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然学前教育实践的分析研究——以欧洲森林幼儿园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4658 论文编号:sb2019021920435824945 日期:2019-02-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笔者从森林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开始着手,将教育模式分解为四个维度,分别是教育背景、教育理念、教育环境以及教育内容,并根据三个国家的不同,概括出了三种各具特色的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大自然是儿童生命的摇篮
马克思曾说:“人直接是大自然的存在物,”人来源于大自然,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天,地,人三才为一体,人与对象心物完全交融,”说的也正是人与大自然之间无可分离的融合。大自然的生机和灵气滋养着儿童的生活,大自然的生命力更加润泽着儿童的成长。自然中的万象,如四季的更替、气候的变化、丰富的自然环境等等,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感官刺激以及多样的自然体验。由此可见,儿童是自然的儿童,自然是儿童生活的摇篮。
1.1.2 儿童与大自然日益疏离
在六七十年代,那时的幼儿在田野里捕昆虫、在草地上奔跑、在河流里游泳、在土地上摔跤等是他们童年生活中的家常便饭,他们可以说是在自然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而到了八九十年代,孩子们也还能记起大自然的模样,并有过在大自然中嬉戏的体验,
但其频率已远远低于六七年代;而 00 年以后出生的儿童,基本已经生活在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模式之下,城市中的儿童更是如此。他们体验和理解自然界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自然对于他们来说,与其说是一种现实存在,不如说是一个抽象概念。他们和自然正在渐行渐远,生活的周围被一幢幢林立的高楼与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所包围,接触自然已经越来越少。
针对如此现象,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指出诸多的儿童已经患上了“自然缺失症”,这种观点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解释与说明。他认为,儿童对生命的亲近与敬畏正在日益缩减,其想象、感知、探索亦开始钝化。同时,理查德·洛夫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历史进行了详尽地介绍,指出空调、电视、动画片、电子产品、治安情况以及网络等新因素正在阻碍着儿童的亲自然活动。正如一位儿童所言:“我更喜欢呆在房间里面玩,因为电源插座在这里。”
在  “自然缺失症”被人们所知晓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亲近自然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对儿童来说,亲近自然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充足的营养和足够的睡眠是人的必需品一样。”因此,要帮助儿童告别“自然缺失症”,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成长,就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及幼儿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此情况下,亲自然教育开始在世界各国兴盛起来。
.........................

1.2 概念界定
1.2.1 自然
“自然”的含义十分丰富,在《辞海》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1)天然的,非人为的。比如纯天然的、未经加工的事物,自然界,大自然;(2)不造作,非勉强的;(3)尤当然;(4)无意识,无目的,无为无造;(5)指道;(6)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1由于在不同时期,人们所处的条件各有不同,在使用“自然”一词时,其侧重点也不同。在本研究中选取的“自然”一词,即是第一种解释,指的是自然界、大自然。
1.2.2 大自然
大自然与自然初看相似,实有差别,二者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大自然包含于自然之中。本研究中提及的“大自然”,意味着一切天然存在的事物,即日、月、星、天、地、人等事物,同时也包括由生物和非生物所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比如大海、陆地、湖水、溪流、丛林、草地,微生物、动植物、矿物质,风、雨、云、雪雷、电等事物。
1.2.3 亲自然教育
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首次提出“自然教育”一词,并对此进行了概念界定,即“适应自然”的教育:(1)遵循自然界“秩序”;(2)人的内在天性和自然发展规律是开展教育的依据。1在卢梭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毋庸置疑地与自然相生相适、相合相契,教育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教育的对象是成长中的生命,因此在施教过程中必须要衡量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征,因时因人而施教。因而卢梭把幼儿的生活与实践当作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手段,鼓励幼儿用感官去获取知识,学会与大自然亲密相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大自然,唯有亲身去实践,才能感知。”3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皆是活的,都有生命,人类若要追求的生命的真谛,唯有走入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博大。4本研究中所论述的亲自然教育,指的是一种顺应儿童天性发展、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它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展开,鼓励幼儿亲近自然,走入大自然的怀抱。
..............................

2 欧洲森林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教育的背景

2.1 欧洲森林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教育的历史文化渊源
丹麦学前教育家——埃拉·法拉陶(Ella  Flatau),是森林幼儿园的创始者。在一次偶然的户外活动中,埃拉·法拉陶产生了在森林中建造幼儿园的灵感,于是她对自己的孩子已经邻居家的孩子开始了观察与研究。1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这些天天在户外活动的孩子们较少争执,互动频繁,体能较佳,其游戏行为和社会行为均发展良好。由此,埃拉·法拉陶开始号召这群幼儿的父母,一起为孩子们打造一所建在森林中的幼儿园,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由此而诞生。然而,在这一看似巧合行动的背后,蕴藏着欧洲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2.1.1 战后欧洲教育的重建
欧洲第一所森林幼儿园成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此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初期,欧洲各国的当务之急便是恢复受到战争破坏的经济,重建社会生活次序,教育也随之进入一个重建时期。这一破坏性的历史为欧洲国家带来的教育上的经验教训,即是要保持教育的独立性,让教育符合自身规律。基于对战争的反思,欧洲的现代教育在重建的基础上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欧洲国家在教育重建的过程中,除了建立行政机构、恢复物质条件以外,教育观念的更新也成为了教育重建的重要内容。自由主义构成了教育重建的基本理念,强调“教育是一项人权”,“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教育开始迈向了民主化的过程。而森林幼儿园中,其简易的教育环境,自由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教育重建中的重要实践,符合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从而顺利地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
............................

