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学前儿童情绪教育管理的现状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966 论文编号:sb2019062714383327015 日期:2019-08-0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将量的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在石家庄市区抽取得了 86 名流动学前儿童以及 90 名本地学前儿童为对象。采用了广州大学吴佳钰自编的《学龄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教师问卷》测量其情绪管理水平,了解流动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现状。通过对比流动学前儿童和本地学前儿童的基本资料上的变量差异和其情绪管理的差异,并对个别流动学前儿童和幼儿教师进行访谈,探析影响流动学前儿童情绪管理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乡村人口为了谋求更高的工资,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来到城市务工。但由于户口方面的限制,他们成为了流入地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孩子也跟随他们来到了新的地区,成为了流动儿童。然而,这些初来乍到的孩子在新地区面对的是来自消费方面、文化方面、福利方面以及社会关系方面的重重排斥。儿童的心身并不完善,尤其是学龄前期的幼儿,更是处于各方面进步的黄金阶段。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经验说中,个体在幼年发生的事件,将对他们的一生有重要影响,成人时期所表现出的问题,往往可以在其幼年找到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源。而学前期是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儿童对情绪的察觉、调节、表达、运用等都会持续影响着他们的社会生活。儿童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会受到周围环境群体的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影响。由此,对流动学前儿童情绪管理的研究更显得尤为迫切。国内许多研究把焦点放在了年龄较大一些的中小学流动学生身上,却忽视了更可能会受到影响的流动幼儿。流动学前儿童原有的社交体系被打破,来到陌生的城市,面对全新的环境,他们能否管理好自身情绪,避免情绪障碍?当地本地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水平与流动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如若存在,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关于这些内容,目前的研究还并不多。本地学前儿童和流动学前儿童都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星星之火,都应当受到社会的支持和保护。因此,笔者选择对本市流动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以及其多个影响变量因素做调查研究。为其情绪管理能够更良好地发展做理论辅垫。
.........................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拟通过对流动学前儿童和本地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及一些相关变量进行调查研究来达到以下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解流动学前儿童和本地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现状,以及儿童的基本资料变量,并进行对比,若存在差异,从差异中寻求流动学前儿童情绪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之提供相应问题的解决策略,以便使得流动学前儿童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流入地区,心身能够积极发展。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通过对文献的查阅,笔者发现关于流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献有一部分,虽然其中涉及到了情绪方面,但深度并不够,而关于流动学前儿童专门的情绪管理方面的文献很少。并且许多针对流动学前儿童的研究的地点都选择了在一线城市,针对中等城市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细化了之前的研究,专注于流动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在各维度上分析流动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发展状态,以弥补现有文献中的理论空白。
1.2.2.2 实践意义
通过对流动学前儿童情绪管理的调查研究,一则可以寻求流动学前儿童情绪管理发展的规律,为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引导幼儿情绪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影响流动学前儿童情绪管理的因素,可以为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方向,使流动学前儿童更好地发展。二则有利于实现公平育人,减少流动儿童在情绪方面、行为方面问题发生的概率,使社会更加稳定地发展。
........................

2   研究过程与方法

2.1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主要为一份问卷,附基本资料表。统计工具为 spss 数据处理软件。
基本资料表是儿童的一些资料统计信息,包括儿童的性别,年龄,户籍,母亲学历,亲子互动水平,流动年限。这部分由儿童的家长填写,其中本地学前儿童不用填写流动年限。问卷部分采用的是广州大学吴佳钰硕士学位论文自编的《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教师问卷》,由儿童的教师填写,共计 30 道小题,包含了情绪管理的三个方面:情绪知觉维度、情绪控制维度及情绪运用维度,来测量儿童情绪管理的三个方面。其中情绪知觉维度是指儿童能够将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进行正确的感知、觉察,并合适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状态。情绪控制维度是指儿童在某种情景状态下能够把控自身情绪,做出适当的反应。情绪运用维度是指儿童在进行社会交往时,能够用同理心照顾他人的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和谐发展。情绪知觉维度分为 11 个题目,即第 1—6 题,第 9—11 题以及 23、24 题。情绪控制维度分为 13 个题目,即第 7、8 题,第 12—15,17—22,及第 30 题。情绪运用维度分为 6 个题目,即第 16 题,第 25—29 题。评定方式采用五等级评定方式,“极不符合”计 1 分,“不太符合”计 2 分,“基本符合”计 3分,“比较符合”计 4 分,“完全符合”计 5 分。其中情绪控制维度的 13 个问题采用反向计分的方式。
信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克隆巴赫的系数方式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通过翻阅书籍、浏览网络资源库等多种渠道,搜集国内外有关流动学前儿童、儿童情绪管理的文献资料,为本次研究的选题、研究框架的设计以及研究方法、内容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2.2.2 问卷法
在对已有问卷进行信效度的检验之后,对研究对象实施情绪管理现状的调查,并搜集其人口学资料信息,获得多项数据,以了解事实。
2.2.3访谈法
对个别流动幼儿教师进行访谈,获取更多影响学前流动儿童情绪管理的详细信息,
以便进一步分析。对个别学前流动儿童进行访谈,从当事人的视角出发,更清楚地理解现象背后的具体原因,对现象有更全面的解释。
2.2.3.1访谈对象
根据研究内容的要求以及方便性的考虑,本次使用了目的抽样以及方便性抽样的方式。在对幼儿的选择中,选取了问卷得分较低的流动儿童 3 名。在对老师的选择中,选取了对幼儿有一定熟悉程度的老师。另外,不同学历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观念、观察点,因此也以学历为一个选择方向,一共选择的访谈教师对象有 5 名。以下为访谈教师的基本情况。

