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视角下安徽省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3998 论文编号:sb2020020213402929392 日期:2020-02-2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首先,本研究通过梳理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问题,全面了解当前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专业的困境,有利于理清制约中职学校培养幼儿教师的问题。其次,中职学校培养幼儿教师的相关专业虽然一直备受追捧,但是在发展现状,发展措施方面,虽然有国家政策值得借鉴,但缺少一定的理论支持。本研究通过经验和实践,探析出中职学校培养更加优秀的幼儿教师的策略,有利于完善中职学校培养幼儿教师的相关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及意义
一、问题提出
(一)社会对中职学校培养的幼儿教师有较大需求
在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当前教师教育体制已经由三级师范学校升格为二级师范学校,虽然幼儿教师的培养层次持续提升,中职学校逐步取消,但由于我国幼儿基数庞大,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需求持续增加。当前,我国幼儿园的毛入园率在 77%左右,且师幼比过大,实现基本普及目标还有很大的师资缺口,高职、高师培养的幼儿教师暂时无法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学校培养的幼儿教师成为高学历学校毕业生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1]。
(二)中职学校在培养幼儿教师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作为在中职学校一线工作的教师,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中职学校培养幼儿教师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中职学校在系统教学方面较弱,并且学制短,师资水平较低,整体与专业化教师培养差距明显;尤其在实训实践方面,中职学校环境条件相对单薄,无法满足特殊幼儿教育要求;并且中职学校的一校多能的发展特点,导致幼儿教师的相关专业培养面临严重的不适应问题。因此,必须思考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培养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通过梳理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问题,全面了解当前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专业的困境,有利于理清制约中职学校培养幼儿教师的问题。
其次,中职学校培养幼儿教师的相关专业虽然一直备受追捧,但是在发展现状,发展措施方面,虽然有国家政策值得借鉴,但缺少一定的理论支持。本研究通过经验和实践,探析出中职学校培养更加优秀的幼儿教师的策略,有利于完善中职学校培养幼儿教师的相关理论。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为我国尤其是农村,乡镇培养了很多幼儿教师,目前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幼儿教师学历层次至少是专科学历,所以笔者综述了国内中职学校培养幼儿教师和国外高校培养幼儿教师现状。
一、国内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的招生生源研究
徐燕等通过涉农专业的中职学校发展现状研究分析,对中职教育优秀生源短缺和整体中职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他们认为中职教育需要从生源质量、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善[1];龚海珍以农村职业教育为研究课题,对其选择偏好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她认为影响学生的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教育培养质量和学校社会声誉,其次校园文化和专业设置对学生的选择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她指出中职学校发展必须要完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狠抓人才培养质量[2];袁凤琴通过对县市中职学校生源现状研究分析,指出了中职学生生源状况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3]。
综上所述,研究中职学校生源情况的学者和专家有很多,但是研究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招生及生源问题的专家和学者却很少,当然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招生也有中职学校招生及生源问题的共性,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职学校招生及生源问题愈发严重,造成中职学校生源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也有中职学校自身的不完善和管理混乱的原因。中职学校生源问题应该得到广大研究者和社会的注意。
(二)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
陈雅芳认为[4],中职学校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技能的重要性,结合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优先”,理论“够用”,学校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需要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同时她认为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可以为我国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提供很好的参考借鉴;董海鹰在研究中提出,中职学前专业教育发展,必须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转变课程教育观念,突出就业导向,同时中职学校要紧密结合幼儿园课程内容,做到同步更新和完善,强化幼儿教师师资培训,其次中职学校要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规范课程难度。
..........................

第二章 安徽省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第一节 安徽省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抽取安徽省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进行调查,为了使调查更加全面,数据更加科学,本研究选择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的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中职学校,安徽省内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中职学校共 11 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非师范类中职学校共 26 所,笔者选取其中 5 所师范类的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包括: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肥西师范学校、怀远师范学校、亳州幼儿师范学校、霍邱师范学校,7 所非师范类的学校为调查对象,包括: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天长工业学校,安徽金寨职业学校、阜阳科技工程学校、滁州机电工程学校、芜湖机电学校。
对 12 所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的 600 多名学生及 80 名教师展开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教师与学校进行了访问调查。
二、调查方法
笔者在充分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参考了侯艳清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评价维度划分以及指标选取的相关内容,充分结合自身对于中职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的了解,明确了当前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的调查维度,分别是学生生源、课程设置、师资情况,就业情况、实习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为了便于定量分析,笔者对生源情况、就业情况以及实习情况采取了量化处理,利用李克特五分量表的形式将不同回答进行赋分处理,分别设定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以及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其所对应的分值为“5,4,3,2,1”,使得生源情况、就业情况、实习情况可以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对于见、实习和课程设置则主要采用了百分比的方式加以呈现,定性的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方面的不足。
...........................

