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研究--以大同幼师、大同师范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844 论文编号:sb2020030921531529838 日期:2020-03-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论文以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和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范本,以本人和本单位教学实践和教研成果为参照,同时大量吸纳学界最新研究成果,试图对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究。但限于学识和闻见,论文也存在不少缺憾,主要有:第一,在本次研究中,大同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对比研究的调查覆盖面不够宽,调研样本区分度较弱。鉴于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对比的复杂性和研究时间、经费的支出,研究将调查范围限定于大同师范和大同幼师两所学校,局限了调查的覆盖面。另外,进入中职或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大同方言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语音“变异”,逐步向普通话语音方向发展,其给调研的样本的区分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意义

(一)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推广要求,培养合格“准教师”
说好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是全民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进步,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2017 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 80%以上”。文件中还指出:“学校是推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国民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重点领域,学校教育是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主要渠道。”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时代赋予的使命,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而言,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用语,是教师口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普通话,不仅仅是对国家语言政策的落实,更是对学生更好地听懂教师讲授、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负责,同时也是对学生突破地域性局限、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寻求更好、更大发展空间的负责。而师范类学校培养的对象是准教师,准教师的教育对象又是未来的学生。师范类学校的普通话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准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准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可能在未来的教学中直接决定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师范类学校普通话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把控,才能保证普通话使用的“良性”发展。
........................

(二)贯彻教师教育的方针政策,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
2016 年颁布的《普通话课程标准》等文件强调,要使学生树立使用标准语言的信念,要勇于表达,并善于表达。同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又强调从交流、交际以及就业成才的需求出发,让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成为学生的内心需求和自觉的行动。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国家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 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 号)等一系列旨在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指导性文件。经过多年的实践,普通话教学及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新的成就,产生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新的观点和认识。立足语言规范的宏观视角,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的口语运用能力为宗旨,学前教育普通话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文字观、熟练的语言运用技能,更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普通话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而且要求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懂理论、懂原理、能实践,以期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从事普通话教学及语言研究等。此外,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既强调“教、学、做”合一,也强调“学以致用”,要将普通话教学与学生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和幼儿教师工作结合起来,达到学生说好普通话、学习普通话和教师教好普通话的内在统一,即“普通话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的有机结合。教师普通话教学的成果要内化学生的普通话学习成果,而学生的普通话学习成果将最终应用于他们具体生活及未来工作实践。
表 1-1 大同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近 3 年来普通话水平测试情况汇总表
.............................

二、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现状

(一)调查过程
2018 年 3 月,本研究向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和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按年级分层抽样发放问卷 600 份,约占两校学前教育专业总人数的 48.7%,收回问卷 580 份,其中有效问卷 574 份,有效率为 95.7%。此次调查对象全部为女生(学前教育专业);中专和高职学生分别为 397 和 177 人;农村、县乡和城市学生分别为 229、208 和 137 人。
从 2018 年 4 月 1 日至 6 月 10 日,使用随机抽样原理从两校长期居住在农村和乡镇地区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50 名,并由两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同时使用《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学生语音问题归类测试用表》对其进行语音测验,并将此次测验结果与普通话语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该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发音中存在的错误类别。
...........................

(二)调查结果
1.教师普通话教学现状
(1)课前准备教学
课前准备是教师的“教”引导学生“学”的智慧性准备活动。优质的课前准备活动总是能根据学生学情、教学环境以及考试要求制定结构性和逻辑性良好的教学计划和实施过程。本研究从教学计划方案、教学情境设计、学生学情考察和结合等级考试等 4 个方面考察教师普通话教学课前准备,调查结果如表 2-1 所示。
表 2-1 教师普通话教学课前准备调查结果统计表(n=574)
如表 2-1 所示,教师普通话教学课前准备定位于教学计划方案、教学情境设计、学生学情考察和结合等级考试等 4 个方面的均值分别是 3.79、3.49、3.82 和 3.79,标准差分别是 1.018、1.030、0.949 和 1.063。
...............................
 
三、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一)教师普通话教学方面....................................21
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21
2.课堂教学不够完善...................................21
四、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建议和对策................................31
(一)确定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目标............................... 31
(二)遵循有效的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原则............................... 31
五、鼻韵母 en 和 eng、in 和 ing 的发音与训练教学课例设计................. 46

四、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一)确定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目标
教师普通话教学目标和学生普通话学习目标的准确、清晰定位,直接影响普通话教学质量。普通话教学作为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手段,对学生个人学习、就业、生活、工作及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全国人民共同致富有着重要的价值。综合国家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有关政策和标准、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及学前教育专业有关普通话教学的教学纲要和教学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目标应区分为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
长远目标为:帮助学生获得应用语言和研究语言的必备素养,为其学习其它社会-科学-技术及相关文化知识储备知识与技能,并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阶段性目标为: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和依恋情绪,树立学生普通话学习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顺利取得二级乙等及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为其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特别是从事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教师和学生只有解决好普通话教学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普通话教学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好普通话教学工作、提高普通话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能力,进而保障学生学习、交往及发展等一切活动的顺利开展。
.................................

结语

本论文以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和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范本,以本人和本单位教学实践和教研成果为参照,同时大量吸纳学界最新研究成果,试图对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究。但限于学识和闻见,论文也存在不少缺憾,主要有
第一,在本次研究中,大同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对比研究的调查覆盖面不够宽,调研样本区分度较弱。鉴于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对比的复杂性和研究时间、经费的支出,研究将调查范围限定于大同师范和大同幼师两所学校,局限了调查的覆盖面。另外,进入中职或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大同方言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语音“变异”,逐步向普通话语音方向发展,其给调研的样本的区分带来一定的难度
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和《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学生语音问题归类测试用表》的编制主要参考已有文献或者书籍进行编制,缺乏创新性和全面性,不能完全调查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的问题。此外,鉴于各种原因,本研究仍以大同师范和大同幼师两所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不够广。
第三,专业凸显不够,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教学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教学与学前教育普通话教学本来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本研究意在将普通话课程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将普通话教学与幼儿园工作结合起来,培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懂理论、懂原理、能实践,能够从事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及语言研究工作的准幼儿教师,并在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原则制定、课程方案及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做了努力,但针对学前教育普通话教学特征的“个性”研究仍不够突出,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四,限于研究者身份和角色的限制,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课程方案及具体实施面临诸多困难。研究中的课程方案尽管得到大同师范和大同幼师校领导和普通话教师的大力支持并实施一年,但其仍需更多的检验,才能逐步完善。
“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推广”“二孩”生育等国家政策赋予了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新任务和新使命。高素质、大批量的幼儿教师亟待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通话教学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对象将会逐步增加并会扩大到更多社会阶层人群,尤其是农村及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其次,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与“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惠民政策结合起来,普通话教学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最后,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也面临由“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变的问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