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是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幼儿期的发展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幼儿期所形成的基本经验和态度会影响其成年后的观念和行为,所以,幼儿期应让幼儿接触尽可能多的事物,拓展其视野,丰富其经历,让幼儿多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为其成为健康全面的人创造条件。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是幼儿力所能及的活动,也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帮助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对幼儿及其以后的健康全面发展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好事。
(二)对生活环境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一前进,人类的探索已伸向太空,但是当回头隙望地球时,刁‘惊异地发现原来自己的生存环境己处于相当严峻的境地:人口膨胀、森林锐减、城市扩张、沙漠蔓延、河流干涸、水源污染、垃圾成灾、臭氧层被破坏、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环境保护已是迫在眉睫。中国作为环境遭到最严重破坏的国家之一,人们喝着污水,吸着不洁的空气,习以为常且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们进行着毁灭环境的愚蠢行动却不自知,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尤其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人们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91年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准确地概括了环境保护事业的方法和途径。
(三)幼儿环保是整个环保事业的基础
环境保护是整个人类的共同事业,幼儿虽然年幼力薄,但是他们是环保事业明天的主力,幼儿是否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否知道如何保护环境,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环保事业的发展与走向。所以说幼儿环保是整个环保事业的基础。
幼儿要知道保护环境,这既是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英国一学者在《通过科学学习》一书中写道:“在世界人口不断上升和对能源的大量需求的情况下,以科学教育来建立每个人对周围环境的正确态度和明智地使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①。但,社会的需要也必须考虑到幼儿的自身特点—年幼、思维水平较低、行动能力不足等,再来思考幼儿能够为环境保护做到些什么。于1977年召开的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建立》中提出的,并一直为国际社会公认的环境教育目标,幼儿环境启蒙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应当包括:认识,即培养幼儿对环境及其问题的初浅理解;技能,即帮助幼儿掌握解决和预防环境问题的最简单技能;价值观与态度,即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环境的正确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②。同时,我国2001年颁布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环保教育定位为:“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③。”并在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性地表达了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要求。这些教育目标告诉我们,幼儿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即能够在在认识上能够形成对环境及其问题的粗浅认识,在行动上能够力所能及地做到保护环境、不破坏环境,情感上形成对待环境的正确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
(四)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和朴素理论的关注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怀疑和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的强调日益受到关注,与皮亚杰研究关注寻求普遍性的认知结构并将其普适于儿童发展的各个领域相比,领域特殊性更强调领域的不同和知识经验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④。
有学者认为幼儿的认知包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和社会认知两方面,可以划分为对数的认知、对时间的认知、空间的认知、因果关系的认知、类别序列关系的认知以及对他人的认知、自我的认知、人际关系的认知、道德的认知等很多领域,幼儿认知的发展除了表现为各种认知心理机能的发展以外,也表现为这些领域知识的发展⑤。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以幼儿特殊领域的认知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幼儿对特殊领域知识的认知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这种新的途径来研究幼儿认知的发展。这也正是本研究问题提出另一个出发点。
儿童的朴素理论,是指儿童在某些领域中获得的非正式的、前科学的知识⑥,这些认识是理论性的,是可以与科学家的理论进行类比的,朴素理论正是相对于科学理论、成熟的理论、正规的理论而一言的,也被称为天真理论、似理论、直觉理论、前理论等。朴素理论研究者Wellman和Gelman认为,要成为一个朴素理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儿童的认识具有理论的性质,原因在于儿童能够在这个和那个领域之间做出本体论的区分(比如儿童能意识到“物理”和“心理”是两个不可比较的领域);第二,幼儿具有的概念之间具有内聚性、连贯性,即某一理论具有一组概念,并且这些概念是相互关联地使用的(比如他们能够运用自己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对相应的现象进行内聚的解释和预测);第三,儿童拥有一套自己的因果解释机制(即对于“为什么”儿童有自己的解释,比如对于生物生长、死亡等各种现象的解释),且涉及理论的预测、解释和说明功能(比如幼儿能够根据人的行为来推测其内部的心理状态)。Carey(凯里,1985)和Wellman(威尔曼)等人提出儿童具有三个可称为“核心”的知识领域朴素理论—朴素生物学、朴素物理学和朴素心理学,这三个领域被公认为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领域①,而且认为这些核心领域朴素理论不仅是儿童知识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载体②。
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和儿童的朴素理论引起了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在科学领域、在环保意识、态度情感上,幼儿有着怎样的朴素认识?这些不同层面的认识情况是否是一致的呢?
