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基于儿童视角研究的独特价值
中世纪以前,儿童被认为是缩小了的成人,文艺复兴以后,儿童形象开始有了与其年龄相符的特征,18 世纪,随着卢梭自然主义儿童观的倡导,儿童逐渐被认为是独立意义上的人。近些年,在儿童权利运动、新童年社会学、现象学、儿童朴素理论理论、瑞吉欧等理论与实践的推动下,儿童被视为有能力的主体以及积极的社会行动者。儿童观的转变以及儿童权利的倡导使得儿童在研究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教育领域出现了将儿童作为研究主体的研究新趋向——儿童视角。
在传统的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儿童只是被动的作为研究对象,虽然打着做儿童研究的旗号,但未从儿童本身出发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体验和感受,这样的研究究竟能够揭示什么呢?相反,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认为儿童是自身生活的专家,凸显了儿童在研究中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倾听儿童的声音,采用能发挥儿童优势的研究方法,使儿童参与研究项目,并表达自己对其生活世界的体验、认知和理解2。儿童视角的研究回归到了儿童本身,这让我们离理解儿童和认识儿童更近了一步,只有真正了解儿童的需要,才能给予儿童适合的支持,帮助其成长与发展。
1.1.2 基于班级阅读区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早期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受到教育界甚至全社会的重视。198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随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各项阅读活动和阅读计划。我国在 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早期阅读”这一概念,并对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明确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儿童早期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等,都可预示其未来阅读能力。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1.1 丰富国内有关儿童视角的研究
儿童视角的研究是在国外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我国对此研究处于萌芽阶段。经过文献检索,发现我国教育领域的儿童视角研究大多属于介绍性质的理论性研究,而实践研究的范围较窄,且成果主要集中在 2010 年以后。本研究试图探索儿童视野中的阅读区特征,对我国幼儿园实践中如何融入儿童视角的观点提供经验参考,丰富我国关于“儿童视角”的相关研究。
1.2.1.2 丰富国内有关阅读区的研究
我国的幼儿园阅读区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范围较广,包括阅读区图书材料的选择与投放、阅读区的环境创设、阅读区幼儿选择图书材料的特点、阅读区教师的指导以及阅读区的活动规则等。但已有的相关研究均从成人的视角出发,没有一篇涉及到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真正喜欢的阅读区是怎样的。本研究主要从儿童视角出发,了解幼儿对当前阅读区的认识与看法以及探索幼儿喜欢的阅读区特征,为幼儿园阅读区研究打开新的思路。
1.2.2 实践意义
1.2.2.1 为阅读区创设与改善提供幼儿视角的参考
对幼儿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幼儿是阅读区的使用主体,通过研究幼儿视野中的阅读区,呈现幼儿对阅读区的认识、感受与想法,能够为幼儿园阅读区的创设与改善提供幼儿视角的建议,这有利于反思教师对当前幼儿园阅读区的创设与指导,使幼儿园阅读区更加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1.2.2.2 引起成人对“幼儿声音”的关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我们一直在提倡发现儿童、尊重儿童,但反观现实生活,幼儿依然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幼儿园中,幼儿的声音似乎经常被忽略,他们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想对自己的生活发表什么样的意见?成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儿童,但儿童对成人安排下的生活是否满意?也许蹲下来去倾听幼儿的声音,我们就会有答案。本研究基于儿童视角去探索幼儿眼中的阅读区特征,将幼儿视为自己生活的专家与研究参与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给予幼儿自由表达的机会,希望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对“幼儿声音”的关注。
................................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1)了解幼儿对当前大班阅读区的喜恶与评价;
(2)了解幼儿期待的大班阅读区是怎样的;
(3)通过了解幼儿对大班阅读区的需求与看法以及教师对于大班阅读区的看法,思考如何创设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阅读区。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了成都市一所私立一级园 J 幼儿园。该园自建园以来始终以“快乐阅读、智慧幼儿”为办园特色,从 2010-2017 年,围绕幼儿早期阅读先后开展了区级课题与省级课题,包括幼儿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阅读指导策略以及阅读环境打造等方面。J 园非常重视班级阅读区的创设与活动开展,这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2.2 研究内容
(1)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与拍照访谈,了解幼儿对当前大班阅读区的喜恶与评价;
(2)通过绘画访谈与儿童“焦点小组”访谈,了解幼儿期待怎样的大班阅读区;
(3)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了解教师创设大班阅读区的想法;
(4)对比教师与幼儿对于大班阅读区的看法有何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5)在了解幼儿及教师对大班阅读区看法的基础上,思考未来应该如何去创设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阅读区,如何满足儿童的需求。
J 园共有 4 个大班,研究者随机抽取其中两个大班,一个为预研究班级,另一个为正式研究班级,以下分别用 A 班和 B 班表示,邀请两个班级共 59 名幼儿参与研究,其中,男孩 32 名,女孩 27 名。选取大班幼儿的原因在于,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更强,并且拥有参与班级阅读区活动更丰富的经验。为了解教师创设班级阅读区的想法,研究者还邀请了 14 名幼儿教师对其进行了访谈。

...............................
