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概况
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湖南省芷江民族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 80 多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师范学校。该校学前教育专业 2019 年申报,2019 年经教育部审批,并于同年开始招生在省内招生。在此之前,学校开设中专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并从 2011 年开始承担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工作,为怀化农村幼儿园输送了数百名名幼儿教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达 2000余人,其中五年制定向培养生 300 多人。在继承了原有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基础上,秉承“综合培养、全面发展、一专多能、形成特色”的专业建设目标,学校大刀阔斧的开展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当前,学校十分注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已建成的有奥尔夫音乐教师(1 间)、蒙台梭利教室(1 间)、 舞蹈实训室(8 间)、微格教室(7 间)、多功能录播室(1 间)、钢琴训练房(203 间)、电钢琴教室(4 间),其他实训室也随着校园建设的推进在逐步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 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最大的专业,近 10 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100%,优质就业率达 92%以上。正是由于幼儿教师缺口大,供不应求,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连年增长。为进一步提高贫困村幼儿园教师结构,利用乡村教师本土化人才培养及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学校从 2018 年起(第三轮)连续三年承担怀化市贫困村专科层次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从 2020 年开始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自费生。表 2-1 是 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申请该专业时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预测表。

表 2-1 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招生规模预测表
..........................
(二)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分析
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制定了五年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培养目标及职业面向、培养规格及要求、毕业条件、课程体系及主要课程介绍、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主要课程介绍等六个方面。本研究主要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培养目标
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适应社会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具有较强学前教育实践技能和一定的学前教育研究能力,在艺术技能和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组织有突出特长,能胜任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的专科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主要是应用于一线幼儿园教师。
2.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对培养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也是本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34]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主要包含践行师德、学会保教、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并对职业岗位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1)具有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2)具有初步的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能力。(3)具有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能力。(4)具有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5)具有一定的激励与评价能力。(6)具有一定的沟通与合作能力。(7)具有一定的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8)具有一定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
笔者将人才培养规格中涉及的能力与本文构建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共同点,多集中在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和方法能力两个方面。但是对于幼师职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在其人才培养规格中未涉及。
....................
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幼儿教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师范专科学校为满足市场需求,大力扩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培养出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难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根据上述分析和笔者自身工作经历,发现 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指导性不强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的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高职师范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校在对就业为导向的片面理解,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不例外。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较为笼统,不够具体。学校对学生实施培养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来进行和展开,因而准确、可操作性、课量化的目标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保障。以下是 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部分规定:具有较强学前教育实践技能和一定的学前教育研究能力,在艺术技能和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组织有突出特长,能胜任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的专科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用到了“较强”“一定”等限定词,但是具体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却很模糊。
其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延续了中等师范的目标定位。通过对 H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中专层次和五年制大专层析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三年制中专层次的定位几乎是一样的,没有特别的区分。通过向该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撰写者了解,他们表示“学校是在升创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时候修订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在撰写的过程中缺乏专家指导,都是自己学校老师写的,没有挖掘过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表 3—1 学生认为学校目前的实训场地、教学设备等投入是否充足
(二)主要原因分析
1.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认识不全面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对学前教育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之而来对幼儿教师职业能力要求标准也更高。通过对幼儿园管理者进行访谈,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能力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某幼儿园园长是这样说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是中技能轻理论,现在不仅看重幼儿教师的技能,而且看重教师的师德师风和组织教育活动、科学研究、自主学习等专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团队协作等一些基本的能力。所以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H 师范专科学校是由一所中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的,在办学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艰辛,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长时间处于在为学校生存而努力的过程中,忽略了一线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职业能力需求的变化,以及新形势下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的了解,所以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认识存在偏差。其次,由于多数教师是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而且少有教师进入一线幼儿园学习和调研,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更是了解甚少。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欠规范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经历规划和设计、调研与分析、起草与审定、发布与更新四个程序,其中规划与设计、调研与分析是起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通过对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的访谈和笔者个人的亲身经历,发现 H 师范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欠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建设委员会缺乏行业专家指导。
............................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与思考............................... 39
(一)学校方面....................... 39
1.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 39
2.设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 39
3.建设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实训室 ............................... 40
四、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45
(一)研究的不足........................................ 45
(二)后续研究与展望................................ 45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与思考
(一)学校方面
1.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各专业人才培的具体质量规格要求,是对某以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预期设定,也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活动组织的核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职业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是要进一步突出“能力本位”的原则,注重学校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开展幼儿园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学生学情分析,分析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幼儿教师人才需求,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同时,应进一步明确学校在本专业的优势及特色,设计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培养目标。
2.设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职业人才的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在性质、功能、总体框架等方面呈现出应用性、综合性和适用性的特点。因此,构建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主线、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构建适用于教育发展和经济需求的技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科学、合理、灵活、动态的完整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结构,确定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形成职业意识。
.......................
四、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由于笔者自身研究能力有限,因此在研究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虽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但在实际的数据分析中仅采用了描述统计,没有更深入的进行数据分析。
二是对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不足,所以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时不够深入和全面。
三是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进行建构时,不够完整。
首先,继续加强对职业能力相关理论的研究,增强研究的深度,更成熟、更完善的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框架。
其次,多与其他同类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好的做法,不断加强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研究。
最后,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为学校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