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责任心培育的主题活动设计的起点和中心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代写硕士论文 点击次数:54
论文字数:25000 论文编号:sb201208042149051719 日期:2012-08-17 来源:硕博论文网

导读: 幼儿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类未来社会的命运入手,分析了 幼儿责任心培育的主题活动设计 ,由硕士论文事业部整体提供。
绪论
0.1问题的提出
“责任是道德的基础,是责任带来善的动机,给予道德以价值、崇高和尊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真正基础。”[’]在《汉语大辞典》中,“责任”的含义是:1、分内应做的事:尽责。2、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2]‘702根据责任的含义可知,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充当各种角色,从而要承担这种角色所应完成的职责。责任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被赋予的,是人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必须肩负的使命。伴随着年龄的成长,人作为社会个体所充当身份不断复杂,他应承担的责任也就越来越丰富。因此只有人们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社会生活才能正常进行,社会和个体才能得以顺利发展。可以说,一个自觉自主的人,必然拥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责任”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即是“责任心”,“责任心是指把份内的事做好的心情”,[2]’702是一个人对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他所扮演的各种角色赋予他应当完成的事情以及应当承担的后果的一种认识。责任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是儿童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也是儿童将来能够立足社会、获得成功与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缺乏责任心的儿童将来在社会生活中很难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往往不会真正关心他人,难以与他人真诚合作,甚至无法适应社会。
幼儿期在儿童的发展中有着独特地位,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人格和社会性开始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各方面的可塑性极大,容易受具体形象感染而养成各种习惯。因此,幼儿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是实施教育、培养责任心的良好时期。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大约在学前期第一年的时候(也就是3岁左右),儿童便开始发现,他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3岁至6岁,责任感开始进一步发展,逐步从对父母的完全依赖中学会独立。[3]因此,在幼儿期开始培养责任心是可能而且必要的。尽管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但我国当前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家长望子成龙的希望更加心切,从小就特别注意孩子智力的开发、才艺潜力的发掘,却忽视了孩子品德的发展。另外,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下,幼儿真正成为家庭的中心,家中的“小皇帝”,受到了过分的溺爱和娇宠,这导致幼儿在生活上的无能、以自我为中心、责任心缺失。娇宠过度的幼儿从小责任心缺失,在逐步成长走进社会后,他们的行为会导致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道德滑坡、责任感丧失的现象。这些现象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态意发展而坐视不管,社会的道德水平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因此,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持续发展,需要幼儿一未来社会的主人,从小树立责任心。
以教育地点分类,幼儿责任心的教育主要有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由于一些家长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存在不足,我们不能将责任心培养这一重要任务完全置于家庭教育之中。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由于一些家庭中父母不能理性地看待幼儿的发展,才使得家庭教育出现缺陷,导致幼儿责任心的缺失。幼儿生活的另一个重要环境是幼儿园,幼儿主要在这一环境中接受系统的教育。幼儿园中有专门的教育人员、教育场所和教育材料,在幼儿园教育中提高幼儿责任心是比较可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使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一些人提出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心,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不够系统,过于随意和零散,我们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责任心教育的课程,使责任心的培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系统的。
责任心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而幼儿的思维水平还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通过对幼儿进行关于责任心的道德说教来提高幼儿责任心的水平是不可取的。杜威认为教育的改造是要使学生在运用智力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进行学习。
“主题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组织适合儿童的活动而实施课程。主题活动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以开发与培养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将儿童生活现实和社会课题结合起来,或者说是以社区、经验等作为内容组织活动,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主题课程的组织形式,它不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而是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活动的课程形式。主题活动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可以学习到在书本教材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获得比“正式”的课堂中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主题活动的开放性和完整性为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提供了条件。因此,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l】谢军.责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辞典(第五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活动课课题组.活动课程一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版社,2001.
【4】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K].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李德顺.价值学大辞典[K].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6】况志华,叶浩生.责任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7】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王晖晖,宋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社,2010.
【9】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G].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10】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Carl Rogers. Freedom to Learn for the 80's [M]. Columbus, OH: Charles E.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83:20.
[12] Taylof, P.H.& Richards} C.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Studies [M]. Wi-ndsor, Neer Publishing Conpany,1979.
[13] Jean Piaget&Barbel Inhelder. The P妙chology of The Child [M].New York:Basic books, Inc. 1969.
[14] Jean Piaget. Genetic Epiatemology[M]. Col umbi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8.
[15] Harris, B.&Kenneth, E. Clark. The Measurement of Responsibility in Children[J].Child Development, 1954, I25(1).
[16] Schlenker, B., etal. The Trigangular Model of Responsibility [J]. PsychologicalReview. 1994, I1(4).
[17] Ennifer, S. Lerner&Philip, E. Tetlock. Accounting for the Effects of Acc-ountability[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9, I25(2).
幼儿责任心培育的主题活动设计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7-9
绪论 9-21
    0.1 问题的提出 9-11
    0.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9
    0.4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9-21
第1章 幼儿责任心及其培育的重要性 21-27
    1.1 幼儿责任心的基本内容 21-23
        1.1.1 对自我的责任心 22
        1.1.2 对家庭的责任心 22
        1.1.3 对集体的责任心 22-23
        1.1.4 对社会的责任心 23
    1.2 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意义 23-27
        1.2.1 有利于幼儿个体的成长和完善 24-25
        1.2.2 有利于教育内在目的的回归 25-26
        1.2.3 有利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26-27
第2章 幼儿园主题活动与幼儿责任心培育 27-34
    2.1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含义 27-28
    2.2 主题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责任心 28-34
        2.2.1 唤醒幼儿多方面的积极性 28-29
        2.2.2 符合幼儿责任心学习特点 29-31
        2.2.3 使儿童获得完整的责任经验 31-34
第3章 "幼儿责任心"主题活动设计 34-52
    3.1 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34-38
        3.1.1 幼儿学习的内部机制理论 35-37
        3.1.2 责任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37-38
    3.2 活动目标的设计 38-41
        3.2.1 目标的确定应以幼儿为起点 38-39
        3.2.2 活动的总目标要统整整个主题活动 39-40
        3.2.3 具体目标的编制要明确具体 40-41
    3.3 活动环境的设计 41-43
        3.3.1 创设有责任教育意义的物质环境 42
        3.3.2 缩短幼儿与活动内容间的心理距离 42-43
    3.4 活动内容的设计 43-46
        3.4.1 根植于幼儿可感知的责任细节 44-45
        3.4.2 树立整合的内容编排观念 45-46
    3.5 活动方式的设计 46-51
        3.5.1 在责任情境中体验责任观念 46-47
        3.5.2 在互动与对话中建构责任理解 47-48
        3.5.3 三种具体的活动方式 48-51
    3.6 活动评价的设计 51-52
第4章 主题活动设计案例:培育幼儿家庭责任心 52-55
    4.1 确定活动目标 52
    4.2 形成活动设计思路 52-53
    4.3 创设活动环境 53
    4.4 选择活动内容 53
    4.5 设计活动方式 53-54
    4.6 活动过程 54-55
结论 55-56
参考文献 56-61
致谢 61-6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2

您可能有教育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育硕士论文频道选取


上一篇:论述幼儿安全教育和自护能力培养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学前教育硕士论文---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