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及背景
(一)Z 大学 H 学院儿童剧演出现状
近年来,戏剧文化蓬勃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地关注和重视,儿童剧作为戏剧中的一种,经久不衰,也有了更高的社会关注度,不仅是在艺术领域,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
Z 大学 H 学院,从 2010 年起,开设儿童剧课程,进行儿童剧的创作和表演,长达九年时间的探索和沉淀,儿童剧教育逐渐走向专业化,再加上前期丰富的儿童剧创作和表演经验积累,儿童剧的发展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期间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以真、善、美为导向,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创造力,具有深厚的教育价值,很受欢迎。另外,由于儿童剧的特殊性,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客观条件限制,成绩与隐忧并存,所以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其主要观众是在校大学生或教师,且多以毕业汇演的形式展现,所以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营造必要的舞台效果,创作者会故意增加很多具有成人趣味或煽情的情节,来制造亮点,达到毕业喜庆或则感动的效果。但过于复杂化的情节安排,导致儿童剧戏剧冲突逻辑表现有些混乱,表现形态也有成人化现象。除此,因为人力物力不足,再加上舞台上表演时间的限制,以至于儿童剧戏剧冲突的内容指向和分布类型略显单一。
(二)Z 大学 H 学院教育需要
儿童剧是以儿童为对象,根据儿童身心和认知发展特点,往往具有极大行为表现力的剧情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极具夸张性的语言和动作成为表现戏剧冲突的首选,不仅具有强烈的可观赏性,还有很好的舞台效果。除此,儿童剧作为一种艺术与文学的特殊结合体,不仅具有戏剧的表达形式,还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更是经过剧作者和表演者的创造或二度创造,集多种感官表现和互动于一体,最终给观众呈现出美好的舞台化效果。儿童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创造性,其创造性要求儿童剧情节的创新性,对此,给在校大学生的创造力和舞台表现力提出巨大挑战。
..........................
二、研究目的
纵观国内外,儿童剧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不仅是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其中,戏剧冲突在儿童剧中又占有相当重要的成分。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界定儿童剧创作和表演中的戏剧冲突的概念,对儿童剧戏剧冲突进行剖析阐述,以 Z大学H学院历年毕业汇报的儿童剧为案例,从教学、创作和表演的角度分析儿童剧戏剧冲突情况,包括戏剧冲突的内涵、内容指向、表现形态、分布类型、推进模型五个方面以及戏剧冲突处理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提出儿童剧戏剧冲突发展的建议,为儿童剧教学、创作和表演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儿童剧是一种“本体论”和“工具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的特点。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 Z 大学 H 学院历年来的毕业汇演儿童剧进行分析,获得目前儿童剧创作和表演中的戏剧冲突情况,从这些资料中总结出儿童剧戏剧冲突的内涵、内容指向、表现形态、分布类型、推进模型,以及处理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剧教学、创作和表演理论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于帮助教师和同学更好地认识戏剧冲突在儿童剧创作和表演中的重要性,有意识、有方法地通过制造戏剧冲突将儿童剧创作和表演得更加精彩生动,对儿童剧创作和表演有理可说、有章可循,都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 14儿童剧是以儿童为对象,根据儿童身心和认知发展特点,往往具有极大行为表现力的剧情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极具夸张性的语言和动作成为表现戏剧冲突的首选,不仅具有强烈的可观赏性,还有很好的舞台效果。除此,儿童剧作为一种艺术与文学的特殊结合体,不仅具有戏剧的表达形式,还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更是经过剧作者和表演者的创造或二度创造,集多种感官表现和互动于一体,最终给观众呈现出美好的舞台化效果。儿童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创造性,其创造性要求儿童剧情节的创新性,对此,给在校大学生的创造力和舞台表现力提出巨大挑战。
..........................
二、研究目的
纵观国内外,儿童剧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不仅是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其中,戏剧冲突在儿童剧中又占有相当重要的成分。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界定儿童剧创作和表演中的戏剧冲突的概念,对儿童剧戏剧冲突进行剖析阐述,以 Z大学H学院历年毕业汇报的儿童剧为案例,从教学、创作和表演的角度分析儿童剧戏剧冲突情况,包括戏剧冲突的内涵、内容指向、表现形态、分布类型、推进模型五个方面以及戏剧冲突处理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提出儿童剧戏剧冲突发展的建议,为儿童剧教学、创作和表演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儿童剧是一种“本体论”和“工具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的特点。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 Z 大学 H 学院历年来的毕业汇演儿童剧进行分析,获得目前儿童剧创作和表演中的戏剧冲突情况,从这些资料中总结出儿童剧戏剧冲突的内涵、内容指向、表现形态、分布类型、推进模型,以及处理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剧教学、创作和表演理论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于帮助教师和同学更好地认识戏剧冲突在儿童剧创作和表演中的重要性,有意识、有方法地通过制造戏剧冲突将儿童剧创作和表演得更加精彩生动,对儿童剧创作和表演有理可说、有章可循,都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一、戏剧冲突
(一)戏剧冲突的内涵
狄德罗作为近代戏剧美学理论的先驱,并没有专门论述戏剧冲突问题,但他提出了“对比说”,强调矛盾间的对比冲突,并由此前的单纯注意人物之间的对比冲突转向人物性格和情境的对比冲突.
