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学前教育师资需求与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66522 论文编号:sb2020040318031030274 日期:2020-04-0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学前教育是事关民生的重要事业,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前教师是学前教育行为的实践主体,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启蒙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把教师放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首要位置。然而,现实的形势与需求与当前学前教育师资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滨州市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滨州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从微观层面看,学前教育对个人及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前教育阶段是人成长的基础阶段,也是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第一阶段。发展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性格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等意义重大。对于家庭来说,专业、充足、良好的学前教育既有助于保障儿童家庭正常的生活质量,又比家庭育儿更加能够保证儿童所受教育的质量。从宏观层面看,学前教育更关系到国家及社会的长远发展。学前教育具有很高的正外部性效应,发展学前教育是一项对整个社会来说具有很高投资回报率的事业。学前教育阶段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开端阶段,也是整个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关系整个国民素质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及社会的长远发展。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由政府积极介入并承担起责任,大力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展学前教育是目前为止缩小国际竞争力的最有效方法”[2],重视学前教育就是重视国家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国际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提高到为国家构筑财富的高度,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发展本国、本地区人力资源的重要领域之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有学者指出:教师质量与学生的成就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必须把教师放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首要位置[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将教师定义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是“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学前教师作为学前教育行为的实践主体,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工作以及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主导力量和关键因素,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启蒙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学前教育对儿童一生有着潜在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学前教师则是保证学前儿童获得有利于其终生发展的长远价值的最重要力量。
.........................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滨州市学前教育师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揭示滨州市学前教育师资需求现状,通过对调查问卷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与保障的有关策略,为滨州市合理补充和配置学前教育师资有关问题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为我国《学前教育法》的立法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学前教育改革融入国家治理,从而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在为本地区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及家长提供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向提供更高质量、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方向发展,不断促进本地区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有利于本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为增加滨州市学前教育师资数量、提升学前教育师资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制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第三,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提升滨州市的基础教育乃至整体教育水平,提高本地区人口素质,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转型,不断提升地区竞争力。
.......................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即对学龄前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又称幼儿教育,它是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优良、适当的学前教育可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狭义上看,学前教育仅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由专业的学前教师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并不包含家庭教育等非专门机构的教育。从广义上来讲,一切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的范畴,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教育与影响均包含在内。本研究所指学前教育为狭义上的学前教育,即由学前教师在幼儿园等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
2、学前教育师资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师资”的解释是“能当老师的人才”。师资,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专业文化素质、教学能力和其它为人之师所不可少的综合素质、教学条件,通常泛指教师这一群体。
学前教育师资,指的是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群体的专业资格、文化水平、教学能力、道德修养及综合素质等,也包含教师群体数量的因素。
3、学前教育师资需求
“需求”一词是来自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中对“需求”的定义是:在一定的时期,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引申到社会学领域,学前教育师资需求是指作为学前教育公共物品“消费者”的学龄前儿童群体,在学前教育阶段对于学前教师这一承担学前教育和保育的群体关于数量、能力、文化素质水平、学科背景、专业化资格、性别结构、稳定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

(二)理论基础
1、公共物品理论
(1)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又叫公共产品理论,是新政治经济学的一项基本理论[17]。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可以把社会产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大类。私人物品是由市场提供的、用于个人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则是由公共资金投入、向整个社会提供以满足社会整体性需要的物品,具有共同受益或者联合消费的特点。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三个显著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凡是可以由个别消费者所占有和享用,具有敌对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18]。私人物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待买卖的单位,谁付款,谁受益。而公共物品是不可分割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国防、外交、治安等。受益的非排他性指的是要想将消费某种公共物品却拒绝为之付款者排除在外,这点从技术上是难以实现的;或者这种排除在技术上可行,但要付出的成本过高。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在现有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对该公共物品的享用不会引起供给成本的增加,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种公共物品的数量或质量。
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类[19]。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为整个社会所共同消费,个人不必付费就可享用。准公共物品又称“混合物品”,是指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属性的物品,理论上应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物品。
..............................


三、滨州市学前教育师资需求分析 ............................. 14
(一)“全面二孩”政策后滨州市学前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 14
1、滨州市学前教育的适龄儿童数预测 .................................. 14
2、滨州市预期在园幼儿数预测 ................................ 15
四、应对学前教育师资需求的基本对策 ................................ 30
(一)推动学前教育立法 ............................. 30
(二)明确政府主导地位 ..................................... 31
五、结   论 .............................50

四、应对学前教育师资需求的基本对策

(一)推动学前教育立法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保障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是最高的社会规则。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段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均已立法,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础、国民教育体系重要开端的学前教育,却没有一部专门性的法律加以保障。纵观现有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位阶低且零散分布于其他法律法规中,且有大量重要缺失和疏漏,已经不能很好地与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式、国情以及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学前教育日益提高的需求。
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日益加深,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全国已有许多省、市制定实施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学前教育条例》;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几个学段的立法和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法律均可为我国的学前教育立法提供宝贵经验,在此背景和条件下,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层次,研究制定专门的《学前教育法》不仅迫切和必要,也极具开展的可能。
..............................

五、结论


学前教育是事关民生的重要事业,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前教师是学前教育行为的实践主体,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启蒙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把教师放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首要位置。然而,现实的形势与需求与当前学前教育师资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滨州市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滨州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

现有的研究多关注于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但在新形势下从学龄前儿童家长角度出发对学前教育师资需求的研究比较少。在广泛借鉴吸取学者们见解的基础上,本文综合运用公共物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需求层次理论,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带来的出生人口增加为背景,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带来的生育堆积经过两到三年的集中释放以后,滨州市学前教育适龄儿童数量将在2021年左右达到顶峰,因此,只要滨州市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的数量在2021年达到配备要求,2021年以后年度,滨州全市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上基本可以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要求。由此选择通过对滨州市2019年至2021年各年度学前教育适龄儿童数量及预期在园儿童数量作出分析预测,推断出滨州市2019年至2021年各年度所需的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量。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了滨州市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基本需求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得出应对学前教育师资需求的基本对策:一是推动学前教育立法以保障学前教师地位和权利;二是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做好有利于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各项制度建构与政策保障、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构建起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资质管理体系、职后培训体系;三是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在经费、师资培训、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