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1202 论文编号:sb2021050810124735425 日期:2021-05-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通过对人文关怀的内涵的认识和梳理得出,人文关怀是关注个体的生命、关切个体的人格尊严、肯定个体的价值和关照个体的发展前途。结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初步的访谈,采用学者孙国胜对人文关怀的维度的划分标准,分别是生命关怀、尊严关怀、价值关怀、发展关怀,在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的访谈调查中,分别从生命关怀、尊严关怀、价值关怀、发展关怀四个维度入手,发现存在问题为:一是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度不够;二是所需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不足;三是教师合法权益保障不充分;四是福利待遇保障力度不够;五是专业发展受限。在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实施途径上分别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方面、幼儿园方面、幼儿教师自身方面提出相应途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 社会对人文关怀的呼唤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①要把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它对人文关怀所体现的重要作用给予肯定,人文关怀能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引发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家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也尤为关注,陆续出台了许多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政策。“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②这是 2012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这是 2015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作出的明确规定。人文关怀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坚定、科学的职业信念,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工作,引领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循教师职业要求,形成教育劳动自律。④因此,给予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对于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农村幼儿教师对人文关怀的诉求
人文关怀的本质即是以人为本,即在幼儿园中给予幼儿教师人文关怀,它可以使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主体地位受到尊重、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对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陶行知先生提出五个“解放”:要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同样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要使其在岗位上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幼儿教师的时间、空间等也是尤为重要的。事实上,如果一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长期处于枯燥压抑和倦怠的状态中,他们的爱心、童心、进取心和责任感将会逐渐被“占有指向”占优势的生活方式所取代。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试图占有的方式无非是两个方面,即名利和儿童。在名利(各种荣誉、金钱和地位等)的支配下,教师必然会迷失自我,成为名利的“奴隶”。①在教师占有儿童的情况下,教师常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通过对儿童的指责和惩罚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对儿童的冷漠和疾言厉色来补偿自己受到的委屈。②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外在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幼儿园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以外力作为约束教师行为的方式,并基于此范式产生一定的强制性。人文关怀则强调情感和自律,是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一种内在的情感手段。因此,应重视对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幼儿教师深切感受到人文关怀所带来的快乐和愉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们投入工作时才会充满热情,由内向外地关心热爱幼儿,呵护幼儿健康成长。相较于城市的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所需的设施设备较差、幼儿教师们生活条件略低,农村幼儿园工作环境不如城市的幼儿园,农村幼儿教师的满意度相对来说较低。总之,农村幼儿教师作为我国一支比较特殊的教师队伍,相较于城市幼儿教师而言,存在工资水平和社会地位较低、工作压力较大、培训机会少等问题。因此,应当给予农村幼儿教师格外的人文关怀。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一)通过文献研究和对农村一线幼儿教师的访谈,建构农村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实施的理论框架。
(二)依据所建构的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的理论框架,分析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二、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幼儿教师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和国家政策文件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出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理论框架,有利于丰富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此外,关于教师领域的人文关怀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农村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来探究人文关怀的相关研究更少,本研究为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的价值理论提供新思路。
(二) 实践意义
本研究运用访谈法、实物分析法等来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实施的现实样态,从而建构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的理论框架,分析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农村幼儿园管理者对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视,有利于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

第二章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一、 理论基础
(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需求由低到高,层层递进。①五个层次的需求之间相互联系,只有低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求才会得到发展。几种需求的发展没有确定的顺序,越往上层越不容易得到满足,且可能存在几种需求在同一时期内并存,其中一种需求占主导的情况。生理的健康状态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个体对自我的完善、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的融入需要生理健康的支持,生理健康是维持各项活动的基础。
生理需求属于人的低层次需求,如空气、水、食物等是确保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这些基础的和低级的需要被满足,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达到高一级层次的需求领域。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开始寻求安全,包括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在获得安全感后人的安全需求被满足,进而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求,即归属与爱的需求。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凸显出人的社会性特征,人的情感意识发生改变,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爱护等,开始表现出对感情的需要,即归属与爱的需求。人的个性特征、认知、经历等影响着人们对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
个体的归属感与爱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稳固、良好的社会地位,希望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和赞赏,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身作用,即作为个体的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分为自我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自我尊重是通过自己努力所达到的,是内在的、源于个体对自身的尊重需要;他人尊重是他人对自己的肯定,是外在的,源于外部的尊重需要。
人的尊重需求被满足后,个体会对自我充满信心,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肯定自身的存在和价值,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进而产生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在马斯洛看来,这种需求是五种需求中最高层次的需求①。最高层次需要达到的人,具有能够悦纳自己和悦纳他人的特征,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能够妥善处理自理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
表 2.8 “发展关怀”维度的指标
表 2.8 “发展关怀”维度的指标
...........................