2.2 欧洲森林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教育的理论依据
2.2.1 自然教育——儿童在大自然中成长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既是欧洲森林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教育的起源,同时也是其核心理论依据。根据自然教育思想,人的天性发展是开展任何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天性、顺应人的原始倾向。儿童需要在生活在大自然之间,需要与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进行接触,需要在大自然中感知生活、感悟生命,并获得最直接的生活经验和成长。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系统地解释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在卢梭看来,
大自然的法则不可违背,人的天性亦不可破坏,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共性。因此,卢梭指出只有顺应大自然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在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教育被划分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在卢梭看来,“这是三种不同的教育,我们完全无法控制的是自然教育,我们能决定其中某些部分的是事物的教育,真正能够被我们所控制的是人的教育。”1同时卢梭指出,三种教育之间的完好交融将是判断一个儿童是否发展完好的重要依据。基于此种说法,我们可以认为事物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如果能最大程度地与自然的教育相吻合,那么儿童将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唯有三种教育相互融合,彼此朝着同一方向前进,才能使儿童的发展得以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应当“归于自然”。2在卢梭之后,裴斯泰洛齐结合自身长期的教育实践,更进一步创造了升华自然教育理论。他将人的天性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主张自然教育应围绕天性来展开。3同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感官学习理论,指出实物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概念的最佳方式,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更好地将教育理念付诸于现实生活。然后,裴斯泰洛齐的主张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别于卢梭。在卢梭看来,人的天性都是向善的。而裴斯泰洛齐则认为并非如此,他指出,唯有给予人们适当的教育,人们身上的潜能才能被逐步发掘出来,从而“促使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继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后,另一伟大的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儿童的实践经验是开展各种教育的基础,生活教育、自然教育与活动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是开展教育的重要依据,而大自然即是开展教育的最佳场所,因此他主张幼儿的教育应当在大自然中进行。
....................
3 欧洲森林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实践的主要模式 .................... 14
3.1 崇尚自然——自由民主的丹麦模式 ................................... 14
3.1.1 教育背景——源自冒险乐园的借鉴 .............................. 15
3.1.2 教育理念——尊重天性与发展 .................................. 15
4 欧洲森林幼儿园亲自然教育的评价 .............................. 29
4.1 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产物 ................................... 29
4.1.1 政治因素驱动下的产物 .......................... 29
4.1.2 经济发展催生下的变革 ......................... 30
5 欧洲森林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31
5.1 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济投入与政策支持 ............................. 32
5.2 教育者转变自身思想观念 ............................. 32

4 欧洲森林幼儿园亲自然教育的评价

4.1 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产物
4.1.1 政治因素驱动下的产物
从政治背景来看,三国的国内政治形势为三个国家森林幼儿园的产生酝酿了政策环境与机遇。分别来看,丹麦是一个政治民主的国家,人们享有极大的个人自由。1814年,七年义务教育制度从丹麦政府宣布实施,到完成义务教育,总共花费了 160 年的时间。《社会服务法案》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由政府颁布,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点关注每个儿童的发展和需要,强调基于每个儿童的自身发展和个人情况来组织活动,并且托幼机构应该提供各种机会让儿童去进行体验,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儿童去游戏和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儿童去交流和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森林幼儿园来说,《法案》的颁布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并进一步为丹麦自由民主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德国,幼儿园可以不用受国家的约束,因为它不属于学校系统,国家和地区政府对于它们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大纲没有做任何规定,所以它们的幼儿园都是由幼儿园的创办者或者各州的青少年福利局负责管理和监督。因此,在德国,因为没有各种政策的限制,人们创办森林幼儿园就显得非常地自由,正是这种自由的政策,使森林幼儿园在开始传入之后便发展得非常迅速。情境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们非常关心幼儿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因此,德国的森林幼儿园慢慢地变成了一种注得体验的教育模式。在英国,实行的是全纳教育,即对所有儿童,包括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全部实行相应的教育。在森林幼儿园传入英国之后,它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包括在注意力,学习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身体素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使得幼儿能够全面发展。因此,森林幼儿园中的亲自然教育方式也被逐渐普及至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甚至初等教育等领域,2006 颁布的《课外学习宣言》为森林幼儿园在英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
.............................

5 欧洲森林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5.1 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济投入与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