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园环节中的仪式之学前教育研究--基于杭州市Y幼儿园的田野调查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4544 论文编号:sb2020010418540929153 日期:2020-01-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就礼仪制度与风俗的悠久历史、丰富内容和深远影响而言,我们甚至可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称为“礼文化”。[1]进入新时代,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増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些重大礼仪活动要上升到国家层面,发挥其教育教化作用。”[2]国家领导人的倡议一定会影响到教育领域。近年来,学校中的各项礼仪、仪式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包括春节、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仪式、毕业典礼等等仪式活动的名目繁多,形式丰富。
在幼儿园实习实践中,研究者观察到幼儿园也存在形态多样的各类仪式。这些仪式是如何组织、运行的?它的功能和意义何在?与其他教育阶段的仪式相比,幼儿园仪式是否存在独特性?这些问题是研究者非常感兴趣的,基于对幼儿园仪式活动的兴趣和思考,研究者将研究选题确定为幼儿园仪式的考察与分析。
在查阅大量仪式文献后,研究者发现仪式的范围和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上至宇宙观的认知,下至具体的实践行为。它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概念,一个学科领域的所指,一个涂染了艺术色彩的实践,一个特定的宗教程序,一个被规定的意识形态,一种人类心理上的诉求形式,一种生活经验的记事习惯,一种具有制度性功能的行为,一种政治场域内的谋略,一个族群的族性认同,一系列的节日庆典,一种人生礼仪的表演,等等。[3]有学者对幼儿在园生活仪式进行研究后,将幼儿园生活中的仪式按照结构的复杂程度分为高结构仪式和低结构仪式。[1]包括节日仪式、毕业典礼等在内的高结构仪式是目前幼儿园仪式研究中的重点,而对生活中隐含的低结构仪式的关注并不多。幼儿园实践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教师对节日、庆典类的仪式关注度较高,比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活动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而毕业典礼这类大型仪式活动更是提前一个月便开始动员家长、排练节目,但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仪式抱有“习惯了”的态度。因此,研究者决定将研究目光聚焦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的低结构仪式。
........................

(二)核心概念界定
1.仪式
“仪式”是一个具有理解、界定、诠释和分析意义的广大空间和范围,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话语”(large discourse)[1]。对仪式进行全面的评述非常困难,原因在于其中心和边界难以把握,甚至可以包容上至宇宙观的认知,下至具体的实践行为。在此本研究从西方语境和汉语语境两方面来解释“仪式”。
(1)西方语境中的“仪式”
在英语语境中,含有“仪式”之意的词汇包括:  ritual、ceremony 和 rite。Ritual 作为名词时的含义包括仪式、惯例和礼制,作为形容词时的含义包括仪式的、例行的、礼节性的。Ritual 是仪式的总称,它对仪式行为和意义具有泛指,但在狭义范围内主要指宗教范畴内的意义与行为,例如教义陈述、祭祀、仪礼、庆典、礼拜活动等。Ceremony 是名词,意为典礼、仪式、礼节、礼仪。它与 ritual 具有相近之处,一是都与宗教仪式相关,二是都可以指大范围的社会事件。关于两者的区别,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 ritual 更适合于表示与社会过渡相关的宗教行为,而 ceremony 则更适合表示与社会状态相关联的宗教行为。即 ritual 是转换性的,ceremony 则是确认性的。[1]Rite 是名词,意为仪式、惯例、习俗、典礼。Rite 侧重于表示民间性、民俗化的类型,它指的是在各地乡下所举行的、有礼物的特定方式。
仪式分析在 19 世纪末非常流行,人类学和社会学都对此做了大量的讨论。对于仪式的确切描述和定义不同学派各有侧重,呈现言人人殊的状况。
早期的仪式研究将仪式置于“宗教”的范畴,认为仪式是为神话和宗教所规定的行为方式。古典主义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把仪式从宗教领域拉进世俗社会领域。涂尔干将仪式视为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和结构,认为仪式是社会关系的扮演或者说戏剧性的“出演”。[2]社会关系是无形和抽象的,人们通过仪式聚集在一起,采用一系列象征符号和象征性行为,并通过戏剧化的形式达到对社会关系的理解。仪式是行为规则,规定了一个人在神圣对象面前应该具有怎样的行为举止。
.................................

