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视角下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特征的表现分析--以某幼儿园两名中班教师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1588 论文编号:sb2019052315500026389 日期:2019-06-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宄运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再现当前师幼互动中教师情感的真实状况,教师可以从中检讨、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此外,通过对教师情感特征的研究,初步提出构建积极情感型师幼互动的一些策略,有助于教师在日后教育活动中学会如何控制消极情感,改善教育行为。

第一部分绪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缘起
1.基于本人兴趣和已有基础
自研究生入学以来,本人就对师幼关系的研究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定是与幼儿有着良好关系的教师。在与导师交流之后,导师指出师幼互动的研究比师幼关系更广泛、更具有动态性,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因此,本人就格外关注师幼互动的相关研究,持续查阅着相关文献。此外,两位已经毕业的师姐们的论文是关于师幼互动的,我有幸与她们一起做过观察和分析,对师幼互动有了实践经验。这些已有经验都为我的论文选题提供了支持。在一次与一位教师的交谈中,我发现她在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方面有满腔热情,也有很大的困惑,她说她与班级幼儿的关系不如本来班里的老师那样亲切、自然,在带了半年这个班级之后,她与孩子并没有建立太深的感情。同时,我曾经亲身感受到有的教师像妈妈一样与班里的每名幼儿互动,对幼儿有温柔的呵护也有严肃的批评,孩子们喜欢她,但也怕她。有的参加工作的同学也跟我说有时她们会很喜欢孩子,很喜欢与他们亲近,但有时又会很烦、很生气。这些教师与幼儿互动中不同的情感状况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教师不同情感出现的频率如何呢?教师在何种互动中会表现出积极情感,在何种互动中会表现出消极情感呢?是什么原因造成教师与幼儿不同的互动中有不同的情感特征呢?教师不同情感特征的互动会造成互动结果的差异吗?如何使教师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善与幼儿互动的情感状况呢?
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学生的年龄状况、性格特点、教师的情感、教师的专业素质等众多因素都影响着师幼互动的质量。之所以选择从教师对幼儿的情感特征的角度进行研究,是因为暑假期间笔者参加了一项华德福教育的培训,主讲的教师是一位犹太籍的华德福资深教师,当被问到华德福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爱是一切教育的核心。他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研究教师情感的渴望。然而,情感是极为复杂和内隐的,这就给研究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笔者通过深入师幼互动现场的长久观察,揭开师幼互动中教师情感特征的神秘面纱,将教师情感特征的表现及产生原因以及改善方向和具体措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二、相关文献探讨
(一)关键概念界定
1.师幼互动
本研究使用刘晶波对于“师幼互动”的界定,指的是发生在幼儿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幼儿之间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行为往来和过程。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发生幼儿与教师交往的一日生活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为了方便观察和讨论,本文的师幼互动仅指教师与单个幼儿之间的互动。
2.情绪
情绪是生活中普遍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来自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情绪理论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论取向的学者对情绪的界定更是不尽其数。例如,功能主义者将情绪定义为“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心理现象”,认知主义学者则将情绪定义为“来自正在进行着的环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它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此外,注重情绪生理的学者则将情绪界定为“起源于心理状态的感情过程的激烈扰乱,它同时显示出平滑肌、腺体和总体行为的身体变化”。可见,上述研宄者或强调个体情绪产生的情境因素,或强调情绪的认知过程,或强调情绪产生的生理表征,其定义方式与内容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本研究中,对情绪的理解主要采取功能主义的立场,将情绪界定为:个体在与对自身有意义的事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相对短暂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综合反应。
.......................

第二部分不同主体类型取向下教师情绪特征及与师幼互动结果之分析

―、师幼互动主体类型分布与原因分析
(一)师幼互动主体类型分布
在制定观察工具时,出于既能够使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划分简便易行,又能够使教师与幼儿在具体的互动行为过程中所担当的施动者与受动者角色可以清楚地呈现出来,笔者将教师与幼儿行为中的情感特征、教师与幼儿各自确立的互动行为事件主题,以及其运行的结果特征多种因素暂时置于一旁,而只凭借教师与幼儿谁是施动者、谁是受动者这一单向维度,将师幼互动行为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教师作为施动者的师幼互动和幼儿作为施动者的师幼互动。这里的类型是已经被操作定义限定的类型。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笔者在本部分首先对师幼互动类型总体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

........................

