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隔代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隶属家庭教育范畴,即本应父母自己承担教养子女的义务,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由祖辈进行教养。现代社会正面临飞速发展和快速变革的时期,人类所承担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加,导致家庭成员结构不断变化。一部分年轻父母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对子女履行抚养义务时,常会将子女交由祖辈进行照顾,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类现象愈加普遍。①随着隔代教育越来越普遍,社会范围内有关隔代教育的研究也与日俱增。《新闻周刊》于 2004年对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报道,该报道涉及的主要内容为我国隔代教育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隔代教育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据统计我国接受隔代教育的儿童占据儿童总数的 50%左右,表明了我国隔代教育普遍流行的现状。②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我国部分老人进行调研,该调研共涉及 20083 位城乡老人。调研结果表明,代替子女抚养儿童的老人约占总数的 66.47%左右,而这些老人主要以女性老人为主。其中照顾孙辈的城市女性老人占总量的 71.95%,而乡村女性老人占总量的 73.45%。③以一线城市来说明,广州隔代教养的孩子约占总数的 50%,北京则高达 70%,且子女与祖辈生活的概率随子女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年龄越小则概率越大。④对上海的隔代教育现状调查发现,由祖辈抚养或有祖辈参与抚养的婴幼儿分别占总量的 73%和 84.6%。⑤由此表明,祖辈教养孙辈已然成为城市和农村最主要的家庭教育形式之一。
1.1 研究背景
隔代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隶属家庭教育范畴,即本应父母自己承担教养子女的义务,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由祖辈进行教养。现代社会正面临飞速发展和快速变革的时期,人类所承担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加,导致家庭成员结构不断变化。一部分年轻父母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对子女履行抚养义务时,常会将子女交由祖辈进行照顾,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类现象愈加普遍。①随着隔代教育越来越普遍,社会范围内有关隔代教育的研究也与日俱增。《新闻周刊》于 2004年对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报道,该报道涉及的主要内容为我国隔代教育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隔代教育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据统计我国接受隔代教育的儿童占据儿童总数的 50%左右,表明了我国隔代教育普遍流行的现状。②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我国部分老人进行调研,该调研共涉及 20083 位城乡老人。调研结果表明,代替子女抚养儿童的老人约占总数的 66.47%左右,而这些老人主要以女性老人为主。其中照顾孙辈的城市女性老人占总量的 71.95%,而乡村女性老人占总量的 73.45%。③以一线城市来说明,广州隔代教养的孩子约占总数的 50%,北京则高达 70%,且子女与祖辈生活的概率随子女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年龄越小则概率越大。④对上海的隔代教育现状调查发现,由祖辈抚养或有祖辈参与抚养的婴幼儿分别占总量的 73%和 84.6%。⑤由此表明,祖辈教养孙辈已然成为城市和农村最主要的家庭教育形式之一。
同时,隔代教育的某些缺陷日益显现:一是祖辈的部分思想观念和生活经验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且祖辈教育以经验主义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对孙辈的教育有着不利影响,不利于孙辈参与社会化进程的需要。二是祖辈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孙辈的管教,将关注点放在对孙辈的抚养层面,一味的放纵孙辈,满足其各种需求。在教育方面,缺乏对孙辈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家庭教育质量下降,学校难以管束等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三是在教育观念和价值观念方面,祖辈与父辈难以达成统一意见,导致祖辈与父辈之间存在分歧、矛盾深化、家庭问题不断发生。四是祖辈抚养孙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祖辈的经济负担,祖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父辈的推卸责任心理,不利于孙辈未来的发展。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对隔代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寻找泸县当地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改善该地方隔代教育的合理对策与可行之法。
1.2.2 研究的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综合使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将研究对象的范围集中在 3-6 岁幼儿的隔代教育主要实施者上,兼具广泛性与针对性,进一步扩充隔代教育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完善隔代教育现实情况的研究。
1.2.2.2 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直接减少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3-6 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期”。幼儿的父母由于就业等现实问题,本该亲职教育幼儿,却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劳。隔代教育在观念、内容、方法上的不足,势必会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本研究能够给泸县当地 3-6 岁幼儿隔代教育现状的改善提供一定意见与参考,对提高当地 3-6 岁幼儿隔代教育的水平提供帮助。
...........................
