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小班情绪学前教育行动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655 论文编号:sb2019030217111325169 日期:2019-03-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次以特蕾西·莫洛尼情绪主题绘本为载体开展小班阅读活动,以行动研究为主线,对绘本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再设计、再实施,总共开展四次集中性的阅读活动并辅以绘画活动、表演活动与区角阅读活动,发现幼儿在活动之后对于情绪识别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会综合运用多种情绪调节策略。在情绪主题绘本阅读活动过程中通过主配班教师与研究者共同设计评价阅读活动侧面增强了增强了教师对于幼儿情绪和情绪教育的理解。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情绪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20 世纪 80 年代起,心理学家对于幼儿发展的关注逐步从“智育中心”转向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其中对于幼儿情绪尤为关注,EQ 和 IQ 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学术研究的热潮。实际上,幼儿情绪对于幼儿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就认知而言,无论感知、记忆、注意、思维都受情绪影响。有研究证明并补充了情绪-认知“U”形曲线,情绪的唤醒水平过低或者过高均不如中等唤醒水平使其达到最佳作业效果;负性情绪,如紧张、过度激动或者悲伤会导致幼儿智力操作被抑制。[1,2]其次,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而言,幼儿积极的情绪表现使其更能融入社会群体,更受同伴欢迎。[3]最后,个体早期的情绪体验对于其性格、个性的形成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的情绪体验会永久存在于个体记忆之中,影响其成年后的身心发展。
长久以来,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情绪困扰,情绪困扰又叫情绪障碍[5],情绪障碍是个体受到外界环境的阻碍或者无法达到自身要求而陷入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作为心理发展处于稚嫩形态的幼儿,其情绪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外显性、不易控制等特点,幼儿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沮丧、悲伤、任性、执拗甚至攻击性等情绪问题,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1 到 3 岁儿童在情绪行为问题方面有 7%到 24%的发生率,在接受筛查的 1 到 2 岁儿童中大约有 10%伴有情绪行为问题,而且问题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发展[6],7%到 26%的儿童从学龄前期开始就遭受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就国内而言,有学者曾经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11.21%到 18.16%,学龄前儿童的情绪存在着广泛性和严重性。
(二)情绪的可教育性
在幼儿的学龄前期阶段,其情绪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幼儿情绪能力是指幼儿辨别、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控制、调节并适当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主要由情绪识别与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三个维度构成。[9]幼儿情绪能力主要是通过社会体验自我建构而来,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因素,有研究表明,情绪能力强的幼儿能体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幼儿情绪教育的第一位导师则是父母,幼儿情绪的发生与处理策略和照料者的情绪反馈密切相关,照料者对环境使用不同情绪反馈,幼儿也倾向于使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理解、表达与调节情绪。待幼儿成长到 3 岁左右便会进入人生中的第二个社会——学校,幼儿情绪教育的第二位导师则是教师,实际上,情绪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善的,通过课程或者活动的学习,幼儿可以加深对于情绪的认知,学会如何处理自身的情绪以顺应社会要求,最终成为具有良好情绪能力的个体,总而言之,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与家庭、学校密不可分。
........................

二、文献综述
(一)绘本相关研究综述
1.儿童绘本价值研究
