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师幼互动中的教学支持研究--以社会领域集体活动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1266 论文编号:sb2020021523053829563 日期:2020-02-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借助 CLASS 的评估框架,以幼儿园社会集体活动为例,对师幼互动中的教学支持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对 27 位幼儿园教师的社会集体活动进行了录像、转录、编码、统计,从认知发展、反馈质量、语言示范三个维度揭示了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支持策略使用状况,以及策略引发的幼儿的相关行为表现。

第一章  大班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支持策略的情况

一、大班社会集体活动中教学支持策略的总体状况
表 1.1 27 位教师使用 12 个教学支持策略的状况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认知发展维度下教师使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A4)的教学支持策略最多,无论是最大值、均值还是总数的频次都是最多的,其次,“分析和推理”(A1)与“创造力挖掘”(A2)两个教学支持策略使用频次几乎持平。然而“融会贯通”(A3)的教学支持策略可以明显看出频次最少。统观数据的最小值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教学支持策略,都有教师在活动中未使用,且在四个教学支持策略中,只有“融会贯通”策略在 27 个活动中的平均频次没有超过 10 次。
反馈质量维度下每个策略的均值都在 10 次以上,说明教师运用反馈质量维度策略的次数也较多。其中,“反馈回路”(B2)的教学支持策略总频次最多;“促进思考”与“提供信息”的教学支持策略总频次相差不大,但“促进思考”的教学支持策略最小值为 0 次;“鼓励和肯定”的教学支持策略总频次与其他策略相比较少;教师使用“支架”的教学支持策略频次最少。
............................

二、三个维度下教师使用教学支持策略的具体情况
(一)认知发展维度下教学支持策略的使用情况
图 1.2.认知发展维度下各个策略的占比情况
从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出认知发展维度下各个策略的占比情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策略最多,其次是“分析和推理”与“创造力挖掘”策略,“融会贯通”策略使用频次最少。
1.教师在活动的开始和结尾使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策略
因为社会领域的活动内容多是关于幼儿如何与人友好交往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学习,所以教学也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支持策略在认知发展维度下的四个策略中的占比最大,为 36.98%。该策略具体在活动中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教师使用该策略引出活动的主题和推进活动的进程,二是在活动的最后使用该策略,将活动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

第二章  教学支持策略引起幼儿高认知水平回应的程度

一、教学支持策略引发幼儿高认知水平回应的总体状况
如表 2.1 所示,“分析和推理”、“创造力挖掘”和“促进思考”策略引发幼儿的高认知水平回应占比较多,都在 60%以上,其次是 30%到 60%之间的有“融会贯通”、“反馈回路”、“鼓励和肯定”、“重复和延伸”与“高级语言”策略,引发幼儿高认知水平回应较少的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支架”、“提供信息”与“自我和平行式对话”策略,它们的占比都不到 30%。而且,12 个教学支持策略引发幼儿高认知水平回应的最小值都是 0 次,说明在活动中,每个策略都有没有引发幼儿的高认知水平回应的情况出现。
表 2.1 27 位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幼儿高认知水平回应的情况
..............................


二、教学支持策略引发幼儿高认知水平回应的四种类型
(一)幼儿回应多,高认知水平回应也多
“促进思考”策略不仅在 27 个活动中使用的频次较多,有 539 次,其引发幼儿的高认知水平回应的占比也较高,为 65.31%。比如,在《垃圾拯救队》活动中:
T:奶瓶,易拉罐,那它我们可以怎样来拯救?你说。
C:当足球玩,踩着玩,还可以找个地方和小伙伴踢,看谁能赢。
T:当户外器械改作它用,对吗?说得真好,还有不同的拯救方法嘛?你来说。
C:可以两边绑上绳子,踩在上面慢慢走。
T:改作他用,当户外器械,锻炼身体,你来说。
C:可以装上沙子,做早操的时候用。
T:变成小乐器,变成早操器械,改作他用,非常好。 教师通过坚持询问幼儿可以怎样拯救奶瓶、易拉罐等废旧品,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想出了多种废旧品再利用的好办法。
............................
 
第三章  教学支持策略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37
一、提问较多但灵活性不足 ·································· 37
二、有反馈意识但活动倾向于高控,无法有效支持幼儿 ··························· 37
三、能及时回应幼儿但深度不够 ································ 38
第四章  教学支持策略的建议 ······························ 40
一、注重开放性提问,促进幼儿的思考深入发展 ························· 40
二、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间,提供有效支架 ···························· 40
三、加强语言示范,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 ························· 41

第三章  教学支持策略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提问较多但灵活性不足
通过认知发展维度下各个策略的使用频次可以看出,教师在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较多,但该维度下的前三个策略“分析和推理”、“创造力挖掘”和“融会贯通”相对较少,这说明认知发展维度下教师提问的灵活性相对欠缺。尤其是教师在使用“融会贯通”策略时,大多数情况是将本节活动学过的内容与后面内容相联系,与之前学过的内容几乎没有发生过联系。比如在《爸爸,你真棒!》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活动前面教师讲述的绘本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虽然也是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相联系但仅限于同一次活动内。该策略的使用情况也间接说明了教师对幼儿的以往学习经验了解不够,从而导致教师不能灵活的根据活动的需要帮助幼儿与以前的学习内容相联系。
因为社会领域的活动内容多是关于幼儿如何与人友好交往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学习,教学也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所以认知发展维度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支持策略的使用频次最多,但从引发幼儿高认知水平回应的频次来看,该策略引发幼儿高认知水平回应的占比是最小的,幼儿的大多回答都是感知记忆性回应,这说明该策略只能引发幼儿的回忆而不能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创造。比如,在《我的爸爸》活动中,教师做“你的爸爸长什么样子?”之类的提问时,只能引发幼儿的记忆而不能促进幼儿创造性的思考和回应。另外,认知维度下的其他三个策略虽然引发高认知水平回应的占比较多,引发幼儿的认知水平回应的频次却较少。
.............................

第四章  教学支持策略的建议

一、注重开放性提问,促进幼儿的思考深入发展
在提问方面,教师应该增加开放性问题等促进思考问题的使用,多使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另外,教师通过重新提起幼儿先前学过的知识,将其现有知识相联系,不仅能帮助幼儿复习先前学习的知识,还有利于幼儿深入的理解现有知识,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知识整合为一个系统,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增加使用“融会贯通”策略的频次。虽然通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但教师同时也要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引发幼儿的高级思考和回答,达到提升生活经验的目的。
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多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认真观察幼儿,准确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另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及时记录幼儿学习的知识,才能做到在活动的实际进行中,能根据幼儿的发展和理解能力准确提出幼儿可以回答的问题,并能在幼儿需要与先前知识相联系时,及时有效的使用该策略,帮助幼儿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