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文学想象活动中运用的质性探讨——以中班儿童诗仿编活动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3633 论文编号:sb2022011015040342642 日期:2022-02-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笔者认为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本次质性研究严格遵循其研究流程,在每次反思中改进教学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授课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过程中,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幼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用思维导图直抒胸臆;其次,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教学,空出了时间观察幼儿,将自己从教育者的身份转变为观察者。

第一章 《幼儿园教师对思维导图在诗歌仿编教学中应用态度问卷》结果分析

一、诗歌教学频率分析研究
(一)幼儿园类型与诗歌教学频率相关研究
幼儿园类型主要分为公办幼儿园(以下简称“公办园”)和民办幼儿园(以下简称“民办园”),该问题是为了解诗歌教学频率在公办园与民办园是否有区别,以排除幼儿园类型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对问卷中“您所从教的幼儿园属于下列哪种类型?”与“您进行诗歌教学的频率是?”两个子项目进行交叉分析,根据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公办园与民办园在诗歌教学频率中均以“一周一次”为主。
通过图 6 可以得知,公办园与民办园的诗歌教学频率都以“一周一次”为主,其中填写调查问卷的教师在公办园占约比为 72.31%(147 位),民办园占比约为 27.69%(57 位)。因此在制定研究方案时,按照幼儿园教学实际情况,以“一周一次”的频率开展教学研究,并进行录像分析,以保证其真实性、合理性。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

二、幼儿园诗歌教学现状研究
(一)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法运用现状
在论述教师对思维导图在诗歌教学中运用的态度前,要了解教师在诗歌教学会运用什么方法。如图 8,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在诗歌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式,其中频率最高的是“音(视)频教学法”,占比 63.08%;其次是“情景表演法”,占比56.92%;再者是“语言讲授法”,占比 55.38%;“PPT 教学法”、“游戏法”、“其他”分别占比 52.31%、46.15%、6.15%。
音(视)频教学法作为占比最高的方法其实不难理解,音频和视频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更强的艺术感和代入感,也能够弥补教师自身水平的不足。在对答卷教师进行后续追踪访谈时,有教师谈到,在这笔者选取两句有代表性的言论:教师 W:“诗歌相对于绘本故事来说,文学艺术性更强,为了帮助幼儿代入诗歌情景,所以习惯性采用视频、音频的方法。”教师 L:“我自己不能朗诵出优美的诗歌,只能借助音频。”
即使有很多方法可供教师采用,但在诗歌仿编上这一问题上,仅有少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擅长引导幼儿仿编诗歌。根据问卷结果得知,仅有 1.54%的教师认为自己擅长启发幼儿仿编诗歌,其余的教师认为自己不擅长(18.46%)或一般(80%)。这说明了目前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很多困难或困惑。
仿编诗歌最重要的基础是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结构,首先整体了解诗歌大意,分析其结构,根据结构拆分诗歌,剖析出可替换的部分,再逐步进行仿编。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将文字以规则的结构排列起来,精简的形式加大了幼儿理解难度。部分教师在答卷中指出:自己在进行诗歌教学过程中,幼儿很难理解诗歌的词意;也有教师指出幼儿经验不足,仿编诗歌的难度比较大。
..........................

第二章 树型图在儿童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教学前探究
根据质性研究步骤,在正式教学前,笔者应和授课教师共同商定教学内容、选择思维导图类型、设计与儿童诗相对应的教学和操作思维导图。
(一)商定教学内容——儿童诗《落叶》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教学实践进行时,正值秋季,是树叶飘落的时节,在户外活动时,授课教师发现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很感兴趣,于是选择了《落叶》这首儿童诗进行教学,并与笔者商讨。
《落叶》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做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进来,坐在上面,把它当做小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躲在下面,把它当做小伞;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上南方去!
经过商讨,决定选定该首儿童诗进行第一次教学,理由如下:1.儿童诗《落叶》的内容与当时的季节环境相适合,体现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落地于生活的精神;2.儿童诗中的小虫、蚂蚁、小鱼、屋子、小船、小伞是幼儿熟知的物体,符合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3.授课教师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幼儿对落叶很好奇,这首儿童诗的选择也迎合了幼儿的兴趣点,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