2.1 家庭情况调查
从 2013 年年初,青龙镇居民就曾听过传闻,该镇大部分农田将用来扩张福集镇西边地段,在此种情形下,青龙镇原有的部分居民决定外出购置住房。到了 2014年 7 月,政府张贴出了征地公告,于是青龙镇展开了拆迁,外置购房的居民大多搬到县城居住,剩下的大部分家庭被集中安置,陆陆续续住进安置房。由于安置房并未完全交付,截至受访结束,有一部分家庭仍暂时由政府提供租金租住。大部分农田被占,加上新建的医药园区、酒业园区在建,离家近的工作就业机会并不多,年轻的父母几乎都选择外出务工。在所调查的 175 个家庭中,以隔代教育为主的家庭占到了 75.2%,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结合的家庭占 14.8%。受调查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年轻父母外出务工所得。年轻父母迫于生计,绝大部分父母选择将幼儿托付给祖辈家长。通过对祖辈家长的劳作状态进行调查,结果如表 2.1。

.........................
2.2 祖辈家长基本情况调查
2.2.1 祖辈的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
通过对孩子隔代教育最主要实施者调查统计,奶奶占 30.3%,外婆占 39.5%,爷爷占 13.1%,外公占 17.1%,因此隔代教育最主要的实施者性别以女性为主(表2.2)。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心思细腻并且更有耐心,幼儿年龄偏小、又需要比较精心照顾和呵护,加之社会习惯中女性易被定义为细致的照料者角色,男女分工上更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比如,有一些隔代教育家庭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确实属于共同照料,但分一个主次的话,结果是大部分照料幼儿的任务基本落在了奶奶或外婆肩上,爷爷或外公只是偶尔地、象征性地“帮忙”照顾一下,付出比起女性祖辈教养人较少。所以,在隔代教育中,奶奶或外婆成为教育孩子的主力军。根据调查得知,祖辈家长的年龄情况如表 2.3 所示。有 38 位祖辈家长 40-49岁,占 21.7%;有 74 位祖辈家长 50-59 岁,占 42.3%,这个年龄段是最主要的袓辈家长年龄分布;60-69 岁的祖辈家长数量为 22 位,比例占 12.6%;70 岁以上的祖辈家长数量为 41 位,比例占 23.4%。上述数据显示,50-70 岁的祖辈占了大多数,占到了总数的 54.9%。祖辈的年龄大部分偏向老年化,身体状况一般,教育孩子体力和精力明显不足。

2.2.1 祖辈的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
通过对孩子隔代教育最主要实施者调查统计,奶奶占 30.3%,外婆占 39.5%,爷爷占 13.1%,外公占 17.1%,因此隔代教育最主要的实施者性别以女性为主(表2.2)。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心思细腻并且更有耐心,幼儿年龄偏小、又需要比较精心照顾和呵护,加之社会习惯中女性易被定义为细致的照料者角色,男女分工上更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比如,有一些隔代教育家庭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确实属于共同照料,但分一个主次的话,结果是大部分照料幼儿的任务基本落在了奶奶或外婆肩上,爷爷或外公只是偶尔地、象征性地“帮忙”照顾一下,付出比起女性祖辈教养人较少。所以,在隔代教育中,奶奶或外婆成为教育孩子的主力军。根据调查得知,祖辈家长的年龄情况如表 2.3 所示。有 38 位祖辈家长 40-49岁,占 21.7%;有 74 位祖辈家长 50-59 岁,占 42.3%,这个年龄段是最主要的袓辈家长年龄分布;60-69 岁的祖辈家长数量为 22 位,比例占 12.6%;70 岁以上的祖辈家长数量为 41 位,比例占 23.4%。上述数据显示,50-70 岁的祖辈占了大多数,占到了总数的 54.9%。祖辈的年龄大部分偏向老年化,身体状况一般,教育孩子体力和精力明显不足。

...........................