二、师幼互动中不同主体类型取向下教师情感特征的分析
在确定了师幼互动总体类型分布的的基础上,笔者主要研宄的是教师的情感特征。那么,不同类型的互动行为中教师的情感特征总体状况如何呢?教师不同的情感特征对师幼互动的结果有无影响?本部分主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析。
(一)教师作为施动者的师幼互动情绪特征
1.师幼互动情绪的总体特征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中,对幼儿存在明显的不满、厌烦的消极情绪出现最少,中性情绪出现最多,积极情绪居于前两者之间;幼儿指向教师的反馈行为中,负向情绪出现最少,平和的中向情绪出现最多,正向情绪居中。
........................
第三部分不同互动主题中教师情绪特征的分析...............19
一、不同互动主题中教师情绪特征量化分析...............19
(―)教师作为施动者时不同互动主题中教师情绪特征量化分析................19
(二)幼儿作为施动者时不同互动主题中教师情绪特征量化分析.............21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51
—、研究结论..............51
(一)教师与幼儿的情绪特征对师幼互动结果无明显影响...............51
(二)不同师幼互动主题中教师情绪特征分布不同,但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51

第三部分不同互劫主题中教师情绪特征的分析

一\不同互动主题中教师情绪特征量化分析
(一)教师作为施动者时不同互动主题中教师情绪特征量化分析
在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事件中,教师施动行为的情绪特征在不同互动主题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特征:教师发出的施动行为在约束纪律这一主题中以消极情绪为最多,中性次之,积极最少;在以指导活动、照顾生活、提问为主题的师幼互动事件中,中性情绪最多,积极次之,消极最少;在让幼儿做事、共同游戏为主题的互动中,主要是积极和中性情绪,消极情绪没有出现;在抚慰情绪和表达情感为主题的互动中,积极情绪所占比重都在80%以上,其中表达情感全部为积极情绪。
幼儿反馈行为的情绪特征在不同主题事件中的分布为:在以约束纪律为主题的事件中,幼儿的反馈行为以负向和中向情绪为主,很少出现正向情绪;在以指导活动、照顾生活、提问为主题的事件中,幼儿的中向情绪最多,积极次之,消极最少;在以让幼儿做事、共同游戏、询问为主题的互动中,幼儿以正向情绪为主,中性次之,负向情绪最少;在以表达情感为主题的互动中,幼儿全部以正向情绪反馈;在以抚慰情绪为主题的互动中幼儿全部为负向情绪。
......................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教师与幼儿的情绪特征对师幼互动结果无明显影响
从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教师是积极情感、中性情感还是消极情感,幼儿对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都以接受为主要取向,而且幼儿无论是正向情感的接受还是负向情感的接受,最终结果都是接受。同理,幼儿对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中,教师是否接受幼儿的行为也与幼儿是以正向情感发起的或以负向情感发起的没有明显关系。
(二)不同师幼互动主题中教师情绪特征分布不同,但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教师发出的施动行为在约束纪律这一主题中以消极情感为最多,中性次之,积极最少:在以指导活动、照顾生活、提问为主题的师幼互动事件中,中性情感最多,积极次之,消极最少;在让幼儿做事、共同游戏为主题的互动中,主要是积极和中性情感,消极情感没有出现;在抚慰情绪和表达情感为主题的互动中,积极情感所占比重都在80%以上,其中表达情,感全部为积极情感。
(三)教师消极情绪的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
通过对不同互动主题中教师情感特征的质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消极情感的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之初可能并未直接出现消极情感,但是随着互动过程的发展,教师的情感逐渐变得消极。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