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一)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长久以来,“入园难、入园贵”一直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为了破解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不均衡的矛盾,2010 年 11 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下发,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开启了中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探索历程。2011 年 10 月,《中央财政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扶持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发展。2018 年 11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专门印发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提出到 2020 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 80%。1伴随着一系列以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为重要内容的学前教育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热潮,普惠性幼儿园迅速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截至 2018 年,全国共有幼儿园 26.7 万所,其中公办园 10 万所、普惠性民办园 8.2 万所,两者合计占幼儿园总数的 68.2%;在园幼儿 4656万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 2017 万人、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 1385 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73.1%。2S 市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情况下,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亦取得了较大成就,截至 2018 年,全市共有幼儿园 3203 所,其中公办园 1241 所、普惠性民办园 1584 所,两者合计占幼儿园总数的 88%;在园幼儿数 46.6 万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数 20 万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 21.4 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88.8%。普惠性幼儿园的大力发展在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一)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长久以来,“入园难、入园贵”一直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为了破解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不均衡的矛盾,2010 年 11 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下发,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开启了中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探索历程。2011 年 10 月,《中央财政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扶持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发展。2018 年 11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专门印发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提出到 2020 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 80%。1伴随着一系列以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为重要内容的学前教育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热潮,普惠性幼儿园迅速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截至 2018 年,全国共有幼儿园 26.7 万所,其中公办园 10 万所、普惠性民办园 8.2 万所,两者合计占幼儿园总数的 68.2%;在园幼儿 4656万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 2017 万人、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 1385 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73.1%。2S 市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情况下,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亦取得了较大成就,截至 2018 年,全市共有幼儿园 3203 所,其中公办园 1241 所、普惠性民办园 1584 所,两者合计占幼儿园总数的 88%;在园幼儿数 46.6 万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数 20 万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 21.4 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88.8%。普惠性幼儿园的大力发展在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
(二)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是普惠性幼儿园的应然之举
教育公平始于学前,要实现学前教育公平,既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园上,即有公平的入园机会,又要让所有孩子都有权利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即教育过程的公平,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建设的普惠性幼儿园所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须是普惠性的,因此,普惠性学前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面向大众、方便可及、收费较低、质量较高”。然而普惠性幼儿园在接受政府的限价管理,保持低收费的同时,其能否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与政府是否给与一定的扶持息息相关,现阶段 S 市政府并没有明确出台普惠性幼儿园的奖补措施,多数普惠性幼儿园,尤其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并未得到政府任何形式的财政补贴。在此情况下,其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是否具有普惠性;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分别为什么群体的儿童提供服务,或者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所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分别对于哪类群体而言更易获得;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的服务水平分别如何,其教育质量又有何差别……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保障更多适龄幼儿接受低价优质的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及办令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普惠性幼儿园
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旨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但关于什么样的幼儿园是普惠性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冯晓霞(2010)指出: “普惠性幼儿园是指包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家庭在内的,以多数家庭能够接受的价格,并且面向社会大众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3丁秀棠(2013)指出: “普惠性幼儿园是指让所有儿童在自愿的基础上都能有机会接受由公共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4刘焱(2019)指出:“普惠性幼儿园是指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幼儿园,其基本特征是由政府举办或接受政府委托,获得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接受政府限价与监督管理、机构性质为非营利性的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
总结起来,普惠性幼儿园具有如下几个特征:面向大众、收费合理、办学规范、质量有保障。本研究将普惠性幼儿园界定为:具有办园资质、面向大众、收费合理、办学规范、质量有保障的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1.学前教育服务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教育服务也称为教育辅助服务,是指教育活动所提供的包含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教材供应、教具供应、场地供应、招生服务等支持性工作。周翠萍从教育学的视角认为教育服务就是“向社会公众所提供的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教育活动及其结果。”7由此可见,教育活动是一种追求质量与教育效果的教育活动,而学前教育服务是教育服务中的一种。从对象上看,教育服务的对象是所有的在校学生,而学前教育服务的对象是3-6 岁的适龄儿童;从类别上看,教育服务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而学前教育服务只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阶段。狭义的教育服务专指学校教育服务,广义的教育服务包括学校教育服务和校外教育服务。本研究所指的学前教育服务是狭义上的学前教育服务,它仅包括学前教育机构中以 3-6 幼儿为对象实施的服务。
2.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庞丽娟等学者(2019)认为,基于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普惠性学前教育应当包括 “付得起”“达得到”“配得齐”“顾得广”“适得度”五个方面的内涵,其中“付得起”指对于不同收入群体来说收费合理,可以接受;“达得到”指家庭可以较低的交通成本通过便捷的交通方式把幼儿从居所送到园所;“配得齐”指幼儿园配备的设施数量与质量有保证;“顾得广”指面向所有儿童,实现“广覆盖”;“适得度”指坚持“适度普惠”的基本原则,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本研究认为“普惠性”包含三个特征:普遍性、优惠性、惠及性。普遍性即面向所有儿童;优惠性即价格便宜适中;惠及性即要面向所有适龄儿童提供质量有保障的学前教育服务。因此,本研究将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界定为:学前教育机构中以 3-6 岁阶段所有幼儿为对象提供的具有可获得性、质量较高的学前教育服务。

...............................
