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1.1 分离性焦虑情绪困扰儿童的需求
当前,人们受益于因社会的变革,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日益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学前儿童成长环境中的各种应激因素也随之不断增加,这给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焦虑情绪是学前儿童最长见的情绪问题之一,儿童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当都会使其产生焦虑情绪。《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手册第三版》(DSM-III)将幼儿的分离性焦虑障碍列为幼儿三类焦虑障碍之一。赵金霞等人关于 4-6 岁幼儿焦虑的研究发现,各年龄组排在第一名的焦虑内容均为分离性焦虑,发生率43.9%。①傅媛蕾、李倩等人在研究中发现,持续四周以上的分离性焦虑情绪,会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儿童焦虑程度过高或者泛化,则较易转化为一种病理状态,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展。②比萨大学的学者指出,儿学前儿童的焦虑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干预,将会延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③由此可见,对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进行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学前儿童对于自身的分离性焦虑情绪缺乏足够的自我表达和疏导的能力。胡迎红等人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中,能够主动向成人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占比只有 12.5% ,在成人的简单启发下能够主动倾诉的占 75%。但是,有 12.5%的幼儿仍无法排解消极情绪。”④由此可见,幼儿的情绪困扰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成人的引导来缓解,甚至不乏一部分儿童需要特殊的干预和介入才能解决情绪困扰问题。美国的戈尔曼(Daniel Goleman)博士认为:“儿童期是一个人情绪智力形成的关键期,人类情绪智力的成熟、发展是同人脑生物学的成熟、发展紧密联系的,同时也影响个体认知能力的各个发展阶段。” ⑤情绪智力(情绪的自控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而学前时期被视为培养情绪智力的关键期。儿童在学前时期,已经能够区分基本的情绪类型,并可以感受和表达多种情绪。英国的朗恩博士指出:“个人进行有意义的生活,要以自我察觉和调整情绪的能力为基础,”①在儿童艺术活动中对其情绪困扰问题选择有效的干预方式,引导儿童摆脱心灵的困扰,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
1.2 文献综述
1.2.1 艺术治疗
1.2.1.1 艺术治疗的定义
《心理学百科全书》把艺术治疗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上,艺术治疗(arts therapy)就是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手段来表达情感,调节情绪,陶冶性情,提高自我价值,促进行为改变的心理治疗方法。狭义上,艺术治疗(art therapy)专指视觉治疗,即美术治疗。①台湾学者吴明富主张广义上的艺术治疗因包含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因而用 art 的复数形式表示为arts therapy,狭义上的艺术治疗单指美术治疗,因而用 art 的单数形式来表示为art therapy。国内学者杨东,陶琳瑾等也将艺术治疗简化为美术治疗,指利用雕塑,绘画等形式美术形式帮助人们获得较好的身心调节的一种治疗方法。
即便是狭义的艺术治疗,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也因为社会背景,治疗取向及应用侧重点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定义。美国的两个权威机构:国家创造性艺术治疗联合会(National Coalition of Creative Arts Therapies Associations,NCCATA)和艺术治疗协会(Aln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 AATA)就对艺术治疗有着近似的定义,前者对于艺术治疗的界定是:“艺术治疗是指在各种医疗,心理治疗,康复,社区或教育情境中,专业人员有意识地运用创作过程对接受者实施干预,以促进健康交流和表达,改善身体,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后者认为艺术治疗是指寻求特定成长的人在面对疾病创伤或生活挑战时对艺术进行的一种特定的目的的运用。法国应用心理学中心(PROFAC)给出的定义是,艺术给从事它的人提供的另外一种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英国艺术治疗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 BAAT)则界定为:“艺术治疗是指在艺术治疗师在场的情况下,当事人运用艺术材料实现自我表达及反思的活动”③可见,美国两个机构都偏重于艺术的治疗方面,法国则强调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建立,英国艺术治疗协会则更关注从业者的能力。
..........................
