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然学前教育实践的分析研究--以欧洲森林幼儿园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4854 论文编号:sb2019030413040025215 日期:2019-03-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期望通过对欧洲森林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国家——丹麦,德国以及英国,将其教育模式分别从教育背景、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育内容这四个维度来展开论述。通过对这三种不同模式的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不仅能帮助我们加强对森林幼儿园的理解,更能为我国开展亲自然教育或开设森林幼儿园提供努力的方向。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大自然是儿童生命的摇篮
马克思曾说:“人直接是大自然的存在物,”人来源于大自然,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天,地,人三才为一体,人与对象心物完全交融,”说的也正是人与大自然之间无可分离的融合。大自然的生机和灵气滋养着儿童的生活,大自然的生命力更加润泽着儿童的成长。自然中的万象,如四季的更替、气候的变化、丰富的自然环境等等,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感官刺激以及多样的自然体验。由此可见,儿童是自然的儿童,自然是儿童生活的摇篮。
1.1.2 儿童与大自然日益疏离
在六七十年代,那时的幼儿在田野里捕昆虫、在草地上奔跑、在河流里游泳、在土地上摔跤等是他们童年生活中的家常便饭,他们可以说是在自然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而到了八九十年代,孩子们也还能记起大自然的模样,并有过在大自然中嬉戏的体验,但其频率已远远低于六七年代;而 00 年以后出生的儿童,基本已经生活在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模式之下,城市中的儿童更是如此。他们体验和理解自然界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自然对于他们来说,与其说是一种现实存在,不如说是一个抽象概念。他们和自然正在渐行渐远,生活的周围被一幢幢林立的高楼与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所包围,接触自然已经越来越少。
针对如此现象,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指出诸多的儿童已经患上了“自然缺失症”,这种观点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解释与说明。他认为,儿童对生命的亲近与敬畏正在日益缩减,其想象、感知、探索亦开始钝化。同时,理查德·洛夫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历史进行了详尽地介绍,指出空调、电视、动画片、电子产品、治安情况以及网络等新因素正在阻碍着儿童的亲自然活动。正如一位儿童所言:“我更喜欢呆在房间里面玩,因为电源插座在这里。”
在  “自然缺失症”被人们所知晓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亲近自然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对儿童来说,亲近自然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充足的营养和足够的睡眠是人的必需品一样。”因此,要帮助儿童告别“自然缺失症”,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成长,就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及幼儿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此情况下,亲自然教育开始在世界各国兴盛起来。
.........................

1.2 概念界定
1.2.1 自然
“自然”的含义十分丰富,在《辞海》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1)天然的,非人为的。比如纯天然的、未经加工的事物,自然界,大自然;(2)不造作,非勉强的;(3)尤当然;(4)无意识,无目的,无为无造;(5)指道;(6)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1由于在不同时期,人们所处的条件各有不同,在使用“自然”一词时,其侧重点也不同。在本研究中选取的“自然”一词,即是第一种解释,指的是自然界、大自然。
1.2.2 大自然
大自然与自然初看相似,实有差别,二者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大自然包含于自然之中。本研究中提及的“大自然”,意味着一切天然存在的事物,即日、月、星、天、地、人等事物,同时也包括由生物和非生物所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比如大海、陆地、湖水、溪流、丛林、草地,微生物、动植物、矿物质,风、雨、云、雪雷、电等事物。
1.2.3 亲自然教育
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首次提出“自然教育”一词,并对此进行了概念界定,即“适应自然”的教育:(1)遵循自然界“秩序”;(2)人的内在天性和自然发展规律是开展教育的依据。在卢梭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毋庸置疑地与自然相生相适、相合相契,教育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教育的对象是成长中的生命,因此在施教过程中必须要衡量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征,因时因人而施教。因而卢梭把幼儿的生活与实践当作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手段,鼓励幼儿用感官去获取知识,学会与大自然亲密相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大自然,唯有亲身去实践,才能感知。”3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皆是活的,都有生命,人类若要追求的生命的真谛,唯有走入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博大。4本研究中所论述的亲自然教育,指的是一种顺应儿童天性发展、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它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展开,鼓励幼儿亲近自然,走入大自然的怀抱。
..........................
 
2 欧洲森林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教育的背景

2.1 欧洲森林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教育的历史文化渊源
丹麦学前教育家——埃拉·法拉陶(Ella  Flatau),是森林幼儿园的创始者。在一次偶然的户外活动中,埃拉·法拉陶产生了在森林中建造幼儿园的灵感,于是她对自己的孩子已经邻居家的孩子开始了观察与研究。1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这些天天在户外活动的孩子们较少争执,互动频繁,体能较佳,其游戏行为和社会行为均发展良好。由此,埃拉·法拉陶开始号召这群幼儿的父母,一起为孩子们打造一所建在森林中的幼儿园,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由此而诞生。然而,在这一看似巧合行动的背后,蕴藏着欧洲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2.1.1 战后欧洲教育的重建
欧洲第一所森林幼儿园成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此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初期,欧洲各国的当务之急便是恢复受到战争破坏的经济,重建社会生活次序,教育也随之进入一个重建时期。这一破坏性的历史为欧洲国家带来的教育上的经验教训,即是要保持教育的独立性,让教育符合自身规律。基于对战争的反思,欧洲的现代教育在重建的基础上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欧洲国家在教育重建的过程中,除了建立行政机构、恢复物质条件以外,教育观念的更新也成为了教育重建的重要内容。自由主义构成了教育重建的基本理念,强调“教育是一项人权”,“教育面前人人平等”2,教育开始迈向了民主化的过程。而森林幼儿园中,其简易的教育环境,自由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教育重建中的重要实践,符合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从而顺利地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
2.1.2 环境教育思潮的勃兴
20 世纪 60 年代为战后的恢复时期,正是西方世界最复杂多变的动荡时代,其教育发展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在经济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以信息技术革命为重要内容的科学技术革命日益推进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如何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而到了 20 世纪后半期,战后的混乱局面已基本修复完毕,此时科学技术和经济开始大力发展,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自然资源被过度地开发的局面,自然环境也日益开始恶化。在如此情况下,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传统思想开始受到知识界以及教育界的反思与质疑,人们开始依据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论,环境教育即是重要内容之一。至此,环境教育思潮在西方开始勃兴。
...........................