黑格尔继承和发展了狄德罗的戏剧冲突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戏剧冲突理论。黑格尔认为,“戏剧最宜于表现冲突,‘美’通过戏剧冲突得到完满、深刻表现;戏剧的基本内容,是怀有各种目的的人物之间性格冲突的提出和解决。戏剧冲突是由矛盾着的‘绝对理念’的各个方面显现在具体人物形象中而形成的,又必定通过冲突得以解决,达到新的和谐。”黑格尔抓住戏剧中带有根本性质的“冲突”问题,指出“人的生命本身就充满冲突,人物性格只有在冲突中才能显现力量,因此,应把人物放在有冲突的环境中去描写”③。
一、戏剧冲突
(一)戏剧冲突的内涵
狄德罗作为近代戏剧美学理论的先驱,并没有专门论述戏剧冲突问题,但他提出了“对比说”,强调矛盾间的对比冲突,并由此前的单纯注意人物之间的对比冲突转向人物性格和情境的对比冲突.
黑格尔继承和发展了狄德罗的戏剧冲突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戏剧冲突理论。黑格尔认为,“戏剧最宜于表现冲突,‘美’通过戏剧冲突得到完满、深刻表现;戏剧的基本内容,是怀有各种目的的人物之间性格冲突的提出和解决。戏剧冲突是由矛盾着的‘绝对理念’的各个方面显现在具体人物形象中而形成的,又必定通过冲突得以解决,达到新的和谐。”黑格尔抓住戏剧中带有根本性质的“冲突”问题,指出“人的生命本身就充满冲突,人物性格只有在冲突中才能显现力量,因此,应把人物放在有冲突的环境中去描写”③。
其后,法国的布伦退尔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④,并提出了“意志冲突论”,即“戏剧所表现的是人的意志与神秘力量或是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⑤。
美国戏剧理论学家约翰·爱德华·劳逊则将戏剧的本质总结为“自觉意志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性冲突”⑥。他认为:“由于戏剧是处理社会关系的,而人的自觉意志又必须受社会必然性的制约,因而,真正的戏剧性冲突必须是社会性冲突。”
.......................
二、儿童剧戏剧冲突
(一)儿童剧
纵观国内外,对儿童剧概念的界定出现过各种争议。早先,部分学者如程式如先生等,均认为儿童剧的描写对象、儿童剧的出演人员是不是儿童自身都无关紧要,而“为了儿童,儿童是儿童剧的最终受众”才是儿童戏剧的核心理念。但随着时代变迁,儿童剧形式和内容都在起着变化,学者们对儿童剧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透彻,出现一种将儿童剧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开来的观点,即儿童剧并不依附于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没有任何一种艺术类型能够包括儿童剧①。首先“儿童剧的受众是儿童”的基本性质就决定了儿童剧的与众不同之处,由此所延伸出的不同可涵盖到故事题材、艺术形式、受众不同的审美特点等方方面面②。
2012 年,范煜辉学者对儿童剧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综合的阐述。他认为,二十世纪处在一个儿童剧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因为前之经验较少无法借鉴,而当时对儿童剧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又因其社会背景存在时代偏差。但在试误的道路上这些偏差是难以避免的,对推动儿童剧研究的发展也是具有重大贡献的③。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儿童戏剧普遍被西方学者分为以下三类:(一)成人教儿童表演;(二)儿童既是表演者也是观众;(三)成人表演让儿童看。研究者普遍持这样一种观点:第一种是属于对儿童的教育范畴,不应被细分到儿童剧的范围里。而第二种形式历史久远,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初叶的圣诞童话剧。但这种剧目看似是儿童的专属剧目,事实上不仅成年人占有观众席中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这类剧目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一整个家庭中的家庭成员。因此,该类型也很难被承认为儿童戏剧,历史上的学者们更倾向于将它划分到“类儿童戏剧”里。这其中,最后一种形式被广泛认可为儿童戏剧的主要形式。范煜辉认为,这个观点成立有两个必要组成部分:(一)儿童作为独立的受众;(二)成年人参与的创作①。之后范煜辉在《反思西方儿童戏剧学科边界的确立》②一文中又解构了该看法。这使得儿童剧研究学术界争议的声音变得更大,儿童剧性质的界定也更加扑朔迷离。国际儿童戏剧协会前秘书长伊维萨·斯密克(Ivica Simic)也曾经在《世界儿童戏剧的现状与发展》的讲座上说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世界范畴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儿童剧的概念③。
美国戏剧理论学家约翰·爱德华·劳逊则将戏剧的本质总结为“自觉意志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性冲突”⑥。他认为:“由于戏剧是处理社会关系的,而人的自觉意志又必须受社会必然性的制约,因而,真正的戏剧性冲突必须是社会性冲突。”
.......................
