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基于孩子们与生俱来对自然的热爱
回首童年,大多数人最快乐的时光是在田野、溪流、树丛中,虽然短暂,但却是难以忘怀的,只要童年属于大自然,就等于与快乐有关。孩子们天生就喜欢大自然,因为他们天生就属于大自然,他们是大自然的孩子,热爱大自然是他们的本能。刘晓东说,“幼儿的身体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无论什么民族、什么血统、什么年龄,他们的孩子都是那么相似的成长模式、成长需求、基本情感和基本生活方式。幼儿属于自然,更是自然人,这也是幼儿与自然相互吸引的重要原因。这进一步说明,热爱自然是幼儿的一贯表现。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而大自然则充满了无尽的未知,它环绕着他们的广阔空间,给了他们无限探索的可能。触摸自然是幼儿的本能需求,他们希望走出家门,到外面去玩。此外,幼儿比成人更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孩子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完全享受着大自然的一切,没有任何目的,只想玩耍和探索,面对自然,幼儿往往能有更好的感知,观察和思考能力。
1.1.2 基于自然对幼儿的重要性
《幼儿的一百种语言》中写到:“大自然给幼儿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去更正错误、克服偏见,让幼儿可以调整自己的节奏,逐步形成关于自己、同伴、家长和这个世界的印象”。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处于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他们需要丰富的感知觉体验,来获取这个世界的信息,孩子们需要更多机会和时间来接触自然。卢梭认为,自然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自然能使儿童回到生命的本真。蒙台梭利说:“一个孩子的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他的精神生命也需要与天地接触,这样才能直接从生动的自然中获取营养”。幼儿可以从周围世界得到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外部世界提供了什么样的“刺激”,幼儿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内容。早期儿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无论是杜威还是皮亚杰,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维果斯基,他们都强调经验以及与周围现实世界的互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为早期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所有知识形成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幼儿通过自身体验以及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来建构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最容易接受、也最容易融入的周围世界就是自然。他们向往外面的世界,阳光,泥土,沙沙的叶子,嗡嗡飞的蜜蜂,雨后的嫩芽,忙忙碌碌的蚂蚁,只要让他们出去,他们就能用各种方式接触大自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自然教育起源于欧洲国家,随着自然教育落地生根,很多本土化的自然教育模式纷纷涌现,特别是沿海的自然教育幼儿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许多内地的幼儿园也开始重视起自然教育,并结合自身幼儿园环境以及周围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即以一个自然物为主体向外延伸为认知、体验、游戏和手工等多方面的活动。内地的自然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必然也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在国内外自然教育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自然教育的发展情况,以荆州市实际调查分析为例,分析了三所幼儿园自然教育的现状,对幼儿园自然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幼儿园教育自然发展的对策。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的研究是借鉴自然教育以及生态学相关的成果的基础上,对幼儿园的自然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自然教育的内涵。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思考,期许能为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更好的开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
本文从现实出发,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指导,通过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开展进行了分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开展的对策,希望能引起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的的重视和思考。另外,通过这些可行性建议改善自然教育的现状,更好的发挥自然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增进幼儿与自然的联系,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2.1.1 自然
自然存在两层含义,概括的来说存在“自然性”(自然之本性)与“自然物”的区别。自然物是物质的、实体的自然,通过加强
对自然的认知,与自然进行友好互动,充分发挥自然的实用价值。自然性是自然的本质属性,在于自然的友好相处中,回归自然的美好体验。2.1.2 自然元素
大自然的元素多种多样,大到地球宇宙、日月星辰,小到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自然元素可分为四个板块,动物板块,植物板块、食物板块、自然现象板块。
2.1.3 自然教育的定义
自然教育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幼儿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幼儿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自然教育注重品格、品行、习惯的培养,让幼儿作为体验者在生态自然环境下,在劳动中接受教育。真实有效的大自然教育,应当遵循“融入、系统、平衡”的三大法则。从教育形式上说自然教育是以自然为师的教育。
2.1.4 自然教育的内涵
根据以上对自然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辨析,笔者将自然教育的内涵归为: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体验式的教育、建立人与自然的有效联结。
(1)以自然环境为背景
自然环境是开展自然教育的基础,也是形成自然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影响也是很深远的。幼儿发展是个体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8 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对自然与儿童的关系有着深刻的阐释。幼儿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本身也是一种自然,幼儿的发展是其自然本性的发展,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并在《自然状态论》中强调,自然是人类发展的资源,而自然又是人类发展的源泉。自然是一门知识的主要来源。儿童在大自然活动时,他们的各种感觉被调动,他们的知觉、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对自然的兴趣和对自然的感受都得到了培养。
因此,自然教育的核心是“自然”,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感知获得知识是自然教育的基础。
(2)体验式的教育
自然教育强调体验学习。从脱离现实到脱离现实,从空洞刻板到一成不变,这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一度出现的教育现象。因此,Lousseau 特别注重体验式学习,认为幼儿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实践、操作、探究、总结,获得知识。以体验学习代替纯粹的涂鸦式教学,体验学习的效果远远大于教材教育。教学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教学法的认识,提出了求知的新方法,强调在实践中认识新事物,避免说教生硬乏味。说明把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能让所学的知识更加印象深刻。
..........................