二、田野调查说明

(一)现场的选择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田野现场(即自然的研究场地)是非常重要的。确定研究主题后,研究者一直在考虑选择哪所幼儿园作为自己的田野调查现场,而最终选定 Y 幼儿园作为本研究田野现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本研究拟呈现幼儿园入园环节中仪式的现实样貌,探究其特点和功能,因此要求作为田野现场的幼儿园有良好的仪式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者曾于 2018 年 4 月底到访 Y 幼儿园,恰巧经历了当天的升旗仪式。据研究者以往观察经验,能将升旗仪式的四步骤(出旗、升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一一落实的幼儿园并不多,而 Y 幼儿园做的恰如其分。尤其是五星红旗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耳边是幼儿稚嫩的、歌词含糊的、断断续续的歌声,这一场景令研究者感动不已、十分难忘。接着,Z 园长做了一场关于五一劳动节的国旗下讲话,期间还将话筒递给幼儿,让他们说说自己父母的工作,Z 园长与孩子们互动的情景也给研究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研究者通过导师与 Y 幼儿园 Z 园长取得联系,听说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后,Z 园长表示“仪式”、“礼仪”正是本园非常关注、重视的内容,且本学年又有新的发展,包括给参与出旗的幼儿准备了小军装,在入园时新增了“礼仪小天使”的礼仪岗等等。Y 幼儿园对仪式教育的态度和认识符合本研究研究目的的要求。
二是为了尽量不破坏研究情景的自然性,田野研究要求研究者脱下“研究”的外衣,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现场。Y 幼儿园是研究者所就读的大学的附属幼儿园,一直发挥着为本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功能。尽管研究者本人与幼儿园之间并不熟悉,但园校之间的密切合作为自己从“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提供了便利。因此,最终研究者选择 Y 幼儿园作为研究的田野现场。
...............................

(二)田野现场概况
1.Y 幼儿园概况
Y 幼儿园创办于 1956 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富有文化传统的幼儿园。1981 年,Y 幼儿园被评为浙江省唯一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现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浙江省《纲要》的试点园,杭州市第一批甲级幼儿园。园所占地面积 58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 6542 平方米,现幼儿园共有 28 个班,在园幼儿 790 名。每个班都有宽敞、舒适的活动教室,另有国际标准的配套专业活动室,如钢琴房、电子琴房、感觉统合室、蒙台梭利活动室、图书室、生活实践室、科学发现室、工艺美术室、心理观察室、建构室、空气沙池等。
Y 幼儿园秉持“把幼儿园还给孩子,把孩子还给他自己”的办园理念和“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健康活泼、自主自信,乐于探究、合作和创造的适合 21 世纪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实施以情感为核心的托幼一体化的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健康的情感品质、良好的情感能力,注重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
Y 幼儿园作为师范类高校幼师学院的附属幼儿园,与幼师学院互为支撑、共同促进,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为幼师学院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功能。
2.小 S 班概况
小 S 班位于 Y 幼儿园教学楼北侧三楼,北侧三楼共有 5 个班级,从东往西分别是大 B 班、中 L 班、小 S 班、大 Q 班和大 W 班。小 S 班教室共有前后两扇门,后门一般不做人员出入之用,家长接送幼儿、幼儿户内外活动都从前门进出。前门正中间上方悬挂着班级牌“小 S 班”,门两侧从上往下各有三个玻璃窗。中间的玻璃窗与幼儿视线齐平,其中左侧玻璃窗上挂有一块幼儿设计的圆形班级牌:以园徽为底,上面有幼儿书写的“小 S 班”三个字,周围配有幼儿的涂鸦。前门左侧是留言板,上面放有两位老师制订的本周工作计划。留言板下方是班级“入园五件事”的引导牌,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呈现。最下面是一排白色的双层鞋柜,幼儿可坐在鞋柜上更换室内、室外鞋。
..........................
三、幼儿园入园环节中的仪式图景呈现 .................................. 28
(一)幼儿园入园环节中的仪式 ...................................... 28
1.刷卡仪式:自我身份确认 .................................. 28
2.问早仪式:师幼良性互动 ....................................... 29
四、入园环节中的仪式功能和特点分析 ................................... 46
(一)技能学习功能:服务能力与基本礼仪 ............................... 46
1.服务能力的培养 .................................... 47
2.基本礼仪的学习 ..................................... 47
五、讨论和展望 .......................................... 65
(一)研究发现与讨论 ........................................ 65
1.入园环节中仪式的主旨指向幼儿的生命成长 .................. 65
2.入园环节仪式的独特性取决于幼儿的独特性 ............................ 66

