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引言
1.1选题缘由
家长只有拥有正确的家庭艺术教育观念,才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正确积极地为孩子考虑,从孩子的视角和需求出发。父母的家庭艺术教育观念是其教育行为的基础,直接影响父母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作为家庭艺术教育的亲历者和观察者,我对家庭艺术教育充满了兴趣。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幵始有关艺术的学习,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艺术的学习因为学琴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开始学琴是我五岁偶然在电视看到一次关于钢琴的演奏,自己主动提出了想要学琴,从此开始我的学琴之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对我父母和我的观念进行影响,最终艺术成为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上了大学之后,我开始自己带学生,大部分学生是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学习的,经过跟孩子们一起的学习和成长,我也不断在转变自己的观念,试图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达到最大的配合,使孩子得到最大的收获。出于研究需要,又认识了家长和她的孩子,从他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也在不断地改变我对家庭艺术教育的认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希望对家庭艺术教育进行研究,通过对现状和经验的总结,对家庭艺术教育内容和观念进行整理,在“艺术热”的背景下,使孩子有家长和老师正确的指导,真正地被理解和被发现。
……
1.2 “我”的叙事研究经历
理解是教育存在的方式,家长和孩子通过相互的理解和实践能够达到教育的意义。对实践的关注,是叙事研究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与教育本身对实践的关注一致。使得我决定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力图从教育实践出发,总结和发现正确家庭艺术教育观,为家庭艺术教育的实践得出有利经验。叙事研究的倡导者康纳利和克兰迪宁说,“教育研究面临的困境之一是:往往教育研究越是精确,其与人类经验的联系则越来越少。客观主义者有时称研究经验者为'软性的’和‘主观的’;与此针锋相对,经验主义者宣称教育的科学化研究是非人格化、非人性化和将人客观化的研究。随着科学——人文这两种教育研究模式的渐进和转换,叙事与讲故事,这两个密切相关的术语频繁出现在文献中。” [2]教育的叙事研究就是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展现教育行为的丰富内涵,挖掘教育观念。在本研究中,我主要通过深度访谈、观察和收集故事的方式,以非虚构叙事建构现场文本为主要方法。现场文本来自研究对象的教育故事、生活故事、随笔、录音(像)材料,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讨论、对话、访谈的文本,有关的研究日记、现场笔记、照片、研究对象个人或者与他人、家庭、社会的交互中形成的作品、生活记录以及信件。将六岁琴童及家庭的故事,以克莱丁宁和康纳利提出的三维空间的叙事结构:相互作用、连续性和情境,进行编码讲述。[1]
………
第2章家庭艺术教育的剖析与多元透视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有文学家和哲学家对艺术做出了这样的定义:“艺术是模仿”——亚里士多德“艺术是情感交流”——托尔斯泰“艺术只是苦难生命的暂时解脱,是生命的麻醉剂⑴。”——叔本华“艺术就是生命的兴奋剂,艺术就是生命,生命即是艺术,人只有在艺术中才能享受生命的完满[2]。”——尼采“艺术总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人们主观审美意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成果,是人们审美意识作用于现实材料的物化形态[3]。”——李泽厚《美学四讲》通过学者们对艺术的定义,研究者认为艺术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和生活体验通过现实材料表现出来,是美的创造。《教育大辞典》中,对“艺术教育”是这样解释的:“艺术教育是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其内容有:“艺术知识,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艺术欣赏,包括对艺术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艺术创作,包括创作艺术作品的构思和表达能力[5]。”也有学者对它进行的定义:如彭吉象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提出了 “艺术教育的内涵”。他认为“狭义的艺术教育是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
2.2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曹利华在《美育》一书中对家庭美育进行了阐释,他引用“美育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开始于家庭,形成于学校,而完成于社会的。”将家庭美育概括为“胎教”、“自教”和“环境”三方面的内容,“胎教”引用了蔡元培先生的观点,认为需要从母体环境(生理、心理的环境)与外在环境的同化和调节对胎儿进行家庭美育,“自教”则是指教育者的模范行为,指出“身教”重于“言教”,“环境”则强调“儿童对家庭的布置、装饰、生活用品的颜色、形态和节奏的感知,是他们最初的美感反映⑴。”陈鹤琴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要为孩子提供艺术的环境,包括音乐的环境、图画的环境和审美的环境[2]。”潘益大在《家庭美育》一书中也对其基本内容、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分别对“如何在家庭中开展艺术教育、引导孩子欣赏自然美和为孩子创造美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论述[3]。”