2.2 欧洲森林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教育的理论依据
2.2.1 自然教育——儿童在大自然中成长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既是欧洲森林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教育的起源,同时也是其核心理论依据。根据自然教育思想,人的天性发展是开展任何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天性、顺应人的原始倾向。儿童需要在生活在大自然之间,需要与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进行接触,需要在大自然中感知生活、感悟生命,并获得最直接的生活经验和成长。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系统地解释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在卢梭看来,大自然的法则不可违背,人的天性亦不可破坏,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共性。因此,卢梭指出只有顺应大自然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在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教育被划分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在卢梭看来,“这是三种不同的教育,我们完全无法控制的是自然教育,我们能决定其中某些部分的是事物的教育,真正能够被我们所控制的是人的教育。”1同时卢梭指出,三种教育之间的完好交融将是判断一个儿童是否发展完好的重要依据。基于此种说法,我们可以认为事物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如果能最大程度地与自然的教育相吻合,那么儿童将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唯有三种教育相互融合,彼此朝着同一方向前进,才能使儿童的发展得以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应当“归于自然”。2在卢梭之后,裴斯泰洛齐结合自身长期的教育实践,更进一步创造了升华自然教育理论。他将人的天性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主张自然教育应围绕天性来展开。3同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感官学习理论,指出实物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概念的最佳方式,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更好地将教育理念付诸于现实生活。然后,裴斯泰洛齐的主张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别于卢梭。在卢梭看来,人的天性都是向善的。而裴斯泰洛齐则认为并非如此,他指出,唯有给予人们适当的教育,人们身上的潜能才能被逐步发掘出来,从而“促使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继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后,另一伟大的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儿童的实践经验是开展各种教育的基础,生活教育、自然教育与活动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是开展教育的重要依据,而大自然即是开展教育的最佳场所,因此他主张幼儿的教育应当在大自然中进行。
.........................
3 欧洲森林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实践的主要模式 ....................... 14
3.1 崇尚自然——自由民主的丹麦模式 ............................. 14
3.1.1 教育背景——源自冒险乐园的借鉴 .................... 15
3.1.2 教育理念——尊重天性与发展 ................. 15
4 欧洲森林幼儿园亲自然教育的评价 ............................ 29
4.1 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产物 ...................... 29
4.1.1 政治因素驱动下的产物 ................... 29
4.1.2 经济发展催生下的变革 ............................... 30
5 欧洲森林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31
5.1 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济投入与政策支持 .......................... 32
5.2 教育者转变自身思想观念 ..................... 32

5 欧洲森林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5.1 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济投入与政策支持
欧洲国家在经济上给予了学前教育的极大的经费支持,少数私立的托幼机构或幼儿园由开办者自行投资,但国家也会给予一顶财政补贴,所有公立托幼机构及幼儿园的运作经费均由国家提供。对比之下,我国只有公办园由国家出资,民办园没有任何的财政支持,只能自负盈亏。政策上,目前国内的所有幼儿园均遵循《3-6 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南》中关于自然教育的部分所占比重不大。而 0-3 岁阶段的幼儿教育缺乏具体可参照的教育大纲,而是由相关的早教中心自行设定,因而不可避免地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由此,我们可以积极借鉴欧洲国家的办学经验。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济投入,使得幼儿园拥有足够的经济支持与物质保障;其次,相关教育部分应积极出台各种教育政策,在规范幼儿园教育体系的同时,鼓励幼儿园进行课程创新,根据自身地理位置、有利条件来开展因地制宜的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在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环保主义教育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自然也被视为是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更多趋向于是智力的开发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较少的提及亲近自然。且在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在日益增长,部分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即让幼儿学起了拼音、数子等知识,并为此感到骄傲、自豪。“如今,文字完成了儿童教育中的大部分。然而事实是,世界是多样的,用不同的感官去感受,将能发现若干个不同的世界。但可悲的是,如今的学校和文明只单一地鼓励使用语言官能,如此带来的结果即是,偷走了儿童的九十九个世界,只剩下一个视觉的世界。”相关研究证明,经常接触自然的孩子对于应付突发事件具有更好的应对能力,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思路也更为灵活、多样。在整个过程中,自然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由此可见,亲近自然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育者应该积极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接纳并践行亲自然教育的理念,将亲自然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