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同情心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它使人们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人的需要、愿望,并以行动给予关怀和帮助。
庞丽娟等人的研究表明,同情心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它是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核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同情心促使儿童人格更加健全,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增进幼儿的利他行为,使之成为亲和善良之人。诸多研究表明,同情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发展起来的,4 至 5 岁是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关键期。如今,多数儿童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享受百般宠爱,从而使得一些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形成了自我中心、自私、霸道等不良品质,因而,培养幼儿学会同情、关爱他人尤为重要。同时,人们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越发重视,随之而来,对于儿童同情心的培养也备受教育领域的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社会领域对幼儿的培养目标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社会领域对幼儿培养的目标为:“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爱体贴的表现。”足见,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对幼儿的健全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同情心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它使人们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人的需要、愿望,并以行动给予关怀和帮助。
庞丽娟等人的研究表明,同情心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它是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核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同情心促使儿童人格更加健全,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增进幼儿的利他行为,使之成为亲和善良之人。诸多研究表明,同情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发展起来的,4 至 5 岁是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关键期。如今,多数儿童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享受百般宠爱,从而使得一些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形成了自我中心、自私、霸道等不良品质,因而,培养幼儿学会同情、关爱他人尤为重要。同时,人们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越发重视,随之而来,对于儿童同情心的培养也备受教育领域的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社会领域对幼儿的培养目标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社会领域对幼儿培养的目标为:“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爱体贴的表现。”足见,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对幼儿的健全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图画书因其画面精美,色彩丰富,内容生动趣味,而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4-5 岁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充满兴趣,图画书的画面和语言恰恰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此外,依据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理论,
幼儿正处在模仿他人的阶段,因而,图画书中主人公的良好行为,犹如榜样,更易于被幼儿模仿学习。由此,本研究探讨通过图画书主题活动来培养 4-5 岁幼儿的同情心,借助图画书,在幼儿园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萌发幼儿的同情心,帮助幼儿学会理解、同情他人,
引导其学会正确感知他人的情绪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同情行为。
.........................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图画书主题活动培养 4-5 岁幼儿同情心,丰富了图画书主题活动培养人格特质的相关理论,初步探讨图画书主题活动在培养幼儿同情心方面的影响,提出培养同情心的有效途径,归纳适合幼儿同情心教育的图画书目录,从而为幼儿园及家庭的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此促进幼儿人格品质的发展。
2.实践意义
学前儿童正处于“读图”的年龄阶段,通过读图可以获得丰富的感知。本研究选择富含同情心主题的优秀图画书,让幼儿在愉悦的图画书主题活动中,建立积极情感,健全人格。同时,为幼儿园今后开展同情心培养教育提供指导及建议,研究中关于同情心主题图画书的选择和运用以及相关活动的设计,对学前教育工作者今后的图画书主题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图画书主题活动培养 4-5 岁幼儿同情心,丰富了图画书主题活动培养人格特质的相关理论,初步探讨图画书主题活动在培养幼儿同情心方面的影响,提出培养同情心的有效途径,归纳适合幼儿同情心教育的图画书目录,从而为幼儿园及家庭的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此促进幼儿人格品质的发展。
2.实践意义
学前儿童正处于“读图”的年龄阶段,通过读图可以获得丰富的感知。本研究选择富含同情心主题的优秀图画书,让幼儿在愉悦的图画书主题活动中,建立积极情感,健全人格。同时,为幼儿园今后开展同情心培养教育提供指导及建议,研究中关于同情心主题图画书的选择和运用以及相关活动的设计,对学前教育工作者今后的图画书主题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幼儿同情心的相关研究
1.幼儿同情心发展阶段的研究