3 研究结论及建议 ....................................... 34
3.1 研究结论 ................................. 34
3.1.1 当地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为主 ................................ 34
3.1.2 祖辈自身情况在隔代教育中的优劣势并存 ...................... 34
3 研究结论及建议
3.1 研究结论
3.1.1 当地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为主
我国有研究者把社会转型理解为由传统落后、封闭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的、开放工业城镇化社会。①泸县福集镇,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小小缩影,还未由传统落后、封闭的农村地区完全转变为现代的、开放的工业城镇。福集镇地处西南,位置比较偏僻、信息不够开放,经济、文化以及交通都处于亟待提高中。拆迁、土地重新规划,由此带来显著的家庭变迁并导致家庭结构的裂变——隔代教育家庭的产生。种种现实条件的影响下,当地的家庭教育水平几乎同隔代教育划上等号。
社会学角度认为,家庭是一个由分别承担不同角色和职责的成员所组成的系统。对于家庭结构的分类,通常认为可以分为:(1)核心家庭,由夫妻和子女 2 代人组成的完整家庭;(2)残缺、不完整家庭,家庭中只存在子女和夫妻中的单方成员;(3)扩大家庭,除含有核心家庭成员外,同时还含有一些其它成员,如有关的血族或姻亲等亲属成员;(4)联合家庭,家庭中含有多个核心家庭,如同一代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生活在一起。②隔代教育家庭平时通常只有孙辈与单个或多个祖辈共同生活,实质是残缺、不完整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外)祖父母成为家庭教育的绝对主力军。
结语3 研究结论及建议 ....................................... 34
3.1 研究结论 ................................. 34
3.1.1 当地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为主 ................................ 34
3.1.2 祖辈自身情况在隔代教育中的优劣势并存 ...................... 34
3 研究结论及建议
3.1 研究结论
3.1.1 当地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为主
我国有研究者把社会转型理解为由传统落后、封闭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的、开放工业城镇化社会。①泸县福集镇,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小小缩影,还未由传统落后、封闭的农村地区完全转变为现代的、开放的工业城镇。福集镇地处西南,位置比较偏僻、信息不够开放,经济、文化以及交通都处于亟待提高中。拆迁、土地重新规划,由此带来显著的家庭变迁并导致家庭结构的裂变——隔代教育家庭的产生。种种现实条件的影响下,当地的家庭教育水平几乎同隔代教育划上等号。
社会学角度认为,家庭是一个由分别承担不同角色和职责的成员所组成的系统。对于家庭结构的分类,通常认为可以分为:(1)核心家庭,由夫妻和子女 2 代人组成的完整家庭;(2)残缺、不完整家庭,家庭中只存在子女和夫妻中的单方成员;(3)扩大家庭,除含有核心家庭成员外,同时还含有一些其它成员,如有关的血族或姻亲等亲属成员;(4)联合家庭,家庭中含有多个核心家庭,如同一代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生活在一起。②隔代教育家庭平时通常只有孙辈与单个或多个祖辈共同生活,实质是残缺、不完整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外)祖父母成为家庭教育的绝对主力军。
父辈家长不能履行亲职教育和亲子教育职责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外出务工。 泸县福集镇地处西南,泸县作为川南的传统农业大县,经济一直发展欠佳,建设资金的引进比较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雄厚。泸县福集境内以往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在拆迁之前,家家户户都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辅以养殖业。这种基础的“猪粮型”种植-养殖结构,并不能致富。因此,政府想要竭力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在大量优厚条件基础上进行了招商引资,重新规划土地,想要建成新型的工业园区。此种愿景是好的,但是目前的福集中刚好处于经济断层期,传统农业消失,新型产业还未运作。在这样一个经济尴尬期,泸县福集镇的父辈家长在镇上未能谋得满意的工作,被迫把就业的目光投向县城、泸州市或者更远的城市,只有外出务工才能解决生计以及养育下一代。
..........................
..........................
家庭教育对幼儿自身的成长尤为重要,同时也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当亲子教育无法正常进行时,隔代教育只能“迎头而上”。在城乡结合部,隔代教育现象已然不可避免。
本文针对泸县当地 3-6 岁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利用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等方法,对泸县福集镇玉蟾社区的祖辈教养人基本情况、隔代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等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深入探究该地区隔代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如祖辈教养人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内容不全面、教育方法不得当等。据此,对该地方当前隔代教育的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如政府加快当地产业园区的建设,幼儿园举办隔代教育培训活动,建立专业的教育指导机构,家园--社区合力共育,创办隔代家长学校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