上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确定活动内容以后,写出一份简案,然后根据活动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活动素材。这中间环节对于 A 教师来说非常流畅,由此可见 A 教师在物质准备方面已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奠定基础。
①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参与兴趣
寓教于乐是 A 教师的教育宗旨,A 教师在课堂上与幼儿玩中学,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具在 A 教师手中像“魔法棒”,教具是教师营造课堂气氛的“助力剂”,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教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生动形象的教具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法宝。杭燕学者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提出教具运用的重要性,她提出教具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跃幼儿课堂气氛。[81]教具准备是否充分、运用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气氛。教师妙用教具会使师幼均能从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A 教师非常注重教具的使用,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为营造课堂气氛锦上添花。
“3—6 岁的幼儿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大班的孩子逐渐萌生独立的想法,我们上课的难度系数变大了。小班、中班思维不够发散,想法较少。大班的孩子我们要着重培养他的独立思维能力。所以我在每次活动前,尽可能设身处地站在这群孩子的角度上去想一想,他们会提出什么疑问,我该如何解答。教具的使用,既可以增加活动兴趣,又可以为活动提供实物支撑。符合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访谈时间:2020.10.13)
.........................
(二)胜任型教师营造课堂气氛的案例分析
B 教师是一位从教 10 年的胜任型教师,目前担任大班班主任,在 L 园业务熟练,已经形成了独具自己风格的讲课模式。作为园中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B 教师拥有很多专业提升的机会。笔者在 B 教师的班级里进行实地观察,亲身感受每一节课的课堂气氛以保证所获得的资料真实有效。
1.活动前营造课堂气氛的准备工作
开展活动前笔者与 B 教师进行前期的交谈,了解 B 教师为营造本节活动气氛所做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活动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丰富的物质准备
幼儿乐于学
B 教师通过自己独特的营造课堂气氛的方式使幼儿乐于学。笔者首先对 B 教师教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观察了 B 教师的每一节活动,笔者发现 B 教师每节活动都会使用教具,但是教具的收效甚微。在组织科学活动《神奇的静电》时,教师提供了四种道具。在活动过程中,B 教师充分利用这四种道具来辅助教学活动,让幼儿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经典的产生。
笔者关于教具的使用,与 B 教师进行交谈。B 教师对于利用教具来营造课堂气氛是非常认可的,她说: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我组织一节活动首先要考虑营造什么样的气氛,比如这一节科学活动,以探究为主,我要营造一种自由、激发好奇心的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在物质准备方面,我觉得做教具不会占用我太多时间,因为我会把每个学期材料包里面更换的物品保存下来,这些就为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平时也不会拿出太多时间做教具,一些小动物的模型、头饰能轮流使用就轮流使用。(访谈时间:2020.10.19)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
三、案例综合分析...................................38
(一)教师营造课堂气氛在理论认知层面一致...................................38
(二) 教师营造课堂气氛在实践行为层面的共性.........................38
(三)教师营造课堂气氛在实践行为层面的差异性..............................39
四、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分析..............................43
(一)自身因素...........................................43
(二)外部因素......................................45
五、幼儿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建议..................................48
(一)优化内部条件,激发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活力.........................48
(二)创设外部条件,助力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50
五、幼儿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建议
(一)优化内部条件,激发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活力
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来,幼儿园教育在改革中发展,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过程,转变教育思路,营造适宜的教育气氛成为广大幼儿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笔者在 L 园观察了解到该园师资队伍中年轻的 90 后教师成为主力军,在刚刚结束的招聘中又迎来 3 名新教师。促进新手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们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我们当前的重要目标。为此,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为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提供支持。
1.教师善用语言媒介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处于人生初始阶段,语言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工具。语言沟通是师幼之间最常用的互动方式,3—6 岁的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善用语言开展趣味活动,既可以达到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的目的,又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例如:在活动开始前,先用一首以简单的律动、手指谣或者儿歌来活跃气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园常用的《手指变变变》《乒乓球上高楼》《数鸭子》《爬呀爬》等等朗朗上口的趣味歌谣。首先,教师要明确对幼儿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如何利用语言将教育影响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幼儿。其次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权威作用,教师对幼儿的指导、要求更容易激发幼儿形成或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的动机,教师的影响更具有效力。
A 教师在谈到与幼儿语言交流时说道,她从教二十年,讲过无数节课,也听过别人的无数节课,老师的各种提问、应答、回馈、评价等方式都见过。尤其是近十年,各种幼儿教育理念鱼龙混杂,语言形式也丰富了,我们觉得跟不上时代步伐了。年轻教师可以多学习学习。B 教师园里也邀请一些新兴的幼教专家来讲座,给我们灌输一些新思想,我倒是可以接受,我自己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如何让幼儿课堂充满更多的欢声笑语。(访谈时间:2020.10.25)
............................
结语
幼儿园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幼儿园的课堂是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提供的场所。本研究以幼儿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幼儿园的课堂气氛是如何营造的,教师们采用了哪些值得借鉴的方式方法。笔者通过解读三位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营造课堂气氛的过程,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三位教师在理论认知层面达成共识,都意识到气氛对于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操作方面,三位不同水平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实践行为。A 教师作为骨干型教师,由于教育经验丰富,已经拥有卓越的教育智慧,解决教育问题接近认知自动化水平,在营造课堂气氛方面表现的更胜一筹,受到更多幼儿的喜爱;B 教师作为胜任型教师,在营造课堂气氛方面出现高原反应,她把较多的精力放在了自身,忽视了专业水平的提升;C 教师是新手教师,在“师徒制”结对帮扶活动的带领下,专业水平不断进步,营造课堂气氛的能力在逐渐提升,并且表现出强烈的上进心。通过综合分析三位教师在营造课堂气氛的过程总结影响因素,教师对幼教事业的认同感和外界的引导推动是影响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气氛的关键因素。
目前,幼儿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相关研究还不完善,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为了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对三位教师全方位了解、深度访谈、无限次的课堂实地观察。但是在进行研究和理论建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笔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笔者已经极力将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
希望通过对这三位幼儿教师营造课堂气氛的过程进行分析与深描,能够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借鉴。也希望未来能够丰富完善关于幼儿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研究,从实践中挖掘更多有用的方式方法进行推广,为幼儿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保驾护航,推动学前教育更加科学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