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游戏实践园教师解读幼儿“游戏故事”的视角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3666 论文编号:sb2024042611195852285 日期:2024-05-1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选取了来自4所开展安吉游戏实践的幼儿园的10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和内容分析法搜集资料,并对其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幼儿教师存在“无解读”和“有解读”两种状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提出
一、幼儿绘画、叙述自己的游戏故事提供了理解他们的儿童视角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师要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珍视游戏对于儿童的独特价值。然而,在实践中,幼儿园的游戏却常常出现“走样”的情况,这与教师理解的游戏和儿童经验的游戏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有关。[1]幼儿的游戏故事则为教师理解的游戏与儿童经验的游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向教师展示了儿童的内心感受,为教师理解儿童经验的游戏提供了儿童视角。然而,教师是否能够通过这座桥梁走向儿童的内心,有赖于教师对游戏故事的解读,即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结合幼儿游戏故事解读幼儿及其游戏,并从中捕捉抓住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给予幼儿有效支持。只有理解儿童,教师所进行的工作和为儿童创造的环境才可能是合适的。[2]笔者在开展安吉游戏实践的幼儿园见、实习时,对此深有体会,当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故事”进行较为深入解读时,他们能够结合儿童视角看待幼儿的游戏,更加了解幼儿,发现其内在的积极性,也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对幼儿游戏故事的解读存在不同视角和困境
在教育实践中,大部分安吉游戏实验园规定每天要帮助每名幼儿进行1-2次游戏故事的记录。笔者在实践中观察到幼儿教师平时对游戏故事的解读主要有两种,一是对游戏故事内容进行简单分类描述;二是采用语言领域的核心经验分析其文本;此外,笔者在一所安吉游戏实验园中,还发现一位教师对幼儿游戏故事的解读案例,这位教师基于完整的儿童,结合幼儿游戏解读游戏故事,不仅呈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连续性过程,还为幼儿提供了基于解读的有效教育支持。
............................
第二节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目前针对幼儿教师解读进行深入探究的研究较少,然而很多开展安吉游戏实践的一线教师对于“解读”仍然存在困惑,并且需要支持。基于此,本研究将“解读”作为重点,尝试基于本土资料和相关理论建构幼儿教师的解读视角,有利于推进安吉游戏理论。
二、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分析幼儿教师对游戏故事的解读行为特点梳理其解读视角,并分析影响教师解读的原因,引发幼儿园与幼儿教师对游戏故事的价值以及自身解读视角的反思,同时总结幼儿教师游戏故事扩展或转换解读视角的主要外部支持性条件,为幼儿教师解读游戏故事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帮助与参考,从而促进幼儿园过程性质量的提升。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幼儿游戏故事的相关研究
通过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以及EBSCO三个数据库中以主题词“游戏故事”与国内学者翻译的英文“Play Stories”进行检索后,发现目前国内关于“游戏故事”的研究较少,没有检索到国外直接关于“Play Stories”的研究。已有研究中,理论研究较少,以梳理“游戏故事”实践价值的研究为主。笔者主要从幼儿游戏故事的定义、幼儿叙事性绘画与游戏故事、幼儿游戏故事的价值三个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一、幼儿游戏故事的定义
(一)安吉游戏背景下的幼儿游戏故事界定
在国内已有关于幼儿游戏故事的研究中,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学者主要从安吉游戏实践的具体做法来解释幼儿的游戏故事。
在安吉游戏实践背景下,学者主要从表征方式与内容、参与主体、形成过程等方面对幼儿游戏故事的具体实践进行描述。例如王满霞(2018)将“游戏故事”看作体现安吉游戏课程实践一种形式。其主要由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幼儿的游戏绘画作品;另一层是指从幼儿自主游戏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幼儿以自己游戏的主题、内容、情景、体验等为内容所绘制的绘画作品及其所蕴含的故事。[3]程学琴(2019)主编的《发现游戏,放手儿童》中提到,“游戏故事”是安吉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环节,即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对游戏经历进行回顾、反思、叙述和表达。[4]教师倾听幼儿的表达,在忠于幼儿原话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进行文字记录。随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儿童的游戏故事进行回顾与反思,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以及幼儿的游戏。总体而言,在安吉游戏实践背景下,幼儿“游戏故事”记录着幼儿的游戏过程或游戏作品,是游戏精神、游戏内容等的具象化表达。
基于安吉游戏实践背景与研究实际,本研究中的“幼儿游戏故事”具体指的是幼儿在自主游戏后,对先前游戏经历进行回顾或反思,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表征,随后,教师倾听幼儿基于游戏和绘画表征的口头叙事,帮助幼儿将其口头叙事进行书面记录,从而形成幼儿视角下与游戏相关的绘画作品及故事。
..................................