第 2 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设计教育治疗取向的美术活动对受分离性焦虑情绪困扰的儿童进行干预。期望通过本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探索幼儿分离性焦虑情绪困扰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其疏导情绪,检视与改善其情绪问题。 具体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讨干预活动实施前后分离性焦虑情绪困扰儿童的行为表现与情绪变化。
(二) 透过教育治疗取向的美术活动,借由儿童潜意识的图像表现,帮助儿童澄清困扰,缓和内在冲突,改善其分离性焦虑情绪问题。
(三) 尝试将艺术教育治疗的理念带入受分离性焦虑情绪困扰的普通幼儿的日常生活,为教师或者家长提供教育治疗取向的美术活动设计与实践方法的参考。
..........................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将艺术治疗的理念运用于美术教育活动中,发展美术的治疗功能,扩大了其功能范围,也给分离性焦虑情绪困扰儿童的问题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在课程设计上,充实了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扩展了美术教育的应用价值。
2.2.2 实践意义
首先,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现代社会中受分离性焦虑情绪困扰幼儿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多,本研究旨在将艺术教育治疗的概念融合于美术活动中,增强教师和家长的敏感性,希望借助美术活动中幼儿无意识的情感抒发,提高幼儿的自我认同感,达到缓和与改善分离性焦虑情绪困扰的目的。
其次,本研究对教师、家长的意义。本研究中,研究者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与家长作为研究的支持者与帮助者,共同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反思与改进。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个案的发展及时作出课程的调整,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反思意识。将艺术治疗与美术教育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与家长育儿理念的进步。
..........................
第 3 章 干预过程及结果 ............................................. 292.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将艺术治疗的理念运用于美术教育活动中,发展美术的治疗功能,扩大了其功能范围,也给分离性焦虑情绪困扰儿童的问题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在课程设计上,充实了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扩展了美术教育的应用价值。
2.2.2 实践意义
首先,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现代社会中受分离性焦虑情绪困扰幼儿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多,本研究旨在将艺术教育治疗的概念融合于美术活动中,增强教师和家长的敏感性,希望借助美术活动中幼儿无意识的情感抒发,提高幼儿的自我认同感,达到缓和与改善分离性焦虑情绪困扰的目的。
其次,本研究对教师、家长的意义。本研究中,研究者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与家长作为研究的支持者与帮助者,共同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反思与改进。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个案的发展及时作出课程的调整,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反思意识。将艺术治疗与美术教育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与家长育儿理念的进步。
..........................
3.1 个案的基本资料 ............................................. 29
3.1.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29
3.1.2 研究对象的家庭背景 .................................... 29
第 4 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 72
4.1 研究结论 ................................ 72
4.2 干预有效性原因分析 ......................................... 73
第 3 章 干预过程及结果
3.1 个案的基本资料
一般来说,个案问题的形成是儿童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谓基本资料的收集,就是搜集个体“生命坐标”中“时间”(纵坐标)以及“空间”(横坐标)的重要交错点,并从这些交错点去建构对个案的了解。


.....................
第 4 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4.1 研究结论
经由研究者的观察和访谈发现,个案与母亲之间的客体关系相当依附,并藉由与母亲之间形成的客体依附以降低焦虑及痛苦,且采取焦虑不安的哭闹行为,极力地寻求靠近接触和依附客体,而不愿意面临分离的失落。①且因个案先前有过与母亲分离的经历,加上生活环境的改变与新形成的依恋对象分离的经验,以至于使个案总是担心母亲的再次离开,无法随着成长而慢慢地不再那么依赖母亲。最后造成如 Bowlby 所言,这些孩子会比较“粘身”、经常哭闹,进而无法与人建立起亲密与彼此信任的关系。②个案因而独立、自信与适应社会环境之能力较差,进而造成其因分离焦虑而无法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研究者活动实施的基本指导思想即基于 Amati 的观点:提供治疗分离焦虑患者完全温暖接纳的感觉,以降低其分离的焦虑,进而形成正向的自我认定,以及建立其与人之间安全的依附关系。
绘画,雕塑等美术活动形式是儿童自然而发、充满愉快的探索关系、表达情感的媒介。所以,本研究借鉴艺术教育治疗理念,采取个别的教育治取向的美术活动来实施干预,活动过程中,为与个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个案视自己为一个愿意帮助他的人,研究者尽可能配合个案所要求协助的需求,以期探寻缓解儿童分离性焦虑情绪的美术活动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技巧,了解儿童接受个别教育治疗取向的美术活动是否有助于降低其分离性焦虑水平。本研究测量结果和访谈结果显示支持这样的假设:接受个别教育治疗取向的美术活动,会使儿童会降低其分离性焦虑水平。根据 PAS 量表测量结果显示,活动实施前后小 D 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所得 T 分分别降低了 6 分和 2 分,CBCL 量表中个案焦虑水平由 17 分(超过常模 4 个分值),降低到现在的 13 分,已经等同于常模水平,这表明个案的分离性情绪困扰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访谈结果和树木画测试的分析结果也显示个案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被慢慢地化解,对家人的信任度和包容性有所提升,开始敞开心扉,接受外界的温暖对其内部创伤感的补偿,对美好的家庭关系充满期望。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