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74
论文字数:39658 论文编号:sb2015090512431514550 日期:2015-09-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引言


一、 选题缘由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严峻与激烈,因而具有适应性与创造性品质的人才更能够良好的面对社会的这一发展趋势,迎接社会所提出的各项挑战。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发现,社会适应性强的幼儿具有以下四方面基本特征,即解决问题的技能、社会能力、目的感以及自主性。[2]学前期是个体今后成长发展的基础与奠基阶段,幼儿自主性的健全发展为其未来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幼儿从 3 岁便开始出现自主意识的萌芽,这也属于埃里克森所提出的主动感对内疚感的心理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受其自身心理成熟机制影响,在面对新鲜情景时有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幼儿教育者若能顺应幼儿这种独创行为以及自我独立的需要,在理解、尊重与支持的前提下,适度的给予其相应指导,使幼儿的主动探究意识及行为都到鼓励,从而为其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使幼儿丧失对于自主性的信心,从而在潜意识层面使得幼儿更倾向于接受他人的安排与操纵,缺少主动开创的自主性意识与行为。自主性是创造性品质中最基础的元素,自主性是创造性人才的最重要的人格特征。部分心理学家针对从事数学逻辑、建筑构造、文学创作等富有创造性职业的专家学者的个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其最终结论一致认为,“独立自主、自信心强、不求人、热情而勤勉、有决断、能自治和自制”等,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个性品质中最基本的因素。[3]由此可见独立性强这一特质可以首先被概括为创造性的非智力人格特征,自主性与创造性二者之间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创造以自主作为基石,没有自主便无法涉及创造这一领域;然而没有创造,自主也失去了展现与发展的平台。只有个人拥有较强的自主性,才能具备创造性处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


(二)是学前教育的应然追求
华师大钟肩泉教授根据相关研究证实后认为,自主性并非单纯的教育目标,它同时以一个重要因素的身份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尤其是幼儿园阶段培养起来的自主性,将有利于今后智力的进一步发展。[4]自主性一词贯穿于个体发展始终,成为影响个体今后发展的必然因素。幼儿教育者应将自主性发展既看作是教育目标,也看做是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其指向性与引导性的双重功能。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其发展的主要环境。园内环境、课程编排等方面无一例外的应遵循促进幼儿自主意识与行为发展的这一目标,同时为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供软件及硬件的支持与引导。幼儿在各项环境的支持下,通过自由选择、自主探索以及自由表现的形式,在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同时,也在过程之中更好地发挥自主性的带动功效。自主性发展这一关键词的设置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对于个体成熟的奠基与引导性功能,也使学前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


第一章 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概述


一、 核心概念界定
国外学者多数将假装性游戏作为创造性游戏的来源,以此也将创造性游戏定位在了假装或象征性游戏上。例如艾里康宁将创造性的游戏定义为一种儿童在活动中假扮成人的职能及角色,并且在相应游戏环境下将此类活动及人际关系重现的一种游戏形式。我国对于创造性游戏的解释首先见于 198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文中将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游戏、智力游戏、娱乐游戏等,其中根据以“培养个体创造性”这一目标,创造性游戏又可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我国学者邱学青、刘焱、刘小英等人普遍将创造性游戏定义为由幼儿自行创造的活动,这类活动并非教师设定,而是幼儿运用简单材料用心创造。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创造性游戏的界定大都倾向于其“假装性”、“替代性”的特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去自我中心化及“去脉络化”[52]成为创造性游戏的构成要素。而国内学者对于创造性游戏的理解则普遍倾向于“幼儿创造力”这一特性,并将创造性游戏看作是创造力发展的主要活动。因而在本研究中,笔者将从创造性游戏的特点出发对其进行概念界定,认为只要符合下列特征的游戏即可视为创造性游戏:第一,幼儿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依据个人喜好主动对游戏对象、内容等进行选择;第二,游戏创设开放能动,幼儿在此其中兴趣高涨,能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地进行游戏;第三,幼儿能进行积极建构,根据已有经验对游戏进行重新定义,游戏充满了幼儿的创造与想象;第四,教师对于游戏以及幼儿控制程度低,在不干扰游戏进程(幼儿的选择或判断)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支持。由此,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主要指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及表演游戏三大类。
……..