第二节教师解读的相关研究
笔者主要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以及EBSCO三个数据库中以“解读视角(Perspective of interpretation)”、“教师解读(Teacher‘s interpretation)”、“幼儿教师(Preschool Teachers/Early Childhood Teachers)”等主题词进行检索,从解读视角的内涵、影响教师解读的因素、幼儿教师解读幼儿的层次与依据三个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一、解读视角的内涵
(一)视角的含义
“视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着明确的含义,意为“观察问题的角度”,视角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论。[29]总体上,由于解读主体的多样性且其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与认知方式等的不同,[30]人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会有所不同,但也有会出现不同的主体拥有相似的视角,相同的主体视角转换的情况。
(二)解读的内涵
就“解读”二字而言,也有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
从语言学视角看,解读翻译成英文动词为“interpret”,名词为“interpretation”。依据《在线词源学词典》(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inter表为“中间”,per意为“交易”,动词interpret源自拉丁语“interpretari”,意为“解释,阐述,理解”,名词“interpretation”意味“理解、解释、说明和演绎”。在汉语中,“解”,从动词角度,意为懂得,明白或理解;读,从动词角度,意为看着文字并理解意义”[32]。“解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含义:“首先是阅读解释;第二是分析、研究;第三是理解、体会。”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24
第一节 研究目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思路 ..................... 24
一、研究目的 ................................. 24
二、研究内容 ................................. 24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36
第一节 幼儿教师解读行为特点描述与视角的划分 ......................... 36
一、访谈幼儿园管理层初步了解幼儿教师不同的解读行为与视角 ................................... 37
二、观察和访谈幼儿教师以验证和补充解读状态和视角 ............ 37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 7
第一节 讨论 ................................. 77
一、如何在多元化的解读视角中确定价值取向? ........................... 77
二、幼儿多种表征方式如何收集、参照解读? ............................... 78
第四章研究结果
第一节幼儿教师解读行为特点描述与视角的划分
本研究首先通过三个步骤,归纳梳理出大致的解读视角分析依据,再结合该分析依据对已有的游戏故事解读案例展开分析,划分出5种不同的解读视角。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研究的解读案例中,幼儿教师可能会仅出现一种解读视角或同时出现多种解读视角,但在出现多种解读视角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由于T园的管理层A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高级教师,主要负责与教师教学实践有关的内容,且其对园内幼儿教师对游戏故事的解读行为有着长期的了解和观察,同时对幼儿游戏故事也有着丰富的解读经验,其观点能够为本研究划分不同的解读视角提供实践专家的视角。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访谈T幼儿园的管理层A园长,了解A园长视角下幼儿园现有的解读行为特点。A园长在访谈中将幼儿教师的解读行为大致划分为以下3种,并对不同的解读行为划分了层次。研究者根据A园长所举的例子,初步归纳了3种解读视角。
...............................
第五章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讨论
一、如何在多元化的解读视角中确定价值取向?
当前由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越来越多幼儿园开始学习通过幼儿游戏故事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倾听,幼儿游戏故事成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对游戏故事解读的价值取向将影响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因此需要对其价值取向进行讨论,这也是本研究认为最重要的问题。
教育应是认知过程与交往过程的统一。[120]本研究认为,单纯通过游戏故事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判断不能满足作为教师的教育性和发挥游戏故事的价值,游戏故事的真正价值是帮助教师与幼儿形成教育性的交往关系。当幼儿教师仅仅用语言领域知识对照幼儿的游戏故事文本,而不试图去理解幼儿究竟想要说什么和为什么这么说时,儿童的主体意义被忽视,教育变得具有纯粹的工具性,失去其对人存在的意义的关怀。理解幼儿表达的意义和赞美他们的感受对于幼儿来说十分重要,成人应专注于此时此地对儿童的重要性。[121]特别是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需要通过这种教育性的交往,与他们可以信任、依赖的、有爱心的成年人建立安全和积极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是幼儿进行社会学习和情感学习的基础。在这种关系下,幼儿能够对自我的情绪有更好的理解和调节,使他们的能够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更积极的学习倾向,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更加成功。[122]单纯以命令式、机械训练的方式想要让幼儿达成某些技能性的目标的教育方式反而会损害这种关系,不利于幼儿的长期发展。因此,本研究认为,需要在承认幼儿教师存在不同的解读状态、视角的基础上,以意义的交往性为解读幼儿游戏故事的价值取向,为改善幼儿教师解读行为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帮助教师学习如何与幼儿形成教育性的交往关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关系的核心是师幼之间的交往,教师解读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幼儿交往、创造关系,切忌为了解读而解读,专注于案例写作,而忽视了与幼儿的互动。同时,与幼儿的交往与关系的创造也不仅仅局限于通过解读幼儿的游戏故事,它只是一种可能的方式。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