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 观察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教师观察随处可见,并成为了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常规方式。《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提出“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掌握观察方法,认识、了解和评价幼儿”。幼儿是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观察、思维和表达方式,以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和学习的。因此,幼儿园教师指导必须基于对儿童的了解基础上,观察能力地位进而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 3-6 岁幼儿心理与生理成长规律,充分利用观察方法,记录与反思,把握幼儿的个性差异,在活动中寻找契机引导幼儿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跨越。但是在此基础上,需要在观察幼儿的这一基本环节上投入时间和精力,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是怎样看待世界,怎样与人交往,怎样建立起自身经验,知道不同经验背景性格的幼儿有怎样的差异,怎样的游戏引导更能激发兴趣,在活动中尊重幼儿同时如何给与适当支持,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中,不断积累经验。
观察儿童是教师理解儿童发展和需要的前提,同时观察结果成为下阶段教学研究的重要来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教师观察并记录幼儿的一日生活,充分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情况。这样做一方面形成了幼儿的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袋,让幼儿的发展有迹可寻,便于教师因势利导;另一方面有利于加速新手教师的成熟,提升观察能力,促进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观察儿童是教育的开始,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观察的价值不言而喻。但是教师之间存在着观察能力水平的显著差异,说明幼儿园教师自身对观察幼儿已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本研究试图从教师自身发掘影响观察能力差异的原因和提升策略。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问卷法,选取昆明市三所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在专业自觉视域下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并分析教师观察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究原因,以理论基础为指导思考幼儿园教师在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提出针对性建议,最后提出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建议,力图为教师个人提升观察能力提供参考。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幼儿园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焦点话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观察能力被视为幼儿园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但是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研究却较为零散。当前课程形式下,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以及如何给与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幼儿园教师的观察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本研究立足于专业自觉的角度,从幼儿园教师自身入手,在了解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水平和存在的不足,致力于讨论如何改进,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在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领域的研究进行补充,为丰富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实践意义
第一,对专业自觉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幼儿园教师对自己观察能力水平的重新审视,激发幼儿园教师对观察幼儿的热情,调整教师工作的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唤醒幼儿园一线教师专业自觉。
第二,通过探析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探讨提升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对策,为教师自己发展观察能力提供借鉴,同时引发外部管理层面的重视,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良好的观察环境和助力,从而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最终实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
.........................
第二章 昆明市三所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对观察的认识
一、 对观察的目的及价值的理解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也反作用于实践。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实践形成了教师对观察能力的认识,而这种对观察能力的认识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观察能力。因此,对观察的目的及价值的理解是专业自觉视域下幼儿园教师提升观察能力的基础,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幼儿园教师关于“为了什么而观察”和“您觉得观察的价值在哪里”的回答情况,总结出以下结果:

.......................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是如何观察的
观察是教师运用感觉器官或者借助观察工具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观察对象或教育情境进行的多感官运作的知觉过程。为了实现了解的幼儿的目的,教师会采用各种手段搜集有效信息。
一、 调动一切感官搜索
访谈资料
笔者:您一般如何观察幼儿?你做观察记录吗?
教师:我们每天事情比较多,所以很多时候都是靠眼睛看、耳朵听。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现在很少让我们提交观察记录了,都是自己做。我们随时都在观察,时间长了,孩子的任何情况都可以掌握。
通过调查了解到,现在幼儿园教师主要在进行日常环节活动之余,主要是抽空展开观察,而且观察记录主要是自主完成,那么,教师会将重心放在日常的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的组织中,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观察。在紧凑有序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除了担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还扮演着秩序的维护者和协助者的角色。把握幼儿的动态成为教师必需的技能,在任何场景中,教师往往不仅仅靠双眼、还需要耳听,甚至语言引导的方式来观察幼儿。

........................
第三章 昆明市三所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发展优势、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46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发展优势.................. 46
一、 专业态度良好,观察意愿强烈....................... 46
二、 观察意识增强,观察行为趋向客观...................... 46
三、 观察环境整体宽松................... 47
第四章 提高专业自觉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对策与建议....67
第一节 重塑观念态度,加强观察锻炼.................... 67
一、 重塑观察的观念与态度............................ 67
二、 关注幼儿成长,形成观察习惯...................... 67
三、 加强感官放松锻炼.............................. 68
第四章 提高专业自觉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重塑观念态度,加强观察锻炼
一、 重塑观察的观念与态度
通过前部分的原因分析可知,教师对观察的观念与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观察能力。如果教师对观察产生消极懈怠、应付差事,甚至表现出可有可无的态度,那么,无论是观察计划的制定、观察的实施,观察记录的完成还是观察反思以及整理,整个的观察工作很难有质量的完成,更无从谈起观察能力的提升。简而言之,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观察。所研究的幼儿园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观察的意义,但是在实际实施中仍然达不到切实提升观察能力的目的。在如今的教育形式下,儿童的地位已经逐渐上升,活动已经不再教师主导的局面。如今的模式,让观察幼儿、解读幼儿以及组织和完善课程已经成为紧密连接的循环。所以,教师不仅仅能认识到观察对幼儿发展,对教育的促进的片面作用上,而且能把其提高到与其相比拟的高度上来。此外,教师也应更关注自我专业发展成长,而不是故步自封,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应不断加深对自我专业能力的自我检验和反思,对自我职业生涯进行长远的规划与发展。
持续观察,记录幼儿的成长。对幼儿发展的持续观察与分析能保持教师对观察对象发展状况的理性认识。如果想要把握幼儿水平上的发展,就得坚持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记录幼儿的点滴进步。保持一定行为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规划。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园教师养成观察习惯能够保证其观察能力发展的连续性。对幼儿园教师来说,从已有的工作模式中增添新环节并不容易,所以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因地制宜。
.........................
结语
在借鉴目前国内外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对昆明市几所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实施情况进行了认识,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尝试进行挖掘,多角度分析存在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当前教师观察能力的策略及建议,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研究对象的不足。由于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水平的差异,研究者仅对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进行跟踪观察,访谈对象和问卷调查对象也限于三所幼儿园教师,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有限,因此在本研究当中所收集回来的数据以及相关结论不能完全反映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明显影响研究结果的分析。
第二,资料分析的不足。虽然对观察能力进行大量的文献研究,但是在实地考察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后发现,收集的教师观察记录资料存在着数量和质量不足,而对观察能力本身来说,量化资料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所以对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挖掘深度有限。
第三,研究者自身的不足。研究者主要从专业自觉的角度对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进行了研究,而从专业自觉的角度看,较倾向于对个体的深入挖掘,但是由于研究者能力的不足和时间的有限,研究者未能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在观察能力方面专业自觉的发展程度有针对性的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会继续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进行研究,力求更加深入全面了解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争取能够提出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