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 幼儿学习品质
本研究采用鄢超云教授沿用华盛顿州的定义,即学习品质是指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内容包括幼儿对于活动的主动性是否高、对目标任务的意识是否强烈、是否能坚持完成任务、是否有足够应对挫折的能力、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在进行活动时专注程度是否较好、对于新奇的事物是否有强烈好奇心、面对挑战是否能独立完成。
2.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结合刘占兰教授和张俊教授的定义,本研究中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定义为,由教师引导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获得有关周围世界的科学经验的实验操作型活动,包括演示操作式活动、自由引导式活动、猜想验证式活动。
演示操作式活动是指先由教师演示如何进行实验,然后幼儿按照教师的演示动手操作材料,并进一步进行观察,获得发现的活动。
自由引导式活动是教师先让幼儿对材料进行自由探究,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进一步引导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猜想验证式活动是教师先让幼儿猜想一下通过已有材料进行实验后可能得到的结果,然后再进行探究来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活动。
.....................
(二)理论基础
1.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观把儿童发展处于周围多层次环境关系的复杂系统中,认为儿童生物倾向和环境因素都是塑造儿童发展的力量。这个生态系统包含四部分,最内部的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这四个系统相互连通和作用。最内部的微观系统指的是儿童在当下环境中进行的活动以及发生的相互作用,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个系统中所有的关系都是双向的、互相作用的。成人对幼儿的耐心、关注会影响幼儿,同时,幼儿表现出来的人格、生理特征也会影响成人对幼儿的态度。面对一个礼貌、懂事的幼儿,成人更多予以耐心、宽容的态度,而面对一个总是捣乱的幼儿,成人的态度可能恰恰相反。①在微观系统中不仅只有人与人的相互作用,还包括周围的物质资源,例如一些具体的场所,这些场所都具有一定的物质特征,环境中的参与者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有意义的。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环境并不是按照一种方式一成不变地影响着儿童的静态力量,相反它是动态的、时刻变化着的,环境中任意一个事件都可能改变环境对幼儿的作用。幼儿既是环境的结果也是环境的创造者,利用这一特性,人们可以参与环境活动,并且能够积极而准确地使用和改变这些环境,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和环境相互作用促进各方面的发展。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最初是他为了改善教学而提出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在发展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引发儿童的自主学习,如何正确地发挥支持者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无法直接灌输进幼儿的大脑,必须由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结合已有的经验,在与教师、同伴的沟通互动中,逐步建构知识。对幼儿的评价不应该以记住多少知识为标准,而是应该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协作能力与贡献等综合指标来评价幼儿。基于建构主义,教师应当打破固化的教学模式,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再由幼儿实际性操作探究,最终获得情感体验。避免一味地“拷贝”、“复制”,强调在实操中获得实践经验,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提供适合的支架,给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②同时建构主义注重内外因素对幼儿的建构作用,充分利用好幼儿与之互动的外部环境,巧妙利用幼儿的奇思妙想作为生成性教育内容,利用场景中的材料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这被认为是有意义的。
........................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长春市某民办幼儿园,该园是一所示范性的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庞大,读研期间曾多次到园内进行教学观摩,对该园有一定的了解。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大班幼儿处于幼小过渡阶段,研究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现状,对大班幼儿今后入学乃至未来的人生发展十分重要,因此选择大班幼儿进行研究。本研究从 4 个大班共随机抽取 36 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班共抽取 9 名幼儿,每次活动随机抽取 3 名幼儿,通过两个多月对幼儿的观察,由研究者及班上教师结合《儿童学习品质观察评定表》对幼儿进行观察评定。本研究将 36 名幼儿进行编码,一班的幼儿为 A1-A9,二班的幼儿为B1-B9,三班的幼儿为 C1-C9,四班的幼儿为 D1-D9。该园 4 个大班的 8 名教师均为女性教师,有 6 位教师教龄已有 5 年,有 2 位教师教龄已有 10 年,其中有 6 位教师为本科学历,2 位教师为硕士学历。
...........................
(二)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对长春市某幼儿园共 12 节科学教育活动进行观察并记录,其中演示操作式活动、自由引导式活动、猜想验证式活动各 4 节,每次活动随机抽取 3 名幼儿结合《儿童学习品质观察评定表》对幼儿的主动性、坚持性、目标意识等八个维度进行观察和评分,并记录幼儿在不同科学活动中具体的行为表现,总结出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学习品质的发展现状。
2. 访谈法
通过自制访谈提纲,对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围绕教师对学习品质的认识和学习品质对幼儿的意义、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学习品质发展的情况、如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现状进行归因。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三、研究结果.............................. 16
(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总体情况......................................16
(二)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各维度情况.................................16
四、讨论与分析...................................... 25
(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特征...............................25
1. 幼儿的专注程度较好..............................25
2. 幼儿的主动性较高....................................25
五、结论与建议............................. 30
(一)研究结论..........................................30
(二)教育建议................................30
四、讨论与分析
(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特征
1. 幼儿的专注程度较好
根据专注程度的得分情况发现,大部分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会受到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但是不需提醒自己就能回到教育活动任务中,专注程度较好。这一点与张雯艳(2020)幼儿坚持与专注水平不太理想、郭映彤(2020)、高璇(2015)幼儿专注程度较低的研究结果不同。通过观察发现,在演示操作式和猜想验证式活动中,幼儿注意力围绕在如何安装材料、运用材料进行试验上,注意力大部分围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一边拿着材料引起注意一边自言自语引导下一步该怎么做,有的拿着材料安静的思考,默默地试验。这一时期的幼儿有意注意相比小班中班的幼儿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注意策略,在具备有一定难度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在与材料的建构过程中专注程度可以达到较好的水平。
2. 幼儿的主动性较高
大班幼儿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都有较高的主动性,没有幼儿在开展活动前有较强的抵触情绪。根据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整体得分情况和差异性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是否为独生子女,任何一种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分均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点与彭芬(2015)的研究结果一致,与郭映彤(2020)在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幼儿在主动性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的研究结果不同。通过观察发现,当幼儿面对科学教育活动中各种新奇的活动材料,幼儿总想看一看摸一摸,结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较强,加上科学教育活动本身鼓励探索的优势,因此幼儿在活动中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主动性不受性别或是否为独生子女影响。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
结语
学习品质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幼儿受益匪浅。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幼儿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学习品质的现状,梳理分析现状中存在的差异和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幼儿学习质量的发展,为教师更好的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提供指导策略。研究发现,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各维度发展不均衡,总体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但想象和创造能力维度发展水平较低;不同性别的幼儿在抗挫折能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幼儿在目标意识、抗挫折能力、独立性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三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想象和创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数据及访谈发现大班幼儿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学习品质发展存在的问题成因,并提出了教师加强对学习品质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准备多层次且丰富的科学教育活动材料,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教师改进科学教育活动的教学形式,为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提供良好平台;联合家庭的力量共同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当前关于幼儿学习品质与科学活动结合的研究较少,且并没有研究将科学活动进行分类研究,因此本研究对不同类型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进行调查分析。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本研究只选取了长春市某家民办幼儿园的大班幼儿,并未涉及其他不同层次幼儿园的幼儿,因此,本研究对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不同也未进行深入剖析。所以依据本研究的不足,提出研究展望,在后续的研究中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加深与其他研究的对比与思考,加强研究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