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之学前教育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4204 论文编号:sb2019091209575127766 日期:2019-10-0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文针对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问题进行研究,力求探求出切实可行的、促进幼儿主体性的策略。

第一章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及幼儿主体性培养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打击乐的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将所有用打、击方式发生的乐器(打弦乐器除外)统称为打击乐(器)。根据曹新愿(2017)的研究指出:“借助打、击乐器的发声方式进行表演的都是打击乐。”①早在我国的古代社会,打击乐就已经存在,可以说,打击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是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很多历史中已经失去了打击乐的记录。
进入近代中国之后,我国音乐界针对打击乐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即依据打法的不同,将打击乐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以“仓七”冲头型为主,变化样式如冲头、帽儿头、四击头、五击头、归位、串子、紧锤、长尖、导板头等;第二种是以“仓七台七”长锤型为主,变化样式如一锤锣、慢长锤、板长锤、快长锤、凤点头等;第三种以“仓台七台”闪锤型为主,变化形式如滚头子、闪锤、钮丝等;第四种以“仓台台七台”抽头型为主,变化形式如马腿儿、抽头、夺头、收头、凤点头等。这四种打击方式在其他的锣鼓点击打中也非常适用。
打击音乐在我国音乐领域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艺术功能使得音乐曲目的感染力有更大的提升。而对于西方音乐发展来说,早期的打击乐指的是用棒槌敲击而产生的音乐,现代打击乐则是指的是对乐器边缘敲击而不让乐器充分震动的敲击法,由此来限制音乐的震动,形成沉稳、深重的音乐效果②。总体来说,20 世纪以来中西方的打击乐都得到较为广阔的发展,它深刻体现了一种世界性的趋向,一种雅俗混合的性质,一种原始的感性魅力,一种新的综合艺术可能。
本研究将幼儿园打击乐界定为:幼儿借助于打、击的发声方式进行演奏的乐器。幼儿要学习的打击乐依据打击的方法不同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以“仓七”冲头型为主的,第二种是以“仓七台七”长锤型为主的,第三种是以“仓台七台”闪锤型为主的,第四种是以“仓台台七台”抽头型为主的。这四种类型是幼儿园打击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打击乐学习的主要对象。
..............................

二、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价值
大班幼儿打击乐教学主体性培养主要是指对幼儿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究性等能力的培养。自主性培养是指培养大班幼儿打击乐学习自主性,比如自主选择打击乐器、自主进行打击乐节奏设计等;主动性培养是指培养大班幼儿打击乐学习的主动性,比如主动演奏、主动表现、主动探究等;创造性培养是指培养大班幼儿打击乐演奏中对节奏表现的创造力,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打击乐演奏进行改进;探究性培养是指培养大班幼儿打击乐演奏中的探究能力,比如打击乐演奏过程中的节奏表现方式,是采用何种打击乐器,如何控制旋律等,如何做好与其它幼儿之间的配合等。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设置、强化教学结束后幼儿主体性的探索性活动、夯实打击乐教学中的资源支持,进一步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究性。具体而言,大班幼儿打击乐教学中主体性培养的价值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大班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育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具有科学性,大班幼儿大多在 5-6 岁之间,身体成长发育速度较快。在该阶段,幼儿的大动作能力发育较好,但是精细动作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手指上的精细运动准确性较弱,此外幼儿总做可塑性较强,很容易产生不正确的坐姿、站姿等,皮肤以及心肺功能较弱。大班幼儿思维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幼儿主要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对于具体的形象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事物思想仍为抽象思考,而不是具体思维。幼儿的自我意识相比大龄儿童来说要更弱以下,年龄在 3-5 岁的幼儿,自我评价意识较弱,仅仅表现为生理性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社会性体验。
促进幼儿生理的发展。通过开展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在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能力。由于大班幼儿大多在 5-6 岁之间,在生理方面,幼儿身体成长发育速度较快,打击乐能促进幼儿感觉统合的发展。感觉统合训练主要在协助幼儿发展五种感官知觉的协调,获得感觉运动的经验,对日后从事读书、写字等认知学习,个人情绪保持稳定以及适应外在环境所需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在幼儿视觉方面,打击乐活动能充分促进幼儿的视知觉发展及手眼协调的能力;在幼儿听觉方面,通过倾听乐曲促进幼儿理解、辨识、记忆与注意能力的发展;在触觉方面,幼儿在敲击乐器时能感知乐器的质感;在前庭觉方面,能够更好的平衡身体机能的协调;在肌肉关节觉方面,幼儿的大动作能力发育较好,但是精细动作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手指上的精细运动准确性较弱。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通过对乐器的敲击能增强手部小肌肉的发展,提高其动作的协调能力。
................................

