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游戏的秘密
第一节笼革在游戏上的迷雾
一、生活世界的游戏与学术世界的游戏
关于游戏某幼儿园游戏时间,老师开场几匀话拉开了游戏的序幕:“现在我们开始玩游戏,大家可以玩娃娃家游戏,也可以玩其他的游戏;上次谁玩的娃娃家游戏呀?”几位小朋友举起手,老师作了如下安排:“好,那你们这一次就不要再玩娃娃家游戏了,把机会让给别的小朋友,好吗?”不等这些孩子做出反应,老师接着又对搭积木、理发店、医院、超市、桌面游戏等作了具体到个人的细致分工,以保证每位幼儿在短期内将所有的游戏活动都玩过一遍.
孩子们开始玩起了各种游戏,老师来来回回地走着、巡视着、进行指导.一会儿,她来到了桌面游戏区,只见一个孩子在玩“拼图”游戏,按照规则需要将红、黄、蓝三种颜色,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梯形、抖平行四边形六种形状的拼板在硬纸板上按要求的顺序依次排列.在老师的注视下,孩子迟疑着不知该拿出哪块拼板,老师开始启发他:“仔细观察一下颜色和形状,再开始拼.”孩子奉命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伸手拿出一种红色长方形拼板,老师着急地开始到正:“错了错了,应该是红色正方形拼板.”孩子马上换了过来。在老师的密切指导下,孩子面无表情紧张地玩着。周六,新华书店少儿读物区.许多五、六岁模样的孩子坐在干净的地板上翻看着铺在膝上的图画书,图画书印4.J得十分精美,孩子们爱不释手地翻看着,神情专注,手指轻轻地翻一页又一页.有一位小男孩看着看着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你上来”,“你下来”,“你上来”,“你下来”,他自言自语地反复说着.我走近一看,原来他在看《西游记》,他在想象中模仿着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对话。
在第一幕中,我将镜头对准幼儿在教育生活中的游戏活动;在第二幕中,我指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活动。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前者是游戏活动而后者是阅读活动呢?为什么孩子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感受不到愉快开心而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能够自得其乐呢?游戏性体验或称游戏心态与游戏活动总是同步的吗?如果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那么缺乏游戏性体验的游戏活动还能称为游戏活动吗?相反,具有游戏性体验的其他活动可以被称为游戏活动吗?............
...............
第二章游戏与教育的联姻
第一节游戏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一、游戏与教育的棍念定位
要考察游戏与教育的基本关系,首先我们必须对这里的“游戏”和“教育”两个概念进行明确的定位。否则,对游戏与教育概念的理解是如此多样以致于将会使人不能理解下面阐述的观点或者产生误解。这里的“游戏”与“教育”两个概念都取广义含义,即“泛游戏”、“泛教育”的含义。泛游戏理论认为,游戏就是在日常生活的一定时空中发生的活动者超越生活常规或遵守内部规则的自主娱乐活动。也可以说,游戏是活动者自主娱乐的活动,是活动者自得其乐的活动。活动者在游戏中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获得快感、愉悦感或幸福感。泛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开发、占有和消化人的发展资源,从而生成特定的、完整的、社会的个人之过程。”’由此可见,游戏和教育是两类不同的活动,二者地位平等。
回顾理论界对游戏与教育关系的论述,我们发现,一直以来对游戏与教学关系的论述代替了对游戏与教育关系的探讨,这样,游戏从一开始走进教育视野就是作为一种服务教学的工具而存在着,它不仅不能与教育构成平等关系,而且与教学之间也只是从属关系。这本身就斩断了问题的根源,所有与此相关的论述也就无异于隔靴搔痒而抓不住要害。近几年来,游戏与教育关系问题才真正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如果说它反映了游戏研究者自我意识的觉醒,那么这无疑是一个进步。有的学者探讨进入教育视野中游戏享乐功能的弱化:2有的从发生学角度精辟地指出,“游戏是个体对自身潜在资源进行发掘的活动,那么相对于游戏而言,教育则是文化对儿童内部的那些开放性精神空间的占有。”’它们各自代表了发展的“内发”与“外砾”两个方面。游戏与教育在此成为一对等位概念。可以说,这些都是研究者走出教育领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中对游戏与教育关系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还有的学者则立足于教育领域,不仅看到了游戏的教育功能,而且还注意到了教育的游戏性,在对教育与游戏的关系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教育通过儿童现实的生活与游戏发生深刻的联系。.................
..................
第三节游戏视野中的教育—兼论美好的教育...............34
一、失乐园与复乐园.......................................................34
二、教育的游戏之路........................................................35
三、美好的教育略谈........................................................37
结束语:
生活的理想在于理想的生活。有人模仿着又加了一句,教育的理想在于理想的教育。关于理想的教育有许多论述,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肖川博士的一段话。他说,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己、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换句话说,在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中有令人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有令人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也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激动不已、百读不厌、乐此不疲、废寝忘食和刻骨铭心这些词语不正代表着游戏的状态吗?由此可见,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不仅能够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而且还能让人深深的沉醉其间自得其乐,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现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