第二节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概念、意义
一、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概念
通过本文第一节部分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梳理,发现不同学者切入的视角不一样,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有所不同,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儒家文化思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理论,结合农村幼儿教师这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一是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幼儿教师,其应该享有和其他幼儿教师一样的保障和关怀;同时,由于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生活在农村,与城市幼儿教师相比,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对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需求有所不同。二是农村幼儿教师处于农村幼儿园的环境之中,幼儿园的领导者、管理者,即园长为主体给予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三是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以期他们能够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帮助幼儿教师健康成长。本研究中整理出对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理解为:农村幼儿园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的普遍关怀的基础上,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满足其合理需求、肯定其尊严地位以及支持其专业发展等。来促进其文化素质、品德、教育教学能力等提升,激发主动性和发挥创造性,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人是关系性的存在,总是处在各种关系之中。农村幼儿教师在其工作场域中,存在着不同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了幼儿教师与领导、幼儿教师与同事、幼儿教师与幼儿、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关怀本身就是一种关系的体现。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与其在幼儿园这个工作场域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相关。本研究中所指的人文关怀是指以幼儿园管理者为实施主体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实施主体具体包括幼儿园的管理者与执行者,主要是园长为主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
表 2.7 “价值关怀”维度的指标分析
表 2.7 “价值关怀”维度的指标分析

.......................

第三章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实施途径...............................50
第一节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 50
一、 生命关怀方面...........................50
二、 尊严关怀方面...........................58
第四章 结语.................82

第三章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实施途径

第一节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
基于第二章已建构的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指标体系,以该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中的人文关怀体现的具体内容为访谈依据,通过对 4 所农村幼儿园的 20 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及研究者自身的思考,对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人文关怀实施的现实样态进行分析,将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具体呈现如下:
一、 生命关怀方面
(一) 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关注
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体状态指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体健康关心和爱护。幼儿教师的健康体魄是其从事职业劳动的基础和前提,会对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幼儿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作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体健康状况应该得关注。总的来说,对农村幼儿教师身体状态的关注有待提高,对农村幼儿教师身体状态的关注程度少于心理状态的关注程度,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幼儿教师们渴望幼儿园能为他们购买五险一金。幼儿园应该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身体健康检查的机会和条件,进而保障教师的身体健康。通过对一线农村幼儿教师和部分园长的访谈发现,在健康体检方面,农村幼儿园初步能做到安排幼儿教师体检,多为“每一年 1次”。在医疗保险方面,农村幼儿园都为每位老师购买了最基本的工伤保险和意外保险。
在访谈中,C 老师提到:“我们幼儿园每年都每年都会自费给老师安排体检,每年一次,我们经费有限,能给老师安排的体检也就是最基本的检查了,每位老师差不多花了 200 多元。其实教师要定期体检,万一老师身体不好传染给小朋友那就不好了。另外在保险方面给我们买了工伤险和意外险,要是以后幼儿园发展好了能够给我们买五险一金就更好了”。由此可知,农村幼儿园基本能做到安排幼儿教师进行最常规的身体健康检查,幼儿教师们都普遍认为体检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期待幼儿园发展更好,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们的医疗保险制度。身体是本钱,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体状况更是与农村幼儿教育息息相关,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体健康检查,为幼儿教师提供身体检查,让农村幼儿教师远离疾病,健康教学。
..................

第四章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文关怀思想正日益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逐步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向。人文关怀思想凸现了个人的独立价值,反映了人对自身本质的深刻领悟。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其幼儿园环境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存在设施较差、生活条件略低等差距。农村幼儿园为达到一定的入园率和经济效益, 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偏重于硬性的管理制度,忽视了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这不利于农村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农村幼儿园管理者应该秉承人文关怀的理念, 转变管理方式, 给予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本研究基于文献的基础上对人文关怀思想内涵进行梳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儒家文化思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理论为依据,结合对 20 名一线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访谈,初步构建了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 20 名一线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提出对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实施途径。
通过对人文关怀的内涵的认识和梳理得出,人文关怀是关注个体的生命、关切个体的人格尊严、肯定个体的价值和关照个体的发展前途。结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初步的访谈,采用学者孙国胜对人文关怀的维度的划分标准,分别是生命关怀、尊严关怀、价值关怀、发展关怀,在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的访谈调查中,分别从生命关怀、尊严关怀、价值关怀、发展关怀四个维度入手,发现存在问题为:一是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度不够;二是所需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不足;三是教师合法权益保障不充分;四是福利待遇保障力度不够;五是专业发展受限。在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实施途径上分别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方面、幼儿园方面、幼儿教师自身方面提出相应途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