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绘本形态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影响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两种形态的绘本以及其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旨在探索出哪一种形态的绘本更能够促进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首先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综述,从综述中找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立足点;其次,选择具有一定信效度的研究工具,调整指导语以及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再次,根据方案的设计,按照随机分组、分组教学、测查表测查以及观察幼儿的阅读行为等步骤对幼儿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测验;然后,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采用双因素实验设计的方法即:自变量为绘本形态、幼儿性别,因变量为幼儿阅读理解能力,进而了解不同形态绘本中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对不同形态绘本所产生的效果差异进行分析,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假设有两个:第一个假设是,不同形态的绘本影响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且“立体绘本”更能够促进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第二个假设是,绘本形态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有显著性别差异。
(四)研究方法
1.实验法
(1)研究对象
幼儿园的选择
本研究以贵阳市某幼儿园为研究单位。选取该幼儿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该幼儿园的等级为省级一类示范园,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够为笔者提供研究场所,保证本研究的有效性;第二在该幼儿园当中绘本资源充足,园内投放有“立体绘本”,幼儿接触过,对“立体绘本”有基本的认知;第三,笔者学习期间在该幼儿园内进行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工作,期间发现一些问题:虽然绘本阅读是园内幼儿教师经常进行的教学活动,但更多时候“平面绘本”是幼儿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首选,并且在交谈的过程当中发现,幼儿老师并没有刻意区分“立体绘本”和“平面绘本”,认为两者的教学效果是等同的。
............................
二、研究工具
(一)测查表的选择
在本实验当中用到的测量工具--幼儿阅读理解水平的量表,是借鉴并使用崔海琪在其《中班儿童故事类绘本阅读理解的研究》中的幼儿早期阅读实验研究测查表。该测查表从故事基本信息认知、情节认知以及对主题理解这三个维度进行设计问题。其中,基本信息的认知包括:故事角色、故事场景的理解、画面细节的观察、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绘本阅读的次序;情节的认知包括:对情节过程、情节因果关系、目标系列信息、事件起因、角色行为的理解和角色话语、角色动作神情的模仿;主题的理解包括:对故事整体的理解和书名与主题关系的理解。心理测验理论认为,一个测验工具能够被使用,首先应该满足测验的信度必须达到0.7,其次测验信度必须达到 0.8 及上才具有高的信效度,而本研究所选用的测查表内部信度为 0.928,折半信度为 0.85,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工具,具有高的信效度。
测查表的结构图:

..............................
第二章 绘本形态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测验结果及分析
一、实验结果
(一)“绘本形态”对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影响显著
1.“立体绘本”组中幼儿阅读理解成绩平均分高
经过 3 个多月的实验研究,现将两个绘本组中幼儿的阅读测验成绩进行统计:

二、绘本形态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产生不同效果的差异检验
为进一步了解幼儿在不同形态绘本使用中的阅读理解情况,笔者将采用均值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差异检验。根据测查表中的三个公因子即“基本信息认知”、“情节信息认知”“主题理解”进行分析,可看出绘本形态和性别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影响。因此,笔者将以绘本形态和幼儿性别为自变量,分别以三个公因子的成绩为因变量作方差分析。
(一)幼儿对绘本“基本信息”的认知受“绘本形态”的影响
一、结论 ........................................... 43............................
二、研究工具
(一)测查表的选择
在本实验当中用到的测量工具--幼儿阅读理解水平的量表,是借鉴并使用崔海琪在其《中班儿童故事类绘本阅读理解的研究》中的幼儿早期阅读实验研究测查表。该测查表从故事基本信息认知、情节认知以及对主题理解这三个维度进行设计问题。其中,基本信息的认知包括:故事角色、故事场景的理解、画面细节的观察、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绘本阅读的次序;情节的认知包括:对情节过程、情节因果关系、目标系列信息、事件起因、角色行为的理解和角色话语、角色动作神情的模仿;主题的理解包括:对故事整体的理解和书名与主题关系的理解。心理测验理论认为,一个测验工具能够被使用,首先应该满足测验的信度必须达到0.7,其次测验信度必须达到 0.8 及上才具有高的信效度,而本研究所选用的测查表内部信度为 0.928,折半信度为 0.85,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工具,具有高的信效度。
测查表的结构图:

..............................
第二章 绘本形态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测验结果及分析
一、实验结果
(一)“绘本形态”对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影响显著
1.“立体绘本”组中幼儿阅读理解成绩平均分高
经过 3 个多月的实验研究,现将两个绘本组中幼儿的阅读测验成绩进行统计:

