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工区物质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以H幼儿园小A班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1222 论文编号:sb2021030513583834839 日期:2021-03-25 来源:硕博论文网
回首研究的整个过程,从资料的收集到资料的分析,包括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笔者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同时笔者也发现了自身还存在着的许多不足,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首先由于研究者自身学习到的相关知识相对较为有限,在全面考虑相关影响因素方面还需要更多探索。笔者自身对小班美工区的物质环境现状观察资料搜索不够深入 ,在改善小班美工区物质环境的过程中,对于影响因素的探讨不够全面,理论基础不足。尽管研究者自身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向导师或其他老师学习,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美工区物质环境,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分析当前小 A 班美工区物质环境的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通过实践逐步进行改善,为小 A 班幼儿提供一个更好的自由探索和自主表达的场所。
二、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小 A 班美工区物质环境创设,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第一:分析小 A 班美工区的物质环境的现状及原因。通过观察法、访谈法调查小 A 班美工区物质环境创设的现状,包括美工区的空间设计、墙面环境和材料投放,并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当前的已有研究内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现状进行分析。第二,对小 A 班美工区的物质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进行改善。通过观察法、访谈法,与教师共同参与班级的物质环境创设;从儿童视角出发,了解幼儿随着班级物质环境创设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变化。根据收集到的现状信息,总结出小 A 班美工区物质环境创设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美工区物质环境的意见。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 N 市 H 幼儿园的小 A 班美工区作为研究对象,提供观察法、访谈法了解了解小A 班美工区物质环境创设的情况,主要包括空间设计、墙面环境和材料投放三个方面的情况。小班班级的美工区物质环境对小班幼儿有着重要影响。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幼儿之间还不能够相互合作进行较为复杂和互动性较强的美工区活动,因此美工区的物质环境创设对幼儿而言极为重要,且 H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选取 H 园小 A 班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自然观察法,即在不干预被研究者的活动,不向被研究者提问的情况下进行的观察。通过此方法获取小 A 班美工区物质环境创设的第一手资料。观察该班美工区物质环境创设的视觉效果,并借助观察记录表记录物质环境与小班幼儿的互动情况,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小 A 班美工区物质环境创设现状。(观察记录表详见附录一)
观察对象为美工区区域环境中的空间设计、墙面环境和材料投放。分析其呈现的视觉效果以及观察小班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与物质环境的互动情况。(详见表 A1)
A1 美工区物质环境观察项目表
........................

第二章 美工区物质环境创设的现状

第一节 美工区空间设计的现状
此部分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美工区的布局情况,以此体现美工区空间设计的现状并进行分析。
一、美工区空间设计的科学性
美工区的布置直接影响幼儿在美工区活动的效果,封闭的布局会导致美工区活动不够流畅。通过观察发现,小 A 班美工区的空间布局采取了开放式,视觉上较为舒适和流畅。
笔者首先对该班美工区的空间布局进行观察,从小 A 班美工区的空间布局中发现,该班美工区设置在班级环境中靠窗台的地方,光线充足,有利于对幼儿视力的保护。美工区以开放性布局为主要特点,同时以凸出部分墙体背景、材料架子和长方形置物桌为主要的构成部分,保证幼儿有足够操作的空间和平台。同时美工区与其他活动区的流动性较大,这种布局使得美工区功能更加多样,能够与其他区域联通起来形成一个大区域,有利于区域之间的活动开展。既可以满足一日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创作需求,同时又可以作为必备的材料储备处——在开放的美工区内,材料架子和长方形置物桌都有着较大的容纳空间,能够较好地满足班级幼儿的储备需求,这也凸显出小 A 班美工区空间设计的实用性。(详见图 1)
其次,笔者发现纵观小 A 班的整体活动区域设置,美工区位于班级的中间位置,旁边则设有供幼儿阅读的阅读区和休息的午睡区,在美工区的对面则是以一张置物桌作为美工区与活动区的分界线。美工区与阅读区和午睡区相邻,与活动区相对,可以做到区域设置的动静结合,对幼儿的艺术活动创作形成干扰也相对减少。
........................

