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视角下大班幼儿幽默行为特点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55 论文编号:sb2020081716263432914 日期:2020-09-01 来源:硕博论文网
另外该研究只选取了一个班级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且该班级是该幼儿园中相对特别的,因为 95%的幼儿未达到读小学的年龄,所以该班级部分幼儿是第二次读大班。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遍性相对较弱,是否能将研究推广,还值得思考。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幽默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的广告,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甚至不露言表的思想都有可能融入幽默元素,可以说幽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一个人不理解幽默,不懂得运用幽默,那他的一生只能枯燥乏味得度过,这将是多么悲惨。现在人们生存的压力很大,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每天和同样的人去同样的地方处理同样的事情,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人们之间的交往都是正式的、严肃的,那么人际关系将会是多么脆弱,没有幽默的润滑,生活会降低它本该有的质量,人的生命终将在无趣中凋零。所以人与人之间交往、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幽默。
幽默有益于身体健康。幽默能提高生活中正向的品质,幽默通过调节人们的思维和心态,可以避免和化解尴尬、抑郁的情景。所以很多时候,幽默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心态畅通了,精神饱满了,自然远离疾病。总之在成人的世界里,幽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对于幼儿来说,在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中,幽默可以带来良好的同伴关系。不难发现,在幼儿园中能融入班级不同小群体、受教师或保安等教职工喜欢的小朋友,通常都有较好的幽默表达与幽默理解能力。他们或者会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幽默行为来引起教师或同伴的注意,或者能以幽默的方式来反馈和化解一日生活中尴尬的情景……这些幽默行为能引起教师和同伴的愉快情绪体验,并进一步巩固他们的班级关系及教师心中的地位。反之,一些稍微内向或不太合群的幼儿,他们不太会运用幽默来巩固自己的同伴关系,在面对同伴发来的幽默刺激时,往往无动于衷,更有甚者会因为同伴发起的幽默行为而攻击同伴,使同伴关系瓦解。
幽默不仅有益于人际交往,还能帮助孩子建立完善的人格。一些喜欢主动发起幽默的孩子,他们在生活学习中会有更多自信,面对教师的提问,课堂的学习,他们都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勇于表达自己。
......................

1.2 研究综述
在文献检索过程当中,研究者将“幽默”、“幽默行为”、“逗乐”、“发笑”、“搞笑”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阅读文献后提取与有幽默相关的信息加以分析梳理。在此基础上,剖析国内外研究者对幽默相关问题的不同看法及其原因。
1.2.1  幽默的概念及内涵
起初幽默(humor)一词是由古希腊名医 Hippocrates 提出,他认为人体主要由四种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构成。这四种液体就称为 humour(或者称为 humor),这几种液体可以以不同的数量组合,不同的组合可以决定脾气或气质的不同,所以根据这四种液体的不同组合,每个人的脾气或气质也会有差异。“幽默”的这层含义流传至今还有一些痕迹,如《牛津英语词典》上记载,
“幽默”一词从 1340 年开始不仅仅指人体特有的四种体液,还扩展到了“动植物体内液体”的含义。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幽默逐渐过渡到与戏曲有关的意义中。由于当时人们都知道体液的不同组合将会决定不同的性格,所以莎士比亚等一些大戏曲作家将一些具有滑稽色彩性格的人物用在他的戏曲当中,以此凸显他的思想情感。此时也出现了“幽默家”的称呼,这也是幽默概念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幽默发展至今已经有非常广泛的意义了,很难从某一个方面直接对幽默做解释。过去一段时间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幽默是一种释放潜意识下的攻击和性冲动,他将幽默归为人的一种负向特征。后来随着 Mcghee 等人对幽默感和幽默行为的深入研究,很多学者不再把幽默归为人的一种负向特征,比如有人把幽默看作是游戏,认为幽默具备游戏的一些基本特征,①甚至会通过实验等方法,搜集幽默的正向功能,通过培养幽默造福人类。
.............................

2 幼儿幽默行为的表现类型

2.1 基于行为表现形式的幽默行为分类
表现形式是指外显的、可观察到的行为。幽默表现形式即幽默发起者会以怎样的外显行为来发起幽默。幼儿幽默行为根据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动作幽默、语言幽默和复合型幽默行为。
各幽默表现形式发生的频率是不同的。由表 2.1 可知动作幽默行为共计发生47 件,占总的幽默行为数量 23.27%;语言幽默共计发生 119 件,占总的幽默行为数量的 58.91%;复合型的幽默行为共计发生 36 件,占总的幽默行为数量 17.82%。由图 2.1 可知,这几种幽默行为中,幼儿倾向发起语言幽默,而复合型幽默行为是最少的。
图 2.1 幽默表现形式分布情况
..........................

