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活动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实验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91
论文字数:38659 论文编号:sb2015082911514214450 日期:2015-09-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 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只有能够进行独立学习且具有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成为适应当代与未来社会的人才。这些年来,随着“学习”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发现了影响儿童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习品质的发展。然而,在学前阶段长期以来“小学化”现象严重,大部分成人仅仅是关注孩子今天学了多少知识,认识多少字,会做了多少数学题,无论在家庭还是幼儿园,学习品质的培养都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让孩子即可以掌握到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更是普天之下家长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早在2000年,美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将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点发展的项目。2005年,中国参加了由联合股儿童基金会发起的“走向全球”的项目。该项目要求参与的国家拟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我国的基础教育司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制定了《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制定该《指南》的过程中,学习品质这一重要领域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己经成为儿童学习与发展五大领域要求之一和基本实施原则之一。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就是幼儿时期,这时候的幼儿对一切新鲜陌生的事物都感到好奇,他们拥有充沛的精力,并且勇于探索,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紧紧抓住? 幼儿热爱探究的天性,在学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多釆用探究式教学形式。这样即符合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又满足了《纲要》中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获得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从而发展幼儿前进的信心,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然而,幼儿的学习品质又是在各领域具体学习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可能脱离具体学习领域而变成一种抽象的、孤立的学习品质。
……….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质和量的统计、分析,探讨5-6岁幼儿整体学习品质的发展水平以及学习品质的与科学探究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希望弥补这方面相关研究的空缺,另一方面希望为老师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和建议,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育现状。
……….


(三)研究意义
以往对幼儿学习方面的研究,主要关心的是在儿童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概念和技能的获得,很少关心学习品质。如今的学习品质的研究也更多关心的概念的引入和作用关系的研究,对学习品质的培养的实证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不但丰富了幼儿学习品质方面的理论,且还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当前关于学习品质培养的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运用实验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干预幼儿的学习品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和研究基础。
………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分析


(一) 学习品质
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最早提出学习品原,认为学习品质是指儿童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态度、倾向、风格、习惯等。具体包括:好奇与兴趣、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主动性、反思与解释。Luo(2006)等人的研究认为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坚持性、灵活性、创造力、面对挑战的表现、主动性和自我定向。此外,美国还有研究者用学习行为(Learning Behaviors)或学习风格(LearningStyles)来表示与学习品质相关的概念。在我国,学者冯晓霞、王宝华、葛明贵、曹正善、谬建新、许建平以及盖笑松等人都对学习品质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研充。通过整理已有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对于学习品质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类型。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品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人格因素的总称,是从事学习活动必备的个性特征。学习品质是在学习中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特征或特性、另一种观点认为,学习品质主要是指学生具有学习的意志品质。第三种观点认为,学习品质是学习的行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习得,是影响学习效率及效果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的总和。本研究将引用冯晓霞等学者对“approach—to一 learning"的定义方式,将其译为“学习品质”,指的是幼儿具有的那些用于支持其自身取得学习成功的因素。其中“approach — to — learning"主要涵盖幼儿的主动性、抗挫折能力、坚持性、目标意识、好奇心、想象与创造能力、独立性、专注程度等。
……….


(二〉.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 一词的语义,主要指向于知识或学问,是关于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探究” 一词,其生理本源来自于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每一个个体与生俱来的本能。‘《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解释为“探索研究”,也就是通过多种方法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获得答案的过程。那么,“科学探究”就是对知识和学问的探索和研究,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及载体就是“科学探究活动”。我们这里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指的是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也就是幼儿的科学探究学习,因此,本研究借鉴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演讲中对"探究学习”做出的解释,对"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界定:幼儿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一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的一种探索活动。在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将幼几按照年龄分班,其中2-3岁为托班、3-4岁为小班、4-5岁为中班、5-6岁为大班。本研究中大班幼儿就是指在幼儿园中接受教育的5-6岁的幼JL。此年龄阶段幼儿活动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并且活动更有目的和计划性、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显著提升,在学习上好学好问、更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自我评价的能力也在逐步发展阶段,规则意识增强,创造欲望也更加强烈,在表现与表达方式上呈现多样化,对科学探究活动有很浓厚的兴趣。
……..


三文献综述与分析.........6
(一)有关学习品质的研究 ......... 6
(二)有关科学探究的研究 .........10
(三)相关启示与不足......... 13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15
(一)研究对象.........   15
(二)研究方法......... 15
(三)研究工具......... 16
(四)研究程序及步骤......... 18
五研究结果......... 20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分数的同质性检验......... 21
(二)全体被试幼儿学习品质基本状况整体差异比较 .........22
(三)运用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学习品质干预的结果比较......... 23


六讨论与分析


(一)大班幼儿学习品质整体水平概况
通过本文的实测数据以及关于学习品质的质的研究资料显示,本研究中幼儿整体学习品质水平都在中等以上水平。这与以往王宝华、冯晓霞(2010)、朱君丽(2012)、孙艳(2011)李帆(2011)等研究者的相关研究结论一致。笔者发现以上研究者都采用的幼儿感兴趣的有趣的活动作为测量情境,这说明,幼儿在新颖有趣的活动情境下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水平会更高,因为幼儿在这种情境下会被激发出很强的探究欲,使其学习内部动力增强,在活动中就会表现出更为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本研究其中目标意识发展的最好,然后依次为主动性、好奇心、坚持性、抗挫祈能力、想象与创造和独立性、专注程度得分最低。这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在孙艳(2011)关于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幼儿在坚持性上得分最高,而抗挫折能力得分最低。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首先情境测量任务不一样,以及测量环境不同造成的,笔者选择的是科学活动,整个活动幼儿过程比较感兴趣而且目标很明确,但由于测试的环境和时间等客观因素,就直接选择了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在教室里进行的,幼儿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所以造成得分最高的是目标意识,而得分最低的是专注程度。

………


结论


本研究以天津一所公立园两个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又将两大班分成实验班与对照班,通过对实验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干预,从质和量两方面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班幼儿学习品质整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目标意识得分最高,其次为主动性,专注程度得分最低;
2、男孩在主动性、想象和创造能力、好奇心上显著好于女性幼儿;女性幼儿在坚持性、抗挫折能力显著好于男性幼儿;目标意识、专注程度、独立性上男女幼儿无明显差异。
3、实验班幼儿在主动性、坚持性、抗挫折能力、好奇心和独立性上明显高于对照班,在目标意识、想象和创造能力和专注程度上两班差异不显著。
.....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