幼儿喜爱绘本,绘本以其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存在于幼儿园与家庭的各个方面,绘本也以其独特的价值获得幼儿园教师、家长、幼儿的青睐。首先,绘本对于幼儿美育具有重要作用,以正确的美育观带领幼儿欣赏绘本,引导幼儿感知绘本色彩之美、语言之美、造型之美以及情感之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绘本对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品格的健康形成、思维与想象力、探究能力、亲子感情、身心健康发展、幼儿的知识面等方面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12]从实证研究方面来看,北京师范大学杨伟鹏、雷雁岚等人采用前测-后侧、非对等控制准实验设计检验依托绘本的社会性教育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促进效果,结果发现,运用社会主题绘本开展为期八周的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对其亲社会行为的总体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亲社会行为认知与情感发展具有及其显著的作用。[13]张园园利用教育实验与个案法,选用十六个情感性绘本作为情感教育的素材对中班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实验研究发现幼儿情感的得分有所提高,并针对幼儿情感教育提出一系列的教育策略。[14]张彤采用行动研究与合作式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对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进行行动研究发现绘本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促进了幼儿前阅读能力、听说表达能力、思维与想象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及社会性的发展。[15]在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在进行绘本教学干预后,实验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显著高于控制班的幼儿。[16]无论是从理论上亦或是实践方面,儿童绘本的价值是全方面深层次的,这需要家长、教师善于发现绘本价值合理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中。
2. 儿童绘本教学研究
首先从幼儿园教育活动艺术领域来看,有研究者选取了美术领域、音乐领域和综合领域的绘本教学的优秀课例进行分析探索出了根据绘本特点进行绘本艺术教学的包括绘本研究策略、绘本教学设计策略以及绘本教学拓展策略的组织策略。[17]另一方面,有研究者提出可利用多样化情景创设、多元化表达表现、生活化行为迁移、多途径角色体验等策略将美术、音乐、文学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同构,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促进幼儿与绘本的心灵对话和交流,提高绘本教学的效果。[18]同时在数学领域方面,袁文芳采用行动研究法经过 5 个行动循环选取 5 个绘本融入 5 个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探究绘本如何运用于数学领域集中集中教学活动中。[19]大部分幼儿绘本实际上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息息相关,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社会领域密不可分,如陈伦超就以行动研究法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亲情教育的研究。[20]实际上绘本可以综合运用于幼儿园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其作为教学的材料和素材均可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阅读治疗理论
(一)阅读治疗的定义
对于阅读治疗,有着不同的汉译方式,如“文献治疗”、“图书治疗”、“读书治疗”、“书目疗法”、“阅读疗法”等。虽然其意译方式不尽相同,但所表达的均是通过行动借助阅读材料改善对象心理状态的过程。
首次出现“阅读治疗”是在 1916 年的《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中,是指将“图书”(biblion)与“治疗”(therapeia)相结合用来描述用指定的书籍来治疗疾病的做法,即病人通过阅读有益书籍或是在心理医师指导下进行阅读,以此来缓解或者消除紧张不安,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61]王绍平在《图书情报学词典》中将“阅读治疗”定义为:为精神有障碍或者行为有偏差者选定阅读物,指导其阅读的心理辅助疗法。[62]浙江医学院图书馆赵丰丰等人认为,阅读治疗以阅读书刊资料为手段,通过影响或改善精神疾病人精神状况从而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事实上是心理疗法的一种。[63]以上对“阅读治疗”的解释均是将其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其实施的场所固定于临床的阅读治疗,较多的使用于医学与图书馆学领域。沈固朝认为阅读治疗是用书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通过与文献中的精神分享相互作用来进行治疗的一系列技术。[64]这种略微模糊的定义使阅读治疗不仅仅局限于医学、图书馆学领域,使其拓宽至教育、文化、卫生、科学各个事业,阅读治疗的具体操作者也有了多种身份。台湾学者王万清在《读书治疗》一书中对“阅读治疗”这一概念有了一个更加清晰地辨析,他将“阅读治疗”分为“临床的观点”即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和“发展性、预防性的观点”即在医院之外实施,强调读者人格与文学作品产生交互作用,从而对人格评估、成长所造成的影响的一种手段。[65]对于阅读治疗概念的定义陈蔚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得出:阅读治疗实施者一般为心理医生、图书馆馆员、咨询师、教师等,通过为患者或一般读者选择适当的读物,并加以引导和交流,以此排除患者心理障碍,调整读者情绪、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最终帮助读者提高其智力水平,形成良好修养,树立健全人品,提升其生活质量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66]这种定义则将“读书治疗”范围扩大,使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治疗方式而且还是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可用于各个领域。笔者认为阅读治疗实际上就是以书目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被治疗对象获得身心愉悦、改善心理状态的一个过程性的体验。
...........................