(二)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是普惠性幼儿园的应然之举
教育公平始于学前,要实现学前教育公平,既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园上,即有公平的入园机会,又要让所有孩子都有权利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即教育过程的公平,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建设的普惠性幼儿园所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须是普惠性的,因此,普惠性学前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面向大众、方便可及、收费较低、质量较高”。然而普惠性幼儿园在接受政府的限价管理,保持低收费的同时,其能否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与政府是否给与一定的扶持息息相关,现阶段 S 市政府并没有明确出台普惠性幼儿园的奖补措施,多数普惠性幼儿园,尤其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并未得到政府任何形式的财政补贴。在此情况下,其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是否具有普惠性;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分别为什么群体的儿童提供服务,或者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所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分别对于哪类群体而言更易获得;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的服务水平分别如何,其教育质量又有何差别……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保障更多适龄幼儿接受低价优质的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及办令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普惠性幼儿园
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旨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但关于什么样的幼儿园是普惠性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冯晓霞(2010)指出: “普惠性幼儿园是指包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家庭在内的,以多数家庭能够接受的价格,并且面向社会大众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3丁秀棠(2013)指出: “普惠性幼儿园是指让所有儿童在自愿的基础上都能有机会接受由公共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4刘焱(2019)指出:“普惠性幼儿园是指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幼儿园,其基本特征是由政府举办或接受政府委托,获得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接受政府限价与监督管理、机构性质为非营利性的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
总结起来,普惠性幼儿园具有如下几个特征:面向大众、收费合理、办学规范、质量有保障。本研究将普惠性幼儿园界定为:具有办园资质、面向大众、收费合理、办学规范、质量有保障的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1.学前教育服务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教育服务也称为教育辅助服务,是指教育活动所提供的包含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教材供应、教具供应、场地供应、招生服务等支持性工作。周翠萍从教育学的视角认为教育服务就是“向社会公众所提供的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教育活动及其结果。”7由此可见,教育活动是一种追求质量与教育效果的教育活动,而学前教育服务是教育服务中的一种。从对象上看,教育服务的对象是所有的在校学生,而学前教育服务的对象是3-6 岁的适龄儿童;从类别上看,教育服务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而学前教育服务只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阶段。狭义的教育服务专指学校教育服务,广义的教育服务包括学校教育服务和校外教育服务。本研究所指的学前教育服务是狭义上的学前教育服务,它仅包括学前教育机构中以 3-6 幼儿为对象实施的服务。
2.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庞丽娟等学者(2019)认为,基于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普惠性学前教育应当包括 “付得起”“达得到”“配得齐”“顾得广”“适得度”五个方面的内涵,其中“付得起”指对于不同收入群体来说收费合理,可以接受;“达得到”指家庭可以较低的交通成本通过便捷的交通方式把幼儿从居所送到园所;“配得齐”指幼儿园配备的设施数量与质量有保证;“顾得广”指面向所有儿童,实现“广覆盖”;“适得度”指坚持“适度普惠”的基本原则,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本研究认为“普惠性”包含三个特征:普遍性、优惠性、惠及性。普遍性即面向所有儿童;优惠性即价格便宜适中;惠及性即要面向所有适龄儿童提供质量有保障的学前教育服务。因此,本研究将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界定为:学前教育机构中以 3-6 岁阶段所有幼儿为对象提供的具有可获得性、质量较高的学前教育服务。

...............................