朱家雄在《幼儿家庭教育大全》一书中,提出“家庭中应开展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和文学教育,给予孩子美的环境,保持孩子对艺术的兴趣,给孩子对于艺术的信心以及家庭艺术教育的具体方法[4]。”在研究家庭艺术教育的论文中,主要是家庭艺术教育的基本概念、范畴以及对家庭艺术教育的实施途径、内容、原则方面进行总结和描述,但此类描述并无明确的理论基础,仅是以结果呈现了内容,却未对它进行分类和解释。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家庭艺术教育所遇到的问题。马晓玲在学位论文中通过对一位琴童及其母亲、老师进行质的研究,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从琴童、家长、艺术教师三部分对该家庭的艺术教育实践给予了真实的描述,呈现了个案家庭的艺术教育现状,也通过分析讨论了影响家庭艺术教育实践的因素,指出家庭艺术教育存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差异。从儿童家庭艺术教育中艺术教育观念和家庭艺术实践两个角度,探讨影响家庭艺术教育实践的关键因素。在提高家长艺术素养、关注儿童的艺术兴趣萌芽、不随波逐流、营造艺术化家庭氛围、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教育资源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家庭艺术教育的建议[5]。李晶晶在其硕士论文中,以长沙市的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家长为幼儿实施家庭艺术教育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家长对幼儿实施家庭艺术教育的因素[6]。刘丽玲在其硕士论文《回归自然的幼儿艺术教育》中,从“角”、“与”、“供”、“展”、“收”五个方面对家庭艺术教育提出建议,分开来说就是:家庭中专门留给孩子一个角落;供给孩子足够多的艺术材料;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艺术活动;定期展览孩子的艺术作品;将孩子的艺术作品收藏备案。这五点方法为家庭开展家庭艺术教育提供基本指导。[7]黎韵,严春子则在他们《试论家庭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一文中强调了 “艺术教育对个体发展以及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8]。”
…….
第3章感性的呼唤——我的故事......... 17
3.1我的艺术教育经历........ 17
3.1.1房间里的惊喜........ 17
3.1.2周六的早晨........ 18
3.2我当老师了........22
3.2.1仪式的排演 ........22
3.2.2沉默的大多数........ 22
3.2.3重新理解儿童........ 24
第4章我们做,孩子学——W家长与她孩子的故事........ 25
4.1小男孩——小叮........ 25
4.2小叮母亲的故事........ 31
4.2.1我也想学琴........ 31
4.2.2局内人小叮妈........ 31
4.2.3寻得一堆意义........ 32
4.3我和小叮的故事........ 33
第5章理解家庭艺术教育........ 37
5.1对家庭艺术教育内容和过程的理解........ 37
5.2家庭艺术教育特征分析........ 39
5.2家庭艺术教育的结论与建议 ........41
第5章理解家庭艺术教育
5.1对家庭艺术教育内容和过程的理解
家庭艺术教育的内容一定是和艺术史发展相同模式的教育。艺术史就是艺术发展的历史,它就像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家庭艺术教育中需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知识,以帮助他们更还的理解艺术。其次需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欣赏、游戏,了解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也如同艺术发展的历程一样,最终才会自然而然的走向舞台。“我并没有意识到你需要学习一些关于艺术史的知识,不过你很喜欢看书,也许很多艺术史的知识你就从阅读中得到了。”我的母亲对于我学习艺术史做了这样的总结。但也并不是如此,我在之前的学习中,通过一些有关艺术的课程,一些钢琴的作品,一些文学作品,零散的了解一些有关艺术的事。后来在不断的积累中,并没有整理出来了一条有关艺术的发展线路,从未思考过需要用哪种方式进行整理。因此,很多时候零散的理解某个艺术作品,仅限于它在我这个时代所能理解的意义。用自己的经验也能够看到作品与自身的共鸣,这也是艺术作品的独妙之处。然而孩子需不需要按照艺术史来进行学习,或是如何利用自身经验进行理解。他们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家长或是老师强加的。很多钢琴作品的学习,也是由曲子技巧的难易程度划分学习的,没有说按照艺术的发展时代进行的整理。那么我们学习艺术在真正的技能练习中似乎就没有作用了。但我仍旧认为是需要按照艺术史的发展顺序和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原始部落从自然中获取装饰的审美,指示美的原则——对称和节奏,这也是孩子在接触艺术之始首先发现和感受的。
…….
结论
在本研究中,是把家庭艺术教育过程作为研究内容,挖掘家庭艺术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在每日丰富教育事件中,对家庭艺术教育有所影响的事件,将家庭艺术教育事件整体放在一种表演中,各个对象在表演的事件中用行为表现整个家庭教育过程。本研究使用的叙事研究,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向实事本身,我打破以往从家长教育内容上的量化,试图从身为“局内人”所观察到的有关家庭艺术教育的细节了解家庭艺术教育的全貌,作为“局外人”反思我所经历的家庭艺术教育故事。在研究家庭艺术教育观时,是建立在儿童观基础上的;在研究家庭艺术教育内容上又不仅仅局限于审美表演,又站在人类表演学关于艺术的五大门类:审美表演、大众表演、社会表演、仪式表演、游戏表演的视角上;在实施方法上又站在教育现象学的基础上。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