第二节 美工区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
美工区作为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的平台之一,对于激发幼儿艺术能力有重要价值,《指南》也对幼儿的艺术发展策略提出了具体阐述。通过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学会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以不断促进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对于幼儿美的表达与创造能力来说,一个良好的美工区墙面环境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更直接具体反映美工区区域设置情况,笔者在本研究中所描述的美工区墙面环境着力于墙体凸出部分的墙面环境。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美工区墙面的内容以及位置的创设情况,以此来展现美工区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并进行分析。
一、墙面内容的选择
美工区墙面内容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够向幼儿传递隐性的教育信息,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生活常识和日常规则,并感受生活的美。它的作用不仅是装饰和美化班级,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培养幼儿的审美与想象能力。适宜的墙面内容不仅是班级主题活动的体现,也能够促进美工区区域内容的丰富性,增加美工区幼儿活动的面积,同时通过墙面内容来加强幼儿与美工区物质环境的互动。墙面作为一种幼儿与环境、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家长间沟通的桥梁,也为幼儿的表达与创作提供了便利之处。
..........................

第三章 通过实践改善美工区物质环境的问题............................25
第一节 美工区墙面环境的改善实践................................25
一、探讨墙面内容的问题并厘清创设思路.....................................25
(一)探讨墙面内容的问题..........................25
(二)厘清创设思路.................................26
第四章 研究结论、教育建议与研究反思..................................38
第一节 研究结论............................................38
一、美工区物质环境的现状......................38
(一)小班美工区空间设计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38

第三章 通过实践改善美工区物质环境的问题

第一节 美工区墙面环境的改善实践
一、探讨墙面内容的问题并厘清创设思路
为了更好地进行美工区墙面环境的创设,了解当前存在的不足,笔者与班级教师通过对美工区的墙面内容的深入讨论来了解当前美工区墙面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改善在墙面内容创设中的不足之处。
图 1 马路上的车墙面环境图
(一)探讨墙面内容的问题
笔者与两位教师一起进行三人小组会谈,共同讨论当前美工区墙面环境存在的问题。当前的汽车主题墙面环境以一个红绿灯为中心点,四周都是等距的笔直的马路,马路上的车则是幼儿在美工区制作的车辆,包括汽车的颜色填充,通过纽扣制作汽车车体,或是撕拉贴纸做成的小汽车,而教师考虑到马路上除了汽车还有其他建筑物,比如医院里面就会有救护车。教师认为当前的墙面环境已经考虑到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而经过共同探究当前问题发现,教师虽然已经在理念上有了儿童视角的意识,但在美工区的实践中仍表现出与教师自身理念上的差距。通过观察笔者产生了一个疑问,有多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从俯视角度看到自己身边马路上的车?从儿童视角出发,马路上的车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

第四章 研究结论、研究建议和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在前几章中,笔者深入分析了访谈和观察的结果,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美工区物质环境的现状
(一)小班美工区空间设计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良好的美工区空间设计理念是教师进行空间设计的先决条件之一,引导育儿自主探索和学习。薛安琪曾提出“美术活动区应设置在教室中靠窗台、近水源的地方,幼儿应有足够操作的空间和平台,同时从保护幼儿视力的角度出发认为最重要的是光线充足。”教师拥有合理的美工区空间设计理念,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创设物质环境。班级美工区靠近窗台且光线充足,幼儿拥有相对充足的空间来开展美工区的活动。黄瑾提出“区域的空间设置可以从两方面特征把握着手,自然而流畅,立体而生活。自然而流畅主要是从教室整体的区域构图来说,力求一种区域流畅的审美效果,区域之间可以是开放的、全敞开的,也可以是半敞开、相对封闭的,具体根据活动需要而定。立体而生活主要是指幼儿在区域内活动的空间,可以地面、墙面、桌面,形成四周到中间互为补充的立体格局。”教师应该创设适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美工区活动环境。班级中教师的美工区的物质环境创设理念正确,努力创设一个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并且能够使幼儿参与其中的美工区空间环境。小 A 班美工空间设计具有科学性,考虑到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能够满足美工区活动的基本要求。李曼曼、马煜曾在研究中强调“美工区环境创设的艺术性”,把艺术性这一点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考量因素,认为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对于儿童在美工区活动中对于材料的自主运用和探索创作具有重要作用。曹娇则从教师与儿童共同发挥环境创设主体这一视角出发,提出“以幼儿自己的美术作品为美工区展示的主要部分,在美工区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以供其欣赏。包括平面的、立体的摆设或空间的吊饰,都可以作为幼儿美术作品展示的内容。”教师在美工区的空间设计中力求做到流畅舒适,同时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了一些空间吊饰等,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幼儿审美的需要,具有艺术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