Hoffman(2000) 将儿童的同情心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0 至 1 岁的新生儿反应性哭泣,1 至 2 岁的自我中心的移情悲伤,2 岁以后的半自我中心的移情式悲伤,以及 5-8岁的真正的同情式悲伤。他认为儿童在认知、情绪、移情等方面的发展,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提高。儿童产生安慰、帮助他人的同情动机和行为,主要是因为其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情绪,而这种体验和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是受到儿童认知能力影响的,随着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儿童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由此,Hoffman 认为,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才是促进其同情心发展的主要原因。9不难看出,Hoffman的观点将儿童认知能力看作是同情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因
(一)幼儿同情心的相关研究
1.幼儿同情心发展阶段的研究
Hoffman(2000) 将儿童的同情心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0 至 1 岁的新生儿反应性哭泣,1 至 2 岁的自我中心的移情悲伤,2 岁以后的半自我中心的移情式悲伤,以及 5-8岁的真正的同情式悲伤。他认为儿童在认知、情绪、移情等方面的发展,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提高。儿童产生安慰、帮助他人的同情动机和行为,主要是因为其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情绪,而这种体验和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是受到儿童认知能力影响的,随着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儿童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由此,Hoffman 认为,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才是促进其同情心发展的主要原因。9不难看出,Hoffman的观点将儿童认知能力看作是同情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因
2.幼儿同情心发展特点的研究
诸多研究者采用观察法、问卷法、情境实验法等不同的方法对幼儿同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
诸多研究者采用观察法、问卷法、情境实验法等不同的方法对幼儿同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
李幼穗(1995)在幼儿同情心发展特点的研究中,运用了“故事情境”和“假被试情境”两种方式进行测查,研究表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其社会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也相继出现了诸如怜惜这样的高级情感,这些都促使幼儿的同情心不断发展。而中班幼儿因其模仿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增长,使得他们的同情心发展出现显著变化,所以,4 至 5岁是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关键时期。10李江雪(2000)等人在幼儿同情心发展特点的研究中,运用了“故事问卷调查”和“情境实验”两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在同情行为方面的发展滞后于其同情观念的发展,出现了不协调。并且,男孩子和女孩子在同情心发展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并不是女孩要优于男孩子而更有同情心。11胡金生(2004)以同情体验、同情理解和同情行为这三个维度,以及每个维度下包含的两个特质,共计 6 个特质,即平行苦痛、应答担心、角色理解、情绪理解、心理援助和物质援助,对幼儿的同情心发展特点做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同情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对于平行苦痛的体验在儿童 3 至 5 岁时占优,而在应答担心方面则是在儿童 5 岁以后逐步占有优势的。在同情体验方面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并非全部都能产生,均有部分幼儿没有产生同情体验。儿童的助人动机及行为通过他人指向的语言提示有了明显的提升,其中,物质援助策略在各个年龄阶段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而心理援助策略则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
............................
(二)图画书主题活动的相关研究
1.图画书的教育价值
在儿童与图画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图画书的教育价值,不止体现在其培养幼儿的阅读语言能力方面,关于这一点,康长运先生在《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认为,图画故事书不仅促进了儿童阅读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情绪培养、想象力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肖娟(2004)指出,家长应该在图画书阅读中重视亲子阅读的教育价值。
1.图画书的教育价值
在儿童与图画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图画书的教育价值,不止体现在其培养幼儿的阅读语言能力方面,关于这一点,康长运先生在《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认为,图画故事书不仅促进了儿童阅读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情绪培养、想象力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肖娟(2004)指出,家长应该在图画书阅读中重视亲子阅读的教育价值。
诸多研究者从多元智能、艺术、文学等方面阐述了图画书的价值。郑博珍(2005)提出,图画书的教育价值是多元的,包含了语言、逻辑数学、人际内省等智能,应该将图画书与多元智能教育有机结合。陈筑萱(2006)提出运用图画书的艺术特性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将图画书的美学特性与幼儿审美能力相结合,阐述了图画书的艺术教育价值。邓明进、李连珠、方素珍、于淑零等人均认为,图画书具有文学教育价值,并且优秀图画书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能促进幼儿模仿学习,从而增进幼儿人格品质和道德的发展。此外,王万清(2003)等人提出读书治疗理论,认为读书治疗会促使读者和阅读作品产生交互作用,通过讨论书中的情节和角色等使阅读者对自身问题进行思考,由此促进和改善阅读者的情绪和行为。结合读书治疗理论,本研究以图画书为媒介,运用图画书主题活动进行幼儿同情心的培养教育,促进幼儿同情心水平的发展。

.............................

