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自身教育能力。②学者斯腾豪斯曾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条途径:一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二是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三是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已有的理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三种途径操作起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是各类师范院校对教师的职前培训,也可以是职后培训模式,如集中短期培训、函授课程讲授、讲座、讨论等,但从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言,教研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是最为普遍、基本、有效的成长途径。从斯腾豪斯的三条途径来看,教研也为三条途径的连通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持。很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在实践中被认可,每所学校或多或少都在开展着教研,可能是精心计划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与此同时,现有教研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张淑琼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幼儿园最常幵展的是年龄段教研,同一年龄段各所幼儿园教师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即教师们更倾向于与亲密、要好的同事,或者是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教研组的教师进行探讨。他们普遍认为:“在教研的时候,如果是一个年级组的、一个教研组的,就可以说说人家的优点,不好的地方可以私下里说”。④教师们都习惯于本园“小集团式”教研,更别提园际之间的相互交流了,长此以往,是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园本教研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急需得到扩展和深化。
……..
第二节概念界定
片区教研是片区协作教研的简称,它以教研员为引领,以片区学校为平台,以教师为主体,以资源的交流共享为抓手,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围绕教育活动开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研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具体而言,片区教研传达了以下四方面内涵: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开展研究是教师的权利和责任。教研须与教师所从事工作紧密相连,要求针对教师在活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讨,并要求教师把研讨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片区教研也是如此,我们也理应把教师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是片区教研的根本点。这就要求片区教研在选题时要咨询教师意见,时间场地安排要给予教师便利,研讨中要把教师拉进互动范围,研讨后要对教师进行指导,整个过程都要把教师作为主体,紧紧围绕教师来开展片区教研。学校是片区教研的基地,意味着片区教研中研讨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整理的,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这就要求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要求拿来研讨的材料一定要能代表一所院校真实水平,这样才能发现教师真实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幼儿教师片区教研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研究概况
本研究尝试对幼儿教师片区教研认同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分析文献资料和前期访谈问卷基础上结合导师意见,自编问卷“幼儿教师片区教研认同调查问卷”,并结合访谈,了解了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的认同表现并探索提升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认同的策略,为提高幼儿教师参加片区教研的积极性及促进整个幼儿教师群体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拓展有关幼儿教师片区教研的理论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认同研究的理论空白,为研究福州市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的认同提供参考。本研究从认知、情绪情感、行为三方面揭示幼儿教师片区教研认同现状,有助于总结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的认同现状,为管理者更好组织片区教研提供一些思路。对于管理决策者,有助于引起他们的思考和改进,为他们制定策略,提升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的认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展现了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认同现状,引起管理决策者对片区教研的思考,关注幼儿教师真正的发展需求,让幼儿教师有了被重视的感受,有助于他们更积极参加片区教研,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
第二节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参与的认同
教师参与是片区教研的入口关,片区教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他们的到来可以推进教研活动的高效率开展,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只有参与进来,才有机会从中得到发展。笔者结合认同具有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三方面表现,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以下题目来了解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参与的认同,如图2-2-1: 绝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认同了片区教研具有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从总量上看该选项比例要达86.52%。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具有的“促进不同园所均衡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解决本园解决不了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都给予了较高认同,分别占52.81%、51.69%和46.07% (如图2-2-2)。但大专以下学历教师对片区教研具有的“实现资源共享”和“研讨本园难以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认同程度不高,都只有16.67%,远低于其他学历教师(最低都在41.67%以上)。低学历教师对片区教研具有的这两个意义的认同程度较低,随着学历的增加,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幵展意义的认识更全面。(如图2-2-3)
…….
第三章影响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认同的主要因素........ 59
第一节幼儿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薄弱........ 59
第二节幼儿教师教研能力不足........ 61
第三节片区教研相关责任人组织不力........ 62
第四节片区教研与教师工作实践的关联度不髙........ 64
第四章提髙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认同的策略........ 67
第一节努力提髙参与意识........ 67
第二节合理架构内容体系 ........ 71
第三节科学优化教研过程........73
第四节研后持续跟进指导........ 76
第四章提高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认同的策略
第一节努力提高参与意识
认同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部分组成,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调节,幼儿教师只有对片区教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片区教研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教研以及片区教研中的重要人物构成(明确自己也是片区教研中的重要一份子),才能在情感上对片区教研感觉熟悉和亲近,愿意去参加片区教研。我们的厌恶多半是因为不了解,正是因为对片区教研的不了解导致幼儿教师对参与片区教研的厌恶,所以要提高认同,首先要提高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的认知。具体可以转变观念和加强宣传这两个措施。传统的园本教研因为操作方便被广大教师所喜爱,但这种教研形式也有自己无法突破的缺陷,如缺乏专家的专业引领、幼儿教师教研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等,但幼儿教师“身在此山中,不知庐山真面目”,他们可能无法体会到园本教研的缺陷,认为园本教研已经很完善了,为什么还要举办片区教研?这种观念意识将阻碍着教师产生另一种渴望,去参加园本教研外的其他教研。作为管理者,要想动员教师去参加片区教研,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教师固守园本教研的观念。
……..
结语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加速民办园前进步伐,发挥示范园的示范作用,这一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片区教研这一新的教研模式,提出要实现公办园和民办园资源共享,通过相互的交流合作来促进民办园发展,同时也达到自身成长,这是对传统园本教研的突破,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一种教研模式。本论文的突破点在于直接深入幼儿教师群体调查他们对片区教研的认同现状,而不是通过教研组织者对片区教研成效的片面总结。在研究中,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福州市仓山区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的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了幼儿教师在参与、内容、过程和效果方面对片区教研的认同表现,并分析影响其认同表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努力提高幼儿教师参与意识、合理架构内容体系、科学优化教研过程和加强后续跟进指导几大措施,为提高幼儿教师对片区教研的认同提出了建议。当然,片区教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熟和迅速被广大教师接受认可的,它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在一次次失败与成功中坚持推进。由于能力和时间所限,本研究只是立于幼儿教师层面探讨了他们对片区教研呈现的态度,所尽之力微不足道,并且仍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首先,从研究方法上看,本论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样本量偏少,因为问卷发放时间是在2013年11月中旬,元旦前后一周因为举办元旦活动幼儿园又少有集会时间,有限的时间内大部分幼儿园又多选择在周一或周三中午集会,实在是无法抽身参加全部集会,导致问卷总量偏少。二是数据分析不够全面,本文只分析了教龄和学历对幼儿教师片区教研认同的影响,受问卷形式所限,无法分析教龄和学历的交叉影响。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