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思考——以济宁市L幼儿园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9662 论文编号:sb2021081617265736975 日期:2021-08-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研究通过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济宁市 L 蒙台梭利幼儿园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谦让行为案例中幼儿的具体表现,梳理出 L 蒙台梭利幼儿园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表现特点,从幼儿自身层面、幼儿园层面、教师层面和家长层面探讨影响幼儿谦让行为表现的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幼儿谦让行为发展的建议,旨在凝聚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三方力量,共同培养幼儿谦让行为,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谦让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期望并有益于他人和群体的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是一个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提出要 “发展幼儿社会认知,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①亲社会行为则是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主题内容的不同,我们将亲社会行为划分为合作、助人、分享、谦让、捐赠等类型。个体在习得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不同主题内容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之间具有连锁效应,往往一种行为的习得会影响另一种行为的出现,如乐于分享的幼儿往往也会经常帮助他人。所以,注重谦让行为的培养可以为其他亲社会行为的出现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幼儿心中埋下宽容与友善的种子。
谦让行为作为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幼儿亲社会行为表现中有着更高层次的利他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内容。就幼儿个体而言,谦让行为让幼儿在帮助他人的过程赢得赞赏与肯定,不仅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愉悦情感还有助于提升自信,让幼儿更乐意向他人展现自己友善的一面;幼儿在谦让中可以不断进行移情训练,尝试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处境,从而帮助幼儿选择更恰当的社会交往策略,提高幼儿社会交往技能;谦让行为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在与人合作、竞争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获得更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幼儿更好的融入社会;总之,谦让行为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选取 S 教育集团下济宁地区 L 蒙台梭利幼儿园为研究场域,从中选取混龄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对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表现进行记录与分析,旨在了解蒙氏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表现的基本情况,总结幼儿谦让行为发展特征,并通过了解带班教师和家长对蒙氏混龄班教育模式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态度,探究影响蒙氏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发展的因素,最后尝试提出培养幼儿谦让行为发展的教育建议,为今后培养幼儿谦让行为提供借鉴参考。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笔者通过收集整理以往的研究成果发现,幼儿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与他人友好交往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社会性发展领域日益受到研究者与教育者的重视。但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多聚焦于分享、合作等主题,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数量并不多。笔者尝试以蒙氏混龄班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蒙氏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的表现特点与影响因素,以培养幼儿谦让行为为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谦让行为”及“亲社会行为”的理论研究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角度。
(一)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了解蒙氏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的表现情况,总结其表现特点,分析了影响蒙氏混龄班幼儿谦让行为表现的因素,尝试提出培养幼儿谦让行为的教育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幼儿教育者和家长对谦让行为的重视程度,了解和熟悉幼儿谦让行为表现特点,并揭示蒙氏混龄教育模式下培养幼儿谦让行为的优势,以期为其他幼儿园培养幼儿谦让行为,从家庭角度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表现,使幼儿社会性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L 幼儿园概况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位于山东省济宁地区的 L 蒙台梭利幼儿园,该园属于集团化办学,其所属集团于 2002 年创立至今,全国开办了四十余所蒙台梭利幼儿园,已有十八年的蒙氏幼儿园办学经验,拥有科学完善的蒙氏国际标准基础教育设施和具有国际认证的专业化蒙台梭利教师,国外学习经验也十分丰富,一直致力于标准蒙台梭利教育的传播,并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本土结合,形成了系统的办学模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2010 年,集团被中国教育协会授予为“引领中国·十大知名幼儿园”荣誉称号。L 幼儿园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成立于 2010年,L 幼儿园在不断研究探索蒙特梭利的教育模式的近 10 年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蒙氏混龄教育形式。由于其专业的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一直是该地区的模范幼儿园。L 幼儿园共有四种类型的班级,IC class(2—3 岁幼儿)、Casa class(3 岁—5 岁幼儿)、English class(3 岁—5 岁幼儿)、Top class (6 岁以上幼儿—幼小衔接班),共有 10 个班级,每个班级约 20 名幼儿。
因为笔者曾在 casaA 班实习,与班级老师较为熟悉,方便之后的访谈及相关问题的沟通,选取混龄 casaA 班为其中一个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考虑到班级差异和教学风格等问题,笔者打算选取两个混龄班为研究对象,以期为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资料。在园长的推荐下,又选取 casaB 班为另外一个研究对象,共两个混龄班进行观察。抽样条件是幼儿性别比例接近,3-5 岁各年龄段幼儿人数比例接近 1:1:1,符合标准混龄班的要求和特点。
表 2.1 混龄班幼儿组别、性别分布表
表 2.1 混龄班幼儿组别、性别分布表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工具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以研究内容为导向,通过检索、分析、整理、归纳、评价,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与信息,形成对已有研究成果整体认知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检索与“蒙台梭利教育”“混龄班”“谦让行为”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整理了目前已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文献综述,为寻找论文的突破口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编制观察记录表,以研究者本人的感官或借助其他仪器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本研究在制定观察记录表的基础上,在自然情景下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在观察前,预留出时间来熟悉观察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察计划和观察记录表内容,做好观察前期准备工作。观察时间共计 60 天,研究者对两个班级轮流进行观察,观察从幼儿早晨入园开始直到幼儿下午离园结束,除去午休时间。观察过程根据现场情况自由选取观察位置,以便记录到最客观真实的行为或事件。
记录方法上,利用《蒙氏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观察记录表》采用事件取样法,从而保证记录事件的目的性和完整性。记录内容包括幼儿谦让行为双方的基本信息、活动类型、谦让主题、谦让动机、谦让行为表现方式、谦让意愿水平和谦让结果反馈等。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方法。①本研究中的访谈类型有两种:一是在谦让行为出现后当即对谦让主体双方进行的非结构性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提纲,属于开放型访谈,尽量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发表想法,试图从中及时补充谦让行为发生时观察不到的细节。另一种是对混龄班教师、园所领导和家长进行的半结构型访谈,即研究者事先确定访谈提纲,目的在于了解他们对幼儿谦让行为的态度和看法,蒙氏混龄班对幼儿谦让行为表现的影响以及平时所采用的培养谦让行为的策略等,但同时也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必要的情况下针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追问,以了解更全面的信息。使用访谈法的目的在于更深刻、更全面的去审视研究中的谦让行为事件。
图 3.1 谦让者组别分布图
图 3.1 谦让者组别分布图