第二章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状况
本文中关于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的主体性培养现状探究,主要通过访谈的方式获取。通过对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师的访谈分析,充分了解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主体性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主体性培养现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被访谈者进行交流。同时结合张纯(2002)和唐惠一,庞燕萍(2017)的研究成果,对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主体性培养现状、问题、原因等进行访谈大纲设计。
大纲设计完毕后,进入了大纲评审阶段。为了能够进行一次有效的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主体性培养现状、问题及原因的研究,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事实依据,访谈内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者邀请了幼儿园打击乐教学与幼儿教育的专家及研究者的论文指导老师进行大纲评审。在具体的访谈大纲评审过程中,经过双方的推敲与讨论,对访谈大纲进行修改,确定访谈大纲的最终版,经过双方评审通过后方可按照访谈大纲进行访谈。具体来说,访谈方式与实施过程的流程图如 2.1 所示。

..............................

二、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主体性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组织打击乐教学的模式僵化
为了了解教师打击乐教学模式的情况,我访谈了 10 名教师,情况如下:
在“您是否注意在打击乐教学中培养幼儿主体性?”、“您在教学过程总一般采用哪些教学形式?”等相关问题中,教师在回答中表示都是以教师自身为主体,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导致幼儿参与性不足,存在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模式僵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其中第 1 名被访谈者指出,当前其所在的幼儿园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并没有特别注意到在打击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针对打击乐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授方式,即教师演奏、学生模仿的方式,整体上教学方式较为滞后。不仅如此,还提出现幼儿园大班的打击乐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以及幼儿的主体性都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与教师所采用的落后教学模式有关。
另外还有第 5 名被访谈者提出,当前其所在的幼儿园面临教学模式滞后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未能给孩子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第8 名和第 9 名被访谈者也同样指出,当前幼儿园在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与现阶段学生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教师普遍采用“傻瓜式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打击乐教学功效,但是在幼儿的主体性培养方面有所欠缺。
通过对幼儿园打击乐教学中的幼儿主体性培养状况分析,其教师打击乐教学模式僵化的具体表现为:幼儿自主性,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够自行进行良好学习的习惯,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然而现阶段幼儿园打击乐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傻瓜式教学模式”,并且教学方法单一,这些都会对培养幼儿打击乐学习的自主性产生消极影响。教师普遍采用“傻瓜教学模式”,幼儿练习时间较少,幼儿学习热情不高,那么幼儿的自主学习方式则很难体现出来。因此,总的来说,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活动教学模式僵化,缺乏创新型。
................................
第三章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措施...........................30
一、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30
(一)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幼儿主体性为目标的打击乐教学观............................ 30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主体参与性和自主表现性............................. 30
二、优化教学环节设置以激发幼儿主体性发挥.................................. 33
(一)教师要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学习做好教学准备............................ 33
(二)从节奏、图谱、乐器元素入手,积极调动幼儿创造性.............................. 34

第三章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措施

一、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一)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幼儿主体性为目标的打击乐教学观
幼儿园的打击乐教学是音乐美的启蒙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提高幼儿的主体性意识。除此之外,大班幼儿打击乐教学主体性培养,还能够提高幼儿对打击乐的节奏感受和理解的主动性,使幼儿主动获得对打击乐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幼儿对打击乐内涵的初步理解,丰富幼儿情感,促进大班幼儿在生理及心理上的发育。
这就要求在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整体的教学观和儿童观。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者,应让幼儿保持其自身的特色,利用其特色合理进行打击乐教学活动。对于幼儿园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音乐感知意识,树立科学的、整体的打击乐教学观念,更有助于幼儿个性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形成。那么,教师如何在打击乐教学中树立科学的、整体的教学观和儿童观呢,这些观念如何体现?首先,发挥专业主导性,树立科学的、整体的教学观和儿童观,提高对打击乐教学的认识;其次,合理安排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活动,其安排应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自主能力;最后,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新时代下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要求。
...........................

结语
本文针对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的幼儿主体性培养进行研究,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首先,界定了幼儿园打击乐、幼儿主体性等相关概念,明确了大班幼儿打击乐教学应具有的特征和价值。其次,分析了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主体性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主体性培养的措施,一是树立正确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二是充分应用打击乐主要元素媒介,优化教学环节设置;三是优化师幼互动策略,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四是强化教学后探索性活动反思,增强幼儿主体性,夯实打击乐教学中培养幼儿主体性资源支持。
本文在研究中,力求探求一些能够促进幼儿主体性培养的打击乐教学建议与意见。然而,在本文的研究中针对幼儿主体性培养还有很多疏漏之处,特别是对针对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学中幼儿主体性培养的评价以及考核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应进一步加深。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