1.2.2.1 为阅读区创设与改善提供幼儿视角的参考
对幼儿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幼儿是阅读区的使用主体,通过研究幼儿视野中的阅读区,呈现幼儿对阅读区的认识、感受与想法,能够为幼儿园阅读区的创设与改善提供幼儿视角的建议,这有利于反思教师对当前幼儿园阅读区的创设与指导,使幼儿园阅读区更加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1.2.2.2 引起成人对“幼儿声音”的关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我们一直在提倡发现儿童、尊重儿童,但反观现实生活,幼儿依然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幼儿园中,幼儿的声音似乎经常被忽略,他们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想对自己的生活发表什么样的意见?成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儿童,但儿童对成人安排下的生活是否满意?也许蹲下来去倾听幼儿的声音,我们就会有答案。本研究基于儿童视角去探索幼儿眼中的阅读区特征,将幼儿视为自己生活的专家与研究参与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给予幼儿自由表达的机会,希望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对“幼儿声音”的关注。
................................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1)了解幼儿对当前大班阅读区的喜恶与评价;
(2)了解幼儿期待的大班阅读区是怎样的;
(3)通过了解幼儿对大班阅读区的需求与看法以及教师对于大班阅读区的看法,思考如何创设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阅读区。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了成都市一所私立一级园 J 幼儿园。该园自建园以来始终以“快乐阅读、智慧幼儿”为办园特色,从 2010-2017 年,围绕幼儿早期阅读先后开展了区级课题与省级课题,包括幼儿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阅读指导策略以及阅读环境打造等方面。J 园非常重视班级阅读区的创设与活动开展,这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2.2 研究内容
(1)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与拍照访谈,了解幼儿对当前大班阅读区的喜恶与评价;
(2)通过绘画访谈与儿童“焦点小组”访谈,了解幼儿期待怎样的大班阅读区;
(3)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了解教师创设大班阅读区的想法;
(4)对比教师与幼儿对于大班阅读区的看法有何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5)在了解幼儿及教师对大班阅读区看法的基础上,思考未来应该如何去创设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阅读区,如何满足儿童的需求。
J 园共有 4 个大班,研究者随机抽取其中两个大班,一个为预研究班级,另一个为正式研究班级,以下分别用 A 班和 B 班表示,邀请两个班级共 59 名幼儿参与研究,其中,男孩 32 名,女孩 27 名。选取大班幼儿的原因在于,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更强,并且拥有参与班级阅读区活动更丰富的经验。为了解教师创设班级阅读区的想法,研究者还邀请了 14 名幼儿教师对其进行了访谈。

...............................
3.1 班级阅读区客观描述···························25
3.2 幼儿对当前班级阅读区的喜恶与评价······················ 26
4 讨论································63
4.1 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班级阅读区与幼儿自身观点有何异同··················63
4.1.1 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班级阅读区与幼儿自身观点的相同点······63
4.1.2 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班级阅读区与幼儿自身观点的不同点······64
5 结论······························67
4 讨论
4.1 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班级阅读区与幼儿自身观点有何异同
据前期了解,班级阅读区的创设基本都由教师完成,教师在创设过程中是否了解幼儿对班级阅读区的喜好和需求?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班级阅读区有幼儿自身的观点有何差异?通过对两者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观点有一致的部分,但由于教师对幼儿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4.1.1 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班级阅读区与幼儿自身观点的相同点
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班级阅读区与幼儿自身喜欢的班级阅读区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图书、空间以及环境三个方面。首先,在图书方面,教师认为幼儿喜欢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比如科普类、脑筋急转弯、内容有趣的图书。教师也提到了幼儿喜爱的图书具有性别差异,如男孩普遍喜欢关于恐龙、汽车类的图书,女孩大多喜欢公主类的图书。除此之外,教师表示幼儿对于自己带来幼儿园的图书非常喜欢,这与幼儿自身的观点非常接近;其次,在空间方面,教师表示幼儿喜欢独立、私密的班级阅读区,幼儿的绘画中也多次出现了小房间、小帐篷等私密空间,两者的观点具有一致性;最后,在环境方面,教师认为幼儿喜欢温馨、舒适和童趣的环境,幼儿在访谈中表示希望班级阅读区中有各地毯、靠枕和玩偶等各类舒适的软装设施,在环境装饰方面,希望有糖果、云朵、大海、美人鱼和蜘蛛侠等童趣的元素。在以上三个方面,教师通过日常对幼儿的观察以及自身的经验,对幼儿的喜好和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两者的观点一致性较高。
...............................
6 建议与反思
6.1 建议
6.1.1 认识到“儿童声音”对创设班级阅读区的价值
教育的理念不同,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态度、理解就会不同,指导方法和教育方式以及带来的后果也会截然不同79。成人转变对“儿童声音”的看法,认识到“儿童声音”的价值,才能真真正做到倾听儿童、理解儿童。成人需要意识到儿童才是自己生活的专家,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最具有发言权,只有幼儿喜欢的班级阅读区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但目前的现状常常是教师在创设班级活动区域时,付出了大量的心思和时间,但仍然存在幼儿对其不感兴趣的现象。教师也表示,阅读区在班级活动区域中普遍比较冷门,在区域活动中选择阅读区的幼儿往往是本身喜欢阅读,除了这部分幼儿以外,其他幼儿往往会选择其他区域。幼儿喜欢操作性更强、趣味性更高的活动区域使他们的天性,但了解幼儿对阅读区的消极态度到底为什么,他们希望阅读区是怎样的,才能积极改变现状。因此,成人转变对幼儿的看法,认识到幼儿自身观点的价值,认真倾听幼儿对班级阅读区的想法,帮助和支持幼儿共同创设,才能打造出幼儿真正喜欢的,幼儿真正愿意去的班级阅读区。
6.1.2 正确认识班级阅读区的本质功能
区角活动主要是为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所创设的,正确认识班级阅读区的功能是发挥其作用的基础。在访谈教师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对班级阅读区的功能有较多期待,尤其重视阅读区的教育功能,这导致在创设阅读区中,教师会实行多种措施以达到阅读区的教育功能,如为规范幼儿行为投放的相应图书材料、教师为幼儿讲故事时有意识的指认汉字、要求幼儿的阅读时的坐姿等。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但对于阅读区的本质功能——满足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却有所忽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