.............................
(一) 研究目的 ............................ 8
(二) 研究内容 ............................... 8
四、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1
(一) 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前测成绩比较 .................... 11
(二) 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后测成绩比较 .................... 12
五、 讨论 ............................. 17
(一) 图画书主题活动对 4-5 岁幼儿同情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 17
(二) 图画书主题活动对 4-5 岁幼儿同情心发展的持久影响 .................. 18
五、讨论
(一)图画书主题活动对 4-5 岁幼儿同情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1.图画书主题活动可以有效促进 4-5 岁幼儿同情心的发展
同情心是幼儿社会性品质之一,更是幼儿产生关心、安慰、分享、帮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对幼儿同情心的培养能够有效的降低、抑制攻击性行为,有利于利他行为的产生,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图画书作为幼儿喜闻乐见的读物,对幼儿同情心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经过图画书主题活动的实施,其同情心发展水平总体优于控制班幼儿。足见,图画书主题活动对 4-5 岁幼儿同情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图画书主题活动属于教育活动的一种类型,也印证了辛晓莲(2005)的研究结论,运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一)图画书主题活动对 4-5 岁幼儿同情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1.图画书主题活动可以有效促进 4-5 岁幼儿同情心的发展
同情心是幼儿社会性品质之一,更是幼儿产生关心、安慰、分享、帮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对幼儿同情心的培养能够有效的降低、抑制攻击性行为,有利于利他行为的产生,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图画书作为幼儿喜闻乐见的读物,对幼儿同情心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经过图画书主题活动的实施,其同情心发展水平总体优于控制班幼儿。足见,图画书主题活动对 4-5 岁幼儿同情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图画书主题活动属于教育活动的一种类型,也印证了辛晓莲(2005)的研究结论,运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周兢(2002)等人提出的“学前文学教育的整合观”,认为儿童图画书教育不仅包括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应包含其他多元智能的开发,将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作为幼儿阅读活动的主要目的,将儿童阅读活动视为一个整合的体系。在为期 8 周的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以图画书为依托,结合《指南》中五大领域的目标要求,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图画书主题活动,不仅仅将图画书活动作为语言领域的活动,而是既有阅读图书、创编故事、讲述故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包含了其他领域,如社会性活动的分组讨论,艺术领域的主题绘画、歌表演等,使得图画书主题活动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课程。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浓厚,参与度很高,对图画书的喜爱程度更高了。

..............................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实验后测中,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优于控制班。
2.在实验后测中,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幼儿在同情心三个维度和六个特质中,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优于控制班。
3.在实验追测中,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优于控制班。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见一些幼儿同情心缺失的现象,看到身体不舒服而呕吐的小朋友,其他同伴会出现嘲笑,或者厌恶呕吐物的表现,而显少有小朋友上前问候,或者给予安慰,一名幼儿没有回答对问题,就会有其他同伴笑话他,一名幼儿带来了一个新玩具,同伴想看一看,都会遭到拒绝,诸如此类的现象,这种情感冷漠、嘲笑和自私,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诸多高级情感是以同情心为基础的,幼儿同情心的培养对其道德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已有研究表明,4-5 岁是幼儿同情心培养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教师要敏感的抓住这个时期,实施教育加以培养,这有利于幼儿社会性、情感、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图画书因其画页精美、故事生动、形象鲜明、内容丰富而深受孩子们的青睐和喜欢。所以,开展图画书主题教育活动能够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对于阅读图书、表演故事、创编故事,或者是谈话活动、小组讨论等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孩子们认真观察画面,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讨论,发挥想象进行创编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他们同情心的发展。不仅如此,研究者还发现,幼儿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相关情节印象深刻,当生活中出现与图画书中相似的情境时,多数幼儿会毫不吝啬效仿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给予关心、问候、帮助等,图画书的教育价值,就这样潜移默化的促进着幼儿同情心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