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干预的个案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266 论文编号:sb2021033109522435035 日期:2021-04-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研究利用接送幼儿的时间观察家长行为以及对其进行访谈,对家长在家庭中的真实教养方式没有客观全面的了解,因此给出的干预方案较为笼统、简单。由于时间、自身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只进行了 8 周,时间过短。无论是干预活动的开展,还是对后续干预结果的观察、跟进都不够完整、深入,缺乏对干预后幼儿的行为、同伴关系等方面的追踪,不确定干预效果维持的时间。

第一章 个案的筛选与确定

一、对教师的访谈
为了深入了解个案幼儿的在园行为,研究者对个案幼儿所在班级的教师进行访谈,访谈记录的片段如下:
研究者:“当其他的孩子一起做游戏时,他/她在做什么?”
W 老师:“每天早晨的户外活动时间,他基本都是在教室里最后一个出去的,早操的最后环节是找到一个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拥抱,几乎每次沛沛都是一个人单着,别人不愿意与他拥抱。做完早操以后,会有一段自由活动时间,其他的幼儿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械进行锻炼,沛沛通常都是一个人要么站在原地,要不就是漫无目的地溜达。”
研究者:“你觉得他为什么一个人?”
W 老师:“他其实是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但是却没有什么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有的时候他想加入别人,但是不会采用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直接动手抢过别人的玩具引发别人的反感,甚至后来其他幼儿都不允许他靠近。”研究者:“那在什么情况下他会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时他是怎么表现的?”
W 老师:“一般他自己主动找别的孩子玩很少成功,除非是老师安排的小组活动,他就能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在游戏的时候他经常不遵守规则,或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扰了游戏的正常进行,别的孩子就会来告状。”
研究者:“什么活动中他/她表现得比较自在,什么活动中他/她表现得最不自在?”
W 老师:“没有特别明显的活动是让他感觉到自在的,他通常都是自己一个人玩。他最不自在的就是群体性的,比如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运动会等人比较密集的活动,他会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需要干什么,因此需要额外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

二、问卷调查
研究者根据实习初期所观察到的个案幼儿的社会行为并结合对教师的访谈,通过查阅文献初步确定个案幼儿的行为具有社会退缩倾向。为了确保个案幼儿筛选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对个案幼儿所在班级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由教师填写,发放至教师手中命名为《幼儿社会行为教师评价问卷》。该量表结构清晰,可解释性强,并且其信度和效度指标在以往的研究中被证明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适用于检测社会退缩的不同类型。该问卷包含 12 个项目,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主动退缩(2、4、8、10)、被动退缩(6、9、11)、沉默退缩(1、3、5、7、12)。问卷采用 4 点计分法,1 代表“从不”,2 代表“有时”,3 代表“经常”,4 代表“频繁”,采用正向计分,即幼儿的得分越高,表明社会退缩倾向越强。根据学者叶平枝的研究,当幼儿在总体得分超过 20 分且 Z 分数大于 0 时,将其界定为社会退缩。研究者向个案幼儿所在班级南京市 G 园中六班发放问卷 33 份,回收 33 份,回收率 100%。个案沛沛的社交问卷得分及 Z 分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个案幼儿社交退缩教师问卷得分及 Z 分数
沛沛在《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中的退缩总分为 35 分,高于 20 分,且 Z分数为 3.76,即得分高于 3.76 个标准差。被动退缩 Z 分数为 4.21,在三个维度中 Z 分数最高,属于极端退缩,因此在量的标准上将沛沛确定为研究对象。
.........................

第二章 个案幼儿社会退缩的原因

一、幼儿自身
(一)个案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沛沛的性格特点,研究者对沛沛的班级教师和家长进行了访谈。沛沛的独立性差,有时候非常执拗,自控力不强,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废,精力充沛但缺乏耐心。如主班老师说道:“沛沛独立性不好,依赖性强,在班级里明明一些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自己却不愿意做,等着老师来帮忙。在幼儿园里当他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如果要做什么事,不管有没有得到的老师的允许,他都会去做。愿意发起和同伴的游戏,但是经常被拒绝,被拒绝后不会再努力而是放弃,或者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强行加入,然后就会被同伴排斥。参加活动时难以融入集体,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遵守纪律且做事容易半途而废。”沛沛的妈妈在访谈中说道:“沛沛在家里的玩具很多,但是在玩过玩具以后都是他婆婆帮着收拾,所以他可能没有这种意识和习惯。婆婆比较顺着他,得不到满足就哭,为了哄他,都会尽量满足他的要求,都由着他的性子来。”
从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中可以得知,沛沛因为性格执拗、自控力不强,出现较多的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被老师批评;独立性差导致其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都习惯依赖别人,在家庭中家长包容他的依赖而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求其独立,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不一致使得其认知出现冲突。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导致了被动退缩行为,沛沛的性格特点会影响家长对其教养的方式和态度,也会影响到班级中老师和其他幼儿对他的看法和态度,而这两者又反作用于幼儿的发展。
...................

