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1.1 概念的界定
1.1.1 学前教育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从广义的角度上说:“教育是能够对人们的知识或技能产生积极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品德得到提高的社会性活动”;而从狭义的角度解释教育,指学校教育,并且明确了教育主体应根据相应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计划性、目的性以及组织性,对受教育者的身体和心理方面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一概念[8]。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在这一概念下更不应该忽视儿童群体和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综合体现出家长及幼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实物,有系统、有计划的对儿童的身心进行有效刺激,促使身心逐渐完善的教育过程。集合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早期阶段教育,特指 3、4 岁至入小学前年龄阶段的教育,多为 3-6 岁的幼儿。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教育的范畴之一,在教育总的要求和目标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进行身体和心理教育的社会性活动。本论文将研究实验对象选定为 5-6 岁的幼儿。
1.1 概念的界定
1.1.1 学前教育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从广义的角度上说:“教育是能够对人们的知识或技能产生积极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品德得到提高的社会性活动”;而从狭义的角度解释教育,指学校教育,并且明确了教育主体应根据相应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计划性、目的性以及组织性,对受教育者的身体和心理方面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一概念[8]。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在这一概念下更不应该忽视儿童群体和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综合体现出家长及幼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实物,有系统、有计划的对儿童的身心进行有效刺激,促使身心逐渐完善的教育过程。集合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早期阶段教育,特指 3、4 岁至入小学前年龄阶段的教育,多为 3-6 岁的幼儿。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教育的范畴之一,在教育总的要求和目标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进行身体和心理教育的社会性活动。本论文将研究实验对象选定为 5-6 岁的幼儿。
1.1.2 幼儿体育游戏
在相关规则的约束下参与的娱乐活动可以称之为游戏。所谓体育游戏是指“在规则的约束和指导下,以身体参与为运动方式进行的多种不同特点的娱乐活动”[9]。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教育的组织者不仅要通过创编科学、合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游戏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还要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发展运动智力为出发点设计游戏项目。
幼儿体育游戏,是在幼儿为主要参与者的前提下,通过简单易懂、充满乐趣的游戏形式,以提高幼儿基本运动能力,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丰富幼儿情绪情感体验的一种体育活动[10]。本论文的幼儿体育游戏主要涵盖了足球游戏。随着幼儿身心发育日趋完善,极大的拓宽了人们对于幼儿智力发展重新认识的视野,传统游戏形式不能满足幼儿当下身体锻炼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开创具有足球元素的幼儿体育游戏新篇章。
在相关规则的约束下参与的娱乐活动可以称之为游戏。所谓体育游戏是指“在规则的约束和指导下,以身体参与为运动方式进行的多种不同特点的娱乐活动”[9]。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教育的组织者不仅要通过创编科学、合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游戏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还要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发展运动智力为出发点设计游戏项目。
幼儿体育游戏,是在幼儿为主要参与者的前提下,通过简单易懂、充满乐趣的游戏形式,以提高幼儿基本运动能力,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丰富幼儿情绪情感体验的一种体育活动[10]。本论文的幼儿体育游戏主要涵盖了足球游戏。随着幼儿身心发育日趋完善,极大的拓宽了人们对于幼儿智力发展重新认识的视野,传统游戏形式不能满足幼儿当下身体锻炼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开创具有足球元素的幼儿体育游戏新篇章。
...............................