...........................
3  研究结果呈现 ................................ 18
3.1 流动学前儿童和本地学前儿童情绪管理的一般情况及差异分析 ............................ 18
3.2 流动学前儿童与本地学前儿童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 .......................... 19
4  分析与讨论 ......................................... 26
4.1  个体年龄对流动学前儿童情绪管理的影响 ........................... 26
4.2  外部环境对流动学前儿童情绪管理的影响 ................................. 26
5  教育建议 ....................................... 30
5.1  家庭方面 ....................................... 30
5.1.1  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素养 ....................................... 30
5.1.2  进行高效的亲子互动 ..................................... 31

5  教育建议

5.1  家庭方面
5.1.1  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素养
从本研究中得到的资料可知,流动学前儿童母亲的学历普遍偏低,大多在高中、中专及以下。而经分析发现母亲的学历对于流动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家庭成员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是十分必要的。从访谈中可知,一些母亲并不会妥善对孩子的错误进行处理,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的是暴力,那么他之后在面对问题时,处理的方式也可能会是通过暴力。消极控制包括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的严厉纪律做法,包括愤怒、批评和身体纪律。母亲的消极和控制行为抑制了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在不需要外界支持调节情绪的情境中表现出控制行为的母亲,其子女在必须调整自己情绪的情境中会较少去使用适应性情绪管理策略。这些孩子可能没有发展出最佳的内部情绪调节策略,因为他们过度依赖于母亲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而不是依靠自己。家长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来管理孩子,积极的控制行为包括教导、鼓励和引导孩子的行为。母亲的积极指导,努力加强和支持儿童的自主尝试,可能会有助于发展适当的情绪调节行为。此外,母亲行为与幼儿适应性和功能性情绪管理策略的能力有关。如果父母使用积极的控制策略,比如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当他们成功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奖励他们,那么孩子更有可能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情绪调节。  可能对于大多数流动学前儿童家长来说,为了维持生计,忙于工作,继续提高学历是件不太现实的事情,但是家长依然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学习与育儿有关的知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十分发达的时代,网络资源便利,家长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育儿知识,例如通过关注一些育儿的公众号,跟上时代的脚步,更新自己的信息,而不是停留在祖辈流传下来的“育儿经验”之中。这样也有利于父母自身获取新时代的理念,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文化中。同时家长应当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举止要符合当地的社会文化、行为规范,防止给幼儿起到“负面榜样”的作用,如果幼儿学习到家长不合乎当地礼仪的做法,将不利于幼儿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总之,家长应当重视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引路者”。
........................

6  研究反思与结论

6.1  研究反思
6.1.1 分析深入问题
本研究中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一部份样本进行了大概的分析了解,受到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分析较浅。如果采用个案研究法来对某个流动学前儿童进行专门的研究分析,可以使问题分析得更为深入。因此,本研究在流动学前儿童情绪管理的内容上分析得不够深刻,不够细致。在之后的研究中,应该对流动学前儿童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做更为深入的分析。
6.1.2  样本选择
本次研究中同时选择了流动学前儿童和本地学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其基本资料和情绪管理水平其进行了对比,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在被试的数量选择上并不够多,属于小样本。之后的研究可扩大研究的数量。另外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发现,不同幼儿园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不一样的,并且有些老师对流动儿童会有一些偏见,这可能会影响到老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可能会对数据的客观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6.1.3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重点是流动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现状以及其多个影响因素变量。结论得出流动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在年龄、母亲学历、亲子互动等几个变量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实际上影响流动学前儿童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儿童所处家庭的经济能力以及夫妻感情。本研究没有在这些方面进行探究和分析。另外幼儿园的性质不同,各种条件相差悬殊,本儿研究没有对幼儿所在的幼儿园的性质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可能都会影响到流动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本研究涉及到的内容有限,之后的研究可包含更多的因素来进行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