以绘本形态为分组变量,对中班幼儿的各项阅读成绩分别进行 T 检验,如表 3 所示,在不同形态绘本组的测验中,“立体绘本”组中幼儿阅读理解成绩平均分为 65.94,“平面绘本”组中幼儿的阅读理解成绩平均分为 52.02,由此得知,“立体绘本”组中幼儿的阅读理解平均分高。
2.均值和方差分析表明“绘本形态”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显著
为更清楚的了解两组幼儿的阅读理解得分差异的原因,笔者将以绘本的形态和幼儿的性别为自变量,以幼儿的阅读理解总成绩为因变量,采用均值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差异检验。对使用两种形态绘本下幼儿阅读理解成绩测验的总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在方差分析中(如表 4),以幼儿绘本阅读总成绩为因变量,绘本的形态和幼儿的性别为自变量,作绘本形态与性别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绿野仙踪》这一故事中,绘本形态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显著,F 绘本形态(1,99)=259.303,P<0.05,绘本形态对不同性别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影响的效应不显著,F 性别(1,99)=1.75,P>0.05;。
............................
为更清楚的了解两组幼儿的阅读理解得分差异的原因,笔者将以绘本的形态和幼儿的性别为自变量,以幼儿的阅读理解总成绩为因变量,采用均值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差异检验。对使用两种形态绘本下幼儿阅读理解成绩测验的总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在方差分析中(如表 4),以幼儿绘本阅读总成绩为因变量,绘本的形态和幼儿的性别为自变量,作绘本形态与性别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绿野仙踪》这一故事中,绘本形态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显著,F 绘本形态(1,99)=259.303,P<0.05,绘本形态对不同性别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影响的效应不显著,F 性别(1,99)=1.75,P>0.05;。
............................
为进一步了解幼儿在不同形态绘本使用中的阅读理解情况,笔者将采用均值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差异检验。根据测查表中的三个公因子即“基本信息认知”、“情节信息认知”“主题理解”进行分析,可看出绘本形态和性别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影响。因此,笔者将以绘本形态和幼儿性别为自变量,分别以三个公因子的成绩为因变量作方差分析。
(一)幼儿对绘本“基本信息”的认知受“绘本形态”的影响
幼儿在“基本信息”认知上,在不同形态的绘本中,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绘本形态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的性别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时,将以幼儿的“基本信息”认知成绩为因变量,绘本形态和幼儿的性别为自变量,作幼儿绘本形态与性别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如表 12)绘本的形态主效应显著,F 绘本形态(1,99)=84.732 ,p<0.01,幼儿的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 性别(1,99)= 0.739,p>0.05。

........................

........................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 43
(一)“立体绘本”更能够促进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 43
(二)不同形态的绘本测验中幼儿对故事主题的理解能力最为稳定 ....................... 44
(三)绘本形态对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45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上述讨论可得知,“立体绘本”合理的封面设计、独特的构图方式、艺术性的多元化等因素促使幼儿对故事内容中角色的记忆、认知更深刻情节的理解更准确,动作的模仿更形象,具体,从而对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以提升;性别不能够对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产生影响。具体结论如下:
(一)“立体绘本”更能够促进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结论
经过上述讨论可得知,“立体绘本”合理的封面设计、独特的构图方式、艺术性的多元化等因素促使幼儿对故事内容中角色的记忆、认知更深刻情节的理解更准确,动作的模仿更形象,具体,从而对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以提升;性别不能够对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产生影响。具体结论如下:
(一)“立体绘本”更能够促进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两组不同形态绘本测验中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存在差异进行原因分析,本次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绘本形态的本质属性及内容能影响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抽、拉、翻转等“玄机”有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性别对幼儿理解故事的影响不显著。测查结果显示,相比“平面绘本”,“立体绘本”更能促进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在同一故事情境中,“立体绘本”中幼儿的理解能力优于“平面绘本”,从基本信息认知、情节认知和主题理解的推断水平看,“立体绘本”对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均显著高于“平面绘本”。
1.基本信息认知方面,使用“立体绘本”效果最佳
1.基本信息认知方面,使用“立体绘本”效果最佳
测查结果显示,在不同形态的绘本测验中,幼儿对故事的基本信息认知的成绩分别是:在“立体绘本”组中的分数 910 分,在“平面绘本”组中的分数为 682 分,可见“立体绘本”>“平面绘本”。方差分析也显示,在基本信息认知方面,“立体绘本”组差异极其显著(p<0.001)从两组绘本测验的基本信息认知成绩和方差分析看,“立体绘本”更能促进幼儿对故事的基本信息的理解。
2.情节认知方面,使用“立体绘本”效果最佳
测查结果显示,不同形态绘本测验中,幼儿对故事情节认知的成绩为:在“立体绘本”组中的分数 1936 分,在“平面绘本”组中的分数为 1592 分,可见“立体绘本”>“平面绘本”。方差分析也虽示,在情节认知方面,“立体绘本”组差异极其显著(p<0.001),从两组绘本测验的情节认知成绩和方差分析看,“立体绘本”最能促进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测查结果显示,不同形态绘本测验中,幼儿对故事情节认知的成绩为:在“立体绘本”组中的分数 1936 分,在“平面绘本”组中的分数为 1592 分,可见“立体绘本”>“平面绘本”。方差分析也虽示,在情节认知方面,“立体绘本”组差异极其显著(p<0.001),从两组绘本测验的情节认知成绩和方差分析看,“立体绘本”最能促进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