1.2 关于幼儿体适能方面的研究
陈纳在《幼儿主要应该学什么—经验获得与幼儿发展关系的思考》中提及,在目前的幼儿体育教育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学化”问题,就是以符号化的知识学习为主,这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同时提到在对于幼儿体育教育方面,要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教学方式,并且将运动动作经验分为小肌肉动作经验如手部的拍、抓、握;大肌肉动作经验如四肢的走、跑、跳、投等[15]。
闫先慧在《发展幼儿体适能的理论与实践》中认为,人的身体素质虽然一定程度上与遗传因素有关,不过通过后天的有效锻炼可以达到提高的效果,尤其是发育刚开始的幼儿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上表现的更加凸显。因此科学合理的运动刺激,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积极发展,为今后的生长发育,运动实践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16]。幼儿阶段拥有良好的运动能力外部表现在完成动作的舒展性以及身体素质评价指标的显著性变化。
1.2 关于幼儿体适能方面的研究
陈纳在《幼儿主要应该学什么—经验获得与幼儿发展关系的思考》中提及,在目前的幼儿体育教育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学化”问题,就是以符号化的知识学习为主,这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同时提到在对于幼儿体育教育方面,要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教学方式,并且将运动动作经验分为小肌肉动作经验如手部的拍、抓、握;大肌肉动作经验如四肢的走、跑、跳、投等[15]。
闫先慧在《发展幼儿体适能的理论与实践》中认为,人的身体素质虽然一定程度上与遗传因素有关,不过通过后天的有效锻炼可以达到提高的效果,尤其是发育刚开始的幼儿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上表现的更加凸显。因此科学合理的运动刺激,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积极发展,为今后的生长发育,运动实践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16]。幼儿阶段拥有良好的运动能力外部表现在完成动作的舒展性以及身体素质评价指标的显著性变化。
任渊在《足球运动员体适能训练研究》中根据不同应用将体适能划分成运动体适能和专项体适能,运动体适能是指人们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基本能力,如在足球比赛中表现出的协调、平衡、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要素,这些素质是享受运动乐趣,培养自信的先决条件;而专项体适能与足球技战术联系紧密,不适合在幼儿阶段开展。与现代足球特点相结合,有效应用体适能理论,为幼儿往后从事足球运动打下坚实基础,推动校园足球的开展更加顺利[17]。因此在幼儿阶段要以提高基本身体素质,培养足球运动兴趣为教学出发点。根据幼儿发育特点,不宜开展过高强度的足球教学赛,以丰富教学形式,消除运动疲劳为目的小型比赛可以实施,最终提高幼儿的体适能水平。
...............................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足球运动对 5-6 岁幼儿体适能指标所产生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在石家庄市汇华学院附属幼儿园随机抽取了 60 名幼儿,其中实验班男女各 15 名,对照班各 15 名,共 60 人。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足球运动对 5-6 岁幼儿体适能指标所产生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在石家庄市汇华学院附属幼儿园随机抽取了 60 名幼儿,其中实验班男女各 15 名,对照班各 15 名,共 60 人。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优秀硕博论文、EBSCO 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以及河北师范大学电子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阅读有关幼儿身心教育方面书籍,及时记录关于幼儿足球运动与幼儿体适能方面的研究以及新的思路作为论文的理论支撑。关注相关课题的最新进展,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增加知识厚度并结合遇到的现实问题而作出调整,最大程度的追求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完整性、科学性。
2.2.2 访谈法
在实验干预前,对汇华学院附属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面谈,向访谈对象首先说明了本次实验的真实目的,询问了关于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实验对象抽样的可行性等,根据园长及老师的要求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场地使用情况;也向幼儿家长进行了电话访谈;向幼儿足球和体适能方面专家教授请教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细节,获得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访谈提纲见附录Ⅱ)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优秀硕博论文、EBSCO 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以及河北师范大学电子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阅读有关幼儿身心教育方面书籍,及时记录关于幼儿足球运动与幼儿体适能方面的研究以及新的思路作为论文的理论支撑。关注相关课题的最新进展,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增加知识厚度并结合遇到的现实问题而作出调整,最大程度的追求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完整性、科学性。
2.2.2 访谈法
在实验干预前,对汇华学院附属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面谈,向访谈对象首先说明了本次实验的真实目的,询问了关于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实验对象抽样的可行性等,根据园长及老师的要求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场地使用情况;也向幼儿家长进行了电话访谈;向幼儿足球和体适能方面专家教授请教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细节,获得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访谈提纲见附录Ⅱ)
2.2.3 实验法
a) 实验假设
实验组的幼儿在接受 24 课时的足球训练后,所追求的体适能指标水平与接受幼儿园常规身体教育(小游戏、操课)的对照组相比,成绩有明显提高并且实验前后组内差异有显著性,证明足球运动在 5-6 岁幼儿阶段是适合开展的。
b) 实验目的
本文以实验前的研究假设为起点设计实验步骤与具体方法,对幼儿身体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有效干预,最后通过测量、比较的方法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c) 实验时间及地点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5-6 岁幼儿,考虑到气候,室外温度等因素,因此将实验时间放置 2019 年 8 月中旬开始,为三个月的实验周期(含实验前后测量),共 12 周,每周进行两次课时(周二和周四),实验地点在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附属幼儿园运动场。考虑到孩子们的注意力较容易分散的特点,于是将每次课的时间安排为 30 分钟,其中正课部分 15 分钟左右,其余时间配在热身游戏、放松环节。
.....................................