...................

第三章 蒙氏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统计结果与分析........................29
第一节 蒙氏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统计结果.................................... 29
一、幼儿谦让行为中谦让者的统计结果................................... 29
(一)谦让者的组别分布情况................................................ 29
(二)谦让者组别与性别的交叉分布...................................... 30
第四章 蒙氏混龄班幼儿谦让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 60
第一节 幼儿自身层面.................................60
一、幼儿认知因素的影响................................................ 60
二、幼儿情感因素的影响................................... 62
第五章 促进幼儿谦让行为发展的教育建议........................... 71
第一节 幼儿园层面.............................71
一、开展适宜混龄活动,提供谦让表现机会................................. 71
二、重视同伴关系,发挥谦让榜样作用................................. 72

第五章 促进幼儿谦让行为发展的教育建议

第一节 幼儿园层面
一、开展适宜混龄活动,提供谦让表现机会
蒙台梭利认为,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学会分享、关心、谦让等亲社会行为。①笔者在观察期间也发现,混龄班级中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特征的幼儿在一起和谐相处,班级氛围更加有爱,幼儿心态更加平和,谦让、协商、助人、合作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在不同年龄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出现频率更高。在混龄班中,年龄较大的幼儿总是以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来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如当小组幼儿遇到困难时,中组幼儿往往会主动帮助弟弟妹妹解决问题,这种同伴影响的力量对幼儿发展而言是巨大的,是成年人无法实现的。 同样,年龄较小的幼儿在这种影响下,通过观察和模仿年龄较大幼儿的行为,可以逐渐尝试对他人展现出更多的包容和谦让,使得社交互动行为变得越来越熟练、顺利、多样化。与同龄班相比,原始的混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在这个相互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更自然,更健康地成长。
因此,幼儿园可以在园所实际发展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采取适当形式的混龄活动,为培养幼儿谦让行为创设良好的环境。 除了蒙台梭利混龄班这种连续性混龄教育组织形式外,间断性混龄的教育组织形式是分时间段开展混龄活动,更容易组织实施,也更符合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例如游戏混龄、活动混龄、区域混龄等。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混龄活动中渗透谦让品质的教育,如在混龄活动中组织讨论环节,请年长幼儿说一说“如果老师在科学区投放了新的工作,你和其他小朋友都想操作,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讨论和引导,让其他幼儿知道学会谦让他人是优秀的道德品质,可以给遇到此类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幼儿一些帮助和提供借鉴的方法,也为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较强的幼儿提供一个改正学习的机会,在集体氛围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也可以模仿学习,积累谦让经验。创设混龄情境,让小、中、大组的幼儿一起生活、学习、游戏,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谦让行为表现机会,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

结语


谦让行为作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谦让的过程中,幼儿学会理解,学会感知他人需要,学会沟通。谦让行为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将来立足社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重要交往技巧。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大多缺乏关注他人和谦让的意识,因此开展对幼儿谦让行为的相关研究,为培养幼儿谦让行为提供教育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济宁市 L 蒙台梭利幼儿园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谦让行为案例中幼儿的具体表现,梳理出 L 蒙台梭利幼儿园混龄班中幼儿谦让行为表现特点,从幼儿自身层面、幼儿园层面、教师层面和家长层面探讨影响幼儿谦让行为表现的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幼儿谦让行为发展的建议,旨在凝聚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三方力量,共同培养幼儿谦让行为,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以往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对象多是普通幼儿园的同龄班,而本研究则选取实行标准化的蒙梭利幼儿园混龄班为研究对象,为相关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在研究内容上,已有研究中有关“谦让行为”的研究数量相比幼儿其他亲社会行为较少,笔者对蒙台梭利混龄班幼儿谦让行为表现进行现状调查,丰富了幼儿谦让行为的相关研究。
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在幼儿一日生活流程的不同环节中,幼儿活动有一定的分散性,笔者在对谦让行为的捕捉上恐有遗漏,记录不够全面;虽然笔者在现场已尽力收集信息,但由于现场观察时间有限,采取关键词的记录方法,后期还原信息分析时,可能存在描述不够细致的情况等。以上不足之处,笔者会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调整,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