三、相关文献综述与分析..............................................3
(一)普惠性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现状相关文献综述....................................... 3
(二)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8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8
(一)研究目的....................................... 9
(二)研究意义................................................. 9
五、研究内容与设计......................................9
(一)研究内容............................ 9
(二)研究设计......................................... 9
七、讨论
(一)公办幼儿园是否提供了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
S 市公办幼儿园整体收费水平较低,且在招生对象上无限制,不同户籍的儿童皆有平等的进入公办幼儿园的权利。受家长对于就近入园需求的影响,公办幼儿园主要为园所附近的不同户籍的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其服务的家长中各层次学历的家长均占有重要比重,因此,公办幼儿园所提供的服务整体上于大部分不同户籍的儿童而言具有可获得的机会,但由于不同公办幼儿园间在软硬件配备上差距较大,且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尚不足以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对于部分软硬件配备较为齐全的公办幼儿园而言,公务员子女明显更易获得入园的机会,由此而导致公办幼儿园并没有真真正正的做到面向大众是教育公平有失偏颇的体现。对此,已有研究亦指出,应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及规模,加大对幼教事业的投入,保障幼儿教育发展的公平、公正。此外,教育质量亦是衡量普惠性幼儿园是否提供了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重要指标。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公办幼儿园是教育质量的保障,但据本研究发现,目前 S 市公办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尚未达到中等水平,究其原因,与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不无关系:S 市现以开展自主游戏为主,且自主游戏的开展处于摸索阶段,教师在自主游戏开展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是影响公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从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两方面来看,S 市公办幼儿园均没有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一)公办幼儿园是否提供了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
S 市公办幼儿园整体收费水平较低,且在招生对象上无限制,不同户籍的儿童皆有平等的进入公办幼儿园的权利。受家长对于就近入园需求的影响,公办幼儿园主要为园所附近的不同户籍的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其服务的家长中各层次学历的家长均占有重要比重,因此,公办幼儿园所提供的服务整体上于大部分不同户籍的儿童而言具有可获得的机会,但由于不同公办幼儿园间在软硬件配备上差距较大,且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尚不足以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对于部分软硬件配备较为齐全的公办幼儿园而言,公务员子女明显更易获得入园的机会,由此而导致公办幼儿园并没有真真正正的做到面向大众是教育公平有失偏颇的体现。对此,已有研究亦指出,应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及规模,加大对幼教事业的投入,保障幼儿教育发展的公平、公正。此外,教育质量亦是衡量普惠性幼儿园是否提供了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重要指标。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公办幼儿园是教育质量的保障,但据本研究发现,目前 S 市公办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尚未达到中等水平,究其原因,与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不无关系:S 市现以开展自主游戏为主,且自主游戏的开展处于摸索阶段,教师在自主游戏开展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是影响公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从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两方面来看,S 市公办幼儿园均没有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
八、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
S 市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在保障不同户籍儿童顺利入园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相较于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流动儿童顺利入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在招生对象上均无户籍限制,且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整体收费水平皆不高,不同户籍儿童有平等的入普惠性幼儿园的机会。受家长对于就近入园需求较高的影响,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主要的服务对象均为园所附近的不同户籍的适龄儿童及其家长,但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所服务的儿童及家长群体有所不同,其中,公办幼儿园服务的家长中,不同层次学历家长均占有重要比重,对于部分软硬件配备相对齐全的公办幼儿园而言,公务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子女更亦进入;由于当前 S 市已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要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园所,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的家长的学历整体低于公办幼儿园,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供的服务于不同职业的家长均有平等获得的机会。此外,不同户籍儿童所能获得普惠性幼儿园所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而流动儿童相较户籍儿童处于劣势。
(一)结论
1.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
S 市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在保障不同户籍儿童顺利入园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相较于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流动儿童顺利入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在招生对象上均无户籍限制,且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整体收费水平皆不高,不同户籍儿童有平等的入普惠性幼儿园的机会。受家长对于就近入园需求较高的影响,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主要的服务对象均为园所附近的不同户籍的适龄儿童及其家长,但不同性质普惠性幼儿园所服务的儿童及家长群体有所不同,其中,公办幼儿园服务的家长中,不同层次学历家长均占有重要比重,对于部分软硬件配备相对齐全的公办幼儿园而言,公务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子女更亦进入;由于当前 S 市已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要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园所,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的家长的学历整体低于公办幼儿园,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供的服务于不同职业的家长均有平等获得的机会。此外,不同户籍儿童所能获得普惠性幼儿园所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而流动儿童相较户籍儿童处于劣势。
2.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尚不充足且分配不合理
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的幼儿中,皆有一部分儿童入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且现阶段 S 市经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要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园所,由此可见,当前 S 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并不充足,普惠性幼儿园所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并非于所有儿童都能获得。此外,S 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分布并不合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聚集的地方,各幼儿园为吸引生源相互压价竞争,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较少的地方,对于不同户籍的儿童而言,其入园都极为不便,其不仅影响了普惠性幼儿园所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可获得性,亦不利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略)
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的幼儿中,皆有一部分儿童入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且现阶段 S 市经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要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园所,由此可见,当前 S 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并不充足,普惠性幼儿园所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并非于所有儿童都能获得。此外,S 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分布并不合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聚集的地方,各幼儿园为吸引生源相互压价竞争,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较少的地方,对于不同户籍的儿童而言,其入园都极为不便,其不仅影响了普惠性幼儿园所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可获得性,亦不利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