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骨干教师在教师中起着示范和指导的作用。第一,骨干教师是教师专业化的引领者,他们是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某一园所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教师,提升整体教师素质。第二,骨干教师在园本培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类教师专业水平较高,他们能积极参与园本培训的选题、制定计划,对于教学实践的现实问题有极高的关注,能够对其他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第三,骨干教师是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的主力。骨干教师在选题、开展研究等方面走在前面,他们可以通过合作研究、指导帮带等形式带动全体教师进入教学科研的高层次领域,进而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作为幼儿园骨干教师,教龄普遍达到五年以上,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个人阅历也不断丰富起来,入职五到十年,教师便到达了职业成熟期,也是个人能力发展的一个高峰的时期,因各方面都处于稳定状态,这个时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所以在这个时期,对骨干教师加以具有实效性的培训,能够促进其专业良性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从上世纪 90 年代末就开展起来了,到 2003 年教育部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建立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政府也加大了对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关注,在 2010 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和满足幼儿园骨干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各种教师培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对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
幼儿园骨干教师是对幼儿园部分教师工作能力和所起作用的描述,也是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肯定,在某些地区和园所也是一种荣誉称号。骨干教师在年龄上有青年、中年、老年之分;在等级划分上,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园级区别等。一些学者认为“骨干教师是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起核心作用的教师”。①但这种解释仍是笼统的,我们无法得知怎样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是比较高的。也无法衡量怎么才算是在教学、教育甚至科研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在《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推荐“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人选的通知》中,提出符合幼儿园骨干教师的条件有:第一,被评为市级幼儿园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第二,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效果好,做过市级以上公开课,或获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第三,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参与过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在市级以上公开发表教学论文或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第四,取得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第五,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达到初级水平以上。第六,在教学一线连续工作 5 年以上。
………
二、研究方案
(一) 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文献法是指对文献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取有关事实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归纳,进一步了解幼儿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对策等。问卷法具有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的优势。本研究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展开调研,主要关注教师已有培训情况、培训实效性问题等。在整个对培训的实效性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访谈法贯穿始终。笔者将采取半结构性的访谈提纲,对于培训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及培训效果等情况进行了解。目的同问卷调查一致,运用访谈法会对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情况了解的更为深入,同时能验证调查问卷中数据的客观性,使数据更有说服力。
………
(二) 研究对象
辽宁省 A 市为笔者的就读院校所在地,本着方便取样的原则,笔者选择辽宁省 A市的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由于官方对幼儿园骨干教师有一定的条件要求限制,比如:职称、教龄、获得骨干教师称号等均有相应要求。而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并没有职称等级的划分,而且大部分教师的教龄都不足 5 年,符合骨干教师条件的人数太少,不适合取样。为了使调查更为严谨客观,笔者选择了六所公办幼儿园做问卷调查,这六所幼儿园包括三所政府办园、三所企业办园。本研究主要以幼儿园骨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在展开问卷调查之前,笔者了解到,每所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数量并不多,而且由于幼儿园的规模不同,骨干教师的数量也不相同。平均下来每所幼儿园有 5 到 7 个骨干教师,那么六所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总和为 30 到 42 位。为了进一步分析比较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在培训上的异同,明确骨干教师的培训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不同于普通教师,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则是这六所幼儿园所有参加过园外培训的教师,并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再通过问卷的第一部分,即:基本信息部分(基本信息部分设置了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筛选出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进行对比,得出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培训的异同,这样更加客观和有说服力,更能突出已有的骨干教师培训是否高效。由于培训实效性的相关研究多停留在影响实效性因素和增强实效性对策方面,却很少提出实效性的衡量维度,这就需要在基于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实效性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研究维度。为了更科学客观的对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进行分析,笔者将从培训需求主体(即:幼儿园骨干教师的需求、幼儿园发展需求和国家学前教育政策需求等)和培训主体(即:国家、社会和园方等)角度出发,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对本研究中的培训实效性作进一步探讨,进而得出培训实效性在本研究中的维度。
……..
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分析........14
(一)维度一:骨干教师对培训目标的接受程度..........16
(二)维度二: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在培训内容.........16
(三)维度三:骨干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22
(四)维度四:骨干教师在培训后的反思程度......23
(五)维度五:骨干教师在培训后辐射发挥程度..........24
四、影响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25
(一)骨干教师的个人因素..........25
(二)幼儿园因素......26
(三)政府相关部门因素......26
五、增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对策..........28
(一)培训目标应转化为受训者的内在目标........28
(二)设置有别于普通教师的、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 .....28
(三)培训形式应体现骨干教师的主体地位........29
(四)鼓励参训教师做培训后反思..........29
(五)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带头作用,增强培训效果........29
五、增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对策
(一) 培训目标应转化为受训者的内在目标
培训目标应内化为幼儿园骨干教师的目标,在目标一致以后才能形成合力,使培训真正发挥“迁移”作用,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因此,“一刀切”的培训已经不能满足骨干教师的需求了,培训目标应该随着骨干教师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概括起来,幼儿教师入职后的成长过程包括适应期、成熟期和精专期三个阶段。因此,需要针对教师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所表现出不同特点和培训需求,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以便转化为受训教师的内在目标,实现“培训迁移”。对于骨干教师来说,她们普遍处于成熟期和精专期这两个时期,更应该对这两个时期的骨干教师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对于成熟期教师来讲,要想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就应更多的采取相互观摩与研讨的教育活动、参与式研讨等培训方式,更多的为教师提供相互观摩与锻炼的机会,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对于成熟期的教师的培养要注意:第一、成熟期教师的培训内容的选择要联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对成熟期教师要加强指导,做到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策略;第三、增进教育活动的相互观摩与交流。对于精专期教师的培养,要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就要重视参训教师对于各种教育策略的运用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精专期教师的要注意:第一、强化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提高其对教育实践的思考能力;第二、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第三、增强对精专期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
结 语
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是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训的实效性又是衡量这一任务的重要标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是为了让骨干教师更好的将所学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来,并辐射带动其他教师,使教师队伍素质能得到整体提升,进而满足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为了改善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本研究提出了:培训目标应转化为受训者的内在目标;应设置有别于普通教师的、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应体现骨干教师的主体地位;应鼓励参训教师做培训后反思;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带头作用,增强培训效果。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