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1 问题提出
1.1.1 新时期社会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往社会普遍存在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简单化认知,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孩子王,只是帮家长照看孩子,不需要太复杂的能力要求。但是幼儿自身是不同于成人的复杂性的群体,加之面对当今复杂化的社会,幼儿也不是人们曾经认为的简单的个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人才培养的开始则直指幼儿教育。因此新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行等复杂的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应该运用多种途径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提出幼儿园教师在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综上,笔者引用社会认知复杂性理论来重新审视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以往社会普遍存在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简单化认知,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孩子王,只是帮家长照看孩子,不需要太复杂的能力要求。但是幼儿自身是不同于成人的复杂性的群体,加之面对当今复杂化的社会,幼儿也不是人们曾经认为的简单的个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人才培养的开始则直指幼儿教育。因此新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行等复杂的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应该运用多种途径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提出幼儿园教师在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综上,笔者引用社会认知复杂性理论来重新审视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1.1.2 当前师幼关系出现的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如今师幼关系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网络报道了一些师幼关系恶化的新闻。南京一幼儿园的一幼儿在其他幼儿发放筷子时提醒别发错了,教师竟然基于幼儿插嘴这样的错误认知上,让幼儿自扇耳光。山东潍坊一幼儿园教师对不及时入睡的幼儿进行打骂。这种恶化的师幼关系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系列师幼关系不当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学前教育中的师幼关系不对等,在课堂教学的师幼互动中呈现单一化、受控化、虚假性、不平等性现象,幼儿的行为受限和纪律约束性过多,从而限制了幼儿的自由活动机会。根据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理论,一个人的幼儿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生的成长都会出现危机。因现实中师幼关系出现的问题,所以本研究要继续探讨师幼关系的水平及师幼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为师幼关系的改善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如今师幼关系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网络报道了一些师幼关系恶化的新闻。南京一幼儿园的一幼儿在其他幼儿发放筷子时提醒别发错了,教师竟然基于幼儿插嘴这样的错误认知上,让幼儿自扇耳光。山东潍坊一幼儿园教师对不及时入睡的幼儿进行打骂。这种恶化的师幼关系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系列师幼关系不当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学前教育中的师幼关系不对等,在课堂教学的师幼互动中呈现单一化、受控化、虚假性、不平等性现象,幼儿的行为受限和纪律约束性过多,从而限制了幼儿的自由活动机会。根据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理论,一个人的幼儿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生的成长都会出现危机。因现实中师幼关系出现的问题,所以本研究要继续探讨师幼关系的水平及师幼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为师幼关系的改善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首先,对于社会认知复杂性虽有诸多理论研究,但是缺乏针对个体对他人认知复杂性进行实践探讨。其次,将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评价、师幼关系及共情三者结合起来构建模型来进行研究,利于揭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评价与师幼关系之间的关系。最后,以往研究在解决现实的师幼关系中提到教师对幼儿认知要具有全面性、整体性的观点,但是由于用的是质性研究方法,导致研究不够广泛,推广度不够,因此,不能有效的解决现实中广泛存在的师幼关系问题。
1.2.2 现实意义
1.2.2 现实意义
首先由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简单化的认知对幼儿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所以本研究通过调查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水平及影响因素,了解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其次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水平的建议,改善其水平,使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复杂性认知,以便促进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
2 文献综述
2.1 师幼关系的研究
2.1 师幼关系的研究
2.1.1 师幼关系的类型
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不同的师幼关系类型。Brophy 和 Good 从幼儿教师角度出发,根据幼儿教师指向幼儿的情感和行为这两个维度将师幼关系分为亲近型、关心型、漠不关心型以及拒绝型。Howes 等从亲子依恋角度界定了师生关系的质量,根据幼儿教师在师幼关系中的作用将师幼关系分为情感安全性、依赖性和社会调解三种类型,并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他们以幼儿情感和行为将师幼关系分为安全型、依赖型、积极调试型以及消极调试型四种类型。刘晶波根据教师和幼儿这两个互动行为的主体在行为中所展示出的角色认知倾向,将师幼互动模式分为倾斜模式和平行模式两种。倾斜模式中教师与幼儿的地位处于不同的水平位置,教师指导和管理幼儿,而在平行模式中,教师与幼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互动。姜勇通过建构师幼关系的类型指标的六个方面,即目的、内容、情感、宽容性、教师的发现意识、交往方式,通过师幼交往的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中得出师幼关系类型有严厉型、民主型、开放学习型、灌输型等四种类型。黄娟娟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认为师幼互动的主要类型是师班互动、教师与个体互动、教师控制型一幼儿接受型,其中以第三种类型为幼儿园师幼互动的主要类型,她还提出要建立一种启发引导——自主提问的新型师幼互动类型。
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不同的师幼关系类型。Brophy 和 Good 从幼儿教师角度出发,根据幼儿教师指向幼儿的情感和行为这两个维度将师幼关系分为亲近型、关心型、漠不关心型以及拒绝型。Howes 等从亲子依恋角度界定了师生关系的质量,根据幼儿教师在师幼关系中的作用将师幼关系分为情感安全性、依赖性和社会调解三种类型,并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他们以幼儿情感和行为将师幼关系分为安全型、依赖型、积极调试型以及消极调试型四种类型。刘晶波根据教师和幼儿这两个互动行为的主体在行为中所展示出的角色认知倾向,将师幼互动模式分为倾斜模式和平行模式两种。倾斜模式中教师与幼儿的地位处于不同的水平位置,教师指导和管理幼儿,而在平行模式中,教师与幼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互动。姜勇通过建构师幼关系的类型指标的六个方面,即目的、内容、情感、宽容性、教师的发现意识、交往方式,通过师幼交往的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中得出师幼关系类型有严厉型、民主型、开放学习型、灌输型等四种类型。黄娟娟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认为师幼互动的主要类型是师班互动、教师与个体互动、教师控制型一幼儿接受型,其中以第三种类型为幼儿园师幼互动的主要类型,她还提出要建立一种启发引导——自主提问的新型师幼互动类型。
