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 研究缘起
因为研究者对于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问题一直颇有关注,所以研究者一直在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把孩子培养好,使他们能够人尽其才。研究者带着这个疑问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上大学时,我接触了很多学前教育名家的著作。其中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法》中提出“我们倾向认为孩子是木偶,进而我们像对待布娃娃一样喂他吃饭、给他洗澡,却从来没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大家都知道教孩子自己吃东西、穿衣服、洗衣服是单调乏味又困难的工作,这需要比喂孩子吃饭,帮他穿、洗衣服付出更多的耐心,但前者是教育者的工作,后者只是仆人般简单而低微又刻板的工作。这样做对成人而言是举手之劳;对孩子来说却关闭了他自我学习的大门,在他成长的路上设置了障碍。” [2]蒙台梭利的话使研究者突然觉悟,原来在成人世界里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对幼儿也有这么大的影响。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方面,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来,而不是由成人包办。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成人适合的角色应当是儿童的教育者,而不应该是仆人。然而反观现实生活中,蒙台梭利所言的仆人角色,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这促使研究者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这个问题。
......
(二) 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反思
研究者曾在几所私立幼儿园任过职,工作中发现幼儿家长大多不太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间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差距比较大。一些幼儿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那些幼儿两岁半就能完成基本穿衣、吃饭、收拾餐桌卫生等事务;另一些幼儿家长为孩子做好了一切事,导致幼儿四岁还不会穿背心,家长还要求教师给孩子喂饭,午休后帮孩子穿衣服与鞋袜,入、离园时还要抱着孩子,不让他独立行走,经观察,这是幼儿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上的常态表现。当时研究者面对一线民办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这些行为,想起了蒙台梭利对成人这种行为的论调——仆人。很多幼儿家长没有专业的幼教知识,也不懂得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视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问题,采取包办代替的教育方式,这样既剥夺了幼儿自我学习的机会,也容易使得幼儿更加依赖成人,最终导致幼儿形成依赖性格。我们对比以上两种教育方式后,更能看到 “仆人式”家长的教育方式的弊端。所以,研究者认为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
..........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埃里克森认为 1-3 岁的儿童处在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的阶段,孩子开始要求什么事都要自己来,他们有喜欢自主的操控各种东西,要求独立的心理特征(比如喜欢自己用勺子吃饭,而不是大人喂)。1-3 岁这一发展时期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敏感期。本研究试图使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揭示幼儿自理能力现状,并与儿童发展常模对比,以期引起幼儿家长与相关教育者的重视,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建议与策略作为参考。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之路上,既满足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又能给予相应引导教育,成人要与儿童一起成长,提高教养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
(二) 研究意义
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走向独立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做好入园准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以往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大多关注在园幼儿自理能力的调查与培养,教师经验分享得文献较多,针对新入园家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实证性数据支持研究比较少。研究者使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希望通过实证性研究视角,对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期研究结果能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研究素材有所丰富与补充,对未来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相关研究提供有关的理论支持。研究者有在幼儿园近两年的工作经验,研究者发现新入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没有得到家长应有地重视。这与家长等教养者对其忽视,以及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很大关系。本研究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念,选题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主旨,试图使用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对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证性研究与分析,帮助家长了解当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提高幼儿家长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通过理论阐述与原因分析,以提出相应教育建议,为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以及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提供参考,以期幼儿家长能更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入园后适应生活自理方面的变化做好准备,促进幼儿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
第三章 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结论与教育建议........... 35
一、 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结论.... 35
(一) 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总体水平偏低...... 35
(二) 新入园幼儿年龄越大,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35
(三) 新入园的女孩生活自理能力高于男孩.......... 35
(五) 主要生活照管人对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影响 ............ 35
二、 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的教育建议........ 36
(一) 家长要树立正确教育观,重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36
(二)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37
(三) 创设适宜的家庭环境........... 38
(四) 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适宜的方法,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39
(五) 以理性的方法对待隔代教育.......... 41
(六) 全面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2
(七) 国家完善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45
(八) 幼儿园做好入园前指导,建立完善的入园衔接制度.... 45
(九) 大众传媒发挥好教育导向的功能和作用...... 46
第三章 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结论与教育建议
一、 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新入园幼儿的生活自理项目有将近一半以上幼儿完全能做到的比例在 30%以下。很多项目的已有研究常模表明,儿童已经具备完成这个项目的能力。排除个体差异外,如上所述,很多家长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重视培养;或培养方式方法不恰当;以及包办现象大量存在。调研结果表明新入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总体水平偏低。新入园幼儿的年龄分为 2 岁、3 岁、4 岁三个年龄段,调研结果表明年龄越大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精细动作进一步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视动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幼儿开始自己尝试与练习更多自理技能。伴随生活自理动作的熟练,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更多调查得是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情况,男孩和女孩在生长发育上有所不同。男孩在粗大动作方面发育的更快更好,女孩的小肌肉精细动作发育更优;另一方面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社会期待也有所不同,造成了家长在养育男孩和女孩上要求存在差异,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也就不尽相同。研究结果显示:新入园的女孩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男孩。


............
结束语
新入园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其适应幼儿园生活,建构自己完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着力于对新入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展开调查,对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回收问卷的过程中,有家长反馈问卷调查这种形式有一刀切之嫌。研究者调查目的并不是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一刀切式的诊断,而是想获得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问卷也能对家长培育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督促、提醒与参照的作用,并希望针对现状在后续撰写论文时给家长一些可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议。我们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但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生活自理技能练习的重视与培养,这正是本论文的目的与意义所在。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本研究还有些不足之处:第一,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是石家庄公立园的家长,私立幼儿园的家长数据还很缺乏,这使得本研究样本所代表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本研究主要着重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家长在问卷中反馈,父母教育能力与幼儿的性格对其自理能力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这也是研究者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