基于以上考虑,研究者将研究定位于幼儿对环境保护所持的朴素观念和意识的现状。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王志明,幼儿科学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丁祖荫.儿童心理学 http://sblunwen.com/xqjylw/ 「M3.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3]J·H·弗拉维尔,等著.认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方富熹,方格,林佩芬编著.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6}刘铁.环境理念与环保知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7]索丰.韩国基础教育「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
[8」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9J祝怀新.英国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10倒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1]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policy in senden.www.skoleverket.se,1999转引自方彤.瑞典基础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12]赖纳·多拉瑟.适合儿童的环境教育心理学.浙江省环境教育师资培训材料,1997
[13」李永连.日本学前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4][英」Joy A. Palmer著,田青,刘丰译.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5〕曾建平.寻归绿色—环境道德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6」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7]「英〕罗杰A.哈特.儿童参与—社区环保中儿童的角色与活动方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8]「英〕Michael Siegal,〔中」张新立著.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一种新皮亚杰学派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3-6岁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研究
摘要 5-6
Abstract 6
绪论 12-20
一、研究缘起 12-14
(一) 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是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12
(二) 对生活环境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12
(三) 幼儿环保是整个环保事业的基础 12-13
(四) 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和朴素理论的关注 13-14
二、研究的意义 14-15
(一) 实践意义 14
(二) 理论意义 14-15
三、文献综述 15-17
(一) 国内有关幼儿环保意识的研究现状 15-16
(二) 国外有关幼儿环保意识的研究现状 16-17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 17-20
(一) “环境”与“环境保护” 17-18
(二) “意识”与“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18-20
第一章 研究设计 20-25
一、研究目的 20
二、研究对象 20
三、研究内容 20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 20-22
(一) 幼儿环保意识调查具体内容的确定 20-21
(二) 预访谈及访谈提纲的确定 21
(三) 访谈 21-22
五、访谈结果整理 22-24
(一) 对幼儿环境保护知识经验的整理归纳 22
(二) 对幼儿环境保护观念判断的整理归纳 22-24
(三) 对幼儿环境保护情感态度的整理归纳 24
六、研究的信度检验 24-25
第二章 幼儿环境保护知识经验的结果分析 25-44
一、幼儿对“是什么”类问题的知识经验 25-29
(一) 幼儿对“垃圾”的概念认知 25-26
(二) 幼儿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知识经验 26-28
(三) 幼儿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经验 28-29
二、幼儿对“为什么”类问题的知识经验 29-35
(一) 幼儿喜欢植物的意义认识 29-31
(二) 幼儿喜欢动物的意义认识 31-32
(三) 幼儿对水重要性的意义认识 32-34
(四) 幼儿对水污染的原因认识 34-35
三、幼儿对“怎样做”类问题的知识经验 35-44
(一) 幼儿对怎样保护动植物的认识 35-39
(二) 幼儿对如何节约用水的认识 39-42
(三) 幼儿对垃圾丢放的认识 42-44
第三章 幼儿环境保护观念与判断的结果分析 44-53
一、幼儿对水的观念与判断 44-46
(一) 幼儿对水重要性的观念与判断 44
(二) 幼儿对是否要节约用水的观念与判断 44-46
二、幼儿对动植物保护的观念与判断 46-50
(一) 幼儿对能否摘花的观念与判断 47
(二) 幼儿对能否踩草地的观念与判断 47-48
(三) 幼儿对能否砍树的观念与判断 48
(四) 幼儿对能否吃动物肉的观念与判断 48-49
(五) 幼儿对能否打动物的观念与判断 49-50
三、幼儿对“低碳生活”的观念与判断 50-53
(一) 幼儿对绿色出行的观念与认识 50-51
(二) 幼儿对购物袋的观念与认识 51
(三) 幼儿对“一次性餐具”的认识与判断 51-53
第四章 对幼儿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的分析 53-60
一、“喜欢”—幼儿对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情感 53-56
(一) 幼儿是否喜欢动植物的质化研究 53-54
(二) 幼儿是否喜欢动植物的年龄差异 54-55
(三) 幼儿对是否喜欢动植物的性别差异 55-56
二、“保护”—幼儿对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态度 56-60
(一) 幼儿对要不要保护动植物的态度的质化分析 56-57
(二) 幼儿对是否要保护动植物的年龄差异 57-59
(三) 幼儿对是否要保护动植物的性别差异 59-60
第五章 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特点讨论和教育建议 60-65
一、3一6岁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特点 60-61
(一) 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情感基础良好 60
(二) 幼儿关于环境保护的认识整体不足且良荞不齐 60-61
(三) 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显刻板 61
(四) 幼儿对环境的态度不端正 61
二、对3一6岁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特点的反思及教育启示 61-65
(一) 3一6岁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可能影响因素 62-63
(二) 对3一6岁幼儿环境保护的教育启示 63-65
结语 对本研究的反思 65-66
参考文献 66-68
附录1:教师、家长问卷 68-69
附录2:幼儿访谈提纲 69-71
附录3:对幼儿回答的编码举例 71-72
致谢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