a) 实验假设
实验组的幼儿在接受 24 课时的足球训练后,所追求的体适能指标水平与接受幼儿园常规身体教育(小游戏、操课)的对照组相比,成绩有明显提高并且实验前后组内差异有显著性,证明足球运动在 5-6 岁幼儿阶段是适合开展的。
b) 实验目的
本文以实验前的研究假设为起点设计实验步骤与具体方法,对幼儿身体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有效干预,最后通过测量、比较的方法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c) 实验时间及地点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5-6 岁幼儿,考虑到气候,室外温度等因素,因此将实验时间放置 2019 年 8 月中旬开始,为三个月的实验周期(含实验前后测量),共 12 周,每周进行两次课时(周二和周四),实验地点在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附属幼儿园运动场。考虑到孩子们的注意力较容易分散的特点,于是将每次课的时间安排为 30 分钟,其中正课部分 15 分钟左右,其余时间配在热身游戏、放松环节。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9
3.1 足球运动对 5-6 岁幼儿身体形态的影响数据分析........................... 19
3.1.1 足球运动对幼儿身高的影响分析..................................19
3.1.2 足球运动对幼儿体重的影响分析..............................19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足球运动对 5-6 岁幼儿身体形态的影响数据分析
3.1.1 足球运动对幼儿身高的影响分析

5-6 岁的幼儿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在身体形态方面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但是在身高增长方面,由于受遗传的因素很大,先天的基因和骨骼差异性因素对身高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45]。遗传因素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身高增长速度,但经过后天的长期体育锻炼以及良好的饮食营养,是能够给身高带来一定积极作用的。
表 2 可以反映出,在经过三个月的足球教学实验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男幼儿身高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实验组男幼儿从 116.87cm 增长到 118.07cm,对照组从 115.47cm增长到 116.67cm,但是通过组内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了实验前后身高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女幼儿在身高上增长较缓慢,但实验组实验前后的身高均值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足球运动在对女幼儿身高的增长方面有一定改善,但是组内对比身高同样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
结论
论文主要运用实验法,通过对 5-6 岁幼儿进行 24 课时的足球运动教育,并且选取了体适能的相关指标和能够反映指标变化的测量方法,旨在提高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体素质,为以后不断接受新的足球运动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男生和女生进行素质测试后,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实验组男幼儿实验前与实验后的身高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是体重、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平衡性、速度、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体适能水平的提高为幼儿在今后从事足球训练中储存运动基础,提高对足球项目的认知能力,从而能够更快的接受足球运动。
(2)实验组女幼儿实验前与实验后的身高、体重、速度素质上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协调性、平衡性、下肢力量、上肢力量、柔韧性以及灵敏性方面实验前后的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些素质成绩的提高说明幼儿通过足球训练课程能够达到追求相应的体适能水平,由于训练周期较短,另外速度素质受肌肉类型、技术动作等多方面影响,因此成绩没有得到提高。
(3)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对比分析得出男幼儿在平衡性、力量、协调性、灵敏性有小幅度提高;女幼儿除体重外其他素质的平均成绩也均有小幅度提高,但在实验前后的成绩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为对照组的幼儿也会在幼儿园课余时间参加老师组织的小活动,包括简单的游戏、滑滑梯等,因此部分指标的成绩会有小幅度提高。
(4)从表现体适能水平的整体指标上看,经过 24 课时的足球运动训练,进行性别上的横向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组的女幼儿在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上实验前后的成绩增长幅度是高于实验组男幼儿的。
(5)足球运动在 5-6 岁幼儿阶段是可以开展的,并且很大程度上是能够提高体适能水平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