2.2 根据幽默行为发起目的分类
幽默行为发起目的即幼儿发起这个幽默行为是为了产生什么效果,达到什么目的。王儒萌认为“幽默发起动机与自身因素有关,所以结合社会交往、生理学以及认知角度将幽默发起动机分为自我满足的幽默、取悦他人的幽默、脱离困境的幽默。”①该分类中大部分动机遵循着弗洛伊德的“本我”原则,即“我开心,我喜欢”。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虽然也会秉承着“我开心”的原则,但是同伴愉悦心情也是幼儿幽默行为发起的目的之一,同伴心情愉悦了,就能促进与同伴间的友谊关系,如果超过了同伴能接受的底线,可能就会引起同伴间的友谊危机。基于此,根据幽默行为达到的目的,结合幼儿人际交往等将幽默行为分为完善同伴关系的幽默行为、唤起注意的幽默行为、贬抑的幽默行为、赋权的幽默行为。 
由表 2.2 可知,以完善同伴关系为目的的幽默行为共计 39 个,占比 19.31%;以唤起注意为目的发起的幽默行为共计 51 个,占比 25.56%;以贬抑为目的的幽默行为共计 85 个,占比 42.08%;以赋权为目的的幽默行为共计 27 个,占比 13.37%。由图 2.5 可知,幼儿喜欢发起贬抑的幽默行为,尤其是以攻击同伴的幽默行为,幼儿发起频率最少的幽默行为是赋权的幽默行为。
表 2.2 幽默发起目的分布状况
..........................
 
3 幼儿幽默行为的性别差异特点 ........................... 38
3.1 女孩的幽默行为特点 ...................................... 38
3.2 男孩的幽默行为特点 ......................... 41
4 幼儿幽默行为中的同伴关系特点分析 ....................... 43
4.1 幼儿幽默行为发起者的特点分析 ............................ 43
4.1.1 被拒斥的幼儿发起的幽默行为特点 ..................... 44
4.1.2 同伴地位一般的幼儿发起的幽默行为特点 ............................... 44
5 讨论 .............................. 50
5.1 幼儿幽默行为表现特点的差异分析 .......................... 50
5.2 成人幽默行为与幼儿幽默行为的差异分析 ...................... 51
5.3 本研究揭示的价值与意义 ............................ 52

6 教育建议

6.1 创造和谐积极的氛围
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不仅仅只观察处于自由氛围中的幼儿幽默行为,同样会观察处于非自由状况下幼儿发生幽默行为的情况。经过统计发现,幼儿处于高控状况下出现幽默行为的数量非常少。可以推测出,幼儿幽默行为受氛围的影响非常大。
幽默行为是一种能让人感到愉悦放松的行为,如果在高控、高压的环境中,幼儿不敢大声说话,不敢随意走动,就不会发生幽默行为。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必要的高控时间外,其余的时间应尽可能给幼儿自由,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轻松自在。
不难发现很多幼儿都会幽默行为都与电子媒体联系起来。研究者在收集到的案例中发现多个幽默行为与抖音有联系,如峰峰会对我唱“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男生会对一些枪战题材的游戏感兴趣,如吃鸡,他们会把游戏中的元素融入到幽默行为,以此产生幽默刺激。
研究者并不否定这样的幽默行为,但在与本班孩子交谈过程中发现他们接触多媒体的时间非常多,尤其是一些二胎家庭,他们会跟着哥哥姐姐看一些不符合他们年龄的视频、游戏,所以他们的幽默素材比较单一。所以教师或者家长应该站在幼儿健康的角度,减少幼儿触碰多媒体的机会,让幼儿能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创造幽默刺激。
..........................
 
7 研究反思

7.1 对研究样本的反思
本研究选取成都市某附属幼儿园,该幼儿园的招生会考虑幼儿家庭情况,且该幼儿园的幼儿均来自于学校附近,因此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另外该研究只选取了一个班级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且该班级是该幼儿园中相对特别的,因为 95%的幼儿未达到读小学的年龄,所以该班级部分幼儿是第二次读大班。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遍性相对较弱,是否能将研究推广,还值得思考。
本研究采取的是参与式观察法中的事件取样法,且研究者是以独特的身份介入到班级中的。虽然研究者在前期是幼儿同伴,但是由于与幼儿还不太熟悉,可能影响幽默行为的发起,也不能访谈得出幽默行为发生的原因,因此研究者删除了前期的部分幽默行为案例。如果时间允许,研究者应尽量待在幼儿园里和幼儿多熟悉后再介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另外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研究者没有研究午睡环节,这可能导致流失部分午睡时间的幽默行为,这也是该研究中不足的地方。
本研究是行为研究,所以操作性定义是十分重要的,经过研究者与导师讨论后,决定只将能看到幽默反馈的幽默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但是在研究者的日常观察中发现很多幽默行为是非常有智慧的,只是这些幽默行为没有得到明显反馈,所以研究者很难判断该幽默行为的目的是否达成,也难判断幼儿是否能理解该幽默行为。基于此,研究者才决定将这些幽默行为筛掉,不作为本研究的目标行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