二、家长
(一)没有正确认识沛沛身上存在的问题
研究者观察到,由于沛沛经常在幼儿园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主班教师经常会在接送时间告知家长沛沛在园的表现,但是沛沛的妈妈却不以为然,沛沛的问题行为也没有得到改善。
通过和主班老师的交谈得知,当家长会上老师暗示家长要帮助孩子去正视和克服这些问题,沛沛的母亲觉得这些都不算问题,多上上幼儿园自然就好了;面对教师所反映的沛沛经常在幼儿园抢别的孩子玩具从而产生冲突,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有矛盾是很正常的,等他长大了就好了;教师反映沛沛在幼儿园规则意识淡薄,经常在集体活动的时候自由活动,并且不听教师的指令,沛沛的母亲认为这是因为孩子太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孩子活泼好动,所以才表现为“散漫”。在一次大活动后,沛沛的行为再一次严重影响了秩序,主班老师利用午休时间,将沛沛所有的问题行为都更直接清晰地告知沛沛的妈妈,沛沛的妈妈听完以后沉默不语,没有再为沛沛的行为找理由。在幼儿园运动会开幕的那一天,沛沛的妈妈在园长面前崩溃,大声喊着“我的孩子没救了”。面对现实表现出这种极端的方式可以看出沛沛的妈妈并没有正确认识退缩幼儿身上存在的外显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误将老师反应的问题行为当作自己的孩子“有问题”,一直回避并且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因此,对家长进行干预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其正确认识沛沛所表现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和研究者对沛沛进行干预,改善其退缩行为。
..........................

第三章 个案幼儿社会退缩的原因.....................................20
一、幼儿自身................................20
(一)个案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20
(二)个案幼儿缺乏社会交往技能...............................21
第四章 干预方案的编制与实施................................27
一、干预方案的编制...............................27
(一)干预方案编制的依据.........................27
(二)具体的干预方案.............................28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3
一、研究结论.......................43
(一)全面干预幼儿行为和幼儿生活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社会被动退缩行为.....43
(二)对退缩幼儿的干预有助于增加良性师幼互动..............................43

第四章 干预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一、干预方案的编制
(一)干预方案编制的依据
研究者通过前期的观察、问卷、访谈等方式,筛选出社会退缩幼儿沛沛。分析影响其社会退缩的诸方面原因,并将其作为本方案编制的起点。
(1)群体社会化理论
群体社会化理论所持的观点是,儿童社会化的实质就是儿童适应、融入社会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儿童被其所处的社会接纳1。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儿童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做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很显然,本文中的沛沛没有实现社会化,在幼儿园不被同伴群体接纳。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他们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大,从家庭渐渐走向社会,同伴群体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个案沛沛在家庭里的行为父母可以接受,但是进入幼儿园以后不被教师和其他同伴认可。幼儿园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幼儿在幼儿园中相互学习,在群体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感受同伴的态度,模仿同伴的行为,完成自己的社会化。对于在幼儿园中,不遵守群体规范的幼儿会受到同伴的排斥。因此,在幼儿园中对被动退缩幼儿沛沛进行干预,发挥群体的作用,能够直接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同伴群体中实现干预目标,使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以群体的的影响力来带动个体幼儿的发展2。
图 1 沛沛自己尝试穿衣服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全面干预幼儿行为和幼儿生活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社会被动退缩行为
全面干预幼儿行为和幼儿生活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社会被动退缩行为,在幼儿园中结合具体的目标,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等环节对幼儿进行干预,有较强的可实施性,便于研究者操作。同时,对家长进行干预,改变其原有的教养方式,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在以往的干预研究中,不少学者采用的干预方法是对个体进行单一的游戏干预或者是社交技能训练,这些干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由于干预的情境和平常的幼儿园生活是一种分离的状态,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脱离了其平时所处的群体,因此迁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根据干预的结果,沛沛的被动退缩行为有所减少,同伴交往能力提升,同伴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被越来越多的孩子所接纳。干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对沛沛的行为全面干预,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中,研究者注重对幼儿的观察,重视生活教育;在家庭中,家长注意引导。因此干预效果可以延续到以后的生活中,有效改善他的同伴交往能力。
(二)对退缩幼儿的干预有助于增加良性师幼互动
被动退缩幼儿与老师的关系是不亲密的,并且师幼互动也呈现较多的负面倾向。个案幼儿的不良行为常常被老师错误地理解为调皮、不听话、故意使坏,为了尽可能降低个案幼儿不当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师一般都采用强制性的办法解决其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问题。教师通常使用较多的命令、训斥,或是简单的惩罚措施。通过对个案幼儿进行干预,可以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被动退缩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以帮助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互动,并且运用适当的强化,为幼儿创设温暖的干预环境,给与幼儿精神上的安全感,有利于建立良性的师幼互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