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规教育模式“对幼儿良好学习品德的养成”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63
论文字数:32000 论文编号:sb201210041950133311 日期:2012-10-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习品质”的研究

   1.学习品质的概念界定
    根据NEGP提出的“入学准备”概念,儿童发展的准备由5个领域(身体健康和运动、社会性和情绪、学习品质、语言、认知和常识)组成,其中被首次提出的“学习品质”(APProachestoLearning)领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NEGP认为,学习品质是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具体内容包括: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学习品质”不指向具体的方法、技能,而是指向儿童是如何获得又是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和技能的。皱EGP还强调“学习品质是儿童学习过程中与学习内容建立联系的一种途径”,它能够影响)七童现在和以后的学业成就。’Luo(20O6)等人的研究认为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坚持性、灵活性、创造力、对挑战的表现、主动性和自我定向。
    此外,美国还有研究者用学习行为 (LearningBehaviors)或学习风格 (LeamingStyles)来表示与学习品质相关的概念。例如:McDermott(2002)等人的研究认为学习行为包括适应性和灵活性、反思、问题解决策略、警惕性、持续性、对新奇事物或错误的反映、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cassidy(2004)认为学习风格是指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个体所使用的独特方式。我国也有学者将“ approachestole姗ing”翻译成学习方式。我国学者也对学习品质的概念进行了研究:
郑秉溯(1996)认为,学习品质是指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从事学习,是决定学习行为倾向性和独特性的心理素质,是思想品质、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缪建新等人(2002)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其不同的质量和水平称之为学习品质。葛明贵(1998)把学习品质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学习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素质的总和,它伴随学习过程而存在,并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狭义的学习品质则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人格因素特征,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归因等三个核心品质。..........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

一、相关变量操作定义

 (一)学习品质
      本研究中幼儿的学习品质是指使用《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课题组编制的《学习品质领域测查量表》测量幼儿时幼儿的表现。具体内容包括好奇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五方面。由于该量表的主要制定者是郡超云和李季泪,因此本研究采纳了郡超云对学习品质五维度的定义。好奇与兴趣是指儿童具有好奇感,有寻求新信息的兴趣,有对新知识的敏锐等。即儿童对新的操作材料和内容感兴趣,表现出较强的想操作愿望等。主动性是指儿童肯接受任务,愿意参与学习活动,表现在面对任务时跃跃欲试,积极配合,热情投入,有问题能主动地提出等。坚持与注意是指儿童在完成任务时,表现出坚持性,能够集中注意,不容易被干扰或丧失信心。即坚持性很好,遇到困难或不会做的题目坚持尝试解决。听成人讲要求、操作材料、探索问题时都能专注、投入。创造与发明是指儿童能够利用想象拓展知识,探索愿望很强烈,能够通过思考,有目的地利用材料,快速地解决问题,方法有创意。反思与解释是指儿童能吸收、思考、理解已有的知识和信息,以进一步理解目前的任务或活动,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并能说明原因。”

 (二)家庭常规
       在本研究中,幼儿家庭常规是指幼儿在家庭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是条件反射建立、巩固并臻于熟练化甚至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具体内容包括家庭生活常规、家庭活动常规、家庭学习常规和家庭纪律常规四方面。家庭生活常规是指幼儿固定的生活习惯,包括盟洗、就餐、睡眠等方面的习惯。家庭活动常规是指幼儿在参加由教养人组织的群体活动或幼儿自发活动时的固定习惯,例如每周都和家人一起参加有规律、有计划的活动(比如:做游戏、看电影、去公园或外出就餐)等。家庭学习常规是指幼儿在家进行与其年龄相适宜学习活动时的固定习惯,例如画画、看书时保持正确坐姿、听大人讲故事时不做小动作、大人讲话时能安静聆听、同伴说话时能安静聆听等等。家庭纪律常规是指幼儿在家己养成的一些家长对其要求的行为规范,例如知道行为不端时,会受到惩罚(暂停游戏或取消某种权利),知道靠哭闹是达不到目的的等等。

 (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本研究中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指幼儿父母双方的职业、学历和总收入的情况。美国社会学家邓肯 (Ouncan)1967年编制的《社会经济地位量表》主要包含父亲职业、学历和家庭收入三个部分。但随着社会变迁及平权观念的普及,传统的母亲角色发生了转变,在现代社会中母亲也担当着家庭经济支柱的角色。因此本研究对邓肯的量表进行了改编,采用父母亲职业代替父亲职业、父母亲学历代替父亲学历、家庭总收入代替父亲家庭收入作为评价指标。本研究根据幼儿父母职业、父母学历和家庭总收入的水平对幼儿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进行分类,分为高层、中层和低层三个等级。.........
..................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与分析..............................................................................22
 一、幼儿学习品质的特点...............................................................................22
  (一)幼儿学习品质五维度的总体特点..........................................................22
  (二)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幼儿学习品质五维度的特点...........................22
  (三)不同性别幼儿学习品质五维度的特点...................................................24
  (四)不同年龄幼儿学习品质五维度的特点..................................................25
二、幼儿家庭常规的特点..............................................................................26
  (一)幼儿家庭常规四维度的总体特点..........................................................26
  (二)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幼儿家庭常规四维度的特点.......................26
  (三)不同性别幼儿家庭常规四维度的特点......................................................27
  (四)不同年龄幼儿家庭常规四维度的特点........................................................28

三、幼儿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的关系.............................................................29
  (一)幼儿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的相关分析.....................................................29
  (二)幼儿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的回归分析.....................................................29
  (三)幼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常规、学习品质的关系.........................30
第四部分讨论......................................................................................................34
  一、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特点........................................................................34
  二、关于幼儿家庭常规的特点........................................................................35
  三、关于幼儿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的关系.....................................................36
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38
 二、建议.................................................................................................................38

  (一)对培养学习品质的建议...................................................................................38
  (二)对常规教育的建议...…….................................................................................40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2
  (一)研究对象数量.....................................................................................................42
  (二)研究深度............................................................................................................42

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幼儿学习品质五维度的发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发展水平的高低顺序依次是:好奇与兴趣、主动性、创造与发明、坚持与注意、反思与解释,且水平普遍较高。幼儿家庭常规四维度的发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发展水平的高低顺序依次是:学习常规、生活常规、纪律常规、活动常规。

 2.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家庭常规都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幼儿学习品质五维度和家庭常规四维度都处于较低水平。

 3.幼儿的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改善家庭常规有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4.幼儿家庭常规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学习品质的预测作用中起着一定的中介作用,其中活动常规对学习品质的影响作用最显著。

 二、建议

   (一)对培养学习品质的建议
    对学业成功标准的界定和对学习过程的测量仅仅取决于儿童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将知识的获得作为教育的最终产物会忽略儿童对知识的使用。目前学术界也普遍认为学习品质是学业成功和学校适应的基础,甚至可以预测儿童的未来。”6由于学习品质的形成一般是在幼儿时期,因此,在儿童早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需要家庭、社区、学校共同起作用。

    1.加强家庭的力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家庭方面,首先是家长角色的认识,“家长是幼儿人生成长的第一位教师”这一道理已经被人们所认同。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学习品质对幼儿今后的学业成就乃至其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很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触就是“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尽管这句话不是完全准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家长在幼儿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同时也要注意营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
 


上一篇:探析学前教育收费问题
下一篇:陕西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实施规划”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