四、入园环节中的仪式功能和特点分析

(一)技能学习功能:服务能力与基本礼仪
技能学习功能是入园环节中仪式最直观、最明显的功能,主要通过进班仪式来实现。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1]进班仪式为幼儿技能学习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和尝试来学习、练习这些技能。“技能学习”包括以下两方面:服务能力的培养和基本礼仪的学习。其中,服务又分为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基本礼仪包括交往礼仪和个人礼仪。

.........................

五、讨论和展望

(一)研究发现与讨论
关于幼儿园入园环节中仪式的特点功能、现实样貌及运作,本研究认为:
1.入园环节中仪式的主旨指向幼儿的生命成长
仪式必定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但究竟主旨何在必须将仪式放入具体的社会语境中进行观察、分析。幼儿园仪式就其本质是教师和幼儿的一种日常生活。生活是个体与非我接触、与自己的周围环境活在一起的过程,是发现自己处于有许多问题影响自己的领域中而去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生活是面向未来、挑战未来的,是充满诗意和激情的。[2]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入园环节中的仪式是幼儿和幼儿园环境、教师、同伴互动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顺利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适应、喜爱幼儿园集体生活,最终指向幼儿获得生命体验,释放生命能量,促进生命生长、展现生命活力
生命的存在首先是一种肉身性的存在,肉身的存在是人作为自然实体展开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前提。如卢梭所言,身体必须要有精力,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3]对于幼儿而言,身体发育和生长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育遵循保教结合的教育原则。入园环节中的仪式和社会中其他仪式一样,也重视表达和传递集体记忆,但更强调仪式的操演要基于幼儿的身体发展秩序。Y 幼儿园的教师们都认同“鞠躬问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也是本园的文化特色,师幼间相互鞠躬的礼仪行为向每个参与者展示、传递了这种文化。但教师们更强调重视幼儿身体的感觉,比如对于托小班的幼儿,教师用抱一抱的方式来传情达意,或者让幼儿自己选择问候的方式,击掌、微笑都是被允许的。仪式身体操演的动作基于幼儿身体发展秩序,以符合自然的方式来推动幼儿身体发育,进而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开放性地朝向他人,最终获得自我生命的满足和成长。
同时,人除了作为肉身存在之外,又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是肉身性和精神性相结合的存在。人的自我呈现在人与世界的真实关联之中,人在与世界的关联中建构人的精神自我,人的生命自我展现在关系之中。[1]幼儿也是如此,必须通过交往去践行各种关系,通过交往获得意义。幼儿入园本身就是一种交往实践,是幼儿拓宽自身交往范围,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之中。在入园环节中,幼儿通过刷卡仪式、问早仪式、奖励仪式和进班仪式,同机器、同伴、教师、环境、整个幼儿园发生交往。这种交往越丰富,幼儿的个体生命与世界的联系也就越多,其获得的生活意义和生命意义也越广阔。可见,无论是身体的操演还是精神的交往,幼儿园入园环节中的仪式都强调对幼儿个体的尊重,其主旨指向幼儿的生命成长。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