二、教学间见闻
授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期间,笔者在现场观摩,并且使用手机、录像机记录教学过程,留存资料,以更好地回顾教学过程。
按照教案设计,授课教师利用图 9 所示的教学树型思维导图分析了儿童诗《落叶》,帮助幼儿了解儿童诗内容,厘清儿童诗结构。
接下来,授课教师将图 10 所示的操作树型思维导图分发给幼儿,发放签字笔,幼儿根据思维导图结构利用绘画或符号仿编,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幼儿绘画完毕,说出自己绘画的内容,并且在教师引导下完整地说出自己仿编的句子。这里作两点说明,后文不再赘述:(1)为保护幼儿隐私,此处使用幼儿的化名。(2)由于幼儿作品有重复、未完成的情况,在此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实验结果的作品进行说明。
1.图 11 是小朴绘制的思维导图,B1 地点:水中,C1 动物:螃蟹,D1 比作物:小床。根据该思维导图,小朴叙述:树叶落在水中,螃蟹看见了,躺在上面,把它当作小床。小朴绘制的思维导图完成度不高,第一行可以比较完整地绘制自己的想法,且具有逻辑性,但是第二、三行只有零散的几个图案,只能说出 B2 是地面,C2 是人,C3 是工具,并未说明其中的逻辑关系。
小朴绘制的思维导图完成度不高,第一行可以比较完整地绘制自己的想法,且具有逻辑性,但是第二、三行只有零散的几个图案,只能说出 B2 是地面,C2 是人,C3 是工具,并未说明其中的逻辑关系。
教学活动结束后,笔者与授课教师交流,以改进下次教学活动。授课教师 WYP 表示:“幼儿对这种思维导图的形式很感兴趣,所以整节课活跃度很高,因为以往的儿童诗教学活动只沉浸在看看、听听、说说中,这种形式增添了画画。”“虽然这次活动幼儿的作品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对我们班的幼儿有信心。”“但是,我感觉很多幼儿还是无从下手,一定要我在他们身边指导的时候,他们才会完成自己的作品。”“还有,我发现很多幼儿分不清每个空格代表的是什么……如果把第二三行用手遮住,他们会理解,如果不遮住,还是有点混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

第三章 气泡图在儿童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29
一、 教学前探究······································ 29
(一) 商定教学内容——儿童诗《梳子》································· 29
(二) 选择思维导图类型——气泡图································29
第四章 括号图在儿童诗教学中的········· 36
(一)商定教学内容——儿童诗《下雨啦》····························· 36
(二)选择思维导图类型——括号图································ 36
第五章 圆圈图在儿童诗教学中·················· 42
一、教学前探究······························ 42
(一)商定教学内容——儿童诗《我想》···································· 42
(二)选择思维导图类型——圆圈图········································ 42

第五章 圆圈图在儿童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教学前探究
(一)商定教学内容——儿童诗《我想》
动物是有灵性的,也是幼儿喜欢的一种生物。儿童诗《我想》中将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特征描绘得淋漓尽致,幼儿能够在仿编儿童诗过程中提取对动物的认知、发挥自己想象力,感受儿童诗的稚拙美,大胆想象。
《我想》
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看见小鹿,我想有对长犄角,和小鹿用犄角“顶顶牛”。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教育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幼儿园教师有兴趣了解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
儿童诗仿编教学是语言领域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多数一线教师在儿童诗仿编教学中存在很大的困惑,例如:如何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如何帮助幼儿发散思维?鉴于此,参与问卷调查的幼儿园教师有强烈兴趣了解思维导图在儿童诗仿编活动中的应用,也期盼解决“仿编难”这一现实问题。
(二)思维导图能营造良好诗歌仿编氛围
通过四次教学活动,笔者和授课教师发现动手绘制的方式比单纯用语言输出的方法更受幼儿欢迎。在操作思维导图过程中,幼儿拿着画笔将自己的想法画在空格处,兴奋地与同伴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浓厚。
(三)掌握儿童诗结构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基础
对幼儿作品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作品完成度比较高的幼儿在学习时,能够清晰地理解儿童诗的内容及基本结构,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依据这种逻辑关系,幼儿能够理解教师提供思维导图空格的含义、每个空格的内在联系,进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四)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帮助幼儿组织语言
通过四次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在儿童诗仿编教学活动的应用,幼儿表现出对思维导图的强烈兴趣,儿童诗仿编能力也在逐渐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逐渐能够通过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理解儿童诗的内容以及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组织“语言”,进行展示。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幼儿更清晰地组织自己的想法,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