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适宜性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9666 论文编号:sb2022030913524444734 日期:2022-03-1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以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理论分析了目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阐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力求在发展适宜性视角下提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开展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发展适宜性的理论内涵
发展适宜性秉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追求为每一位儿童建构发展适宜的教育。发展适宜性的核心内容由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四方面构成。
1.年龄适宜性
年龄适宜性是指教育要与儿童的年龄段发展特征相适应。年龄段发展特征代表了同一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典型、共同的特征,包括儿童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学习与发展特点,发展适宜性要求教育者依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儿童提供与其能力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教育内容、制定符合该年龄阶段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相反, 如果所提供的学习实践远超出儿童的发展水平,会出现失败的结果,若儿童长期处于消极和失败的情感体验中,会极大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为儿童提供的知识既应是符合其发展水平,又可通过努力完成的,也要符合发展性原则,充满一定的挑战性,即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个体适宜性
个体适宜性是与年龄适宜性同时提出的核心理念,早期教育除了重视儿童的年龄适宜性,还应重视个体适宜性。儿童到成人,发展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对于儿童而言,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均衡的。然而,对于相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儿童而言,发展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发展适宜性要求对于有特殊能力和需求的个体予以差异性的支持。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决定了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个体适宜性理念下成人应充分认识和尊重儿童所具有的多样性的能力和行为差异,善于观察儿童,捕捉每个儿童的不同发展特点,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使每个儿童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发展水平上获得进步。
.............................

(二)幼儿园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价值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体现在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价值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在幼儿发展方面,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并促进幼儿的文化归属与认同,奠定幼儿的文化自信。在幼儿园课程价值方面,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范畴,发挥幼儿园的课程价值。在社会发展方面,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社会道德风貌的形成,并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1.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也是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人的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①传统文化教育中幼儿通过对各类信息的加工,获得节日知识,发展相应认知能力。如“民间传说”、“宗教祭祀”、“二十四节气”等传统元素,体现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思想。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哲学思考,其丰富的内容从多视角拓宽幼儿思维,更容易激发幼儿去思考与探索,构建认知图式,丰富幼儿认知结构。
(2)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主体内因与客体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②个性受主体内部积极能动的心理机能的影响,外部的生活条件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机能,从而对个性产生间接的作用;而主体内部能动的心理机能若想改变自身,发展个性,也只有通过外部生活条件这一途径。①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外部条件,能够影响幼儿的心理机能,帮助幼儿产生良好的个性,使幼儿的个性符合社会规范,形成健康的人格。
(3)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人的社会性包括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养成幼儿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供积极影响,让幼儿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能够与同伴进行良好的交往,具有合作意识,促进其社会性的积极发展。
...........................

二、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
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进行访谈,对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基本的了解。对于园长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认识情况,对传统文化教育所持有的观念和态度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理解。
1.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认识
教师作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个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各项活动的效果和质量。通过与教师进行谈话时的提问:“您了解哪些传统文化教育呢?”初步了解了幼儿园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了解程度,所有教师都有一定的专业学科知识背景。具体情况如表 3.1 所述。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大部分访谈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却不是很清晰,只能说出大概,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分辨模棱两可。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较多的是传统节日活动、传统民俗和国学。通过访谈研究者发现 D 园的教师在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停留在相对粗浅的层面,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层次价值并不清晰,大多跟随上级组织安排或主题活动安排,按部就班的参照教案,进行基本的教育活动。
.........................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情况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包括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教育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设置、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幼儿园教师作为一种专门化职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①教师的传统文化专业知识结构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必须具备自身教授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专业知识及本领域课程教育新进展等。
1.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
研究者通过对个案对象 D 园的实地考察发现,D 园的环境创设颇具文化特色。各式传统文化元素装饰着幼儿的活动室、主题墙、走廊及多功能教室,以文化装点幼儿的在园生活。在问及“环境设置依据”时,园长回答“丰富的文化元素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给幼儿带来民族的特色体验”(园长 1)。图 3.5为 D 园中班活动室传统文化脸谱元素装饰的墙面,3.6 为 D 园多功能教室的传统陶艺照片。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此外,D 园的还有相关传统文化教育元素的木工坊、古筝教室、传统民族服饰屋等活动场地供幼儿活动和教师教学使用。在 D 园整体的环境创设中,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元素,遍布活动室、盥洗室、走廊、大厅、操场和大型玩教具上,值得一提的是 D 园还设有传统体育游戏区,这为进行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了材料和场所。
...........................

三、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5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 45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 ......................... 60
四、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 65
(一)童蒙化:以年龄适宜性为参考,合理选择教育内容 ............. 65
(二)个性化:以个体适宜性为准则,调整教育组织模式 ............. 67 
结语 ............. 75

四、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童蒙化:以年龄适宜性为参考,合理选择教育内容
据观察发现,D 园教师适宜幼儿的年龄段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对薄弱,加强幼儿年龄段发展知识的学习与整合,并依据年龄适宜性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是解决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适应幼儿年龄发展适宜性的有效途径。童蒙化幼儿阶段独有的特点,这里指幼儿园秉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助力幼儿成长。
1.依据年龄适宜性,甄选适宜的教育内容
目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已不再是难题,更具前瞻性。幼儿园引进优秀的教育资源是对园本文化的扩展,对园本教育内容的补充。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依据年龄适宜性理念应当与儿童的发展需要相吻合,而不是幼儿适应传统文化教育的特定要求,所以在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时,应依据幼儿年龄发展水平来衡量其是否为适宜的。教师可通过选择易懂文本或改编文本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例如:针对小班阶段幼儿的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设计一些简单的古诗儿歌等,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内容,引起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幼儿主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处于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好奇心强烈,喜欢表演和展示,可以开展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经典诵读比赛,调动幼儿学习自主性,又教会幼儿知识。而大班幼儿相对较为成熟,小肌肉群发展良好,可通过设计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制作传统节日代表性物品,粽子、葫芦、灯笼等,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形成历史。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内容的甄选,有着适宜性要求。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要兼顾幼儿个体的差异,还需要考虑幼儿所处的文化背景。发展适宜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在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可选择国画、书法、服饰、皮影、剪纸、京剧脸谱等需要材料准备,颇具欣赏性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采用中国结、青花瓷、扇面、画轴、金边这些元素,有装饰性的艺术元素应用于艺术领域;还可以选择互动性强的传统体育游戏、传统节日、猜灯谜等传统习俗来进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

结语


本研究以发展适宜性为指导,重视幼儿发展的年龄段特征、个体间差异和幼儿所处的文化背景的有机结合,凸显幼儿为本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以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理论分析了目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阐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力求在发展适宜性视角下提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通过观察 D 园各年龄段的部分幼儿、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表现,并对16 名教师教师和 2 名园长进行访谈,结合个案法对 D 园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对 D 园大、中、小 8 个年领班的幼儿及教师进行了观察与随机访谈,收集、整理并分析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料,以发展适宜性视角对 D 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力求客观、深入地呈现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者通过对 D 园的调查发现,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选择不适,脱离幼儿年龄段特点问题;传统文化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机制,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问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受到限制,地域文化利用不充分,远离幼儿所处文化背景的问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薄弱,教学的有效性偏低的问题。并结合发展适宜性的相关理论就以上问题逐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最终,研究者得出了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以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四维度给出了如下建议是:第一,以童蒙化为起点,年龄适宜性为参考,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第二,以个性化为手段,个体适宜性为准则,调整教育组织模式;第三,以现代化为引领,文化适宜性为背景,助力教育资源开发;第四,以专业化为终点,以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