第二节 安徽省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安徽省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招生生源“质”“量”不均
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招生的“质”“量”不均,“量”指的是,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招生生源的数量充足,“质”是指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招生生源质量偏低。
表1-1 2013年中职招生人数前五名专业门类对比表
由表 1-1 可以看出,中职学校 5 大类专业里,2013 年信息技术类招生数最多,高达92 万,共 16 个专业,平均专业招生数是 5.75 万,教育类招生数是 51 万,但是教育类里面只有一个学前教育专业,所以学前教育专业是目前所有专业里面最热,招生数最多的专业,也是规模最大的专业,招生培养量在所有专业中排第一,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生源数量充足,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在这个大形势下,招生状况良好,生源数量充足。
图1-1 教师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招生情况统计图
.............................
 
第三章 安徽省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20
第一节 升学机制的选拔性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20
第二节 专业课程标准缺失导致幼儿教师培养专业的课程设置不统一........20
第三节 专业师资配比不足制约了幼儿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22
第四章 安徽省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路径选择............................25
第一节 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提高生源质量............................................25
第二节 加强课程建设,兼顾幼师生实用性知识和实践性能力的培养........25
第三节 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助力幼师生专业发展........................................27

第三章 安徽省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升学机制的选拔性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中考升学机制的选拔性是造成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伴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调整与改革,部分地方中学撤销或者是与普通高中合并,独立出来了一批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经过中考,学生经历了严格的筛选,通常优等生大多数选择进入高中继续深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会被放入中职学校。中考升学机制当中的选拔性直接决定了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导致了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以及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社会对于中职学校的总体评价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因此,大多数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整体氛围不浓厚,学生很少会自主的去学习,学习习惯也比较差。虽然从生源层面来看,所有被调查学校普遍认为生源量相对充足,但是生源的质量整体不高,学生文化课程的基础相对较差,行为习惯以及思维习惯都不如同年龄段的高中生,难以对学生进行管理。经调查和教师访谈普遍反映,学生入学成绩、基础知识、综合能力等方面整体情况不好,直接反映出了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如何有效的管理好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方式,是很多中职学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

第四章 安徽省中职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提高生源质量
一、政府合理引导和监管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设置,保证生源质量
据笔者调查,国家给每所中职学校的经费拨款由学校招生数决定,招生人数少的学校,拨款相对少,财政困难,甚至有的学校教师绩效不能及时发放,因此,学校要解决生存问题,就必须提高招生数,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火热的原因,一些中职学校盲目设置该专业,不具备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就开设与之有关的专业。政府主管部门应对各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监管,撤销一些不具备相关师资的学校的招生资格,对相关硬、软件进行考核,择优设置专业。对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设置分数线,提高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的准入标准,制定相关的招生细则,形成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的统一要求,标准和细则的制定应依据国家对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保证该专业生源的质量。生源的质量会影响未来幼儿教师的水平,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就要从生源着手。
二、政府合理规划普职比例,提高生源质量
在中国,“重普高、轻职教”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使得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生源质量得到保障,只能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合理规划普职比例,政府必须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甚至职可以稍大于普的政策不动摇。如上海市合理规划并严格遵守普职比大体相等的准则,规范高中阶段各类教育考试报名制度,控制普通高中招生,使得上海中职招生年年与普高大体相同。浙江省执行中职招生大于普高的准则,各县市政府的年度考核与当地中职学校招生挂钩,浙江省连续 12 年来一直保持中职招生数和普高大体相等的规模。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高中阶段的职普比例发展均衡,其比值一直接近于 1:1。职普比例均衡,并且保证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专业与普通高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招聘,而不是在普通高中择优录取之后,才是职业学校,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以及办学规模,尽量做到平衡二者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职学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生源质量。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