2.1.2 师幼关系的影响因素
现存的研究中显示,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幼儿因素和亲子关系状况因素。教师因素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家长—教师关系等。Howes 究显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越高,对师幼关系越敏感;学历越低,对师幼关系越不关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加积极,甚至能够将消极的师幼互动转变为积极的师幼互动,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幼儿的需求,能宽容对待有问题行为的幼儿,和谐地与幼儿相处。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家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能够加深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从幼儿角度来说,幼儿的气质倾向、行为特征、亲子关系状况、早期经历等影响师幼关系。如:Fein&Gariboldi等的研究表明,幼儿的气质直接影响到他们与教师互动关系的建立,外向的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反馈多,而内向、羞于表现的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反馈的机会较少。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状况是师幼互动的基础,是幼儿早期人际关系经历。Erickson&Pianta 认为幼儿尤其是低龄幼儿指向教师的行为模式、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与情感亲疏程度与幼儿和父母的互动关系显著相关。学生的学业胜任力与师生关系质量呈正相关,学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老师能产生更亲密的关系,较少产生冲突。
..........................
2.2 教师对幼儿认知评价的相关研究
2.2.1 教师的儿童观
2.2.1 教师的儿童观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儿童观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是从哲学层面上认识和理解儿童,是教师对待儿童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因和基本动力。儿童观决定着教师对待儿童时所采取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策略。儿童观是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而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又影响着实践中的教育行为,进一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卢乐珍等人运用问卷的方式对北京、河北、辽宁、四川、甘肃、江苏六省市964 名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德育观进行了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的儿童观虽然已经有所改变,即不单要求儿童安静听话,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热爱儿童方面存在问题、对尊重儿童以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理解和执行仍有偏差。李文馥等人运用自编的问卷对北京市两个区 312 名幼儿教师与幼儿师范学生进行抽样,发现多数幼教人员认为与成人相比儿童具有许多优良品格,绝大多数幼教人员都持正面说服教育,反对惩罚的观点,对儿童自主解决纠纷的问题的观念非常薄弱。李辉运用访谈、观察的方法追踪了一名幼儿教师一个月,概括出幼儿教师儿童观的现状:对儿童的感性认识、对儿童的评价、儿童发展目标、儿童发展特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幼儿权利的观点,提炼出幼儿教师儿童观的特点:复杂性和层次性,并推而广之的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于爱江运用问卷调查法,向 13 个幼儿园的教师发放问卷,调查其儿童观、教学观和教师观,发现广州市幼儿教师的儿童观中有:能够尊重儿童间的个体差异、能够理解儿童的情感表达需要、部分幼儿教师对儿童权利的认识与态度不够明确、对儿童的特点有所忽视,并随之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李雪晗选取一个幼儿园的十二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和访谈法提炼概括出其儿童观,调查了幼儿教师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自然天性、权利与地位的认识,教师对幼儿“个体差异性”的理解多指向身高、体重等外显性特征。田雨佳认为儿童观现实中存在地域差异,“对童年意义的认识”“对儿童能力的认识”“对儿童权利的认识”“对儿童是关系性存在的认识”“对儿童学习特点的认识”,作为研究对象的两个地域认识有差异。
.......................
.......................
3 研究设计...........................21
3.1 研究目的.........................21
3.1 研究目的.........................21
3.2 研究对象......................21
3.3 研究假设.....................21
4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问卷》的编制......................23
4.1 研究维度构想...........................23
4.1 研究维度构想...........................23
4.2 项目来源和初测问卷形成..................23
5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共情和师幼关系的关系研究..........................31
5.1 研究目的..........................31
5.1 研究目的..........................31
5.2 研究对象.........................31
5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共情和师幼关系的关系研究
5.1 研究目的
5.1 研究目的
采用自编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问卷》调查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现状,探讨其在幼儿园教师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通过分析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共情以及师幼关系的关系,检验假设: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与师幼关系之间有一定关系,并通过对共情的中介作用影响师幼关系。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重庆、贵州、甘肃、山西、山东、北京、浙江、海南等省市选取幼儿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 480 份,回收问卷 450 份,回收率为 93.75%,其中有效问卷 427 份,有效率 94.89%。其中,男教师 24 人,女教师 403 人;有编制教师 217 人,无编制教师 210 人;转岗教师 46 人,非转岗教师381 人;城市幼儿园教师 194 人,农村幼儿园教师 233 人;公办幼儿园教师 231 人,民办幼儿园教师 196 人;专科及专科以下幼儿园教师 238 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幼儿园教师 189 人;教龄为 1-2 年的学徒期幼儿园教师 202 人,教龄为 3-5 年的成长期幼儿园教师 130 人,教龄为 6-38 年的成熟期幼儿园教师 95 人。
...........................
8 建议

参考文献(略)
8.1 通过提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来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略)