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创新少数民族幼儿教育事业实践探讨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78
论文字数:48000 论文编号:sb201210260945173747 日期:2012-10-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1.1 社会发展的需求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社会民生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推进,2010 年 7 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学前教育专列一章,提出了到 2020 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规划纲要》指向教育公平,重心是基础教育公平,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党中央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2011 年 11月 3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紧迫任务。11 月 23 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 12 月 1 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部署近三年的学前教育工作”。并指出行动计划要重在行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对于发展学前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要有解决之策。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2009 年全国共有幼儿园 13.8 万所,在园儿童 2658 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51%,是 1980 年的三倍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目前仍是一个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还不适应人民群众期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1.1.2 个人相关
   对于县域农村幼儿园的关注与自己的经历和实践有关,我来自重庆市最偏远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己亲生经历了上世纪 90 年代偏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和绝大多数小孩一样,幼儿园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概念的,不知道是一个专门为孩子身心发展而提供的场所,是为入小学提供的准备场所,只知道别的孩子都去了,我也就跟着去。转眼十几年过去了,2010 年暑假前期,自己又一次和学前教育结下了缘分,这一次自己是作为幼儿园的代课老师,而不是学生。............
...............

2 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2.1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概况

  2.1.1 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共有 41 个少数民族,人口 183.66 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数的 93.1%。黔江、武隆、石柱、酉阳、秀山和彭水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1.2 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较广。截止到 2007 年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贫困人口 14.78 万人、低收入人口 28.22 万人,分别占该地区总人口的 4.7%和 8.9%。并且,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25.0:38.7:36.3,而重庆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11.7:45.9:42.4,说明渝东南地区中农业还是占了较大比重,工业化程度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看,2007 年,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为 2665 元,仅相当于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3509 元的 76%。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该地区 2010 年经济发展概况。

  2.1.3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概况
    渝东南翼常住人口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9.83%。下表是渝东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各区县人口情况统计表。

 2.3 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2.3.1 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①办园条件差,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2008 年 11 月 11 日,由重庆市教科院主办,黔江区教研所承办的“重庆市渝东南片区幼儿园课程研讨会”胜利召开。会议主要针对渝东南少数民族片区幼儿园(班)、学前班(特别是乡村)教学设备缺乏,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纲要》的要求差距较大,教师仍然以传授知识为活动主要目标,忽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的发展;以课堂为中心,忽视“教育寓于一日活动之中”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彭水县学前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与经济、社会、教育目的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游乐设施严重欠缺,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秀山县的很多民办园都没有供孩子阅读的图书室和活动课室,教室也没有配备供孩子学习的多媒体教具、音乐器具等。完全采用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具,不利用幼儿感官等多方面的培养。据调查秀山县域内的一些民办园,有的幼儿园园舍即民用房,没有供孩子玩乐的场所,一个教室容纳几十个学生,十分拥挤,出现三人一桌、四人一桌的现象。教师也没有专业的工作分区,办公、上课、就餐、一个场所,很容易造成教师疲惫,缺乏工作动力。...............
.............

3 案例调查 ..............................................................................18
3.1 秀山县幼儿教育的现状调查 .................................................18
3.2 个案调查研究 ........................................................................22
4 案例分析 ....................................................................................34
4.1 幼儿园布局状况及原因分析 ..................................................34
4.2 办园体制状况及原因分析 ..................................................39
4.3 幼儿园运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47
5 对策研究 ....................................................................................51
5.1 提升秀山县办园水平的对策研究 ............................................51
5.2 发展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政策研究 ................................57
6 结论与建议......................................................................................61

结论与建议
  从论文的选题到完稿,从一开始的联系幼儿园、实地考察、观察、问卷和访谈的实施到撰写研究报告,在整个过程中,笔者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论文写作框架,这一切都是为了能更加真实和有效的呈现研究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通过在秀山县多所幼儿园的实地考察,实施家长、园长问卷和对部分幼儿园家长、教师、园长以及县教委基教科工作人员的访谈得以对具体问题深入探讨,当我对秀山县当前幼教现状做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秀山县幼儿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县域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导致班额超员现象严重;坐校车现象普遍,安全隐患严重;幼儿园城乡数量分布严重不均。办园体制上,办园类型单一,幼教市场化倾向明显;经费投入机制严重欠缺;政府行政部门和服务不到位。幼儿园运行现状上,对于中小规模民办园,生源不稳定;保教小学化现象严重;师资没有保障、流动性大、素质偏低。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政府主管部门,幼儿园园长与园长之间,园长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都及其有限,很多政策流于形式,没有依据当地的现实情况作出调整实施,所以收到的成效不大,整个幼教市场比较混乱。针对目前该县无一所公办园的现象,一些民办园的园长谈到:“国家对农村、民族贫困地区幼儿教育这块正在加强重视,但秀山县连一所公办园都没有,令人非常遗憾和惋惜,希望在政府主管部门和所有幼教热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把秀山县的幼教事业搞上去。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