二、创造性游戏的特征
游戏是专属于学前幼儿发展的特有名词,受其自身生理及心理发展制约,游戏当之无愧的成为促进幼儿各项能力进步的动力。在对于游戏一词的界定时,我们经常会提到“自由”、“主动”等词汇,以此用来区分其他幼儿活动。而创造性游戏作为幼儿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这一特性。在创造性游戏中,自主性是其基础性特征。创造性游戏的自主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基石,这也正如笔者在前文中对创造性游戏进行概念界定时所提,在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能够根据自我所好对游戏进行自主的选择,这成为幼儿自主性发展的起点。与其他分类条件下的娱乐游戏或智力游戏不同的是,创造性游戏的自主性是一种更具能动和选择的自主。创造性游戏的自主性是游戏开展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基于幼儿内在需求与兴趣的具体表现,幼儿通过游戏所展现的自主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跳脱传统游戏的束缚,在创造性游戏中无论是环境的创设、规则的制定等外部条件,再或是幼儿对于游戏对象、内容等方面的内部选择,无不依托于创造性游戏这一基础特征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自主性不仅是创造性游戏发挥其各项作用的基础,同样也成为幼儿自主性发展,尤其是其主动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


第三章 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归因........34
一、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34
二、归因分析............52
(一) 教师理念存在偏差..........52
(二)教师指导能力欠缺..........54
(三)游戏创设封闭单一..........57
(四)游戏评价体系失衡..........60
第四章 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有效发展的策略....63
一、建构正确的观念体系.......63
二、合理介入,适时引导.......66
三、创造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69
四、建构多元评价模式,注重分享与交流...........72


第四章 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有效发展的策略


一、 建构正确的观念体系
所谓正确的观念体系主要指教师对于幼儿、对于自主性发展所持有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解及认识。正确的观念是个体行动的前提保障,这一点对于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同样适用。教师的观念是一切行为的基础,教师的行为是影响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直接因素,因而教师观念体系的建构便从意识形态上影响着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如何解决当前所存在的发展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教师观念体系的正确建构。树立差异性发展观、把握幼儿自主性发展理念、将观念与行为联结,这些具体措施都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观念性策略。差异性可谓是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现,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教育政策法规,再或是微观层面的教师具体指导,都是对于差异性最现实的诠释。在创造性游戏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尊重、对幼儿差异性的尊重是引导其自主性发展的基础。我们在这里所倡导的差异性发展观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幼儿群体性差异,二是幼儿个体性差异。皮亚杰曾以个体认知为基础,将其身心发展细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及形式运算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中,幼儿所表现出的发展水平大不相同,这就为教师对于观念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幼儿园中创造性游戏所针对的正是 3-6 岁幼儿,而这一时期的幼儿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最大特征,自我中心主义与不可逆化的思维并存。因而教师应首先正确的把握这一阶段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对幼儿自主性发展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为后期的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幼儿年龄差异性同样属于其群体性差异的一部分,因而教师对于这一差异性观念的把握同样重要。对于处于生长期的幼儿来说,其自身各项机能正不断发展,小中大班幼儿无论从生理或是心理而言都各有特点,而这其中同样包含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应从幼儿整体层面及年龄层面两个角度树立对于幼儿的群体性差异发展观。

…….


结语


创造性游戏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又成为创造性游戏开展的必要基础,二者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是其主动性发展、积极性发展、创造性发展及独立性发展四维一体的共建发展形态,幼儿的发展既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同时也无法忽视教师的引导。因此,本研究的创造新点在于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及案例分析法等调查研究方法从不同维度出发,探寻当前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追根溯源探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但是由于受笔者精力、研究能力以及现实客观条件所限,本研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研究对象而言,本研究仅选取济南市的两所幼儿园中的 12 名教师及 195 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数据采集范围过小,适用性有限,并不能完全概括当前我国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问题。
二、就数据采集情况而言,受观察法及幼儿人数的限制,笔者在记录时多采用现场记录与录像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虽能基本保证数据的全面性,但由于游戏中的幼儿能动性过强,仍存在少部分数据的流失。
三、就数据分析而言,笔者多采用百分比及简单的差异性检验分析并呈现观察数据,较为单一。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阅历较浅,文章中难免存在些许谬解和不足,尤其是最后一章对于有效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策略方面仍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望广大学者海涵,同时本人也将对进一步加深对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研究,完善自身的不足。
……….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科学探究活动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贵州省少数民族贫困县学前教育事业管理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