2.2 理论基础
2.2.1 自然主义教育及其理念
“自然主义教育”的解释是:自然包含两层含义: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②人的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鼓励教育者顺应人的自然本性,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促进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研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要探讨自然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自然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教育是怎样体现自然的?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拓展幼儿的生活、学习空间”,并提出“组织教育活动内容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自然教育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让幼儿以自然为师,感受生活,尊重幼儿的个性特征,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本研究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理念可归纳为两点:
(1)尊自然之道,以自然为师
儿童应该获得直接的自然经验而不是旁观,意思是儿童应该自己观察,感受,尝试,聆听或闻闻。在其论文《学前自然主义课程研究》中,路晨也提出“学前课程应以自然为师,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到神奇的自然,自由地享受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在自然的怀抱中释放他们的天性。”可见,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课堂,哪怕只是一片树叶、一根树枝或一块小石头。自然性教育带给儿童的是天赋性教育,是人类自身形成的教育,是运用自然性、自然发展个体的教育。应该指出的是,与国外部分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幼儿园相比,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幼儿园受地域、建筑等因素的影响较小,除室外部分外,室内部分的自然元素更为稀少,甚至出现了“人工制造的自然景观”,这与作者所提倡的“自然”相违背,人工制造的自然景观无法与真正的自然景观相媲美,应尽量给予幼儿真正的自然体验。
(2)顺应幼儿天性,进行自然而然的教育在《爱弥尔》一书中,谈到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进行自然教育,这本书以“自然教育”的思想而著称,在学前教育界产生了影响。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对世界的探索有他们自己的方式。这一自然教育给了幼儿最大程度的自由,但这一自由并非任性妄为,没有任何限制,而是更多地传达了一种需要,即尊重幼儿的发展权利,遵循幼儿内在的自然观念,引导幼儿主动自由、自然发展,摒弃成人的控制欲,包办代做,我们作为教育者,时时刻刻都只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支架,引导其能动而自由地发展,获得愉悦的成长状态。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第 3 章 幼儿园自然教育的现状调查.............................15
3.1 调查目的.....................................15
3.2 调查对象...............................................15
3.3 调查内容..............................................15
第 4 章 幼儿园自然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28
4.1 自然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28
4.1.1 缺少天然事物和自然气息................................28
4.1.2 环境创设中缺乏正确思想.................................28
第 5 章 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完善对策分析................................33
5.1 自然环境创设的对策..................................33
5.1.1 创设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33
5.1.2 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创设自然角..................................34
第 5 章 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完善对策分析
5.1 自然环境创设的对策
5.1.1 创设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
室内环境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充分利用教室的墙角、走廊、橱柜、墙面等立体空间,营造自然的生活环境,多放置一些真实的自然物,如花草、小动物等,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与自然事物接触。其次是在种植方法上,拓展培养途径,如土培、水培、气培等,让孩子感受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长方式;再者是在品种上,在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植物,丰富孩子的观察视野,了解植物的多样性。还可以让幼儿饲养一些容易饲养的小动物,如小蝌蚪、乌龟、蚕、蛐蛐等,创设多科目的养殖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另外,在幼儿园的走廊、墙面摆放或者悬挂一些天然材料的装饰画,如落叶作画、开心果壳作品等美化幼儿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天然材料的美,为幼儿利用天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做好铺垫。
室外环境的设计可以从幼儿园的入口、运动场地等各个区域的自然元素入手。例如,门口应采用幼儿喜欢的自然元素,避免生硬、过于雕琢、成人化的审美元素。幼儿园的门、器械等可大量使用原木材料,减少塑料、水泥、钢筋的使用。而游戏场地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材料,如原木等来制作游戏设备,游戏场地的地面可以用草、沙、土等天然材料铺设。另外,幼儿园室外环境中的游戏场地也可以设置沙子、戏水池、动物区等。设置沙坑的注意事项如下:首先,沙坑尽量选择在向阳的背风位置,这里的阳光既可以消毒沙子,又可以有效地利用阳光这一自然元素;其次,沙坑附近还可以种上许多植物或大树,夏天可以为儿童提供遮荫,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大树或昆虫或小动物;第三,沙坑设计形式多样,简单的一个沙坑无法满足儿童多方面的需要。幼儿园可提供一个冒险的沙坑游乐场,让沙坑充满冒险元素,例如在沙坑对面放上几棵枯树,再放上一张网,供幼儿攀登。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学前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自然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教育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荆州市三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自然教育活动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幼儿园自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发展对策。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对幼儿园的自然教育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总结了自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进行了评述。
(2)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荆州市的三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对幼儿园自然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荆州市三所幼儿园自然教育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是自然环境创设中缺乏自然元素和正确的教育思想;第二是在自然教育活动中存在诸多不如,如活动主题设定具有局限性和固定性;活动内容集中在科学和艺术领域;活动材料准备的“假自然”;活动目标重认知轻体验,忽视情感目标;活动之间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角色定位偏差,全程高控。
(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自然环境创设、自然教育活动开展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对的完善对策。在自然环境创设方面要:创设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创设自然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自然教育活动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教师认知方面,要开展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主题设计方面,要贴近幼儿生活以兴趣为出发点,注重生成性和动态性;活动材料准备上,要以自然为源,利用好天气这一自然教育素材;活动内容方面,要领域综合,注重活动的系统性;活动目标方面,要重视情感目标,多实践和感官体验;师幼互动方面,要给幼儿自由,做一个发现者和启发者。期许这些建议能改善幼儿园自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发挥自然教育对幼儿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