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观察评价教育系统”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应用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0366 论文编号:sb2020071422153332162 日期:2020-07-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研究,本研究通过在美术活动中实施“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呈现和解决了幼儿美术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增强教师观察和评价幼儿的目的,增加教师对幼儿学习过程评价的关注,提升教师的观察评价能力。然而,因为研究周期、研究范围以及研究者本身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本研究让存在局限,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加强和完善。

1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幼儿发展评价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幼儿发展评价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水平,改进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能否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并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幼儿进行评价,已经成为衡量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要求:“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1美国幼教协会(NAEYC)也将幼儿发展评价作为学前教育机构认证的重要内容2。由此可见,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科学的评价,将评价结果用于帮助了解幼儿、改进教学,已经成为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必须思考的问题。
1.1.2 儿童观察与记录是我国幼儿教育评价的新趋势
儿童的观察与记录一直是幼儿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幼儿教育活动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应采用观察、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自然地对幼儿进行评价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也强调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关注幼儿,及时发现和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4。同时,对于目前已有学前教育评价模式的比较研究表明,高瞻课程模式的幼儿评价模式——“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COR Advantage)对幼儿评价较为系统全面,该评价模式系统界定了幼儿学习品质、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身体发展和健康、语言、读写和交流、数学、创造性艺术、科的:轶事手册、幼儿总结表、班级总结表等材料,强调通过多领域、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为我国幼教工作者科学地评价幼儿提供了可借鉴的评价模式。
........................

1.2 研究意义
在理论价值上,本研究采用量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师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关注,为一线幼儿教师评价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为幼儿教育的其他领域的发展评价提供参照和借鉴。
在实践意义上,本研究在实施“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的过程中切实帮助幼儿教师实现评价目的和评价行为的整合,为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实施提供重要借鉴,为教师提供评价策略指导。
“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高瞻课程研究基金会为了适应美国社会与早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专门为 0-6 岁幼儿研发的综合性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被广泛运用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评价中6。
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发展完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整体性和发展性两个方面。首先,整体性主要表现在评价对象的整体性、评价环节的整体性、评价领域的整体性7。其次,发展性是指对幼儿的评价并不是通过一次测验来确定的,而是评价者长期持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收集儿童的成长信息而产生的。同时还体现在评价结果的发展性,即评价者通过评价反思和改进课程,从而促进幼儿进一步的发展8。
“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为价值取向,其评价内容是基于高瞻课程的 58 条关键性指标而设置。最新 2014 版的“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在 1992 版和 2003 版的基础上把幼儿的发展细分为学习品质、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身体发展和健康、语言、读写和交流、数学、创造性艺术、科学和技术、社会学习和英语语言学习 9 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包含 2-7 个观察条目(具体如表1-1 所示)。
表 1-1“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COR Advantage)的结构
.........................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通过运用“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使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评价观念,增强对幼儿过程性评价的关注。在确定幼儿发展水平基础上,通过改进集体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美术发展水平的提高。
研究者参考陈铮硕士论文《幼儿发展评价实施过程的研究》(2015)中《幼儿发展评价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和周怡婧硕士论文《互动式幼儿美术作品档案袋评价的研究》(2013)中《问卷调查》的相关题目,制定了《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实施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三个维度:评价实施过程、教师的评价能力和评价结果的运用。邀请幼儿教育专家、幼儿园园长、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等进行审阅和修改。
本研究选取 J 幼儿园 2 个平行中班的 48 名幼儿和 4 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实验为期 3 个月,实验前对被试幼儿的美术发展水平进行差异检验,运用“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对实验班美术活动评价每周 2 次干预,而对照班美术活动评价不进行干预。干预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美术发展水平进行后测,对比两组被试美术发展水平的前后差异。
研究者设计《实施效果访谈提纲》(附录 2)在学期末口头访谈参与研究的 4名教师,具体访谈内容包括:(1)“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是否对您在美术活动中观察幼儿有所帮助?(2)“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对您的工作带来哪些改变?(3)是否会将“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的评价方式迁移到其他的教育活动中?等以此来验证“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的实施效果。
........................

2.2研究思路
本研究思路如下:第一阶段,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编制调查问卷;第二阶段,确定研究方法和被试;第三阶段,在实验班美术活动使用“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三个月,并在实验前确定两组被试幼儿的美术发展水平得分数据;第四阶段,采用 SPSS24.0 统计软件,对前后测被试幼儿的美术发展水平得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第五阶段,结合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针对参与研究教师和实验班幼儿的变化进行分析;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教育建议。具体如下图 2-1 所示:
图 2-1 研究思路
...........................
 
3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现状调查 ....................... 12
3.1 调查概况 ........................... 12
3.2 调查结果分析 ................... 13
4“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验过程 ................. 15
4.1 实验工具 ....................... 15
4.2 研究对象 ........................ 17
5 讨论与分析 ................................. 25
5.1“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 25
5.1.1 促进幼儿美术创作技能的发展 ...................................... 25
5.1.2 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 26

5 讨论与分析

5.1“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5.1.1 促进幼儿美术创作技能的发展
实验结果显示,学期末实验班幼儿的美术平均发展水平高于对照班,在运用“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后,实验班幼儿美术发展水平较学期初有了显著的提高。研究者依据孔起英教授提出的学前儿童绘画作品评价标准,对比和分析被试幼儿学期初在《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和学期末《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两次活动中的作品。
图 5-1 实验班某幼儿学期初和学期末美术作品比较
...............................

6 研究局限

6.1 评价领域有待拓展
本研究通过在美术活动中实施“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呈现和解决了幼儿美术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增强教师观察和评价幼儿的目的,增加教师对幼儿学习过程评价的关注,提升教师的观察评价能力。然而,因为研究周期、研究范围以及研究者本身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本研究让存在局限,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加强和完善。
本研究仅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但幼儿在其他领域的科学评价同样重要,不同领域幼儿评价资料的收集的侧重点不同,因此研究者会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探索不同领域下幼儿的评价方式。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将实习所在中班的 48 名幼儿作为评价对象,而没有在幼儿园年龄班运用,是因为考虑教师在没有接触过“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的情况下,选择过多的幼儿作为评价对象无疑会增加教师的负担,提高评价难度,降低评价质量,教师在熟练掌握后可以逐步增加评价对象。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