二、儿童剧戏剧冲突
(一)儿童剧
纵观国内外,对儿童剧概念的界定出现过各种争议。早先,部分学者如程式如先生等,均认为儿童剧的描写对象、儿童剧的出演人员是不是儿童自身都无关紧要,而“为了儿童,儿童是儿童剧的最终受众”才是儿童戏剧的核心理念。但随着时代变迁,儿童剧形式和内容都在起着变化,学者们对儿童剧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透彻,出现一种将儿童剧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开来的观点,即儿童剧并不依附于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没有任何一种艺术类型能够包括儿童剧①。首先“儿童剧的受众是儿童”的基本性质就决定了儿童剧的与众不同之处,由此所延伸出的不同可涵盖到故事题材、艺术形式、受众不同的审美特点等方方面面②。
2012 年,范煜辉学者对儿童剧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综合的阐述。他认为,二十世纪处在一个儿童剧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因为前之经验较少无法借鉴,而当时对儿童剧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又因其社会背景存在时代偏差。但在试误的道路上这些偏差是难以避免的,对推动儿童剧研究的发展也是具有重大贡献的③。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儿童戏剧普遍被西方学者分为以下三类:(一)成人教儿童表演;(二)儿童既是表演者也是观众;(三)成人表演让儿童看。研究者普遍持这样一种观点:第一种是属于对儿童的教育范畴,不应被细分到儿童剧的范围里。而第二种形式历史久远,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初叶的圣诞童话剧。但这种剧目看似是儿童的专属剧目,事实上不仅成年人占有观众席中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这类剧目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一整个家庭中的家庭成员。因此,该类型也很难被承认为儿童戏剧,历史上的学者们更倾向于将它划分到“类儿童戏剧”里。这其中,最后一种形式被广泛认可为儿童戏剧的主要形式。范煜辉认为,这个观点成立有两个必要组成部分:(一)儿童作为独立的受众;(二)成年人参与的创作①。之后范煜辉在《反思西方儿童戏剧学科边界的确立》②一文中又解构了该看法。这使得儿童剧研究学术界争议的声音变得更大,儿童剧性质的界定也更加扑朔迷离。国际儿童戏剧协会前秘书长伊维萨·斯密克(Ivica Simic)也曾经在《世界儿童戏剧的现状与发展》的讲座上说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世界范畴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儿童剧的概念③。
............................
一、研究对象 ............................. 14
二、研究内容 ............................. 16
三、研究方法 ........................... 16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7
一、儿童剧戏剧冲突的操作性定义..................... 17
二、儿童剧戏剧冲突的内容指向................................ 21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建议........................................ 57
一、儿童剧戏剧冲突处理的成功之处 ................................... 57
二、儿童剧戏剧冲突处理的不足之处 ................................ 65
三、对儿童剧戏剧冲突处理的建议 ................................ 69
第五部分 儿童剧戏剧冲突处理的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儿童剧戏剧冲突处理的成功之处
(一)几乎所有的作品都重视戏剧冲突之于儿童剧的意义
2010 年至 2018 年 Z 大学 H 学院毕业汇报儿童剧共有 46 部,其中重复剧目有 2 部,其余 44 部皆为不同题材的儿童剧,有的来自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有的来自经典儿童戏剧作品,还有的来自精彩动漫作品等,表现出题材较为丰富的特点。在这些不同题材的儿童剧中,所发生的戏剧冲突也各式各样,只有极少数儿童剧没有冲突发生。
除此,儿童剧在戏剧冲突的安排上也独具匠心,为了实现舞台表现效果,和深层次挖掘戏剧冲突的内涵,创作者可能会在单个情境的儿童剧中安排一个冲突;也有可能会在单个情境的儿童中安排多个冲突;也有可能会在多情境的儿童剧中安排一个冲突;还有可能会在多情境的儿童剧中安排多个冲突。其中,大小冲突相互联系,推动发展,统一于共同的主题之下。
(二)对戏剧冲突的内容指向、表现形态、分布类型以及推进模型的把握具有多样性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儿童剧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不同的创作者会从不同的创作方向和发展前景出发,在以合适的主题相贯穿,创作出各具特色的儿童剧戏剧冲突,这些戏剧冲突在内容指向、表现形态、分布类型、以及推进模型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同特点,具有多样性。从内容指向上看,有角色与自我之间的内部冲突,以及角色与角色、角色与环境之间的外部冲突;从表现形态上看,有形体动作冲突、语言动作冲突、以及形体动作冲突与语言动作冲突相结合;从分布类型上看,有单一型(单核心式冲突儿童剧)、主次型(单核心式冲突+嵌入式冲突儿童剧)、多样型(嵌入式冲突儿童剧、多核心式冲突儿童剧、多核心式冲突+嵌入式冲突儿童剧),以及还有以情境覆盖全剧的无冲突儿童剧,和存在儿童剧有伪冲突的现象;从推进模型看,有递进模型、对比模型、并列模型等,表现多样,求新发展。
...............................
第六部分 研究的贡献与展望
一、本文的创新与贡献

童剧戏剧冲突的分析方法能够为儿童剧其他成分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