二、情绪智力理论
在八十年代以前,社会的普遍观点认为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与其智力相关,智商越高那么其成就也就越高,自智力测验问世以来,人们就将智商看作智慧的标尺,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成就高低与否与智商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甚至出现了 20%智商+80%情绪智商=100%成功的公式,对于这一公式学者持怀疑态度,但也从侧面证实了情绪智力在个人成就中的重要性。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尔门就对智商高于 130 的 1528 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经 50 年(1921-1972)的跟踪调查,发现一个人的成就与智商高低无极大相关。八十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就对传统的智力测验提出质疑,他认为智商测验中的智力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因此,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实际上加德纳所说智能已经划分为了理性的认知能力和非理性的情感体验能力。九十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 Mayer 和 Salovey 发表了《情绪智力》一文,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首次从人类智慧中脱离出来成为单独的学术术语,此后他们对这一概念不断地进行修正。最终从认知取向出发提出情绪智力是一种认识情绪意义和它们之间关系的能力并利用知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情绪促进认知活动的能力。[68]1995 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Goleman 出版《情绪智力》一书,其从工作表现取向出发认为情绪智力就是控制个体情绪冲动,解读他人情感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11]这一概念逐渐在全球范围普及,情绪智力作为与传统智力相对应的概念为人们所接受。1997 年 Bar-On 提出人格取向的情绪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个体成功地应对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非认知能力、胜任力和技能都是情绪智力,[69]其对情绪智力的定义超越了情绪的范畴将人格等非认知因素融入,对情绪的定义无疑混淆了情绪与人格,众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1997 年情绪智力概念传入中国,对于情绪智力的研究除了将国外研究翻译引入国内,其对于情绪智力的内涵外延有一定的研究,并出现了本土化的情绪智力理论,针对国外学者的情绪智力理论进行实证性研究等。如:针对梅耶与沙洛维对情绪智力内涵的阐释我国学者陈家耀认为情绪智力这一词汇并不能确切地概括其内涵,他认为情绪智力所表达的新智力概念并不明确;将智力本身和对智力的支持混为一谈这是不合逻辑的;把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合而为一会造成心理学系统的混乱,他认为应采用“情志力”来进行概括非智力因素所指的主要内容。[70]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就对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新的界定,其认为个体完成情绪或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即是情绪智力。卢家楣所界定的情绪智力属于智力范畴,但又与认知性智力有所不同,其是情绪或情感性的智力。确切地说,以情绪情感为操作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智力即是情绪智力。
...........................
第三章 小班情绪教育行动研究...................27
一、前期准备与计划...................................27
(一)调查、观察、访谈结果与分析......................27
1.幼儿表情识别........................27
2.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状况............................28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49
一、研究结论...............................49
二、研究建议.........................52

第三章 基于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小班阅读活动实践过程与分析

一、前期准备与计划
对象选择:本研究实施场所选定为重庆市永川区 X 幼儿园,该幼儿园历史悠久为该区规模最大幼儿园,办园距今已有十多年。雪花班为该幼儿园新收中班,实际年龄为小班年龄,该幼儿园班级划分为小班、中班、大班与学前班,实际年龄段为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园采用两教一保,雪花班主班老师 O 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 14 年教龄,配班老师 L 老师是从业 3 年的教师。雪花班共有幼儿 32 名,其中男孩 19 名,女孩 13 名。根据幼儿点名册顺序将幼儿进行编码,幼儿 1 至幼儿 32 编码为 S1至 S32,利用 SPSS18.0 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一)调查、观察、访谈结果与分析
1.幼儿表情识别
由于雪花班年龄的局限与认知的发展,故笔者将以简单情绪快乐、悲伤、生气、害怕为切入点进行行动研究。测量幼儿情绪识别采用西南大学刘婷硕士论文中的改编自Denham 和 Couchoud1990 年所编制的情绪识别的任务[46]:向幼儿随机呈现高兴、伤心、生气、害怕 4 中情绪图片,请幼儿对其进行命名。
评分标准:准确命名记 2 分;辨别不准确,但大意符合记 1 分(如:他在笑、他很高兴等);完全错误记 0 分。总分范围为 0-8 分。
指导用语:
1.你知道什么是表情吗?(老师依次示范四种表情但不说明名称)
2. 老师这里有几张小娃娃的图片,你告诉老师小娃娃的表情是什么?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研究取得的成绩
1.研究对幼儿情绪识别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
本次以特蕾西·莫洛尼情绪主题绘本为载体开展小班阅读活动,以行动研究为主线,对绘本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再设计、再实施,总共开展四次集中性的阅读活动并辅以绘画活动、表演活动与区角阅读活动,发现幼儿在活动之后对于情绪识别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会综合运用多种情绪调节策略。在情绪主题绘本阅读活动过程中通过主配班教师与研究者共同设计评价阅读活动侧面增强了增强了教师对于幼儿情绪和情绪教育的理解。
2.研究总结出了情绪主题绘本教学活动有效策略
通过一系列的情绪主题绘本阅读活动与延伸活动的开展,笔者通过自评与教师互评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首先,教学活动设计游戏性缺乏,幼儿参与性不高,学前教育界倡导幼儿园教学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要始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以情绪主题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的情绪教育活动是语言领域为主的活动,本身就存在游戏性不足,这时就需要发挥教师智慧,做到游戏与领域性的整合;其次,存在提问方式不当,在活动中一股脑儿的提问与缺乏重点的提问常常使幼儿不能很好消化也达不到所要预期的效果;再次,教师缺乏表现力较难吸引幼儿的关注,幼儿年龄特点确定了其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的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往往对一堂教学活动的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尽量关注每一位幼儿,教育教学不能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而忽略了其他幼儿的表达欲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